内部往来抵消、内部存货交易抵消实务 (一)内部往来抵消 内部往来抵消与内部交易抵消各自独立,通常在内部往来表中详细记录关联方清单和各个资产负债表科目间的往来余额。准确的往来余额合计数应为零,否则需要追溯原因进行调整,确认内部交易的完整性。如果发现应收与应付不匹配,需查明原因。
1、存货 5万 此分录反映了合并报表中收入与成本的抵消,同时体现了存货价值的调整。接着考虑母公司以15万售出存货给子公司,子公司随后以18万对外销售的情况。合并报表层面,收入为18万,成本为10万,母子公司交易额合计23万。
2、内部存货交易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抵消处理包括三方面内容:分别是内部存货交易未实现销售损益抵销的处理;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抵销处理;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的处理 。
3、合并报表中,对于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需要通过特定的抵消分录来消除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具体抵消分录如下:首先,涉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所有者权益项目时,抵消分录为:借: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贷:长期股权投资。
内部抵消数是进行财务抵消时所使用的数字。详细解释如下:在财务领域,内部抵消数是一种特定的财务处理方式。它主要出现在企业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中。当一个企业购买了另一个企业的股份时,这两家企业在进行财务报表的合并时,可能会出现重复计算的收入和支出项目。
内部抵消数是用于内部交易中的抵消数额。详细解释如下:内部抵消数通常出现在企业内部存在交易的情况下。在企业内部,不同的部门或子公司之间可能会存在交易,例如原材料的转移、服务的提供等。
就是你们集团内部不同业务分部之间交易的抵消。比如:a业务部门销售钢材给b业务部门,收到款项计列收入,b收到钢材计列库存商品,但对你们整个集团来说,意味着没有实现收入,也没有新产生库存,库存只是从一个地方挪到另一个地方而以,这属于内部交易,所以要抵消的。
内部往来抵消与内部交易抵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在财务统计时可以分别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内部往来表会包含一个关联方清单,其中第一列为集团内部的母公司和各子公司名单,第一行则是各个资产负债表科目,中间部分则用于填写各科目的往来余额,正负数区分明确。
合并抵消数是一种会计术语,用于在合并财务报表时,抵消某些内部交易或往来款项的金额。详细解释如下:在会计实务中,当母公司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会涉及到其与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这些交易在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上都会被记录,但如果在合并报表中不加以处理,会导致重复计算。
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内部交易抵消,特别是逆流交易,对于非财务专业的人来说可能较为复杂。理解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理解实体理论中的少数股东权益概念和合并报表的形成逻辑。逆流交易除了顺流交易的步骤,还需调整少数股东损益和权益,以反映母公司与少数股东之间的权益分配。
1、合并报表存货内部交易的抵消怎么理解如下:首先,需要理解的是上期内部销售未售出的存货在本期已经售出时,需要把这部分存货的成本转到主营业务成本中贷记。因为这些存货的成本已经在上期被支出了,所以在这个新的报表中,就需要把这部分成本抵消掉。
2、抵消过程可能涉及将一个部门向另一个部门转移存货,从而产生净交易额。例如,一个部门可能将存货转移至另一个部门用于生产或销售,这类内部转移可以通过抵消处理,避免对外部市场产生影响。内部交易存货抵消的具体实施细节会因组织和行业特性而有所不同。
3、存货交易的抵消:在集团内部,子公司与母公司或子公司之间存在存货交易的情况。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需要将内部购销的存货价值进行抵消,以避免存货的价值被重复计算。这样可以真实反映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资产交易的抵消:除了存货外,内部固定资产交易也是内部交易的一个重要方面。
4、内部交易抵消是指在企业集团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或者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交易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处理,将这些内部交易的影响予以抵消,以消除其对企业集团整体财务报表的影响。详细解释如下:在一个企业集团中,母公司和其所属的子公司之间,或者子公司之间,经常会发生各种交易,例如商品购销、劳务提供等。
5、通过抵消分录,可以保持账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具体来说,当公司内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存货交易时,可能会出现存货账户和存货成本账户的不匹配。例如,一个部门可能将存货转移到另一个部门,但这两个账户之间并没有真实的资金流动。如果不对这些账户进行抵消处理,那么最终的财务报表将包含重复的存货价值。
1、当涉及更复杂的交易,如存货销售后产生的未实现利润,调整则更加精细。记住口诀:未实现利润乘以少数股东持股比例,就是抵消额。通过理解这个原则,可以逐步掌握合并报表内部交易的抵消调整,无论固定资产还是其他项目,都可按此思路处理。
2、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内部交易抵消,特别是逆流交易,对于非财务专业的人来说可能较为复杂。理解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理解实体理论中的少数股东权益概念和合并报表的形成逻辑。逆流交易除了顺流交易的步骤,还需调整少数股东损益和权益,以反映母公司与少数股东之间的权益分配。
3、合并报表存货内部交易的抵消怎么理解如下:首先,需要理解的是上期内部销售未售出的存货在本期已经售出时,需要把这部分存货的成本转到主营业务成本中贷记。因为这些存货的成本已经在上期被支出了,所以在这个新的报表中,就需要把这部分成本抵消掉。
4、内部往来抵消、内部存货交易抵消实务 (一)内部往来抵消 内部往来抵消与内部交易抵消各自独立,通常在内部往来表中详细记录关联方清单和各个资产负债表科目间的往来余额。准确的往来余额合计数应为零,否则需要追溯原因进行调整,确认内部交易的完整性。如果发现应收与应付不匹配,需查明原因。
1、这表示B公司在期末时,按照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应当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为100万元。然而,当我们从合并报表的角度审视这一问题时,需要考虑的是,如果B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存在内部交易,这部分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是否需要被抵销。
2、第一,期末,当购买企业从集团内部购进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取得成本,但高于或等于销售企业的销售成本时,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小于或等于存货中未实现的内部销售利润,其存货跌价准备抵销数额为内部计提的跌价准备数额,同时抵销递延所得税资产和所得税费用的金额。
3、对于存货跌价准备,集团层面应从整体角度考虑。如果单体层面计提跌价准备,集团层面的账面价值与可变现净值比较,若可变现净值低于集团层面账面价值,需在集团层面计提跌价准备,与单体层面的跌价差额即为需要冲回的金额,相应地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
4、因此,在合并抵消分录中,应该冲减存货跌价准备40万元。
5、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钱,从集团层面,存货价值是1000*60%=600万元,从乙公司层面 存货价值960万,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360万。计提存货跌价了集团层面100万,加起来差异460万,所以递延所得税资产=460*25%=115万 做合并题目的角度一定要站在集团看什么应该有什么应该没有。
6、不同存货余额下,抵销思路不同。存货余额为***时,抵销200万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余额∈(0,***)时,抵销剩余未实现利润部分。余额为0%时,全部对外销售,无需抵销。考虑所得税影响时,合并过程需确认递延所得税。存货跌价准备的处理同样遵循相同原则:从个别报表入手,以集团整体视角看合并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