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
芯东西(*:aichip001)
芯东西7月30日报道,本周二,芯片设计厂商联发科公布了2021年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联发科今年第二季度所持基金及投资金额为1391.27亿新台币(约合321.11亿人民币),占联发科总资产的22.1%,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4.5%。
事实上,在联发科这家芯片设计企业的旗下,不仅有不少的投资公司,其公司内部更是有一支具备国际视野且专业、高效的投资团队。
据悉,其创投团队不少成员都是联发科从海外聘请的,从评估到尽职调查(指收购者对目标公司的资产、负债、运营、法律关系等情况进行的一系列调查)做法都相当美式,在投资中也愿意给出较高的估值,在美国、以色列、印度甚至尼日利亚等多个国家都有过投资记录。
而根据2021年第一季度联发科及子公司合并财务报告(以下简称“合并报告”,且第二季度合并报告暂未公布),除了射频IC,联发科在CPU IP、物联网、智能家电芯片、Wi-Fi、TWS蓝牙音频芯片、人工智能(AI)等领域均有布局,投资企业超过30家。中国头部射频IC公司唯捷创芯的第一大股东就是联发科、指纹识别方案市占率第一的汇顶科技也有着联发科的投资。
以下是芯东西对联发科投资版图的深度解析。
一、直接投资24家大陆企业,覆盖金融、IC、软件、AI领域
在联发科官网上,联发科着重介绍了自己的创业投资,强调其“专注于投资未来”、“以创业为核心”,还将协助创企建立关系网,并会在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上提供帮助。
根据一季度合并报告,联发科投资公司的方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联发科或子公司直接参与投资。还有一种是联发科及子公司通过有价证券的方式进行投资。
相比于直接投资,资本证券等有价证券更偏向于公司的融资行为,投资方不能获得被投资一方的经营权利,仅能获得证券收益。而直接投资这种方式则能够帮助投资方获得被投资企业的股东权利。
具体到中国大陆,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联发科通过子公司直接投资有24家大陆企业。这24家公司绝大部分集中在金融投资、IC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领域,是联发科在中国大陆生态建设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联发科及子公司在中国大陆投资情况
在这24家企业中,达发科技这个名字不少消费者可能会比较陌生,但其实它是由络达科技和创发科技合并而来的。络达科技是TWS蓝牙音频芯片的头部玩家,其相对较低的价格和完整的解决方案吸引了众多客户,不少华强北TWS耳机就选用了络达科技的芯片方案。据旭日大数据估计,2018年,络达科技所占TWS蓝牙音频芯片市场份额*;2020年,其全球市占率已超30%。
而AI视频系统提供商星宸科技的核心团队来自原智能电视芯片龙头晨星半导体(MStar)。晨星半导体拆分后,星宸科技的芯片在高清行车记录仪、USB摄像头、安防监控等市场中表现出色,市占率均位居行业前三。
除了直接投资,这24家企业也通过有价证券的方式投资了国内的多家创投基金,在获得资金收益的同时也对相关产业有所助益。具体有中国湖北长江蔚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会、上海物联网二期创业投资基金、昆桥(深圳)半导体科技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上海闪腾创芯投资合伙企业、上海武岳峰二期集成电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等。
此外,这24家公司还投资了思必驰、上海广升、奥比中光、欧瑞博、宁波飞芯电子、杭州优智联科技等科技企业,覆盖AI、移动互联网、智能家居、激光雷达等多个领域。
二、联发科主体下属12家公司,7家负责财产管理与投资
如果说上述24家企业是联发科在大陆生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那么联发科直接投资的12家子公司就是其全球布局的关键。
在这12家公司中,晨星国际科技公司、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MStar France SAS、立锜科技(股)公司和九旸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的业务性质为研发、生产及销售等。其它7家公司则主要负责智慧财产权管理和投资业务等。
具体来说,晨星国际为原晨星半导体拆分后的机顶盒芯片业务部门;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为联发科新加坡分公司;MStar France SAS此前则是原晨星半导体的子公司;立锜科技(股)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全球主机板电源管理IC的*供应商之一;九旸电子则成立于1997年,是网络通讯IC设计公司,拥有自研的以太网络收发器、交换机及只会网络电源供应(PoE)IC产品。
联发科直接下属子公司情况
或许是联发科在有价证券方面的投资过于深入人心,让很多人以为联发科的投资只是为了获得足够的资金收益。但事实上,联发科和子公司之间、子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已经形成了较为密切的供需关系。
在2021年第一季度,联发科直接和关联公司进行重要交易的次数就有6次,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立锜科技、达发科技、擎发通讯科技(合肥)有限公司都在起列。各关联公司之间的重要交易次数更是有将近40次,其中16次交易科目为研发费用,从侧面展现了联发科的技术生态。
三、联发科曾实现600倍盈利,一季度有价证券交易获利超3亿美元
除了那些扩充联发科技术生态、进行产品研发、销售的公司,联发科下属的众多投资公司也是其版图的重要组成。Gaintech Co. Limited(以下简称“Gaintech”)和翔发投资(股)公司是联发科下属投资公司中比较重要的2家。
其中,Gaintech投资公司拥有联发科中国有限公司和联发科在印度、日本、韩国等子公司的全部股权。唯捷创芯的股份也是由Gaintech公司直接持有。事实上,Gaintech直接投资的子公司就有25家,持有的有价证券项目更是超过70项。
2011年,联发科便是通过Gaintech向汇顶科技投资409万美元(约合2642万人民币)。2016年,汇顶科技于科创板上市,市值*达千亿元。在这次投资中,联发科5年中大赚600倍,成为了投资界的传奇案例。
在中国大陆,Gaintech还通过有价证券投资了上海华芯创业投资企业、上海武岳峰集成电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模拟芯片设计创企苏州复鹄科技、小米等企业。
Gaintech投资公司名单(不含大陆企业)
而翔发投资公司的投资更偏重于中国台湾企业,像奕微科半导体、常忆科技、矽实科技、赛微科技、聚星电子等,并拥有群登科技、晶心科技、中华精测科技、思锐科技、天擎积体电路等公司的股票,这些公司涵盖了人工智能、电子、IC设计制造等科技领域,很多都是各自行业的佼佼者。
联发科持有的大量有价证券也为自己带来了较为丰厚的收益。第一季度合并报告显示,联发科仅2021年第一季度2次重要的有价证券交易为其带来了超过3亿美元(约合19.38亿人民币)的收益。这两次交易分别为Sigmastar Technology Inc.卖出厦门星宸科技有限公司16.5%股权,获益2.97亿美元(约合19.19亿人民币);以及Gaintech交易Berkeley Lights有价证券,获益778.98万美元(约合5032万人民币)。
结语:联发科集中投资物联网、AI领域,业务、技术两不误
投资作为企业经营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扩充企业规模、控制相关企业、获得资金收益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企业投资中,既有不重视投资手段,从而空耗资金的案例;也有只顾资金收益、不顾企业发展的投机行为。
相比之下,联发科一方面重视投资战略和布局,拥有专业的投资团队来保证自己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联发科的很多投资都集中在与自身业务有关的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不仅拓展了业务范围,也加强了自身的技术积累。
参考信源:《十年低调撒大钱!鸿海、联发科创投最中意的小金鸡们是谁?》天下杂志、《联发科的另一面》半导体行业观察
***-公益频道
***北京9月10日电 (初梓瑞)9月9日,由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指导,北京中改创新人才发展基金会设立的“一尘关爱英烈子女专项公益基金”捐赠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据悉,“一尘关爱英烈子女专项公益基金”由八一学院院长张一尘向北京中改创新人才发展基金会捐资成立,旨在帮扶全国军队、公安等系统牺牲英烈的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石明磊表示,要大力弘扬伟大的英烈精神,以实际行动将爱心传递,为扶助英烈子女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张一尘表示,成立一支英烈关爱基金,为英烈子女尽一份绵薄之力,一直是她多年来的心愿。作为*军队教育专家,张一尘女士二十多年来坚持为部队建设和士官成才服务,先后为部队培养了三十多万名大学生。
据了解,张一尘把大多数精力倾注于慈善事业,先后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开展了“好书送军娃活动”,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军嫂爱心基金开展了“军属走边关探亲活动”,与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春雨基金”共同发起“筑梦计划”等。
芯东西(*:aichip001)
芯东西7月30日报道,本周二,芯片设计厂商联发科公布了2021年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联发科今年第二季度所持基金及投资金额为1391.27亿新台币(约合321.11亿人民币),占联发科总资产的22.1%,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4.5%。
事实上,在联发科这家芯片设计企业的旗下,不仅有不少的投资公司,其公司内部更是有一支具备国际视野且专业、高效的投资团队。
据悉,其创投团队不少成员都是联发科从海外聘请的,从评估到尽职调查(指收购者对目标公司的资产、负债、运营、法律关系等情况进行的一系列调查)做法都相当美式,在投资中也愿意给出较高的估值,在美国、以色列、印度甚至尼日利亚等多个国家都有过投资记录。
而根据2021年第一季度联发科及子公司合并财务报告(以下简称“合并报告”,且第二季度合并报告暂未公布),除了射频IC,联发科在CPU IP、物联网、智能家电芯片、Wi-Fi、TWS蓝牙音频芯片、人工智能(AI)等领域均有布局,投资企业超过30家。中国头部射频IC公司唯捷创芯的第一大股东就是联发科、指纹识别方案市占率第一的汇顶科技也有着联发科的投资。
以下是芯东西对联发科投资版图的深度解析。
一、直接投资24家大陆企业,覆盖金融、IC、软件、AI领域
在联发科官网上,联发科着重介绍了自己的创业投资,强调其“专注于投资未来”、“以创业为核心”,还将协助创企建立关系网,并会在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上提供帮助。
根据一季度合并报告,联发科投资公司的方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联发科或子公司直接参与投资。还有一种是联发科及子公司通过有价证券的方式进行投资。
相比于直接投资,资本证券等有价证券更偏向于公司的融资行为,投资方不能获得被投资一方的经营权利,仅能获得证券收益。而直接投资这种方式则能够帮助投资方获得被投资企业的股东权利。
具体到中国大陆,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联发科通过子公司直接投资有24家大陆企业。这24家公司绝大部分集中在金融投资、IC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领域,是联发科在中国大陆生态建设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联发科及子公司在中国大陆投资情况
在这24家企业中,达发科技这个名字不少消费者可能会比较陌生,但其实它是由络达科技和创发科技合并而来的。络达科技是TWS蓝牙音频芯片的头部玩家,其相对较低的价格和完整的解决方案吸引了众多客户,不少华强北TWS耳机就选用了络达科技的芯片方案。据旭日大数据估计,2018年,络达科技所占TWS蓝牙音频芯片市场份额*;2020年,其全球市占率已超30%。
而AI视频系统提供商星宸科技的核心团队来自原智能电视芯片龙头晨星半导体(MStar)。晨星半导体拆分后,星宸科技的芯片在高清行车记录仪、USB摄像头、安防监控等市场中表现出色,市占率均位居行业前三。
除了直接投资,这24家企业也通过有价证券的方式投资了国内的多家创投基金,在获得资金收益的同时也对相关产业有所助益。具体有中国湖北长江蔚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会、上海物联网二期创业投资基金、昆桥(深圳)半导体科技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上海闪腾创芯投资合伙企业、上海武岳峰二期集成电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等。
此外,这24家公司还投资了思必驰、上海广升、奥比中光、欧瑞博、宁波飞芯电子、杭州优智联科技等科技企业,覆盖AI、移动互联网、智能家居、激光雷达等多个领域。
二、联发科主体下属12家公司,7家负责财产管理与投资
如果说上述24家企业是联发科在大陆生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那么联发科直接投资的12家子公司就是其全球布局的关键。
在这12家公司中,晨星国际科技公司、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MStar France SAS、立锜科技(股)公司和九旸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的业务性质为研发、生产及销售等。其它7家公司则主要负责智慧财产权管理和投资业务等。
具体来说,晨星国际为原晨星半导体拆分后的机顶盒芯片业务部门;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为联发科新加坡分公司;MStar France SAS此前则是原晨星半导体的子公司;立锜科技(股)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全球主机板电源管理IC的*供应商之一;九旸电子则成立于1997年,是网络通讯IC设计公司,拥有自研的以太网络收发器、交换机及只会网络电源供应(PoE)IC产品。
▲联发科直接下属子公司情况
或许是联发科在有价证券方面的投资过于深入人心,让很多人以为联发科的投资只是为了获得足够的资金收益。但事实上,联发科和子公司之间、子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已经形成了较为密切的供需关系。
在2021年第一季度,联发科直接和关联公司进行重要交易的次数就有6次,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立锜科技、达发科技、擎发通讯科技(合肥)有限公司都在起列。各关联公司之间的重要交易次数更是有将近40次,其中16次交易科目为研发费用,从侧面展现了联发科的技术生态。
三、联发科曾实现600倍盈利,一季度有价证券交易获利超3亿美元
除了那些扩充联发科技术生态、进行产品研发、销售的公司,联发科下属的众多投资公司也是其版图的重要组成。Gaintech Co. Limited(以下简称“Gaintech”)和翔发投资(股)公司是联发科下属投资公司中比较重要的2家。
其中,Gaintech投资公司拥有联发科中国有限公司和联发科在印度、日本、韩国等子公司的全部股权。唯捷创芯的股份也是由Gaintech公司直接持有。事实上,Gaintech直接投资的子公司就有25家,持有的有价证券项目更是超过70项。
2011年,联发科便是通过Gaintech向汇顶科技投资409万美元(约合2642万人民币)。2016年,汇顶科技于科创板上市,市值*达千亿元。在这次投资中,联发科5年中大赚600倍,成为了投资界的传奇案例。
在中国大陆,Gaintech还通过有价证券投资了上海华芯创业投资企业、上海武岳峰集成电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模拟芯片设计创企苏州复鹄科技、小米等企业。
▲Gaintech投资公司名单(不含大陆企业)
而翔发投资公司的投资更偏重于中国台湾企业,像奕微科半导体、常忆科技、矽实科技、赛微科技、聚星电子等,并拥有群登科技、晶心科技、中华精测科技、思锐科技、天擎积体电路等公司的股票,这些公司涵盖了人工智能、电子、IC设计制造等科技领域,很多都是各自行业的佼佼者。
联发科持有的大量有价证券也为自己带来了较为丰厚的收益。第一季度合并报告显示,联发科仅2021年第一季度2次重要的有价证券交易为其带来了超过3亿美元(约合19.38亿人民币)的收益。这两次交易分别为Sigmastar Technology Inc.卖出厦门星宸科技有限公司16.5%股权,获益2.97亿美元(约合19.19亿人民币);以及Gaintech交易Berkeley Lights有价证券,获益778.98万美元(约合5032万人民币)。
结语:联发科集中投资物联网、AI领域,业务、技术两不误
投资作为企业经营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扩充企业规模、控制相关企业、获得资金收益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企业投资中,既有不重视投资手段,从而空耗资金的案例;也有只顾资金收益、不顾企业发展的投机行为。
相比之下,联发科一方面重视投资战略和布局,拥有专业的投资团队来保证自己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联发科的很多投资都集中在与自身业务有关的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不仅拓展了业务范围,也加强了自身的技术积累。
参考信源:《十年低调撒大钱!鸿海、联发科创投最中意的小金鸡们是谁?》天下杂志、《联发科的另一面》半导体行业观察
4月12日,新股破发潮中再迎一家”明星企业“——唯捷创芯,公司不仅头戴“国内PA第一股”的光环,受到了国内智能手机四大厂“华米OV”的追捧,更是在上市前便已被联发科“锁定”了近30%的股份。然而,这样一家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公司却被投资者质疑因盈利困难导致股价破发。
4月以来,A股破发潮愈演愈烈,9只上市新股,目前有6只处于破发状态,而这其中便有一家公司不但受到了国内智能手机四大厂“华米OV”的追捧,更是在上市前便已被联发科“锁定”了近30%的股份。
4月12日,唯捷创芯科创板首挂上市便低开近30%,面临破发窘境。根据公司招股书数据显示,公司发行价格66.6元/股,截至收盘,公司股价报42.60元/股,跌幅高达36.04%。
这也意味着中签的投资者一签的亏损或将过万,而对比其0.04%的中签率而言,更是让不少网友吐槽道“现在亏钱也是要凭运气了呀”。
对于这种情况,有投资者认为,“唯捷创新之所以破发主要系公司连年亏损所致。数据显示,2018年-2021年期间,公司累计亏损金额达2.1亿元”。
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乘联发科“东风”,
唯捷创芯成功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成立于2010年,由“山寨机女王”荣秀丽一手创办,主营业务为射频前端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产品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移动终端。
根据公司招股书资料显示,公司创立的时间并不长,但公司的产品已经成功导入国内智能手机四大厂“华米OV”之中,同时,这些知名智能机厂商还是公司的股东。
招股书显示,华为旗下哈勃投资持股为3.57%,OPPO移动持股为3.39%,小米基金持股为1.74%,昆唯管理持股为1.5%。此外,中芯海河、华芯投资也是股东。
而这些股东之中的联发科可以说是唯捷创新乃至是荣秀丽的一生的“贵人”。
2002年,荣秀丽正式成立了北京天宇郎通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欲求进军国内手机市场。在创立之初,由于天宇郎通在技术方面的落后,一度导致荣秀丽亏损了近8000万元。
经历了这样的重创后,荣秀丽明白了技术的重要性,拉来了富士康与联发科一起合作,采用贴牌生产的方式经营。
在质量有保证的情况下,天语手机一度成为了当时的“爆款”,2008年天语手机出货量达到1700万台;2008年,荣秀丽更是以42亿元的财富登上了胡润IT富豪榜,位列第11位。
然而,随着3G手机的浪潮来临,天语手机并没有赶上这波智能化的浪潮,这也导致后来的天语手机为时代所抛弃。
虽然,天语手机走向了没落,但荣秀丽并没有言败,2010年,唯捷创芯横空出世,专研PA模组领域。
公司在创立初期,并没有获得过多的关注。直到这几年,公司再度牵手联发科,成功导入“华米OV”后才广泛的受到了资本的青睐。
2019年4月30日,唯捷创芯与联发科旗下子公司Gaintech签署《Gaintech增资协议》,约定唯捷创芯新增股份1909.8万股,占增资扩股后公司总股本的40%,全部新增股份由Gaintech以4000万美元或等值人民币认购增资价格为2.09美元/股,按实际付款日汇率折算,即人民币14.70元/股。
即便公司目前已经破发,但以唯捷创芯4月12日的收盘价计算,联发科手中的公司股份的浮盈比例仍然高达289.8%,可谓是获利颇丰。
值得注意的是,联发科的获配价格远低于同批次参与增资的其他机构的增资价格,而公司也因此遭到了监管的问询。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低价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行为似乎可以理解。由于目前我国PA市场的竞争较为激烈,引入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则成了从中脱颖而出的“秘方”。
联发科作为全球*的手机芯片制造厂商,无疑是唯捷创芯*的“入场券”。凭借联发科其行业地位,唯捷创芯相关产品在手机厂商中的推广应该顺畅很多。”
事实也正是如此,2019年,公司成功导入华米OV四大手机厂商。根据公司招股书数据显示,Vivo、OPPO、小米、闻泰、华勤、龙旗等六家客户占公司营收的95%。
借此,公司2019年的营收也迎来了质的飞跃,根据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年-2021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8亿元、5.8亿元、18.1亿元和17亿元,其中,2018-2020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2.48%。
根据招股书中公司所选择的具体上市标准显示,公司将“预计市值不低于30亿元,且最近一年的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纳为上市标准,而在引入联发科、将产品导入“华米OV”前公司并不满足该上市标准。
可以说,没有联发科就没有今天的唯捷创芯。不过,唯捷创芯虽借由联发科成为了国内PA领域的巨头,但如果光靠PA模组这单一产品,唯捷创芯的路并不能走的很远。
PA业务“内忧外患”,
唯捷创芯盈利困难
根据公司招股书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的营业收入全部来源于主营业务收入,而其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包含了PA 模组以及射频开关芯片及 Wi-Fi 射频前端模组。
不过,相较于PA业务的收入占比,公司另外两块业务的贡献十分有限。数据显示,2020年,PA 模组销售占比已经高达99.20%,这也导致公司的业绩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PA模组业务。
虽然,近年来,全球的PA模组行业增长稳定,根据 Yole Development 的预测,2025 年全球移动射频前端市场规模有望达 到 254 亿美元,其中:射频功率放大器模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89.31 亿美元。
但整个PA市场仍为海外厂商主导,根据YoleDevelopment数据显示,2018年,Skyworks、Qorvo、Broadcom占据了93%的全球PA市场份额。
这也导致国内PA模组厂商的生存环境仍然较为恶劣,需要以低价的策略进行抢占市场。这也导致公司的毛利率相较于同行公司都低了不少。
根据招股书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分别为21.89%、18.04%、17.92%以及26.61%。而同期同行企业的毛利率平均值分别为37.11%、36.23%、33.08%以及39.1%。
而毛利低下的最终结果便是公司始终盈利困难。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 -4028.32万元、 -3295.44万元、-1.008亿元、 -1.65亿元。
另一方面,公司毛利率较低的4GPA模组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较高也是一大问题。
招股书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4GPA模组收入占比分别为92.16%、96.09%、88.59%和71.57%,是销售收入的主要来源;2020年及2021年1-6月,5G PA模组收入占比分别为10.54%和25.70%。
目前,国内5G网络已经全面铺开,4G已逐步成为过去式,而唯捷创芯的主营收入仍然是以4GPA产品为主。而随着4G产品的逐步淘汰,公司如果无法拥抱5G时代,不但要面临4GPA产品的毛利率将进一步下跌的风险,本属于公司的5GPA市场份额也将会被别的企业蚕食。
但是在向5G转换的过程中,唯捷创芯的研发并没有进一步突破。在招股书显示,唯捷创芯申请的专利里面并没有关于5G的专利,而且专利都是以前年度的,近年并未形成核心专利。
也就是说,表面上看,导致公司破发的原因是公司始终盈利困难,但追本溯源后可以看到,公司受到海外厂商的挤压、低端产品占比较高所导致的公司毛利率难以回升才是破发的本质。
此外,公司还面临着国内PA模组行业内后起之秀的追赶,可以说,公司目前的处境属于“内忧外患”。
目前,国内知名的功率放大器设计企业主要有唯捷创芯、飞骧科技、紫光展锐、昂瑞微、慧智微等,其中飞骧科技在今年6月进入科创板上市辅导。
另外,国内射频开关厂商、二级市场中市值超千亿的卓胜微,也开始涉足PA领域,已经研发出WiFi PA,可用于手机、路由器、物联网模块等终端产品。
app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联发科前十大股东》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联发科前十大股东、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