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普源精电股吧)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电话

2022-06-29 16:43:30 证券 xialuotejs

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目录一览:



2020年,本就增收不增利的均胜电子陷入营收净利润双降局面。其中,营收同比降22.38%至478.90亿元;归母净利润则同比下降34.45%至6.16亿元,主营业务受挫严重



《投资时报》研究员 吕贡


通过连续并购,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600699.SH,下称均胜电子)收获了快速崛起的营收规模,却未收获令人满意的盈利状况。


2021年4月8日,均胜电子大宗交易平台出现一笔成交,成交量10.49万股,成交金额200.15万元。据悉,这已是该公司近3个月内发生的第二笔大宗交易,两次合计成交金额高至2750.15万元。


在二级市场,均胜电子在大宗交易公布后的次个交易日即4月9日起股价走低。4月8日收盘时,其每股股价为19.06元,*时曾于4月13日期间降至18.12元/股。但此后股价有所回升,截至4月16日收盘,其股价收于19.01元/股。


值得关注的是,日前均胜电子披露了2020年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该公司全年营收净利润双降,主营业务受挫严重。同时,还存在高商誉、高负债并存的情况。


对于上述问题,均胜电子向《投资时报》研究员表示,增长放缓为全球汽车产业近年来趋势,目前公司已度过低点,进入业绩恢复期。


至于持续多年的并购,其表示,公司聘请具有相关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对标的资产进行评估并出具相关评估报告,不存在“持续多年的高溢价并购”。而2020年末的资产负债率虽仍超65%,但相较于前两年已有明显改善。


均胜电子近四年利润表数据情况(亿元)

数据Wind


主营业务受挫


均胜电子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高速成长型汽车电子供应商之一。其总部位于中国宁波,2011年12月成功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


或受疫情冲击,进入2020年,均胜电子陷入营收净利润双降局面。据财报数据披露,该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2.38%至478.90亿元;归母净利润较上一年同期缩水超3亿元,仅有6.16亿元,同比降幅34.45%。


从营收构成上看,均胜电子2020年主营业务受挫严重,主营业务合计营收同比下降22.95%。其中,除汽车电子系统业务坚挺之外,其汽车安全系统、功能件及总成、智能车联系统营收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而汽车安全系统营收同比降了近三成。毛利率方面,除智能车联系统同比有小幅上升外,其他均下滑1至4个百分点不等。


对于2020年业绩下滑,均胜电子在财报中解释称,主要系年初疫情冲击,海外长时间停工停产所致。从营收区域分布上看,该公司也确实有75%以上的收入依赖于国外地区。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投资时报》研究员进一步梳理公司近年来财报注意到,在疫情发生前的2017年和2019年,均胜电子均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据数据披露,该公司2017年和2019年营收的同比增幅分别为43.41%和9.82%,但其同时期归母净利润却均处于下滑态势,同比增速分别为-12.75%和-28.68%。另外,均胜电子还在财报中表示,截至2020年末国内和欧洲市场销售已基本恢复。但未来该公司业绩营收情况要恢复到2017年前的持续增长状态,仍需时间。


对此,均胜电子向《投资时报》表示,受新冠疫情以及2019年末对延锋百利得资产处置影响,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较2019年同期有所下降。随着全球疫情在第三季度逐步得到控制,公司各事业部已经进入全面恢复期,但四季度随着新一轮疫情的影响,恢复进度有所放缓。


目前,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已逐渐趋于平稳,公司已渡过低点进入到恢复期。疫情暴发导致汽车产业链的快速重塑,将给公司的全球均衡布局带来更多机遇。


高商誉、高负债并存


资料显示,自2011年以来,均胜电子曾进行多次并购,如2011年以1.79亿元收购主营人机交互、智能车联和新能源控制的德国普瑞;又如2014年以0.14亿元收购总部位于德国巴伐利亚、研发工业机器人的IMA等等,这样的车轮式并购一直延续到了2019年。


或得益于此,均胜电子的营收和资产规模迅速崛起。其中,营收由2011年的14.62亿元迅速攀升至2020年的478.90亿元,不到十年时间翻了超30倍;2020年资产资产规模更达到562.65亿元,较2011的13.69亿元增超40倍。


然而,多次并购虽然扩大了均胜电子资产规模和营收规模,但在盈利成果方面似乎并不理想。据财报数据披露,均胜电子的销售毛利率从2016年的18.85%一路下滑至2020年的13.31%,四年间缩水超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该公司的销售净利率也由2016年的3.64%降至2020年的0.43%,甚至不足1%。


此外,过去几年的大举并购虽使得均胜电子一跃成为汽车安全系统的全球巨头之一,同时建立了包括汽车电子、汽车智能车联等在内的业务布局,但同时也带来了高商誉减值、高负债并存的风险。


据财报数据披露,自2016年起,均胜电子商誉的账面价值出现激增,即从2015年的3.04亿元骤增至2016年的74.68亿元,且此后至2020年一直徘徊在70至80亿元之间。与此同时,该公司同时期的资产负债率也持续高企,2018年和2019年时达到69%以上。虽时至2020年小幅下降至65.40%,但仍在65%以上。


针对商誉情况,均胜电子向《投资时报》研究员解释称,商誉是通过近几年的并购活动产生,每年公司会聘请中企华做相应的商誉减值测试,并由KPMG就测试结果进行审计并发表意见。目前,公司商誉不存在任何减值迹象。随着公司对安全业务板块整合进度的不断推进,公司营运效率和盈利能力不断的提高将进一步增厚净利润,最终恢复至正常的行业平均利润水平。


资本市场动作频频


《投资时报》研究员关注到,自2020年下半年起,均胜电子在资本市场的动作频频。


2020年7月,均胜电子发布公告称,对全资子公司均联智行增资1.92亿欧元,同时引进战略投资者;同年11月,该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结果暨股本变动》公告称,公司本次拟非公开发行1.31亿股股票,募集资金净额为24.74亿元;当月,该公司再发公告表示,出售旗下子公司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51%股份,交易金额为20.4亿元。


对于上述均胜电子频繁的资本市场交易举动,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该公司或是出于缓解公司经营压力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技术服务提供商,均胜电子将目光瞄向了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发展领域。


在财报中,该公司重点披露了子公司均联智行的业务进展,除引入多家外部投资者增资入股7.2亿元以外,均胜电子方面还在此公布了包括同意均联智行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等系列推动均联智行进一步发展的举措。


上述举措意在整合智能车联业务板块资源、增强均联智行资本实力,从而为其在自动驾驶、5G-V2X、车载信息系统和汽车数据服务等领域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准备。


需要注意的是,从当前情况来看,均胜电子正处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市场爆发前的关键期,战略层面已完成初期布局,但整合与转型效益尚未得到资本市场认可。这对于主营受挫、业绩下滑的均胜电子而言无疑又是一大考验。




普源精电股吧

普源精电2022-03-17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1-3月归属净利润亏损30万元至16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86.86%至97.54%。

本次业绩变动的原因为:公司预计2022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在11,960万元至12,210万元之间,较去年同期变动29.46%至32.17%,一方面系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公司经营状况不断转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另一方面系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产品竞争力持续增强,促进营业收入增长;预计2022年1-3月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160万元至-30万元之间,亏损额同比减少1,057.67万元至1,187.67万元;预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在-570万元至-450万元之间,亏损额同比减少765.63万元至885.63万元,主要系股份支付金额减少及收入增长毛利提升导致。

该股最近90天内无机构评级。




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招聘

一则月度经营状况的公告,让均胜电子受尽关注。

3月11日早盘,均胜电子股价一改往日连跌态势,转为飘红,盘中涨幅一度超过5%。

前一日晚间,均胜电子披露了一则《关于2022年1至2月经营情况的公告》,期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74亿元,自2022年以来,公司汽车电子与汽车安全业务陆续获得全球知名客户订单,目前累计在手订单金额(全生命周期)超2950亿元。

消息一出,瞬间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但就在此前均胜电子一则2021年业绩预亏的公告仍在投资者脑海挥之不去。均胜电子究竟因何短期内“业绩逆袭”,2021年预亏的“悲剧”是否会再度重演?

怀着这样的疑问,

2950亿在手订单从何而来?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均胜电子是一家全球化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主要致力于智能驾驶系统、汽车安全系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管理系统以及高端汽车功能件总成等的研发与制造。

在2020年11月,香山股份以20.4亿元收购均胜电子旗下控股子公司均胜群英51%的股份后,均胜电子主要业务从原本汽车功能件、汽车安全和汽车电子三大板块,转向汽车安全和汽车电子两大领域。

2011年至今,公司先后收购了汽车电子公司德国PREH、德国机器人公司IMA、德国QUIN、汽车安全系统全球供应商美国KSS以及智能车联领域的德国TS。汽车智能化和新能源领域自此成为均胜电子发力的重要领域。

根据均胜电子的*公告,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已进入保时捷、大众、宝马、奔驰、福特、通用、吉利、广汽等全球知名品牌车型。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座舱人机交互(HMI)产品获得了国内某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多个项目订单;而汽车安全业务中,均胜电子相关产品已快速切入上汽、比亚迪、蔚来、理想及小鹏等知名客户供应链体系。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景气度持续提高,均胜电子也迎来了业务大爆发。

据均胜电子透露,在汽车电子业务板块,2022年1至2月,公司旗下汽车电子业务板块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22亿元,同比增长约10%,主要得益于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业务的增长。目前汽车电子业务累计在手订单金额(全生命周期)超750亿元。

在汽车安全业务板块,2022年1至2月,均胜电子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52亿元。自2022年以来,汽车安全业务中国区新获订单金额约42亿元,欧洲区新获订单金额约45亿元,美洲区在2021年底完成重组后,2022年1至2月份亏损逐步缩小,预计3月份能实现盈利。目前汽车安全业务全球累计在手订单金额(全生命周期)约22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全年,均胜电子预计实现的营业收入约456亿元。这也就意味着,2022年仅两个月,均胜电子仅汽车安全和汽车电子两大业务实现的营业收入,就已经达到了去年1.6成。

面对前述订单所处的“全生命周期”究竟多长,均胜电子证券部人士对

据该证券部人士介绍,这些订单都是有落实到合同层面的,“按照行业管理,客户肯定会把订单给我们的,这也符合商业逻辑,客户未来的某几款车型会绑定我们的产品,并且根据合同约定价格和(供给)量。”

业绩或仍存在承压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在均胜电子“主动报喜”之前,公司刚刚交出了一份不太“体面”的成绩单。

均胜电子2021年业绩预告显示,该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1.8亿元至-37.8亿元。其中,对汽车安全事业部相关资产组的商誉计提减值,导致该公司2021年净利润下降20亿元至25亿元。

剔除商誉减值影响后,该公司预计2021年度亏损的主要原因为营业收入较疫情前大幅下降,上游原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上涨导致单位收入营业成本的大幅攀升,以及因疫情影响下部分区域局部工厂的停工停产损失。

而眼下,大批量的在手订单,是否真能让均胜电子一扫“亏损”阴霾,还是摆在投资者心中的大问号。

早前,均胜电子曾在回复交易所问询函时表示,“公司毛利润较2020年减少约9.5亿元。与2019年相比,2021年营业收入减少约161亿元,下降幅度约26%,叠加单位收入营业成本上升的影响,毛利润减少超40亿元,下降幅度超40%。虽然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四项费用随着公司汽车安全业务的整合和营业收入的缩减有所下降,合计下降金额约17亿元,但仍无法抵消毛利下滑对净利润的影响”。

而进入2022年以来,芯片短缺、供应链扰动、原材料价格和运输费用上涨等问题依然严峻。均胜电子证券部人士对

而对于原材料上涨的问题,该证券部人士透露:“我们作为产业链中游的供应商,不可能上游的成本完全由我们承担,去年确实因为上游成本上升,而下游客户又没有谈拢,(导致经营业绩承压),但从2022年开始,我们已经看到部分客户同意我们相关的涨价政策了。”




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电话

消息●

借壳上市,全球超百亿豪购,王剑峰将均胜电子(600699.SH)打造成全球汽车电子细分领域龙头。然而,公司经营承受着巨大压力,能否扭亏备受质疑。

3月10日晚间,均胜电子披露今年1-2月经营情况,汽车电子与汽车安全业务陆续获得全球知名客户订单,目前,累计在手订单金额(全生命周期)超2950亿元。

2020年,公司全年营业收入不到500亿元,接近3000亿元订单购公司“吃”5年。

手握如此巨额订单在手,均胜电子未来盈利可期恐怕还是个未知数。

2021年度,均胜电子巨亏至少31亿元。公司称,受全球疫情、芯片短缺等多种因素影响,公司经营成本大幅上升、资产减值大幅增长。

2011年,通过借壳辽源得亨上市后,均胜电子实施了高达百余亿的规模并购,10年间,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增长数十倍,而与之对应的是商誉激增。截至2021年9月底,账面商誉余额仍达71.6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多次募资,但均胜电子仍然存在较大偿债压力。截至2021年9月底,其资产负债率达65.14%,处于相对高位。

四大因素致近11年首亏

疯狂并购之后,均胜电子迎来首个亏损之年。

根据业绩预告,2021年度,均胜电子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为亏损31.80亿元至37.80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为亏损32.80亿元至38.80亿元。

均胜电子前身为辽源得亨,1993年12月登陆A股市场。2011年,均胜电子完成借壳上市,自此开始,公司开启大规模的全球豪购。

一年收购完成三宗海外并购案,均胜电子的动作之大可见一斑。

2018年,均胜电子实施了迄今为止单笔*规模并购。当年,公司斥资15.90亿美元高田资产,并成立均胜安全系统公司。2019年,公司还出资5.12亿元购买延锋百利得部分资产。

综上所述,上述系列并购的金额约为190亿元。

并购之后,均胜电子资产规模、营业收入急剧增长。2011年底,公司总资产、营业收入分别为13.69亿元、14.62亿元,到了2019年底,总资产达到569.25亿元,较2011年增长40.58倍,当年实现营业收入616.99亿元,较2011年增长41.20倍。

资产规模及营业收入数十倍增长,均源于并购。与之相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并未同比飙升。

2011年,公司实现的净利润1.52亿元、扣非净利润1.50亿元,2019年分别为9.40亿元、10.06亿元,分别较2011年增长约5.18倍、5.71倍。

上述数据显示,借助疯狂并购,均胜电子完成了全球产业布局,营业收入大幅增长,但其盈利能力并未与营业收入同比提升。

2020年,疯狂并购的后遗症开始显现。当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8.90亿元,同比下降22.38%,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16亿元、3.4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4.45%、65.98%。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均有较大幅度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最后一天,公司完成了对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51%股权出售,交易价格20.4亿元,确认了18.7亿的投资收益。就是这一次操作,避免了亏损局面。

然而,同样的剧情不便于重演,2021年巨亏,是其2011年借壳上市11年来的*亏损。

均胜电子解释称,全球新冠疫情、芯片短缺、供应链扰动、原材料价格和运输费用上涨等众多不确定性因素,给汽车行业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北美和欧洲等地区经营风险,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含商誉)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20亿元-25亿元。公司预计,原材料价格与运输费用的大幅上涨减少毛利润约9.5亿元、墨西哥、巴西和印度部分工厂停工停产以及客户计划外的临时排产调整等产生损失约 6 亿元。

有息负债197亿财务承压

激进扩张之后,均胜电子并未实现了持续盈利能力,公司因此顶着巨大的财务压力。

2019年底,均胜电子的资产负债率一度高达69.95%。2020年底及2021年9月底分别为65.40%、65.14%,有较为明显下降,但依然处于高位。

2020年底,均胜电子账面货币资金86.50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12.98亿元(主要为理财产品),合计为99.48亿元。与之对应的有息负债为197亿元,短期借款46.13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37.19亿元、 长期借款118.66亿元、应付债券为5.24亿元,长短期债务合计为207.22亿元,其中,一年内需偿还的短期债务为83.32亿元。

单纯从账面上的广义货币资金与短期债务来看,公司似乎不存在明显的偿债压力,不过,上述99.48亿元广义货币资金,有15.24亿元因为质押借款、保证金等因素而使用受限。此外,为了维持正常日常经营,需要资金约35亿元。如此以来,现有资金不够偿还短期债务。

2021年9月底,公司账面上的广义货币资金为58.40亿元,长短期债务为197.56亿元,其中短期债务为81.28亿元,偿债压力明显。与2020年底相比,短期债务减少2.04亿元,而广义货币资金减少41.08亿元。

由于2021年全年大幅亏损,自身造血能力有效,预计还债还要靠借新债。

均胜电子财务压力大,控股股东均胜集团可能也不富裕。根据2021年三季报,截至去年9月底,均胜集团持有均胜电子4.77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34.85%,累计质押3.30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4.09%,质押率为69.12%。此外,实际控制人王剑峰所持股份质押率为89.56%。

王剑锋及均胜电子的整体质押率在70%左右,足以说明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均存在财务压力。

2022年以来,均胜电子的经营状况似乎有明显好转。

3月10日晚间,均胜电子披露的今年1-2月经营情况显示,1-2月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74亿元。2022年以来,公司汽车电子与汽车安全业务陆续获得全球知名客户订单,目前累计在手订单金额(全生命周期)超2950亿元。

具体而言,汽车电子业务方面,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22亿元,同比增长约10%,主要得益于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业务的增长。目前,汽车电子业务累计在手订单金额(全生命周期)超750亿元。公司称,近期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座舱人机交互(HMI)产品获得了国内某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多个项目订单。

在汽车安全业务方面,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52亿元,相关产品已快速切入上汽、比亚迪、蔚来、理想及小鹏等知名客户供应链体系。年初以来,汽车安全业务中国区新获订单金额约42亿元,欧洲区新获订单金额约45亿元,美洲区在2021年底完成重组后,2022年1至2月份亏损逐步缩小,预计3月份能实现盈利。目前,汽车安全业务全球累计在手订单金额(全生命周期)约2200亿元。

市场人士认为,2021年,均胜电子进行了一次资产全面清理,无异于财务大洗澡,以便2022年轻装上阵。但是,公司盈利能力仍然存疑,巨额商誉之下,仍然风险暗存。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均胜电子账面商誉余额为71.69亿元。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普源精电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