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中海油服股票
今日中海油服(601808)盘中创60日新高,收盘报15.79元。
2022年5月3日,开源证券研究员张绪成发布了对中海油服的研报《公司一季报点评报告:Q1业绩同比高增,油服龙头受益行业景气上行》,该研报对中海油服给出“买入”评级。研报中预计 2022-2024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28.1/35.3/44.3 亿元 ,同比增长 795.8%/25.8%/25.4%, EPS 分别为0.59/0.74/0.93 元; 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21.2/16.9/13.5 倍。 国际能源价格高涨, 油价有望维持高位, 公司受益油服行业景气上行, 维持“买入”评级。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该研报作者对此股的盈利预测准确度为93.92%。
此外,光大证券研究员赵乃迪,天风证券研究员张樨樨近期也对该股发布了研报,同样给出“买入”评级。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计算显示,对该股盈利预测较准的分析师团队为开源证券的张绪成。
中海油服(601808)个股
投资者在交易软件界面或者结算单里,总能看到逐笔浮盈、盯市浮盈、平仓盈亏(逐笔)、平仓盈亏(盯市)等这些术语,这些专业术语给投资者带来困扰,下面就期货结算制度以及这些术语做一个讲解。
我们先来举个例子:
比如我们在8587的价格空2手郑油,
盘中盈亏是比较好计算的,
逐笔浮盈=开仓价与平仓价之差×手数×交易单位
价格到8576,盈利价差11个点,2手持仓,郑油交易单位是每手10吨,盈利220元:
逐笔浮盈=(8587-8576)*10*2=220元
价格到8547,盈利40个点,盈利800元,这个都比较好理解。
我们挂单在8520价格买平仓1手,
成交之后,我们发现,逐笔平仓盈亏和盯市平仓盈亏都是670元,两个盈亏是一样的。
资金详情页面平仓盈亏也是670元。
平仓盈亏=开仓价与平仓价之差×手数×交易单位
平仓盈亏=(8587-8520)×1×10=670元,
到这里都比较好理解,也符合投资者的思维习惯。
我们把另外1手空单不平仓,留仓隔夜,结果第二天盘中油脂大涨,
我们把单子在8667价格平仓,这时逐笔平仓盈亏和盯市平仓盈亏就出现了差别。
平仓盈亏(逐笔)=开仓价与平仓价之差×手数×交易单位
平仓盈亏(逐笔)=(8587-8667)*1*10=-800元
这个就是逐笔平仓盈亏的算法,和之前计算都一样,
那平仓盈亏(盯市)的790又是从哪里来的哪?
这就涉及到期货的结算价问题了,结算价是一个期货结算术语,股票交易没有这个概念的。
国内和境外的结算价计算方法有所不同,国内是对全天的每笔成交价格做加权平均,国外是对临近收盘的一小段时间的每笔成交做加权平均。
目前交易所和期货公司普遍采用逐日盯市结算制度,这个制度的特点是便于期货公司做风险控制,这个制度又称"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
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是以当日交易结束后,交易所按当日结算价对结算会员结算所有合约的盈亏、交易保证金及手续费、税金等费用,对应收应付的款项实行净额一次划转,相应增加或减少结算准备金为原则的制度。
对于投资者来说就是,当天的单子,浮盈和平仓盈亏是按照开仓价和平仓价计算盈亏,这个比较好理解,对于隔夜的单子,比如当天下午3:00收盘之后有持仓,收盘结算时持仓的单子将按照当天的结算价(分时图中的黄色线)计算盈亏,有盈利把资金划入账户,有亏损把资金划出账户。
结算盈亏(盯市)=开仓价与昨日结算价之差×手数×交易单位
结算盈亏(盯市)=(8587-8588)*1*10=-10元,
也就是说,我们昨天留仓的1手价格8587的郑油空单,收盘之后按结算价8588计算了盈亏,亏损的10元已经从期货账户扣除了。
结算之后的持仓,再计算平仓盈亏(盯市)的时候,就以昨日结算价8588作为基准价计算,所以
平仓盈亏(盯市)=昨日结算价与平仓价之差×手数×交易单位:
平仓盈亏(盯市)=(8588-8667)*1*10=-790元
我们发现在软件的资金详情页面里,我们的平仓盈亏显示的也是790元。
当然,如果持仓不平仓,继续留仓,持仓的单子每天收盘之后都会按当天的结算价进行一次结算,第二天的平仓盈亏(盯市)也都是按昨天的结算价作为基准价计算。
我们把公式放在一起对比会发现,
平仓盈亏(逐笔)=开仓价与平仓价之差×手数×交易单位
结算盈亏(逐日)=开仓价与昨日结算价之差×手数×交易单位
平仓盈亏(逐日)=昨日结算价与平仓价之差×手数×交易单位
平仓盈亏(逐笔)=结算盈亏(逐日)+平仓盈亏(逐日)
即:-800=-10+(-790)
投资者实际的盈亏还是一样的。
盘中盯市浮盈和逐笔浮盈也是一样的道理。
因为交易所采用的逐日盯市结算制度作为结算制度,导致投资者在交易软件里看到的盯市浮盈、逐笔浮盈以及盯市平仓盈亏、逐笔平仓盈亏的数据会有所不同,这是正常现象,这不会对投资者的实际盈亏产生实质影响。
逐日盯市结算制度虽然有风险控制的便利性,但是不太符合投资者的思维习惯。
交易软件里为了让投资者对一笔持仓的盈亏情况有一个更简单明了的认识,也提供逐笔浮盈、平仓盈亏(逐笔对冲)等数据。
昨日,中石油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国石油工程技术业务改革重组框架方案》。这意味着,中石油的油服业务有望重组独立,五大钻探、东方物探、中油测井等公司可能将合体成一家*油服巨头,位列世界油服公司前10强之列。
文 | 石油Link(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石油Link)
2017年11月15日,中石油举行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国石油工程技术业务改革重组框架方案》。
中石油董事长王宜林强调,以改革重组为契机和动力,努力提供更多有竞争力的高端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市场开拓能力和增收创效能力,加快建设国际*油田技术服务公司。
*油服巨头“中油油服”或诞生
自2014年国际油价下跌以来,全球石油行业陷入发展困境。石油公司纷纷对自身经营策略进行了调整,中国的国有石油公司也加速了改革进程。
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业务的专业化重组、市场化推进成为国有石油公司改革的重点。
在2016年2月,中石油董事长王宜林在“IHS剑桥能源周”会议上演讲时表示,为精简增效,中石油正考虑将旗下的油田服务业务(工程技术业务)分拆上市。
从事中石油工程技术业务的公司包括五大钻探公司、东方物探、中油测井、海洋工程公司,在中石油业务中有极大占比。一旦其工程技术业务重组独立成新公司,将成为一家*的油服公司,有可能跻身全球十大油服公司之列。
中国的另外两家大型国有石油企业中石化、中国海油,都已将其工程技术业务独立上市,形成石化油服和中海油服两家上市公司。在这一趋势之下,中石油将工程业务独立上市,也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但在近一年多时间以来,中石油并没有透露太多关于油服业务重组的具体时间、计划等。而在此期间,中石油的工程建设业务和金融业务却率先迎来了重组上市,诞生“中油资本”“中油工程”两家公司。
从中石油工程建设业务重组上市的历程来看,中石油此番审议通过《中国石油工程技术业务改革重组框架方案》意味着,工程技术业务的重组上市可能也不远了,“中油油服”或由此诞生。
中石油业务重组提速
在2017年2月,中石油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前后上市了两家公司——中油资本和中油工程,深刻证明专业化重组将是中石油改革的重要举措。
其中,中油工程从启动重大资产重组工作到正式重组上市,整个过程也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的。2016年4月,中油工程启动了重大资产重组工作;在2016年6月28日,中石油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工程建设业务重组改制框架方案》;仅仅7个月的时间之后,中油工程就正式实现了重组上市,足见中石油对这一改革的倾注。
对于此番工程技术业务的重组,中石油强调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借鉴这两年推进业务改革重组的成功经验。从这一趋势来看,中石油工程技术业务的重组上市,几乎已成定局。从2017年,世界主要油服公司的业绩报表看,大部分公司仍旧亏损,油服行业市场环境依旧艰难。中石油也十分了解这一现状,并对工程业务重组改革表露出了相当坚决的态度,可谓动力十足。
中石油方面表示,随着外部环境的深刻调整和油服行业的发展变化,工程技术业务现行的体制机制也暴露出不少矛盾和问题,对推进业务经营管控和可持续发展形成一定制约。工程技术业务的改革重组是集团公司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内容,是推动工程技术业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提升业务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对于推进世界*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从中石油目前的长远发展战略看,中石油正逐步从国家石油公司向国际石油公司转型。专业化重组旗下业务,将工程业务独立出来推向市场化,是其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石油:从“国企”到“国际”
尽管在2017年国际油价仍不景气,但中石油在国际舞台上却是风生水起。
在本周的ADNOC(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圆桌会议上,中石油董事长王宜林表示,中石油的投资重点仍然是化石能源,且中国支持中石油开展对外合作。
随后,中石油同ADNOC《签订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油气区块合作、气田开发、储油设施建设等其它潜在油气合作项目方面继续加大合作力度。
与此同时,中石油旗下中油工程公司,同ADNOC签订了高达15.2亿美元的EPC总承包合同。这也是自2017年中石油17.7亿美元收购阿布扎比陆地石油8%权益后,双方又一次实质性的大型合作。
而细数中石油最近开展的国际合作,无一不是大手笔合作。
11月9日,在特朗普访华期间,中石油同美国切尼尔公司签订LNG相关协议,涉资高达110亿美元。
11月1日,中石油同俄罗斯天然气巨头诺瓦泰克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双方不仅将就已有项目继续合作,还计划探讨共同开展超级LNG项目——北极液化天然气二号项目(Arctic LNG 2)的可能性。
10月27日,中石油中标巴西巨型盐下油田权益,与壳牌、埃克森美孚、BP、道达尔等*企业同台共舞。而巴西盐下油田,是近10年来全球发现的*油田。
10月23日,中石油同莫桑比克石油公司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并且成立了中莫石油工程公司。莫桑比克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新兴天然气大国,已吸引埃尼、埃克森美孚等众多国际巨头前往布局。
中石油目前已具有越来越高的国际属性,正展开从“国有石油公司”到“国际石油公司”的蜕变。
“中油油服”借壳上市?
中石油目前在全球37个国家拥有油气资产,而中石油在国内的传统业务组成模式显然不适合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油田业务、油服业务、工程建设业务往往并不由同一家公司经营,而是分离开的。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环境,中石油需要将油服业务、工程建设业务独立出来,并推向市场化以提高竞争力。
从中石油此前专业化重组上市的业务来看,目前业绩也较为平稳。据统计,中油工程在2017年签订的合同额累积超过700亿元人民币。在俄罗斯、尼日利亚、阿布扎比都拿下了大型合同。中油资本2017年业绩也稳中有进。
此前业内曾普遍猜测,中石油可能会将工程技术业务资产注入大庆华科,实现油服业务借壳上市。中石油此前曾将工程建设业务资产注入*st天利,实现了中油工程的上市;将金融资产注入*st济柴,实现了金融资产的上市。据了解,大庆华科是目前中石油在A股仅剩的上市平台,资产重组预期强烈。
对于此番重组方案实施,中石油强调要明确责任主体、稳准有序推进。由于这次工程技术业务改革重组涉及面较广,还要高度重视稳定问题。
公司是中国近海油田技术服务的主要供应商,拥有三十多年的海洋油田服务技术。作为中国近海规模*,实力最强的油田服务商。公司能提供完整的油田服务技术。包括测井、定向井、固井、完井生产服务。公司与文莱石油服务公司签订了成立合营公司协议,文莱石油开采量位于东南亚排名第三,天然气产量位居世界第四,其在海上勘探技术具备丰富经验。合营公司的成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标志着中海油服在南海的勘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积极开拓南亚市场。
俄乌冲突可能影响俄罗斯能源供应市场。为公司业绩的进一步提升,提供难得的契机。
中海油服业绩非常优良。得益于(俄乌战争)油价的恢复和增长。
公司股票近年来非常活跃 ,几乎每年都有一波炒作。给广大投资人提供了非常好的套利机会。
公司拥有高度的垄断性和行业壁垒,准入门槛非常高。为公司业绩进一步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值得长期持有,波段操作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海油服股票》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海油服股票、持仓盈亏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