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聚芳酰胺是指分子主链中至少含85%的直接与两个芳环相连的酰胺基团的聚合物材料,连接酰胺键的为芳香环或芳香环的衍生物,具有阻燃、耐高温、高强度、高模量、绝缘等突出性能,国内称为“芳纶”。
芳纶纤维按聚合单体的种类可分为三大类,即芳纶I(如芳纶14)、芳纶II(如对位芳纶和间位芳纶)和芳纶III纤维,目前市场上有两种芳纶实现了广泛的商业化应用和生产,分别是间位芳纶和对位芳纶。
✦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至2021年批准通过芳纶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2019年批准通过7项,2020年批准通过7项,2021年批准通过5项。
✦
✦
基于“sol-gel”转变策略连续制备高强导热纳米芳纶复合绝缘膜
项目批准号:52173030
省份:上海
负责人:滕翠青
依托单位:东华大学
资助金额:58万元
批准年份:2021年
资助类别:面上项目
高导热低填量纳米金刚石/芳纶纳米纤维自组装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多尺度热传导特性研究
项目批准号:52102039
省份:黑龙江
负责人:曹文鑫
依托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资助金额:30万元
批准年份:2021年
资助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芳纶Ⅲ聚合物辅助分散碳纳米管的机理研究及其在复合纤维制备中的应用
项目批准号:52102035
省份:北京
负责人:高振飞
依托单位:北京石墨烯研究院
资助金额:30万元
批准年份:2021年
资助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氮化硼/芳纶纳米纤维复合电介质的仿生微结构设计及导热提升机制研究
项目批准号:52107020
省份:四川
负责人:任俊文
依托单位:四川大学
资助金额:30万元
批准年份:2021年
资助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芳纶pulp优化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设计与性能强化研究
项目批准号:52102115
省份:四川
负责人:程飞
依托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资助金额:30万元
批准年份:2021年
资助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交联超支化聚酰胺-胺界面的构筑及其对银导电芳纶纤维性能的调控作用机制
项目批准号:52073135
省份:山东
负责人:曲荣君
依托单位:鲁东大学
资助金额:59万元
批准年份:2020年
学科分类:E0309.光电磁功能有机高分子材料
资助类别:面上项目
关键词:导电芳纶纤维;超支化聚酰胺-胺;化学镀;银;导电性能
一次成型制备全对位芳纶蜂窝的研究
项目批准号:52073154
省份:北京
负责人:庹新林
依托单位:清华大学
资助金额:59万元
批准年份:2020年
学科分类:E0303.高分子材料加工与成型
资助类别:面上项目
关键词:对位芳纶纳米纤维;蜂窝;一次成型;体积收缩;凝胶
聚醚酮酮-对位芳纶聚合物合金相畴结构调控及其流变特性的研究
项目批准号:52063030
省份:江西
负责人:吴健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南昌研究院
资助金额:35万元
批准年份:2020年
学科分类:E0305.高分子共混与复合材料
资助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关键词:热塑性复合材料;聚醚酮酮;对位芳纶;聚合物合金;流变特性
差别化芳纶纳米纤维对芳纶纸的多尺度界面协同强韧化机理
项目批准号:22008146
省份:陕西
负责人:杨斌
依托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资助金额:24万元
批准年份:2020年
学科分类:B0811.生物质转化与轻工制造
资助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关键词:特种纸;芳纶纸;芳纶纳米纤维;强韧化;多尺度界面
多维g-C3N4/聚酰胺芳纶纳滤膜的构建及其染料脱盐机制研究
项目批准号:22008215
省份:浙江
负责人:徐燕青
依托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资助金额:24万元
批准年份:2020年
学科分类:B0804.分离工程
资助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关键词:纳滤膜;染料脱盐;纳米纤维;类石墨氮化碳;纳米异质结构
仿生梯度层状结构芳纶/云母纸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
项目批准号:22005290
省份:安徽
负责人:潘晓锋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资助金额:24万元
批准年份:2020年
学科分类:B0506.智能与仿生材料化学
资助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关键词:结构仿生;梯度层状结构;云母纳米片;仿生组装;喷涂
高速弹道冲击下石墨烯增强芳纶织物的动态响应与防护机理
项目批准号:12002051
省份:北京
负责人:张宏
依托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资助金额:24万元
批准年份:2020年
学科分类:A1202.冲击动力学
资助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关键词:柔性复合结构;本构关系;结构冲击响应;变形机理与损伤机制;理论模型
基于芳纶纳米纤维设计制备新型的轻质高强块状仿生结构材料
项目批准号:21975241
省份:安徽
负责人:高怀岭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资助金额:65万元
批准年份:2019年
学科分类:B0506.智能与仿生材料化学
资助类别:面上项目
关键词:结构仿生;轻质高强;仿生组装;仿生结构材料;纳米结构单元
芳纶短纤维增强橡胶复合材料大变形宏细观力学行为研究
项目批准号:11972005
省份:福建
负责人:杨晓翔
依托单位:福州大学
资助金额:62万元
批准年份:2019年
学科分类:A0807.复合材料与结构力学
资助类别:面上项目
关键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橡胶;界面损伤;数值模拟;本构模型
基于控形控性的芳纶复合材料刀具设计及确定性加工研究
项目批准号:51975006
省份:北京
负责人:石文天
依托单位:北京工商大学
资助金额:60万元
批准年份:2019年
学科分类:E0509.加工制造
资助类别:面上项目
关键词:刀具设计与制造;控形控性;仿真建模;刀具磨损;确定性加工
基于界面力学性能分析的芳纶纤维高效高质量切削加工工艺研究
项目批准号:51975334
省份:山东
负责人:史振宇
依托单位:山东大学
资助金额:60万元
批准年份:2019年
学科分类:E0509.加工制造
资助类别:面上项目
关键词:高速铣削;切削机理;表面质量;切削动力学
表面官能化对位芳纶纳米纤维的快速规模化制备、形成机理及其高性能复合材料的研究
项目批准号:51973182
省份:浙江
负责人:彭懋
依托单位:浙江大学
资助金额:59万元
批准年份:2019年
学科分类:E0305.高分子共混与复合材料
资助类别:面上项目
关键词:芳纶纳米纤维;聚合诱导自组装;复合材料;增韧;增强
芳纶纤维表面超薄纳米层结构的可控构筑及其抗紫外辐射性能研究
项目批准号:51903008
省份:湖北
负责人:陈凤翔
依托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资助金额:27万元
批准年份:2019年
学科分类:E0304.通用高分子材料
资助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关键词:芳纶纤维;原子层沉积/分子层沉积;有机-无机杂化 纳米复合薄膜;可控制备;抗紫外辐射性能
芳纶纤维表面光固化纳米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对复合材料界面的增强机理研究
项目批准号:51903114
省份:山东
负责人:王颖
依托单位:鲁东大学
资助金额:25万元
批准年份:2019年
学科分类:E0305.高分子共混与复合材料
资助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关键词:芳纶;紫外光固化;纳米复合涂层;界面粘结;聚合物增强
界面是决定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是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
20+嘉宾已定,2022复合材料界面论坛与你相约宁波
海印股份(000861.SZ)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总收入12.24亿元,同比减少5.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6亿元,同比由盈转亏;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4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基本每股收益-0.2981元。
公告称,报告期内新租赁准则的实施对公司2021年度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报告期内,公司房地产业务坚持“去库存”的经营措施,加大销售力度,但项目销售价格不达预期;同时为应对突发疫情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调整了三四线城市地产项目的开发进度导致费用化的利息支出及项目费用大幅增加;受疫情影响及公司部分项目在报告期内陆续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或可销售状态,相关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及相应折旧费用增加。
内容
实验室(Laboratory/Lab)即进行试验的场所。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科技发展的源泉,对科技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验室按归属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属于大学或者是由大学代管的实验室;第二类实验室属于国家机构,有的甚至是国际机构;第三类实验室直接归属于工业企业部门,为工业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服务。
锐观咨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实验室行业投资潜力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共十六章。首先介绍了实验室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实验室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实验室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实验室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实验室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实验室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实验室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实验室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
第一篇 发展环境篇
第一章 中国实验室基本概述
第一节 实验室基本概述
一、实验室的定义
二、实验室所属分类
(一)从属于国家机构
(二)从属于高校
(三)从属于企业
三、实验室建设意义分析
第二节 实验室相关主体及资质认定
一、实验室相关主体职责分析
(一)科学技术部
(二)行政主管部门
(三)依托单位
二、实验室资质认定及作用
(一)资质认定发挥的作用
(二)资质认定涉及的领域
(三)资质认定承担的任务
第三节 实验室政策环境分析
一、实验室监管体系分析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四)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
二、实验室主要政策法规分析
(一)《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二)《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三)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四)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五)依托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
第二章 中国科技创新体系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分析
一、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二、知识创新体系建设
三、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四、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五、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第二节 科技研发投入情况分析
一、全社会R&D经费投入规模
二、全社会R&D经费投入结构
(一)从研究类型来看
(二)从投入主体来看
(三)从产业部门来看
(四)从地区分布来看
三、中央和地方R&D投入情况
(一)中央R&D投入情况
(二)地方R&D投入情况
第三节 科技人力资源状况分析
一、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规模
二、投入研发活动人员规模
三、与全球科技人力资源比较
四、研发人力投入强度分析
五、不同部门研发人员结构
第四节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情况
一、国家主体性计划项目
(一)项目数量
(二)经费投入
(三)人员投入
(四)立项情况
二、国家产业化计划项目
(一)项目数量
(二)经费投入
(三)项目效益
(四)科技成果
第五节 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
一、国内农业农村科技创新
二、国内重点产业技术升级
三、现代服务业的科技创新
四、国内民生科技发展分析
五、能源资源环境技术体系
六、基础前沿技术研究
(一)基础研究
(二)前沿研究
第三章 国外实验室管理与运行模式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外科技体制及其特点分析
一、以英国为代表的分散型模式
二、以法国为代表的集中型模式
三、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模式
第二节 国外实验室管理模式类型分析
一、国家实验室分类标准分析
(一)按隶属关系分类
(二)按任务对象分类
(三)按实验室职能分类
二、各类国家实验室管理模式成因
(一)英国LMB模式-自由探索先导型
(二)德国马普模式-以人为本型
(三)美国主导模式-目标需求主导型
第三节 主要国家实验室管理体系分析
一、美国实验室管理与运行模式分析
(一)美国实验室发展概况
(二)美国实验室管理模式特点
(三)美国实验室运行机制特点
二、英国实验室管理模式特点
(一)英国国立研究机构管理模式
(二)英国国立研究机构管理特点
(三)英国国立研究机构管理体制
三、德国实验室管理模式特点
(一)德国创新体系简介
(二)德国科研机构管理模式
(三)德国科研机构运行机制
四、法国实验室管理模式特点
(一)法国科研机构简介
(二)法国科研机构管理体制
(三)法国科研机构运行机制
五、日本国家实验室管理模式分析
第四节 国外典型实验室运行分析
一、高校重点实验室
(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二)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
(三)加州大学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
(四)布鲁克海文国度试验室
(五)加州理工学院的喷气推进实验室
(六)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七)阿贡国家实验室
二、国家机构实验室
(一)德国的联邦技术物理研究所
(二)英国的国家物理实验室
(三)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四)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
三、企业部门实验室
(一)贝尔实验室
(二)IBM研究实验室
第二篇 建设运行篇
第四章 中国实验室科学管理模式构建分析
第一节 国内外实验室管理模式比较与借鉴
一、国内外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比较
(一)整体优势与薄弱环节比较
(二)国内外管理体制与监督比较
二、对我国国家实验室建设的启示
第二节 国家实验室科学管理模式构建
一、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构建原则
二、实验室管理体制构建
(一)外部管理体制构建
(二)内部组织结构构建
(三)内部科研组织结构构建
三、实验室运行机制构建
(一)合同管理制度构建
(二)准入与退出机制构建
(三)开放流动机制构建
(四)创新团队组建
(五)竞争和激励机制构建
(六)合作与联合机制构建
(七)产学研合作机制构建
第三节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
一、实验室的建设框架
(一)科技创新类
(二)教学实验类
(三)公共服务类
二、实现三个结合
(一)与学科建设相结合
(二)与教学及科研相结合
(三)与学校特色相结合
三、强化3项运行保障条件
(一)加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二)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三)多渠道筹措实验室的建设经费
四、实验室的改革与创新
(一)实验室梳理与认证
(二)“工程坊”建设
第五章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分析
第一节 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情况分析
一、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规模分析
(一)实验室数量分析
(二)实验室人员规模
二、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经费分析
(一)筹集资金情况
(二)支出资金情况
三、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分析
(一)项目数量分析
(二)项目经费情况
四、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分析
(一)获奖成果情况
(二)发表论文情况
第二节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现状分析
一、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属部门分布
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筑面积分析
三、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情况
四、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建情况分析
第三节 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及评估分析
一、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准则
二、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
三、国家重点实验室考核与评估
四、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一)评估材料
(二)评估程序
(三)现场评估
(四)评估结果
五、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
(一)研究水平与贡献
(二)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三)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第四节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问题
二、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效运行建议
三、实验室创新团队人才培养建议
四、实验室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建议
第六章 中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与运行分析
第一节 高等学校科研运行情况分析
一、高等学校及其科研机构数量
二、高等学校研发人员情况分析
三、高等学校科研经费投入情况
(一)经费规模总况
(二)基础研究经费
(三)经费来源结构
四、高等学校科技产出情况分析
(一)发明专利申请情况
(二)发明专利授权情况
(三)其他科技产出情况
第二节 高校实验室发展状况分析
一、高校实验室布局情况分析
(一)高校实验室学科领域布局
(二)高校实验室区域分布情况
(三)高校实验室所属部门分布
二、高校实验室评估情况分析
三、高校实验室科技成果分析
(一)高校实验室获奖情况
(二)高校实验室论文情况
第三节 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模式创新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分析
(一)教务处
(二)实验室与设备处
(三)资产管理处
(四)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
(五)实验室管理处
(六)设备与资产管理处
(七)设备处
(八)其他管理模式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一)组织机构
(二)制度保障
(三)教育宣传
(四)安全检查
(五)技术防范
(六)应急预案
三、高校实验室管理中观念创新的作用
四、高校实验室管理中观念创新的内容
(一)管理观的创新
(二)服务观创新
(三)任务观创新
(四)主体观创新
(五)方法观创新
第四节 校企共建实验室的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分析
一、高校和企业实验室建设现状
二、校企合作实验室的模式分析
(一)面向技术转化的项目合作模式
(二)面向产品研发的科研型合作模式
(三)面向职工培训的教学型合作模式
三、校企合作实验室的运行机制
(一)建立校企共建实验室的组织机构
(二)建立校企合作的网络信息平台
(三)建立校企共建实验室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四、高校实验室与企业合作案例分析
五、高校实验室与企业合作方向分析
(一)重点实验室应转变观念
(二)完善实验室评估及奖励制度
(三)建立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四)健全完善实验室与企业合作机制
第七章 中国企业实验室建设与运行分析
第一节 企业实验室平台构建思路
一、实验室平台的必要性分析
二、实验室平台总体构建思路
(一)运行管理平台
(二)基础研究平台
(三)实验测试平台
(四)成果转化平台
第二节 企业实验室建设路径分析
一、企业实验室定位分析
二、企业实验室建设路径
(一)建立完备的科研实验条件
(二)建立企业与实验室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三)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
第三节 企业实验室发展现状分析
一、企业研发投入情况分析
二、企业实验室建设规模
三、企业实验室布局情况
四、企业实验室人员情况
五、企业实验室经费支持
第四节 企业实验室研发策略分析
一、研发组织策略类型及影响因素
(一)研发组织策略类型分析
(二)影响研发组织策略类型因素
二、企业实验室研发投资策略
(一)研发投资风险管理
(二)研发投资的成本管理
三、企业实验室创新模式选择
(一)自主创新模式分析
(二)影响自主创新模式选择的因素
(三)自主创新模式选择策略
四、企业实验室研发策略案例
第八章 中国主要区域实验室运行与建设分析
第一节 北京市实验室运行与建设分析
一、科技技术发展分析
(一)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
(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
(三)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二、专利申请情况分析
(一)专利申请受理数
(二)专利申请授权数
(三)有效专利数
三、实验室建设运营情况
四、实验室投资建设前景
第二节 上海市实验室运行与建设分析
一、科技技术发展分析
(一)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
(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
(三)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二、专利申请情况分析
(一)专利申请受理数
(二)专利申请授权数
(三)有效专利数
三、实验室建设运营情况
四、实验室投资建设前景
第三节 山东省实验室运行与建设分析
一、科技技术发展分析
(一)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
(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
(三)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二、专利申请情况分析
(一)专利申请受理数
(二)专利申请授权数
(三)有效专利数
三、实验室建设运营情况
四、实验室投资建设前景
第四节 辽宁省实验室运行与建设分析
一、科技技术发展分析
(一)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
(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
(三)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二、专利申请情况分析
(一)专利申请受理数
(二)专利申请授权数
(三)有效专利数
三、实验室建设运营情况
四、实验室投资建设前景
第五节 广东省实验室运行与建设分析
一、科技技术发展分析
(一)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
(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
(三)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二、专利申请情况分析
(一)专利申请受理数
(二)专利申请授权数
(三)有效专利数
三、实验室建设运营情况
四、实验室投资建设前景
第六节 江苏省实验室运行与建设分析
一、科技技术发展分析
(一)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
(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
(三)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二、专利申请情况分析
(一)专利申请受理数
(二)专利申请授权数
(三)有效专利数
三、实验室建设运营情况
四、实验室投资建设前景
第七节 浙江省实验室运行与建设分析
一、科技技术发展分析
(一)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
(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
(三)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二、专利申请情况分析
(一)专利申请受理数
(二)专利申请授权数
(三)有效专利数
三、实验室建设运营情况
四、实验室投资建设前景
第八节 河北省实验室运行与建设分析
一、科技技术发展分析
(一)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
(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
(三)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二、专利申请情况分析
(一)专利申请受理数
(二)专利申请授权数
(三)有效专利数
三、实验室建设运营情况
四、实验室投资建设前景
第九节 四川省实验室运行与建设分析
一、科技技术发展分析
(一)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
(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
(三)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二、专利申请情况分析
(一)专利申请受理数
(二)专利申请授权数
(三)有效专利数
三、实验室建设运营情况
四、实验室投资建设前景
第十节 湖南省实验室运行与建设分析
一、科技技术发展分析
(一)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
(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
(三)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二、专利申请情况分析
(一)专利申请受理数
(二)专利申请授权数
(三)有效专利数
三、实验室建设运营情况
四、实验室投资建设前景
第三篇 细分类型篇
第九章 中国自然科学实验室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 自然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及人员规模
一、R&D机构数量
二、R&D人员数量
三、R&D人员全时当量
(一)基础研究
(二)应用研究
(三)试验发展
第二节 自然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R&D经费情况
一、R&D经费来源情况
(一)政府资金
(二)企业资金
(三)国外资金
(四)其他资金
二、R&D经费内部支出
(一)基础研究
(二)应用研究
(三)试验发展
三、R&D经费外部支出
第三节 自然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R&D课题及科技产出
一、R&D课题情况
(一)R&D课题数
(二)投入人员
(三)投入经费
二、科技产出情况
(一)发表科技论文情况
(二)出版科技着作
(三)专利申请数
(四)有效发明专利
(五)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
(六)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收入
(七)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数
第四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费情况
一、总体概况
二、面上项目分析
三、重点项目分析
四、重大项目分析
五、专项基金分析
六、重大研究计划分析
七、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分析
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分析
第十章 中国工程和技术实验室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 工程和技术研究与开发机构及人员规模
一、R&D机构数量
二、R&D人员数量
三、R&D人员全时当量
(一)基础研究
(二)应用研究
(三)试验发展
第二节 工程和技术与开发机构R&D经费情况
一、R&D经费来源情况
(一)政府资金
(二)企业资金
(三)国外资金
(四)其他资金
二、R&D经费内部支出
(一)基础研究
(二)应用研究
(三)试验发展
三、R&D经费外部支出
第三节 工程和技术研究与开发机构R&D课题及科技产出
一、R&D课题情况
(一)R&D课题数
(二)投入人员
(三)投入经费
二、科技产出情况
(一)发表科技论文情况
(二)出版科技着作
(三)专利申请数
(四)有效发明专利
(五)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
(六)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收入
(七)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数
第四节 国家工程和技术实验室发展现状
一、国家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
二、国家工程实验室发展现状
三、工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
(一)*类实验室
(二)良好类实验室
(三)整改实验室
(四)延期验收实验室
四、工程和技术实验室发展前景
第十一章 中国农业科学实验室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 农业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及人员规模
一、R&D机构数量
二、R&D人员数量
三、R&D人员全时当量
(一)基础研究
(二)应用研究
(三)试验发展
第二节 农业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R&D经费情况
一、R&D经费来源情况
(一)政府资金
(二)企业资金
(三)国外资金
(四)其他资金
二、R&D经费内部支出
(一)基础研究
(二)应用研究
(三)试验发展
三、R&D经费外部支出
第三节 农业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R&D课题及科技产出
一、R&D课题情况
(一)R&D课题数
(二)投入人员
(三)投入经费
二、科技产出情况
(一)发表科技论文情况
(二)出版科技着作
(三)专利申请数
(四)有效发明专利
(五)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
(六)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收入
(七)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数
第四节 农业实验室发展现状及前景
一、农业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现状
二、农业实验室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主要名单
四、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布局分析
(一)农业基因组学
(二)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三)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
(四)淡水渔业与种质资源利用
五、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前景分析
第十二章 中国医学实验室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 医学研究与开发机构及人员规模
一、R&D机构数量
二、R&D人员数量
三、R&D人员全时当量
(一)基础研究
(二)应用研究
(三)试验发展
第二节 医学研究与开发机构R&D经费情况
一、R&D经费来源情况
(一)政府资金
(二)企业资金
(三)国外资金
(四)其他资金
二、R&D经费内部支出
(一)基础研究
(二)应用研究
(三)试验发展
三、R&D经费外部支出
第三节 医学研究与开发机构R&D课题及科技产出
一、R&D课题情况
(一)R&D课题数
(二)投入人员
(三)投入经费
二、科技产出情况
(一)发表科技论文情况
(二)出版科技着作
(三)专利申请数
(四)有效发明专利
(五)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
(六)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收入
(七)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数
第四节 医学实验室发展现状分析
一、医学实验室认可发展情况
二、BD与CAP助力医学实验室
三、医学独立实验室的发展前景
第十三章 中国社会人文科学实验室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 社会人文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及人员规模
一、R&D机构数量
二、R&D人员数量
三、R&D人员全时当量
(一)基础研究
(二)应用研究
(三)试验发展
第二节 社会人文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R&D经费情况
一、R&D经费来源情况
(一)政府资金
(二)企业资金
(三)国外资金
(四)其他资金
二、R&D经费内部支出
(一)基础研究
(二)应用研究
(三)试验发展
三、R&D经费外部支出
第三节 社会人文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R&D课题及科技产出
一、R&D课题情况
(一)R&D课题数
(二)投入人员
(三)投入经费
二、科技产出情况
(一)发表科技论文情况
(二)出版科技着作
(三)专利申请数
(四)有效发明专利
(五)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
(六)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收入
(七)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数
第四篇 机构运营篇
第十四章 中国各领域重点实验室运行情况分析
第一节 自然科学实验室
一、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分析
(三)国内重点实验室介绍
(四)实验室科研实力分析
(五)实验室研究成果分析
二、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分析
(三)实验室配套设施情况
(四)实验室人才培养条件
(五)实验室研究成果分析
(六)实验室国际交流合作
三、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分析
(三)实验室配套设施情况
(四)实验室科研实力分析
(五)实验室研究成果分析
(六)实验室发展战略分析
四、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分析
(三)实验室配套设施情况
(四)实验室科研实力分析
(五)实验室研究成果分析
五、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分析
(三)实验室配套设施情况
(四)实验室科研实力分析
(五)实验室研究成果分析
(六)实验室发展战略分析
六、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分析
(三)实验室配套设施情况
(四)实验室研究成果分析
(五)实验室最近动态分析
第二节 工程和技术实验室
一、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分析
(三)实验室前沿分析
(四)实验室研究成果分析
二、生物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分析
(三)实验室科研实力分析
(四)实验室研究成果分析
三、高压电气国家工程实验室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分析
(三)实验室配套设施情况
(四)实验室科研实力分析
(五)实验室发展战略分析
四、汽车节能环保国家工程实验室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分析
(三)实验室配套设施情况
(四)实验室科研实力分析
(五)实验室发展战略分析
五、石化工业水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分析
(三)实验室配套设施情况
(四)实验室科研实力分析
(五)实验室研究成果分析
六、高速铁路系统试验国家工程实验室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分析
(三)实验室配套设施情况
(四)实验室科研实力分析
(五)实验室研究成果分析
第三节 农业科学实验室
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分析
(三)实验室科研实力分析
(四)实验室研究成果分析
(五)实验室发展战略分析
二、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分析
(三)实验室配套设施情况
(四)实验室科研实力分析
(五)实验室研究成果分析
(六)实验室科研进展分析
三、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分析
(三)实验室配套设施情况
(四)实验室承担项目分析
(五)实验室研究成果分析
(六)实验室发展战略分析
四、农业部都市农业(南方)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分析
(三)实验室配套设施情况
(四)实验室科研实力分析
(五)实验室研究成果分析
五、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分析
(三)实验室配套设施情况
(四)实验室科研实力分析
(五)实验室研究成果分析
(六)实验室发展战略分析
六、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分析
(三)实验室配套设施情况
(四)实验室科研实力分析
第四节 医学实验室
一、中山大学医药分子实验室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分析
(三)实验目前研究项目分析
(四)实验室研究成果分析
二、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分析
(三)实验室承担项目情况
(四)实验室科研实力分析
(五)实验室研究成果分析
(六)实验室发展战略分析
三、黑龙江省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分析
(三)实验室配套设施情况
(四)实验室发展战略分析
四、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分析
(三)实验室配套设施情况
(四)实验室科研实力分析
(五)实验室研究成果分析
(六)实验室最近动态分析
五、复旦大学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分析
(三)实验室配套设施情况
(四)实验室科研实力分析
(五)实验室研究成果分析
第五节 社会人文科学实验室
一、中国社科院社会保障实验室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室研究内容分析
(三)实验室学术资源情况
(四)实验室研究成果分析
二、浙江大学实验社会科学实验室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分析
(三)实验室配套设施情况
(四)实验室科研实力分析
(五)实验室研究成果分析
三、地球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分析
(三)实验室配套设施情况
(四)实验室科研实力分析
(五)实验室研究成果分析
(六)实验室优势分析
四、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分析
(三)实验室科研实力分析
(四)实验室发展战略分析
第五篇 前景策略篇
第十五章 中国实验室行业投资前景分析
第一节 中国重点科技领域及其优先主题分析
一、能源
(一)工业节能
(二)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
(三)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
(四)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
(五)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
二、水和矿产资源
(一)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
(二)综合节水
(三)海水淡化
(四)资源勘探增储
(五)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六)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七)综合资源区划
三、环境
(一)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
(二)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
(三)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
(四)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
四、农业
(一)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
(二)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
(三)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
(四)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
(五)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
(六)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
(七)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
(八)农业*作业与信息化
(九)现代奶业
五、制造业
(一)基础件和通用部件
(二)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
(三)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
(四)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
(五)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
(六)基础原材料
(七)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
(八)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
六、交通运输业
(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
(二)高速轨道交通系统
(三)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
(四)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
(五)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六)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
七、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
(一)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
(二)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
(三)高效能可信计算机
(四)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
(五)数字媒体内容平台
(六)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
(七)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
八、人口与健康
(一)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
(二)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
(三)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
(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五)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
九、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一)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
(二)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
(三)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四)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
(五)城市信息平台
十、公共安全
(一)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
(二)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
(三)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
(四)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
(五)生物安全保障
(六)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
第二节 中国实验室新型领域研究方向
一、生物技术
(一)靶标发现技术
(二)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
(三)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
(四)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
(五)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
二、信息技术
(一)智能感知技术
(二)自组织网络技术
(三)虚拟现实技术
三、新材料技术
(一)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
(二)高温超导技术
(三)高效能源材料技术
四、先进制造技术
(一)极端制造技术
(二)智能服务机器人
(三)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
五、先进能源技术
(一)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
(二)分布式供能技术
(三)快中子堆技术
(四)磁约束核聚变
六、海洋技术
(一)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
(二)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
(三)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
(四)深海作业技术
七、激光技术
八、空天技术
第十六章 中国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模式及转让前景
第一节 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发展机制
一、科技成果产业化内涵及转化过程
二、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模式分析
(一)技术转让
(二)合作开发
(三)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
三、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机制现状
第二节 科研机构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类型
一、独立制造独立营销模式
(一)具体运作方式
(二)主要优缺点
(三)适用条件
二、独立制造合作营销模式
(一)具体运作方式
(二)主要优缺点
(三)适用条件
三、独立制造营销外包模式
(一)具体运作方式
(二)主要优缺点
(三)适用条件
四、合作制造独立营销模式
(一)具体运作方式
(二)主要优缺点
(三)适用条件
五、合作制造合作营销模式
(一)具体运作方式
(二)主要优缺点
(三)适用条件
六、合作制造营销外包模式
(一)具体运作方式
(二)主要优缺点
(三)适用条件
七、制造外包独立营销模式
(一)具体运作方式
(二)主要优缺点
(三)适用条件
八、制造外包合作营销模式
(一)具体运作方式
(二)主要优缺点
(三)适用条件
九、制造外包营销外包模式
(一)具体运作方式
(二)主要优缺点
(三)适用条件
第三节 实验室科技成果转让情况及前景
一、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让情况
(一)成交合同数
(二)成交金额
二、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让情况
(一)成交合同数
(二)成交金额
三、企业科技成果转让情况
(一)成交合同数
(二)成交金额
四、实验室科技成果转让前景分析
图表目录:
图表: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变化趋势图
图表:中国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的变化趋势图
图表:中国分研究类型R&D经费支出情况
图表:中国分投入主体R&D经费支出情况
图表:中国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情况
图表:中国各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
图表:中央财政科技支出额统计
图表:地方财政科技支出额统计
图表:中国R&D人员全时当量统计
图表:中国创新资源分指数世界排名
图表:不同部门R&D人员数量统计
图表:国家主体性计划项目实施项目数量统计
图表:国家主体性计划项目经费投入情况
图表:国家主体性计划项目的项目组人员数量统计
图表:国家主体性计划项目人员当年投入工作量统计
图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清单
图表:国家产业化计划项目实施项目数量统计
图表:国家产业化计划项目经费投入情况
图表:国家产业化计划项目效益情况
图表:国家产业化计划项目专利申请数量统计
图表:国家产业化计划项目专利授权数量统计
图表:美国矩阵式内部学术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表:美、德、日三国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比较
科教小站
地区基金作为国自然资助人数较多的项目类型之一,受到很多科研人员关注。
据基金委介绍,早在1989年,科学基金已设置地区科学基金这一项目类型,专项支持基础研究薄弱地区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和扶植特定地区的科学技术人员,稳定和凝聚*人才,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近五年,科学基金共资助地区科学基金项目14963项,资助金额约55.01亿元,资助对象均为基础研究薄弱地区的地方高校。
由于限定资助区域,地区基金竞争激烈程度不能与青年和面上等相比,但同样不容小视。
地区基金:资助率低于15%,项目基本被头部高校瓜分
根据基金委公布的数据,近三年,地区基金平均资助率均低于15%。从资助率角度,要超过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
2021年资助项目3337项,资助率为14.47%;
2020年资助项目3177项,资助率为14.30%。
2019年资助项目2960,资助率为14.88%。
除了竞争较为激烈外 ,地区基金现在还存在一个问题:资助项目过于集中于少数单位,而且呈现强者恒强的趋势。
据科教小站统计,近三年,每年均有将近220家单位获批1项以上地区基金,而其中处于头部的15-20家单位基本上拿走40%以上名额,明显过于集中。
此前,基金委就在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绩效评价报告中指出:
地区基金项目资助的区域范围包括部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等,区域较为多样。按照现有标准,类似地区强烈呼吁要纳入资助范畴;已经获得资助的地区,存在资助项目向少数优势单位集中而相当部分单位依然得不到资助的现象。
基金委:鼓励更多地方高校为基金依托单位,逐步提高资助规模
关于地区基金未来的资助方向和存在的问题,基金委其实也有明确答复。
在基金委官网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386号(科学技术类199号)提案答复的函》明确地区基金的发展方向:
一是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地方高校注册为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更加广泛地支持地方高校科研人员直接承担和参与科学基金项目。二是逐步提高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规模,强化对基础研究薄弱地区的扶持能力。三是在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实施过程中,更加支持地方高校结合自身特色提出项目指南与申请,鼓励部属高校、院所与地方高校加强合作,共同支撑区域创新发展。
总体来说,随着规模的不断提高,对于身处中西部地区有资格申报地区基金的科研人员,申报地区项目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印股份吧(000861)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