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锐制药股票股吧(海航基础股吧)

2022-06-12 3:41:38 证券 xialuotejs

羚锐制药股票股吧



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羚锐制药股票股吧」海航基础股吧》,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 羚锐制药股票股吧
  • 海航基础股吧
  • 600285羚锐制药股票股吧
  • 羚锐制药 股吧


羚锐制药股票股吧

羚锐制药2022年4月26日在一季度报告中披露,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股东户数为3.48万户,较上期(2021年12月31日)增加2092户,增幅达6.41%。

羚锐制药股东户数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2年3月31日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平均股东户数为4.25万户。其中,公司股东户数处于2万~3.5万区间占比*,为24.11%,羚锐制药也处在该区间范围内。

医药生物行业股东户数分布

股东户数与股价

2021年3月31日至今,公司股东户数显著下降,区间跌幅为16.01%。2021年3月31日至2022年3月31日区间股价上涨56.03%。

股东户数及股价

股东户数与股本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5.67亿股,其中流通股本为5.54亿股。户均持有流通股数量由上期的1.7万股下降至1.59万股,户均流通市值21.09万元。

户均持股金额

羚锐制药户均持有流通市值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2年3月31日,医药生物行业A股上市公司平均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为34.06万元。其中,25.77%的公司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在12.5万~23.5万区间内,羚锐制药也处在该区间范围内。

医药生物行业户均流通市值分布

沪股通持股

2022年3月31日,沪股通持有羚锐制药的股份数量为1198.4万股,占流通股本的2.16%,较上期(2021年12月31日)的1563.64万股下降23.36%。

沪股通持股图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海航基础股吧

财联社(深圳,记者 付静)讯,*ST基础(600515.SH)的重整计划虽已执行完毕并获法院裁定,但中小投资者的质疑却依然没有完全消散。近日,即有投资者在股吧发布“疑惑信”,就公司重整相关事宜提出11点疑问。

记者梳理发现,其质疑的焦点主要包括*ST基础重整前一系列对外投资是否合理、定价是否公允;重整投资人招募要求是否限制了参与范围;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下简称海发控)重整入股价定价依据是什么、是否损害到投资者利益;未来海发控会给*ST基础的机场和免税业务带来哪些正向作用等等。针对上述质疑,财联社记者于1月7日致函*ST基础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战投低价入股价 被指背离市场原则

针对重整投资人,上述投资者提出两点质疑,一是入股价定价,二是战投的选择。

记者注意到,2021年9月28日盘后*ST基础披露的重整计划草案(摘要版)仅显示,“约33亿股股票以一定的价格引入战略投资者”,并未明确指出海发控入股价。直至10月31日,公司披露重整计划指出,“根据投资安排,海发控将以85.5亿元为对价取得以资本公积金转增的33亿股,取得公司控制权”,计算可得重整入股价为2.59元/股。

相比之下,根据海南高院裁定批准的重整计划,普通债权人的抵债价格为15.56元/股。

对此,记者联系上的一位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海发控怎么这么便宜就买下来了?哪怕是市场化拍卖也不可能是这个价格拍出来。债权人的抵债价格是15块左右,当时公司股价在重整前其实是10块左右,所以说海发控和管理人那边的决定或许侵害到中小股东的利益了。”

同时,投资者还在信中发问,“重整人招募公告要求重整人必须是国资且注册在海南省,同时不接受潜在投资人尽调。请问这样要求,是否存在投资人歧视倾向?是否严重限制了投资人参与范围?从而严重压制了海航基础股东利益的*化?”

2021年3月19日,公司管理人披露的战略投资者招募公告显示,“意向战略投资者应为国有控股企业,并应取得其国资监管机构或所在地地方政府的授权。优先选择总部注册在海南自贸港的意向战略投资者”,这一要求似乎的确将其意向战略投资者范围框定在海南本地国资。

对此上述分析人士称,“这个限定是有一些问题的,虽然说国家要求核心机场需要国资控制,但其实不一定需要本地国入主。说白了就是有点不透明、比较非市场化,不太符合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原则。”

重整股价持续下挫 市场“不买账”?

除战投入股价格之外,上述投资者在信中表示,“只要控制对外投资规模,就不会发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等情况。事实上,海航基础出售明珠岛之后还进行了大量的对外投资,共计对外投资金额62.13亿元”,并由此发出“*ST基础重整的前提条件是否存在、重整目的是什么、是否为了重整而重整”等一系列疑问。

对此,上述分析人士告诉记者,“(海航)基础重整是因为整个海航系都要破产重整、换大股东,几家上市公司必须要按照这个流程来。”

据*ST基础于2019年12月27日发布的公告,公司拟转让海口南海明珠生态岛(二期)项目给海发控,股权交易价格为101.32亿元,交易完成后将预计增加公司净利润约34亿元。基于此,上述投资者认为,获得101.32亿元现金后,*ST基础方面应已度过了重大财务危机和生存困难,因而并不存在重整的必要性。

不仅如此,上述投资者还在文中指出,“从重整计划实施的股价走势来看,连跌5天,股东利益发生巨大损失。股东根本不看好本次重整,从目前情况来看重整是失败的”。记者则注意到,2021年12月21日为*ST基础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的股权登记日,当日公司股票停牌。22日复牌后,公司股价连续5个交易日下跌。截至1月7日收盘,*ST基础报4.44元/股。若依此来看,普通债权人(抵债价格为15.56元/股)遭受的损失显然不小。

前述分析人士则认为,“说重整失败是因为大家都损失了,难免会质疑重整入股价那么低,公司的价值到底如何。”

此前,*ST基础相关负责人曾在二债会上指出,“海航基础旗下海航机场板块将通过破产重整,解决历史问题、轻装上阵,在战略投资者的支持下发挥协同优势。重整成功后,海航基础将围绕机场及免税商业两大核心业务板块谋篇布局,成为海南自贸港第二大免税业务参与商”。

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后的*ST基础如何实现上述展望,财联社将持续关注。


600285羚锐制药股票股吧

格隆汇8月30日丨羚锐制药(600285.SH)公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3.55亿元,同比增长15.4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197亿元,同比增长23.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2.07亿元,同比增长21.19%;基本每股收益0.39元。

本文源自格隆汇


羚锐制药 股吧

《电鳗快报》文 / 米莱

羚锐制药(600285.SH)控股股东再质押1030万股上市公司的股票,目前已质押近八成持股。与前几年相比,羚锐制药的增长变得乏力,今年该公司的业绩增速可能要降至个位数,该公司的股价也“逆势”下跌。不过,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的研发费用增长了四成多。

控股股东质押近八成持股

12月24日,羚锐制药发布公告,羚锐集团将所持有的上市公司无限售流通股1030万股质押给洛阳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阳分行,占其所持股份比例8.46%,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81%。

目前,羚锐集团持有羚锐制药股票1.2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21.45%。本次质押后,羚锐集团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累计质押数量9621万股,占其持股数量比例为78.98%,占公司总股本的16.94%。

截至该公告日,羚锐集团一致行动人信阳新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新县鑫源贸易有限公司所持公司股份质押数量分别为960万股、754万股,一致行动人熊维政先生、熊伟先生未质押公司股份。羚锐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质押公司股份1.13亿股,占羚锐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所持公司股份的76.24%,占公司总股本的19.96%。

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近八成股份被质押,是否与该公司的业绩有关?《电鳗快报》注意到,今年前三季度,羚锐制药实现营业收入17.5亿元,同比增了3.4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前和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2.7亿元和2.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96%和5.12%。

由此可见,羚锐制药的业绩仍然维持着正增长,但这是该公司近几年来的*增速。从2014年至2019年,羚锐制药的扣非后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8.23%、75.75%、31.87%、26.29%、20.8%和17.1%,业绩增速基本上保持在20%以上。

高管两度计划减持未实施

2000年上市的羚锐制药*是A股市场上的“老兵”,该公司所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该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于药品、健康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包括中成药、化学药品、医疗器械、大健康产品等。

半年报显示,羚锐制药几乎全部收入来自医药制造。按产品具体划分,该公司有60.7%的收入来自贴膏剂,25.6%的收入来自胶囊剂,4.8%的收入来自软膏剂,4.2%的收入来自片剂。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药用贴膏剂主要用在镇痛抗炎领域,2016年我国零售药店外用镇痛贴膏类用药销售规模为42亿元,同比增长3.0%。我国贴膏剂类药物生产批文已有800多个,国外进口注册的贴剂类药物已有20多个品种,近30家外资公司涉足这类药物。

从竞争格局来看,目前我国生产并销售贴膏剂的厂家约有300多家,竞争格局已大致定型,可分为三个梯队。其中,羚锐制药、奇正藏药、桂林天和、云南白药这些年销售额均在数亿元以上的为梯队;雪莲维药、黄石卫材、吉民药业等年销售额大于千万元的为第二梯队;此外,由各地生产卫生材料的小厂或附带生产经营该类产品的厂家组成第三梯队,约有200家以上,年销售额在50-500万之间,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作为第一梯度企业,今年羚锐制药的业绩增速可能将降至个位数。《电鳗快报》注意到,近期该公司的高管以及董事计划减持该公司的股票。11月24日,该公司发布公告,公司监事李进持有公司股票33.8万股,持股比例为0.0596%,计划在今年8月24日至11月21日期间减持上述股票,但没有实施。该公司的另一位董事吴希振持有上市公司股票58.5万股,持股比例为0.1030%,计划在7月27日至10月24日期间减持上述股票,但最终没有实施。

以羚锐制药今年的股价走势来看,目前确实不是减持的*时机。从今年年初至12月24日收盘,羚锐制药的股价下跌了10%,同期所属行业板块的涨幅为24.35%。

作为一家制药企业,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的研发费用为4966万元,同比增长了45.6%。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