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微导纳米」光大量化核心》,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IT之家 12 月 20 日消息,据微导纳米官方发布,12 月 17 日,江苏微导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客户定制的高产能 300mm 龙系列半导体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超出同类国产化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微导近期喜获多台订单,首套于今天顺利发货。
IT之家获悉,Dragon 6 龙系列半导体设备是由微导研发设计人员针对*先进制程客户需求独立研发的高产能先进制程晶圆传输平台,为客户实现产能*化,性能*化,易于维护和综合成本最小化的先进制程高端半导体设备。该设备更是比肩国际水平的兼容 300mm 和 200mm 的高效晶圆传输平台系统。
微导表示,微导自主研发的此类产业化设备完全满足先进制程对半导体设备性能的严格要求,适用于 28nm 乃至更先进技术节点的制程工艺设备,助力客户在制程技术要求日趋复杂的背景下从容应对行业挑战,同时也打破了客户因国外设备垄断而导致的发展瓶颈,进而有力推动半导体行业设备的多元化和产业化健康发展。
金融界基金10月12日讯 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光大保德信量化股票,代码360001)公布*净值,上涨1.57%。本基金单位净值为1.3136元,累计净值为3.5788元。
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证券投资基金成立于2004-08-27,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90.00% + 同业存款*10.00%”。本基金成立以来收益459.38%,今年以来收益24.39%,近一月收益2.91%,近一年收益30.92%,近三年收益19.19%。近一年,本基金排名同类(562/765),成立以来,本基金排名同类(10/950)。
金融界基金定投排行数据显示,近一年定投该基金的收益为18.59%,近两年定投该基金的收益为33.04%,近三年定投该基金的收益为32.69%,近五年定投该基金的收益为27.97%。(点此查看定投排行)
光大保德信量化股票基金成立以来分红10次,累计分红金额22.53亿元。
基金经理为翟云飞,自2016年12月09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10.14%。
金昉毅,自2019年05月11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41.62%。
*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为恒瑞医药(持仓比例4.75% )、牧原股份(持仓比例4.02% )、东方财富(持仓比例3.74% )、中兴通讯(持仓比例3.48% )、宁波银行(持仓比例3.22% )、中国中铁(持仓比例3.05% )、建设银行(持仓比例3.05% )、韦尔股份(持仓比例3.04% )、双汇发展(持仓比例3.03% )、新华保险(持仓比例3.03% ),合计占资金总资产的比例为34.41%,整体持股集中度(低)。
*报告期的上一报告期内,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为恒瑞医药(持仓比例4.58% )、招商银行(持仓比例4.03% )、立讯精密(持仓比例3.68% )、工商银行(持仓比例3.42% )、海天味业(持仓比例3.33% )、长春高新(持仓比例3.27% )、东方财富(持仓比例3.27% )、隆基股份(持仓比例3.23% )、双汇发展(持仓比例3.03% )、中国人寿(持仓比例2.99% ),合计占资金总资产的比例为34.83%,整体持股集中度(低)。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0年上半年,市场波动剧烈。第一季度受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影响,指数下跌,但在第二季度我国妥善应对疫情,将其有效控制,同时叠加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支持,资本市场从一季度的下跌中迅速反弹,主要指数点位都回到了疫情前的水平。最终上半年沪深300指数上涨1.64%。从市场结构来看同时期的中证500指数上涨达11.33%。中小盘成长股阶段性表现比大盘蓝筹股更佳。
本基金采用的量化投资策略主要选择在沪深300指数的成分股中寻找流动性佳、盈利能力强且估值低的股票,从上半年来看该策略运作有效,以半年度11.07%的收益率战胜了业绩基准。
本基金本报告期内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1.07%,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63%。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目前中国是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中率先看到经济复苏的经济体,取得这一成果来之不易。资本市场同样对这一成果表示欢迎,以创业板为代表的科技股和以内需为主的消费股都在上半年上涨明显。而以投资拉动的周期股和金融股则表现相对较弱。这体现了投资者对于国家经济政策的认同,即不靠大水漫灌型的刺激政策,而依赖于科技创新和消费升级的内生式增长。
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指出,科技和消费股的估值——无论是*估值,还是对于周期股的相对估值——都已经达到或者接近历史高位。估值回落的风险不容忽视。这背后推动的主要驱动力是全球的流动性宽松。当市场的流动性出现拐点时,高估值股票的估值有回落的可能。我们预计当经济增长的确定性更加明朗后,低估值股票会有估值修复的机会。总体而言,权益市场仍然处于上升的趋势中。本基金将继续保持主要寻找估值较低且盈利能持续的股票,力争获取超越基准的收益。
5月16日,资本邦了解到,江苏微导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微导纳米”)回复科创板首轮问询。
图片来源:上交所官网
微导纳米以原子层沉积(ALD)技术为核心,主要从事先进微、纳米级薄膜沉积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向下游客户提供先进薄膜沉积设备、配套产品及服务。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前9月营收分别为4,191.06万元、2.16亿元、3.13亿元、2.31亿元;同期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2,827.47万元、5,455.11万元、5,701.44万元、2,055.48万元。
在科创板首轮问询中,上交所主要关注微导纳米科创属性、主要产品、市场地位、产销及存货情况、销售和主要客户、收入、采购和供应商、期间费用、应收票据及应收款项、委托经营及解除情况等16个问题。
关于科创属性,上交所要求发行人说明:(1)发行人主要产品与我国*产业政策文件重点支持产 品的匹配情况及收入占比;(2)发行人核心技术在生产与服务中的具体应用, 结合委托先导智能加工装配的情况及直接材料成本占比,说明发行人核心生产 工序与非核心生产工序的划分,发行人进行组装、检测和调试的技术难度,区 分应用领域说明发行人技术先进性与技术壁垒的具体体现;(3)发行人针对 TOPCon 电池和 HJT 电池薄膜沉积的技术研发及产品销售情况,结合技术指标 对比,说明发行人相关产品是否具有技术竞争优势;(4)前述三大技术路线在 光伏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比情况与技术难度差异,各技术路线的发展趋势及相互 转换的难度,ALD 技术能否应用于新型电池技术路线,结合三类技术的优劣势、 下游技术路线变化情况、客户需求、设备成本,说明光伏领域 ALD 技术是否存在被取代的风险。
微导纳米回复称,公司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收入中除零星的备品备件外,专用设备及设备改造业务均应用了公司的核心技术,均属于我国产业政策文件重点支持产品。
2018-2021 年,公司相关业务收入分别为3,898.03万元、20,194.69万元、30,141.22万元、42,301.1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 93.01%、93.57%、96.44%、98.85%。其中 2021年度属于光伏领域产业政策支持的业务收入为39,781.1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 92.96%,属于半导体领域产业政策支持的业务收入为 2,520.00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 5.89%。
公司产品生产涉及的核心工序包括工艺设计、产品设计、系统集成、设备功能检测、厂内工艺调试、现场安装与调试等步骤。公司早期与先导智能合作的业务实质为外协采购,主要系满足公司当时业务发展阶段和业务体系下的生产需要,涉及的工序环节包括元器件采购、组装的部分工序,均为公司产品的非核心工序。公司直接材料成本占比较高,与公司生产组织模式具有相关性,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基本相当。
ALD 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其产业化过程中需要在提高沉积速率、连续化生产、提高镀膜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进行技术突破,从而提升设备综合性能和竞争力。公司通过精确计算、流体力场仿真工作等方式,独立研发了喷淋板、双腔体热壁反应器配合高速反应气体切换、反应源输送等设计方案,并结合有效能量控制,不断对工艺进行优化,实现了ALD设备在生产性能和薄膜质量等方面的技术领先优势。公司的 ALD 设备已在市场中得到了主流客户的认可,并取得良好的市场口碑。
在光伏领域,公司在保证薄膜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超大装载量和超高产能的ALD设备批量化应用,并不断开发新型技术用于新型高效电池生产。
在半导体领域,公司产品实现了高质量薄膜的沉积,解决了先进制程中薄膜沉积均匀性、金属污染及颗粒污染等工艺难题,满足了先进器件产品生产要求。设备的镀膜质量、产能水平、稳定运行能力等方面均达到国际同行业水平。
公司所拥有的技术均为自主研发,具备创新性及先进性,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
从技术原理来看,PVD、CVD、ALD 在新型高效电池中都有应用空间,其中PVD应用环节相对单一,CVD和ALD可能的应用环节较多。
效率上限决定了何种电池技术路径有更长远的利润释放,是电池技术路径升级的判断标准,而成本决定了短期何种电池技术可以最早实现量产。目前下一代高效电池技术中,从客户需求、投资成本角度来看,TOPCon 电池在产业化过程中已获得先发优势。ALD(包括 TALD 和 PEALD)应用于 TOPCon 的Al2O3 钝化层、隧穿氧化层验证情况较好,且在其他类型电池中应用前景广泛。
综合来看,光伏领域 ALD 技术不存在被取代的风险。
目前公司在下一代高效光伏电池的技术研发主要围绕TOPCon电池展开,主要是从下游产线成熟度角度出发。公司的 ALD 技术可用于 TOPCon 电池隧穿层和钝化层的沉积,并且还一并研发了用于 TOPCon 电池减反层、多晶硅层的PECVD 技术,以更好的为下游电池厂商提供薄膜沉积的整体解决方案,目前相关设备已向客户发货,处于产业化验证中。除此之外,公司在其他新型高效电池技术方面的技术储备、设备试制、协同客户推动产业化落地工作也在同步开展。
下游技术路线处于多种技术并行状态,虽然公司的 ALD 技术已在 TOPCon电池应用中展现出一定的优势,但如果未来其他电池技术路线的产线投资和运营成本显著下降,而公司的 ALD技术、CVD技术未能在该电池技术路线的应用上形成有效突破,则会对公司在未来在光伏领域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公司在招股说明书“重大事项”中就技术迭代及新产品开发风险披露如下:
“公司所生产的薄膜沉积设备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随着技术和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下游客户对薄膜沉积设备工艺路线、材料类型、技术指标等要求也不断变化,因此会对产品提出新的要求。公司只有不断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及时研发可满足行业技术要求的产品,方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如果公司未能准确理解下游客户的产线设备及工艺技术演进需求,或者技术创新产品不能契合客户需求,如无法持续提供满足 PERC 电池降本增效的产品、无法适应未来新型高效电池(TOPCon、HJT 等)或半导体制造工艺制程继续提高等新的应用需求,可能导致公司设备无法满足下游生产制造商的需要,从而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本文源自资本邦
挖贝网 3月10日,江苏微导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微导纳米)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文件获得受理。
招股书显示,微导纳米以原子层沉积(ALD)技术为核心,主要从事先进微、纳米级薄膜沉积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据悉,在半导体领域,微导纳米是国内首家成功将量产型High-k原子层沉积设备应用于28nm节点集成电路制造前道生产线的国产设备公司,并持续推进在半导体及其他细分领域的验证和应用。
据了解,这是微导纳米第二次申请在科创板上市。2020年6月,该公司第一次申请在科创板进行IPO,但在经过三轮问询后在同年12月撤回了申请材料。
与前次IPO相比,微导纳米本次拟募资10亿元,是前次闯关科创板拟募资额的2倍。拟投向基于原子层沉积技术的光伏及柔性电子设备扩产升级项目、基于原子层沉积技术的半导体配套设备扩产升级项目、集成电路高端装备产业化应用中心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业绩方面,微导纳米近年来营收波动较大。2018年至2021年1到9月,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191.06万元、2.16亿元、3.13亿元和2.31亿元,但同期微导纳米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419.07万元、5289.30万元、5098.54万元和650.36万元。
微导纳米的实控人为王燕清、倪亚兰、王磊。值得一提的是,王燕清同时还是上市公司先导智能(300450.SZ)的实控,王磊也在先导智能担任董事。
本文源自挖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