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故事:六尺巷
1:人物介绍
清·康熙年间,京都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字敦复,号乐团,安徽桐城人
影视剧张英扮演者
2:故事缘起
张英在京都为官,母亲及家属在安徽桐城老家生活,张家府宅与邻居吴家只一墙之隔,墙南面张府,墙北面是吴府,都是祖上传下来的宅基地,吴家是桐城大经商的名门望族,财大气粗,吴家要在祖宅上重建新房就在祖宅之墙加高阔建,张家得知不肯,剑拨弩张,兵戎相见!在农村有过生活经验的人都有体会,因为祖上并没有形成明确契约文字规定以示权利归属。在当今为一堵墙一条水沟,亲邻变恶邻的事情,仍然屡屡发生。
吴张两家争执不休,吴家认为自己很有钱,张家认为自己很有势力,两家互不相让,谁也不服谁。后来两家就把官司打到了县衙,县令很为难了:吴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张家有个儿子在京城当宰相,这吴张两家的深厚背景,他哪边都得罪不起啊……
因此,县令就从中调解,想让双方都各自退让一步,但未达成和解。县令当然也不敢轻易断案,于是案子从此也就拖了下来,悬而未决。
安徽桐城六尺巷遗址
3:解决方案
张家人,为尽快结案,就八百里加急千里送信到京城,向时任宰相的张英求救,大概意思就是说吴家人想独占那一面墙,希望他能回来处理好这件事,为他们出一口恶气。
张英收到信,一下就明白了这是宅基地纠纷,虽然是一墙之争,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邻居和睦友好关系,毕竟大家在同一个地方生活抬着不见低头见,会十分尴尬的。
还有,对于这样的宅基归属,一向难有定论,要解决好这样的问题,只得另觅他法。张英没用权势压制吴家,而是计上心来,哈哈大笑,大笔一挥,给家人回了这样一首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尽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提笔写的诗
4:分析书信
张英的回信太有智慧了,经典、幽默、诙谐,称得上教科书级别!前两句乡村父辈们经常提起,后两句伟人们经常提起。信中意思说;不就是一道宅墙吗?让给吴家三尽好了,万里长城倒还在,切不见修建长城的秦始皇?争来争去一切都是浮云,邻里邻外要搞好关系,开心和谐共处才是最重要。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尽又何妨
体现了张英的大度,宽容、幽默、诙谐、机智张家人看了回信明白老爷子的意思,也有所感悟,也觉得羞愧,大度的让出三尽地。吴家人见此情形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地,如此一来,张吴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也就闻名于世的桐城六尺巷。
桐城六尺湖
5:看事不看物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泰始皇看事以道理徳性为出发点,看物以图利情感为出发点
这就是智慧,宽厚大度的理智。张吴两家能各退让三尺,形成六尺巷,有这样的结果,须懂人性的贪婪与弱点,礼让和良知,不看问题本质,只看问题得失要害关系,争得的关系得失,退让关系的得失,宽厚之心待人,必得人之宽厚,这就是双向,双赢的人生。
结语:看待事物以道理为出发点,不可以图利为出发点,对事讲理,对物讲情,方为君子
编辑作者:别花三郎
2022年5月23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