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财务报表上找到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的方法如下:固定资产原值: 查看资产负债表:首先应关注资产负债表的“固定资产”科目,期初和期末的数值可以分别揭示固定资产的原值。这些数值代表了企业在购买或建造固定资产时的实际支出成本。
固定资产原值年初数和期末数是一样的。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提了减值准备,则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净额。但固定资产原值是一直不变的,等到固定资产清理时,则将固定资产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除非企业全年没有发生增加固定资产和没有固定资产清理,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年初数原值和期末数原值完全是不一样的。因为期末数的固定资产原值求和数是按年初数固定资产原值+本月增加固定资产原值-本月清理固定资产原值。
固定资产原值年初数和年末数一样的,就是去年购买固定资产的数字。累计折旧年初数是去年每月折旧的合计,假定去年折旧3个月的话,年初数3*40316,1月期末数的话4*40316 固定资产净值用不到说吧,都是原值-累计折旧。
是的,今年1月份报表的固定资产原值年初数就是上一年的年末数,折旧也一样。
资产负债表中的期末数,就是报表日24点数据。如果是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就是年末数。资产负债表中的年初数是指上一年度最后一个月的月末数。就是上一年度12月31日24点的数据。
在正常的生产经营中,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年初数与期末数并不相同。这主要是因为会计的记账原则要求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年初数是指上一年度最后一个月即12月31日的期末数。这是在上一年度结束后,对财务状况的总结和记录。而期末数则是指在本期结束时的财务状况。
固定资产原值是月末所有固定资产的累计原值。累计折旧是累计数。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科目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固定资产账户中记录的都是固定资产的原值,就是历史价值,关于折旧都放入累计折旧账户中核算。打入当期损益,只有当固定资产报废或不能使用时,才能计入固定资产贷方,冲减全部历史成本,并提计累计折旧里的折旧额。
你计提累计折旧的时候应该是借管理费用,贷累计折旧,所以年末结转的也应该是管理费用而不是累计折旧,年末的时候,累计折旧应该是有贷方余额的,也就是你所说的4829,第二年年初,也是这个数字。只有在处理该固定资产的时候,通过借“固定资产清理”,借累计折旧,贷固定资产,最终累计折旧科目余额为0。
报表中固定资产的原值和折旧从元月一直到年底都一样,没变化,那说明这个企业在一年中没有购买固定资产,所以原值不变,报表中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根据国家的财务制度规定的折旧年限而定,如:家电的折旧年限为5年,那么,在5年中的折旧数是不变的。
固定资产的原值和净值在财务报表中通常通过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科目展示。期初期末的固定资产原值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中找到,而具体的折旧信息则需要在“固定资产折旧表”中查询。 固定资产原值是指企业取得固定资产时所支付的实际成本,包括购买价格、运输费用、安装费用等。
1、原值:固定资产购置后,以固定资产的买价加上运杂费,安装费等记入固定资产帐户构成固定资产原值;净值:固定资产净值是固定资产原值减累计折旧后的净额。又称“固定资产折余价值”。简称“净值”、“折余价值”。是指固定资产原值或重置完全价值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
2、固定资产原值年初数和期末数是一样的。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提了减值准备,则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净额。但固定资产原值是一直不变的,等到固定资产清理时,则将固定资产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3、固定资产原价期末数低于固定资产原价期初数,说明年中存在固定资产减少。固定资产原价,如果在没有增加或减少的情况下,期初与期末是一致的。由于每个月计提折旧,那么固定资产的净值(原价-折旧)期末数低于期初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