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
华夏基金联合《中国基金报》共同制作的
《公募基金投资者定投洞察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分析近15年的盈利用户数据,旨在
为投资者提供好用的、管用的投资策略。华夏ETF将全文连载报告内容。
以下是引言部分。
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公募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已达25.56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全民买基金”的时代正在悄然到来。而“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问题,在大量涌入的新基民身上愈发凸显,成为基金行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痛点。
投资大师查理·芒格认为:他成功的秘诀只有一个词“理性”。他指出,理性,就是要尊重常识、尊重事实,不要被狂热、嫉妒、愤怒、仇恨等原因或者意识形态影响自己的判断。在投资中克服人性弱点,尚且是专业基金经理一直在探索的课题,对缺乏足够信息来源和专业知识的公众投资者而言更是难上加难。
而基金定投就是这样一个可以帮助大家克服人性弱点的投资工具。华夏基金联合中国基金报,借助丰富的客户及市场调研数据,从定投这一“小切口”入手,*在行业内对投资者参与定投情况进行专题分析,力图“窥一斑而知全豹”,更好的了解投资者对定投的认知以及行为特征,并检视行业机构在引导投资者参与定投、建立正确的投资“价值观”与“方法论”方面可改进之处。
我们立足客观真实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对投资者怎么做定投、效果好不好进行了全方位观察。
我们发现,“聪明”的定投者,做到了以下三点:1、在市场估值相对较低时“果断地买”。历史数据显示,在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PE)低于近五年30%分位时开启的定投,盈利体验有明显提升。
2、在市场估值相对较高时“聪明地卖”。历史数据显示,投资者在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PE)高于近五年60%分位时结束的定投,平均收益率有明显提升。
3、坚持2年以上的时间。历史数据显示,坚持2年以上的定投盈利体验有明显提升。
可理想丰满,现实仍显骨感,目前仍有大量定投投资者难以做到上述三点。
比如我们发现,投资者开启定投时的沪深300指数估值分布没有明显特征,但
上证指数点位分布主要集中在3300点以上,投资者可能有根据上证指数点位追涨的倾向;有近一半投资者终止定投时的估值分位在50%以下,说明有很多投资者可能还未建立科学的止盈习惯;投资者平均定投时长较短,仅有153天,进一步分析调研数据发现,两个可能导致难以坚持的原因:
一是对目标收益率和达成时间的预期不够合理,
二是对短期亏损的容忍度较低。
为着力提高投资者获得感,切实做到与投资者利益同提升、共进步,基金公司在后续的定投推广和投资者教育中,可考虑在如下方面做重点优化:
1、勇于“做难而正确的事”,在市场低位、情绪冰点时加大公司层面对定投的推广力度,坚定投资者开启定投的信心。
2、在投资者定投前加强对基金投资方向、投资风格、风险收益特征的介绍,力争客观呈现收益目标和定投时间的匹配关系,在投后持续管理和修正投资者预期,坚定持续定投的信心。只有拉长定投时间,才能真正体验到定投魅力。
3、提升定投运营陪伴的针对性,陪伴投资者在纪律性投资中逐渐走向成熟。加大投资端的内容输出,提供客观、专业的市场分析;契合投资者的定投周期,耐心做好持续服务。
我们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基金行业在做好投资管理的同时,有效引导投资者更加理性、专业的开展基金投资,真正为投资者的信任奉献回报,尤显重要。虽然难收立竿见影之效,但唯有不弃微末、不舍寸功,才有希望汇集涓涓细流,充沛基金行业的源头活水。我们期待与行业同仁一道,在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价值投资方面,做出更多有意义的努力与探索,为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深化直接融资、服务实体经济贡献基金力量、彰显行业担当。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