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本月工资并编制相应会计分录是按产品的实际工时比例分配职工薪酬,也可按产品的定额工时比例分配职工薪酬。(1)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各种产品生产工资总额÷各种产品生产工时之和。(2)某种产品应分配的生产工资=该种产品生产工时×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
1、三倍工资是算总工时的。具体分析如下:三倍工资的定义:三倍工资通常是指在法定节假日或者特定情况下,用人单位需要按照员工正常工资的三倍进行支付。这种支付是基于员工已经付出了相应的劳动时间,即工时。工时计算:无论是正常工资还是加班工资,都是基于员工实际付出的劳动时间,也就是工时来计算的。
2、三倍工资算总工时。劳动部《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劳部发〔1997]271号)的有关规定,如果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时间每周超出40小时但不足44小时,不作为延长工作时间处理,但是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改正。
3、这意味着,尽管在此四小时内用人单位无需支付加班工资,但这种情况应被视为特殊或偶然的情况。用人单位不应将每周工作四十四小时作为计算加班工资的基础,否则劳动部门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改正,并应按照每周工作四十小时的标准执行。
4、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工作时间可以随意超出40小时。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要求用人单位遵守规定,确保工作时间不超过每周40小时。如果用人单位错误地将每周工作44小时作为计算加班工资的基准,劳动部门有权要求其纠正,并按照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执行。
5、法定节假日加班费:月工资÷275÷8×加班小时数×3倍。给三薪就不能给工时。
6、综合工时制下国家法定节假日单位已付给员工3倍工资,假日期间的工时已经综合在里面了。比如按工时计算,一天8个小时,薪酬是150元,那么,在假日期间的薪酬就是450元,工时仍然是按照一天计算,但是薪酬是原来的3倍,即450元。
1、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本月工资并编制相应会计分录是按产品的实际工时比例分配职工薪酬,也可按产品的定额工时比例分配职工薪酬。(1)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各种产品生产工资总额÷各种产品生产工时之和。(2)某种产品应分配的生产工资=该种产品生产工时×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
2、甲产品应分配额=80000*0 .1625=13000元,乙产品应分配额=160000*0.1625=26000元 会计分录如下:借:生产成本-甲产品13000- 乙产品26000 贷:制造费用39000 核算的具体内容和程序不同:”制造费用“账户只反映车间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生产成本“归集生产的全部费用,包括了制造费用。
3、工时比例 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是按各种产品所耗生产工人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查账人员应检查企业是否有真实正确的工时记录。
4、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生产工时总数=6000/1000=6(元/小时)甲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600*6=3600 元 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400*6=2400 元 借:生产成品--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3600 --乙产品 2400 贷:制造费用--基本生产 6000 企业应设置“制造费用”账户进行总分类核算。
在标准工时制中,员工每日工作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 若企业在标准工作日内安排员工加班,需支付不低于员工正常工资150%的报酬。 在休息日工作且无法安排补休的情况下,应支付不低于工资200%的报酬。 法定休假日工作,则需支付不低于300%的工资报酬。
工作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75÷8×加班小时数×5倍;双休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75÷8×加班小时数×2倍;法定节假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75÷8×加班小时数×3倍。即平时晚上的加班费是本人工资的150%,双休日是200%,国家法定休假日是300%。
法律分析:工时的计算方法:年工作日:*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83天/月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首先,在标准工时制中,月工资除以275再除以8乘以实际工作小时数即为应得工资,其中275代表月计薪天数。其次,如果实施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只要在一个周期内总工作小时数未超出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就按照标准工时工资计算;如有超时,则需按5倍计算加班工资。
确定月总工资:首先,需要确定员工的月总工资。例如,张x四月份的月总工资为1500元。计算月平均工作小时数:综合工时制度下,月累计工作小时数一般不能超过法定标准,如174小时。基于这个标准,可以计算出每小时的工资。例如,张x的小时工资为1500元除以174小时,约为62元/小时。
工厂的计件工资分配,首先需要将各个岗位的系数加总。以一个例子来说,如果系数分别为0和0.9,那么这些系数的总和为3。接下来,我们来计算各个系数所占的比例,比如2系数所占的百分比为2/3=0.226。这个比例用于决定每位工人的工资分配。
先将全部系数加起来(2+1+1+0+0.9)=3 2系数工资:2/3=0.226 计件工资:0.226*5500=1243 其它的也按照这个方法算。主要是算她们的系数占总系数的百分比。然后让他们按比例去计算各自应得的工资。
按照本人标准工资分配。即将集体所得的计件工资,按照成员个人日工资标准和实际工作天数进行分配。
1、月工作日:250天12月=83天/月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日工资和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2、根据上下班时间计算:如果员工有固定的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可以直接根据报道上班时间和实际下班时间来计算当日工时。例如,上班时间8:00,下班时间17:00,则当日出勤工时为17:00 - 8:00 = 9小时。 减去中途休息时间:如果员工有中途休息时间如午休,需要从出勤时间内减去休息时间来计算实际工时。
3、工时,通常指劳动者工作一小时的时长,是衡量工作量的重要指标。其计算方式多样,具体包括出勤工时、受援工时与实勤工时。出勤工时是指实际到岗人数与每日标准工作时间(如8小时)的乘积,受援工时则是指接受支援人数与实际支援时间的乘积。将这两者相加,再加上加班工时,即得到实勤工时。
4、加工中心的工时计算方法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方式是以单位时间内加工出的零件数量来衡量加工效率。通常,工时是以一分钟内加工出的零件数为基础进行计算的,即取一分钟内加工出的零件数与每件零件的处理时间的乘积,来得出总工时。这种方式简单易行,便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