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固定资产净值归零时,需要对其进行清理,会计处理方式为: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同时,将对应的累计折旧进行清理,会计处理方式为:借记“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所以企业可以将固定资产净残值设为为0,不违法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十五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净残值是指固定资产使用期满后,残余的价值减去应支付的固定资产清理费用后的那部分价值。可以是0。固定资产净残值属于固定资产的不转移价值,不应计入成本、费用中去,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采取预估的方法,从固定资产原值中扣除,到固定资产报废时直接回收。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是,符合本准则第十九条规定的除外。”所以,本条取消了预计净残值*比例的限制要求,赋予了企业更大的自主权。
总之,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可以为零,但需遵循相关规定,并获得税务机关的批准。企业在处理固定资产残值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申请。
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您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关于是否可以确定为零,要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如果说该固定资产报废时确实不具有残值,可以确定为零。但实际工作中很难遇到不存在残值的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接到申请后,会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勘察,确认实物确实已无法使用。管理部门的检查人员会记录现场情况,拍照留存,确保所有信息准确无误。若确认需报废,管理部门会在申请上签署同意报废的意见。签署同意报废意见后,申请将递交给单位的领导进行审批。
2、固定资产报废需要走以下手续:明确报废原因和进行审批 首先,单位或企业需要明确固定资产报废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设备老化、技术更新或其他原因。在确定报废原因后,需要进行审批手续。通常,这需要提交报废申请,说明报废原因,并由相关部门或负责人进行审批。
3、报废申请及技术鉴定完成后,需按照企业规定的审批流程进行逐级审批。通常,审批流程包括部门负责人审批、财务部门审批及总经理或董事长审批等。审批流程完成后,企业才能正式执行固定资产报废。处理固定资产 报废手续完成后,企业需对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处理。
4、企业在处理固定资产报废时,首先需要进行账务处理,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状态。会计分录为:借: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原值减去已提折旧额),累计折旧(已计提的折旧额),贷: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值)。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记录固定资产的报废情况。
当固定资产净值归零时,需要对其进行清理,会计处理方式为: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同时,将对应的累计折旧进行清理,会计处理方式为:借记“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如果是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如果是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如果提完折旧,净值为0,也没有清理收支,科目就没有余额了。
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转入固定资产清理,根据固定资产清理的借贷方余额转入营业外收入或者支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固定资产而使其损耗导致价值减少仅余一定残值,其原值与残值之差在其使用年限内分摊,是固定资产折旧。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是计提折旧的前提。
当固定资产净值归零时,需要对其进行清理,会计处理方式为: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同时,将对应的累计折旧进行清理,会计处理方式为:借记“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对于无偿调拨的固定资产净值为零的情况,会计凭证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假设该固定资产的原值为一万元,且净值为零。 首先,需要创建一张凭证,标明凭证的日期和编号。 在借方,记录固定资产的资产账户(通常是固定资产账户)一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处置的收入:借: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贷:固定资产清理 清理净损益:如果是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如果是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如果提完折旧,净值为0,也没有清理收支,科目就没有余额了。
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转入固定资产清理,根据固定资产清理的借贷方余额转入营业外收入或者支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固定资产而使其损耗导致价值减少仅余一定残值,其原值与残值之差在其使用年限内分摊,是固定资产折旧。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是计提折旧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