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财联社6月15日
财联社
而在破产重整下,公司的经营数据出现了良好的态势。年报显示,ST海航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340.02亿元,同比增15.65%;实现归母净利47.21亿元,同比增107.38%。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截止2021年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84.9亿元,实现转正。
ST海航副总裁兼董秘李晓峰表示:“公司因重整增加净资产*亿元,其中增加债转股收益121亿元、债务重组收益47亿元、所有者权益197亿元。不过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的经营性亏损以及公司持有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等综合因素影响,公司截止2021年底净资产约11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约85亿元。”
除了债务,公司的其他历史遗留问题也逐渐被化解。
据悉,2021年1月30日ST海航披露治理专项自查报告称,公司存在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未披露担保、需关注的资产等事项,因关联方未能在一个月内解决前述问题,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而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ST海航于当年12月17日收到了中国证监会的《立案通知书》。
财联社
如今,大家的关注视线逐渐从海航的历史问题转至公司业务经营层面。对于海航一季度仍面临亏损,ST海航财务总监张鸿清回应投资者称,“一季度亏损增加主要受疫情反复影响,国际形势不确定以及航油价格上涨也影响公司的生产及运营成本。”
在航线经营方面,ST海航总裁徐军进一步表示,“疫情下,国际航班数量仅有疫情前的不到3%,供需关系严重不均衡。不过,公司正努力推进更多国际航线复航;国内航线方面,实时跟踪疫情防控政策,动态调整运力与航班安排,确保航班覆盖经营成本;同时配套开发机票+免税、机票+康养、海南区域套票等各项促销产品,弥补民航整体客流不足。”
(
经济参考报
2022年上半年收官,券商投行业绩情况出炉,分化持续。同花顺数据显示,按照发行日口径计算,今年上半年45家券商承担了176家A股IPO项目,共募集资金超2500亿元。从保荐项目数量看,中信证券保荐项目为23家居首,中信建投22家排名第二。承销收入看,中信建投IPO收入居首。
上半年45家券商
IPO收入超120亿元
同花顺数据统计显示,按照网上发行日期计算,上半年共有176家企业进行IPO,其中北交所企业为23家,创业板72家,科创板53家,主板28家,相比去年同期的266家下降33.8%,IPO募资规模则相比去年的2590.07亿元同比增长18%。
*投行人士王骥跃对《经济参考报》
从上半年IPO募资金额看,中信证券排行第一,共募集资金635.27亿元,中信建投、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和国泰君安分别募资401.64亿元、217.83亿元、175.55亿元、157.61亿元位列其后。截至
从券商主承销收入来看,同花顺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54家券商合计揽入137.61亿元(含IPO、增发、配股、可转债),较去年同期的149.49亿元下降7.9%。其中IPO、增发、可转债的承销收入分别为121.63亿元、8.84亿元、2.63亿元,IPO项目收入占比达九成。
在行业整体主承销收入有所减少的情况下,头部投行优势显现。去年上半年仅有2家投行主承销收入超10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则扩容至4家,分别是中信建投、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其中中信建投主承销收入超20亿元。从同比变动来看,除了海通证券同比略降以外,另外4家排名前五的头部投行均实现同比增长;排名前20位的券商,则仅有四成券商主承销收入呈现正增长。
具体来看,中信建投上半年主承销收入超达20亿元,同比增长超***,超过中信证券的17.92亿元,位居第一。中信建投居首的原因主要是IPO收入大幅增长达15.97亿元,IPO家数达到22家。
头部投行中,中金公司、国泰君安今年上半年的主承销收入也分别同比增长超50%、40%,上半年收入均超过10亿元。中小型投行中,东兴证券成为投行“黑马”,主承销收入同比增长超***,达到3.85亿元,去年同期为1.76亿元。
中信建投承销保荐收入居首
投行项目越来越向头部券商集中,分化持续存在。Wind数据显示,45家券商IPO网友分享数据看,排名前十的券商保荐家数达124家,占总数176家比例达七成。其中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分别以23家、22家的数量领跑,中金公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等券商上半年IPO家数也都超过了10家。
从上半年券商IPO收入情况看,Wind数据显示,中信建投IPO承销保荐费用为17.78亿元居首,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华泰联合紧随其后,承销保荐费用分别为15.97亿元、13.5亿元、10.96亿元、7.29亿元。
头部券商强者恒强的局势未改。从去年年报整体情况看,大券商投行赚钱能力最强。同花顺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承销业务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为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联合、招商证券、民生证券和国信证券。
中原证券研究报告指出,IPO规模呈现放量、单家融资规模增加。据其报告统计,2021年共完成524家IPO,2021年证监会、交易所共审核IPO申请503次,通过443次,审核通过率为88.07%,同比小幅回落;2021年IPO单家融资规模为10.36亿元,同比小幅下降5.82%。2022年第一季度41家纯证券业务上市券商共实现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139.04亿元,同比进一步增长14.95%,成为上市券商2022年一季度*实现增长的业务领域。
中原证券预计,投行业务的分化现象将持续存在。由于投行业务集中度处于持续提高的趋势中,预计全年头部券商与中小券商在投行业务领域的分化现象将持续存在。随着未来全面注册制的落地,中小券商在股权融资业务领域的发挥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ST海航(600221.SH)披露2022年5月主要运营数据,该公司及所属子公司(“集团”)本月载客人数101.524万人,环比增长56.48%,同比下降78.37%。货运及邮运量19990吨,环比增长16.47%,同比下降48.92%。
财联社6月15日
财联社
而在破产重整下,公司的经营数据出现了良好的态势。年报显示,ST海航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340.02亿元,同比增15.65%;实现归母净利47.21亿元,同比增107.38%。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截止2021年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84.9亿元,实现转正。
ST海航副总裁兼董秘李晓峰表示:“公司因重整增加净资产*亿元,其中增加债转股收益121亿元、债务重组收益47亿元、所有者权益197亿元。不过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的经营性亏损以及公司持有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等综合因素影响,公司截止2021年底净资产约11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约85亿元。”
除了债务,公司的其他历史遗留问题也逐渐被化解。
据悉,2021年1月30日ST海航披露治理专项自查报告称,公司存在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未披露担保、需关注的资产等事项,因关联方未能在一个月内解决前述问题,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而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ST海航于当年12月17日收到了中国证监会的《立案通知书》。
财联社
如今,大家的关注视线逐渐从海航的历史问题转至公司业务经营层面。对于海航一季度仍面临亏损,ST海航财务总监张鸿清回应投资者称,“一季度亏损增加主要受疫情反复影响,国际形势不确定以及航油价格上涨也影响公司的生产及运营成本。”
在航线经营方面,ST海航总裁徐军进一步表示,“疫情下,国际航班数量仅有疫情前的不到3%,供需关系严重不均衡。不过,公司正努力推进更多国际航线复航;国内航线方面,实时跟踪疫情防控政策,动态调整运力与航班安排,确保航班覆盖经营成本;同时配套开发机票+免税、机票+康养、海南区域套票等各项促销产品,弥补民航整体客流不足。”
(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海航控股吧(600221)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海航控股吧(600221)股吧、十大证券公司排名2021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