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教育部今年新增一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约13亿元,其中10亿元拟分配给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
其中,滋蕙计划2亿元,用于资助中西部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一次性补助其从家庭所在地到被录取院校之间的交通费和入学后短期生活费;
励耕计划6.25亿元,用于资助中西部地区家庭经济困难教师,及试点开展资助中西部农村地区音体美走教教师,支持开展特殊、急需的教师培训;
润雨计划1.75亿元,用于资助救助遭遇突发灾害、紧急事件或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特殊困难的学校和教育事业相关单位等。(光明日报全媒体
光明日报
10月25日丨成都路桥(002628.SZ)公布,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71亿元,同比下降14.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95.60万元,同比增长1.78%。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8亿元,同比下降29.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43万元,同比下降94.83%。
一直以来,助学因关乎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被视为公益慈善的重要方向。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公益助学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时刻考验着一个公益人的毅力和耐心。因此,当网友知道头部直播电商企业辛选集团创始人辛巴,已经连续多年坚持公益助学,并累计捐赠物资、资金近2000万元时,都大受震撼,直呼“太有爱”。
当然,辛巴所做的公益慈善有很多,如助农直播、抗疫救灾等。今天我们仅从公益助学的角度出发,来解析辛巴如何传递公益正能量,让微光照亮孩子们的希望路。
纵览辛巴的成长过程,我们会发现,早早开始在社会打拼的辛巴,一直有一颗向善的心。据悉,辛巴刚开始创业时,所赚的钱并不多,但他会定期拿出一部分钱,少则六千、八千,多则一万,捐给附近的福利院,改善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
之后,辛巴成功创办了直播电商企业辛选集团,拥有了更强的助学能力。于是,辛巴开始关注留守儿童成长、偏远地区校园建设以及大学生助学等问题。如,2019年6月1日,辛巴与***主持人陈伟鸿老师一起,陪留守儿童度过儿童节的同时,还捐赠了81800元作为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的奖学金。再比如,辛巴坚持深入到多个偏远地区,了解当地孩子们的上学情况,并相继在广西、四川、甘肃等地捐建了多所爱心小学,尽自己*努力去帮助孩子们实现求学梦。
不仅如此,有消息称,辛巴还于2021年启动了辛选另一个重要的助学项目——“辛火助学计划”。辛巴希望通过线上报名、实地走访等方式,更有针对性地帮助那些家庭经济暂时困难但心有志向的孩子完成学业。据悉,该活动在网上备受赞誉。
可见,在公益助学方面,辛巴有着非凡的毅力和耐心。这样的辛巴,让我们看到了微光所能迸发出的强大能量。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像辛巴一样,成为一束点亮他人希望的微光
姚基金2022年度公益计划启动仪式6日在京举行。与会嘉宾共同启动年度主题——“以体育人 向新而行”,见证姚基金在其希望小学篮球季步入第十一年大幕开启之际全新出发。
姚基金创始人姚明在致辞中表示:“姚基金的项目和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教会、勤练、常赛’的核心要求一脉相承,让我们坚定了把‘以体育人’事业做下去、做得更好的决心。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乡村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之间公共服务、市场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对于乡村地区青少年和学校体育供给服务还需要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进行探索与补充。在未来,期望在各有关单位和各界朋友的共同参与支持下,把这些思考都转化为行动。”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张华伟表示,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已经成为新时代希望工程“素质提升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青基会将与姚基金继续加强合作,通过体育公益让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获得成长发展的新契机。
2021年,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扩展到了全国22个省(区、市)120个县(市、区)的1500余所乡村学校,累计受益学校是上一年规模的三倍之多。
姚基金秘书长叶大伟介绍,2021年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秉承“共担责任、共建平台、共享成果、共铸希望”的合作原则,把成熟的项目模式推广到地方,助力乡村地区青少年体育事业加速发展,姚基金也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并积极开展跨项目联动,凝聚更多力量助力乡村地区体育教育。
“‘双减’政策实施后,乡村地区幼儿园阶段的篮球运动能否推进?身体和智力残疾的青少年在体育运动方面的需求如何更好地满足?”叶大伟在介绍2022年度工作计划时表示,姚基金在做大、做稳现有希望小学篮球季的基本盘外,还将尝试服务模式创新、服务场景延伸、受益对象延伸等创新探索。
启动仪式上,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代表先后向姚基金赠送证牌。姚明将“百校体育帮扶计划”纪念画作赠予中国人寿集团代表。姚基金宣布将携手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及上马公益基金等新伙伴,并为战略合作伙伴、爱心合作伙伴、媒体合作伙伴颁发证牌。
一张晴雨表 一份惠民心
——解析教育部2022年部门预算
光明日报
关于教育的事,总能引来社会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有2.9亿在校学生,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
教育部2022年部门预算日前公布。文件显示,今年教育部收支预算逾5435.99亿元,比去年增加447亿多元。其中,教育支出的预算占比*,超过3774亿元,这笔支出的绝大部分,都用于普通教育类别中的高等教育,金额高达3507亿余元。
“今年教育部经费预算数虽比去年有所增加,但总的数额有限,在全国教育经费总预算的大盘子中也只占其中一小部分。作为教育经费中的中央财政部分,每一笔资金的安排和流向都会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在郑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罗志敏看来,如何管好用好这笔宝贵的财政资金,让有限财力在我国这个世界*规模教育体系中发挥好保障、助力和引导作用,发挥出促发展、惠民生的*效能,的确考验着相关部门的智慧和治理能力。
一份年度预算,究竟包含了多少信息?又能从中看到多少教育的变化与发展?
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份额不断增长
预算文件显示,教育部2022年部门预算中一般公共预算当年财政拨款为13794401.91万元,比2021年执行数增加122413.70万元。文件解释说,主要原因是按照***、国务院关于过紧日子的有关要求,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压减了公用经费和非刚性、非急需的一般性支出,同时合理保障了行政事业单位养老支出等刚性支出需求。
调整的,还有留学教育。文件显示,2022年教育支出(类)留学教育(款)包含的项目中,出国留学教育、来华留学教育两项预算数分别比2021年财政拨款执行数减少了53158.55万元和228706.22万元。文件指出,这主要是因为受疫情持续影响,高等教育国际化教育需求出现暂时性下降,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实际报到人数、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入境报到人数相应减少所致。
“相比之下,用来支持高校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加强留学教育管理的其他留学教育支出项预算数比2021年财政拨款执行数增加了160395.85万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薛新龙分析,这一教育支出预算结构调整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事业正在依据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规律特征,适时优化发展路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之前,除师生海外流动之外,高等院校中发生与国际事务相关的教育活动,即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比例较低;疫情发生导致国际人员流动受阻,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出国留学,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份额将不断增长,跨境在线教学、境外分校办学等在地国际化方式将在我国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因此,改善教育信息化软硬件条件、提升在线教育质量,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保障留学质量,就相应成为当前和未来时期留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薛新龙说。
基础研究依旧是重中之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王熙发现,对比2021年预算,本次预算用于高等教育的经费再次缩减,而对小中高教育支出以及科技重大项目的支持则有不同程度提升。“此外,从科学技术支出大类中可以发现,本次预算虽向应用研究有所倾斜,但基础研究的总预算额仍是应用研究的两倍左右。可见,基础研究依旧是重中之重。”
“毫无疑问,科技重大项目对整体科技实力提升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王熙认为,以明确的研究目标为导向,科技重大项目攻关不但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加速攻关,还能快速选拔、培养科技人才,搭建合理的科研梯队,带动整个创新链条上的同步推进,形成规模效应、溢出效应和网络协同效应。
罗志敏还指出,高等教育经费再次缩减,透露出的一个重要信号是,部属高校作为社会认可度相对较高的大学,除了要处理好过紧日子与开拓发展的关系之外,不能再走以往过于依赖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传统路子,有责任通过基金会、校友资源等方式多方汲取办学资金,带头为全国高校闯出一条办学资金来源多样化的健康、良性发展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文件特别介绍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经费项目情况,项目主要包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校社科创新平台和专业化智库建设、基础研究和文化传承、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等。教育部2022年拟安排上述项目一般公共预算6亿元。具体预算安排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1亿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100万元,高校社科创新平台和专业化智库建设1.78亿余元,基础研究和文化传承项目2.87亿元,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1295万元。文件还指出,在持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该项目将长期实施。
“对于高校社科工作者来说,这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王熙坦陈,无论是高校思政研究、还是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都是带动理论发展、文化创新和传播的有力抓手,有助于培育社科创意型人才和交叉类人才,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深远意义。
把经费用在学生和教师身上
这项拟分配给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的10亿元,包括滋蕙计划2亿元,用于资助中西部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一次性补助其从家庭所在地到被录取院校之间的交通费和入学后短期生活费;励耕计划6.25亿元,用于资助中西部地区家庭经济困难教师,及试点开展资助中西部农村地区音体美走教教师,支持开展特殊、急需的教师培训;润雨计划1.75亿元,用于资助救助遭遇突发灾害、紧急事件或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特殊困难的学校和教育事业相关单位等。
“滋蕙计划是通过*施策,努力提升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入学率的重要举措。”苏州大学副教授余庆说,从2001年开始,我国已经相继出台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省部共建”以及“部省合建”等一系列政策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然而,以往的支持政策重点聚焦师资队伍及学科建设等议题,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学生资助亟待重视。在高校招生以本省生源为主的现实背景下,中西部地区高校在滋蕙计划中受益更大。
励耕计划所包含的两项举措,均是为了提高中西部及乡村教师生活待遇,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余庆指出,生活待遇是吸引*教师到边远地区任教的关键,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均出台了相关津贴政策,鼓励教师扎根边远地区。以往的补贴政策,主要按照“地方自主实施、中央综合奖补”的原则落实,但面临着部分区县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偏低的问题,在稳定农村边远地区教师队伍的效果上较为有限。励耕计划通过中央财政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教师,有效弥补了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支持不足的问题,能够进一步稳定师资队伍,优化中西部农村地区师资队伍结构,助力完善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如何管好用好这笔资金,仍需更多探索。”罗志敏说,可考虑通过实施广泛的捐赠配比等手段,引导和牵引社会公益资金捐资助学、助教、助校,以让有限的财力产生更大的“乘数效应”。再如通过推进预算绩效内控一体化管理和深度信息公开制度,使每一笔钱都能落实落地、开花结果。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28日08版)
光明网-《光明日报》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教育部基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教育部基金、成都路桥股票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