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连日来,基金公司纷纷开启自购模式。1月27日,易方达基金、富国基金、广发基金、嘉实基金、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等6家基金公司发布自购旗下基金的相关计划。就在此前一天,中欧基金和华安基金也发布了相关的公告。
贝壳财经
8大基金公司集中自掏腰包,或为提振市场信心
1月27日,多家基金公司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发布自购计划。易方达基金公告显示,于2022年1月27日出资1亿元申购旗下主动偏股型基金,持有时间不少于一年。
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嘉实基金分别发布公告以固有资金8000万元、6000万元、5000万元,申购公司旗下权益股票型或混合型公募基金,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以上。南方基金也拟自掏腰包5000万元投资于公司旗下偏股型基金,并预计持有3年以上。
汇添富基金更是“大手笔”,其发布公告称将出资2亿元申购旗下偏股型基金——汇添富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前一天(1月26日),中欧基金及顶流基金经理葛兰、华安基金同样发布了相关自购计划。其中,中欧基金拟在30个交易日内以自有资金申购中欧医疗健康、中欧医疗创新5000万元,并持有三年以上;基金经理葛兰也拟申购上述基金200万元,并持有三年以上。
德邦基金首席市场分析师吴煊告诉贝壳财经
贝壳财经
平安证券基金研究团队执行总经理贾志也表示,此举是为了增强持有人信心,机构过去也有这样的操作。他还表示,从投资的角度看,年初也是比较不错的投资时点,多家基金公司在用行动表态。
1月基金公司自购不断,基金公司自购还有哪些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近两日基金公司集中表达以自有基金申购的意向外,此前,已有多家基金公司发布类似的公告,不过在1月中上旬,这些基金公司自购多面向具体的基金产品。
近日,博道基金出资1000万元自有资金申购旗下4只基金,兴华基金于2022年1月21日运用固有资金1000万元(不含认购费)认购公司旗下“兴华消费精选6个月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A类份额”。
1月19日,金鹰基金旗下全资子公司广州金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将出资1000万元固有资金认购2022年1月10日起至2022年1月21日止发售的金鹰时代先锋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1月18日,财通基金运用固有资金1000万元投资旗下基金“财通安裕30天持有期中短债债券A”。
1月12日,信达澳银发布公告称已运用公司自有资金500万元认购信达澳银智远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与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据了解,该基金是一只新成立的基金,募集期为2022年1月12日至2022年1月25日。
吴煊介绍,基金公司“自掏腰包”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方面,在市场行情相对低迷的时候,基金销售压力较大,基金公司会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自购表现出和基金产品、市场共进退的态度,提振市场信心;
另一方面,针对基金三年、五年等封闭期较长的产品,基民在参与该类基金时顾虑较多,为增强基民的信心,基金公司通常以自购或基金经理跟投的方式来吸引投资者。此外,基金公司为支持网友分享产品或是基金经理为表达自己对旗下相关基金的看好也会进行自购或增持。
11月27日,股价创下阶段新低的康尼机电,在晚间披露了一个重磅消息,公司收到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简称“南京中院”)出具的《刑事判决书》。
法院认为,被告人龙昕科技原法定代表人廖良茂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合同诈骗罪。责令被告人廖良茂退出犯罪所得19.33亿元,发还被害单位康尼机电。
(康尼机电公告)
19.33亿元,是康尼机电201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近3倍,是公司目前市值的三分之一。判决一出,在股吧里,甚至有投资者预言:“周一涨停板”!
(同花顺)
廖良茂构成合同诈骗罪
11月27日晚,康尼机电公告,龙昕科技原法定代表人廖良茂于2018年8月28日因涉嫌合同诈骗罪被南京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进行立案侦查,经南京中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廖良茂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公司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合同诈骗罪。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廖良茂犯合同诈骗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罪名成立。
(康尼机电公告)
法院判决廖良茂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责令被告人廖良茂退出犯罪所得19.33亿元,发还被害单位康尼机电。
公司提醒,本次判决为一审判决,并获悉被告人已提起上诉。
该公告一出,股吧里有投资者吐槽:“好有钱哦,市值才60个亿居然能被骗走20亿。”
(来源于:股吧)
11月27日,公司股价在盘中创下3个月以来的阶段新低6.13元,收盘报6.21元,市值为61.68亿元。判决归还的资金数额,相当于公司市值的三分之一,201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倍。2019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6.5亿元。
(来源于:康尼机电公告)
“买卖”龙昕科技亏30亿元
康尼机电与龙昕科技的恩怨情仇,得回溯到2017年。
2017年3月24日,康尼机电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向廖良茂等16位自然人及众旺昕等4家机构购买其持有的龙昕科技***的股权,交易价格为34亿元,现金支付的交易金额为10.63亿元。根据龙昕科技股东业绩承诺,龙昕科技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实现的净利润合计不低于9.34亿元。康尼机电收购龙昕科技的目的之一是增强公司业绩。
然而,事与愿违。2018年,康尼机电的这笔收购便开始爆雷。
交易完成后,康尼机电发现龙昕科技原董事长、总经理廖良茂私自以龙昕科技名义对外违规担保且金额巨大,导致龙昕科技几乎所有银行账户被冻结,资金链断裂,龙昕科技供应商几乎停止供货,客户订单大幅萎缩,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期间,廖良茂因涉嫌合同诈骗被采取强制措施;此外,手机行业整体下滑对龙昕科技生产经营带来进一步不利影响。前述因素,导致龙昕科技业绩大幅亏损。
2018年康尼机电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1.51亿元。主要系公司对龙昕科技计提大额预计负债及坏账准备10.67亿元,因龙昕科技巨额亏损,并严重影响龙昕科技的持续经营,公司对龙昕科技计提商誉减值22.71亿元。
(康尼机电2018年年报)
2018年11月,康尼机电向南京中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龙昕科技的20名原股东承担违约赔偿责任,并申请了财产保全。
为解决公司因并购龙昕科技产生的危机,防止亏损进一步扩大,康尼机电决定断臂求生。2019年6月26日,公司公告,拟向纾困发展基金出售龙昕科技***股权,交易对价为4亿元。
仅2年多的时间,龙昕科技***股权的交易价格就由34亿元下降到了4亿元。康尼机电“买卖”龙昕科技这波操作,亏了30亿元。
龙昕科技财务造假
康尼机电在龙昕科技上栽的跟头还不止巨额亏损,龙昕科技还存在财务造假行为。
康尼机电2018年8月22日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今年5月12日,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显示,龙昕科技将3.05亿元定期存单质押,导致康尼机电披露的《重组报告书》《2017年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2015年至2017年,龙昕科技存在虚增收入、利润等财务造假行为,康尼机电披露的《重组报告书(草案)》《重组报告书》存在虚假记载。
2015年至2017年,龙昕科技通过虚开增值税发票或未开票即确认收入的方式,通过客户欧朋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东方亮彩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等11家公司,在正常业务基础上累计虚增收入9.01亿元(2015年至2017年6月累计虚增收入5.47亿元)。
龙昕科技虚增收入导致各期末形成大量虚假应收账款余额,2015年末虚假应收账款余额1.32亿元,2016年末虚假应收账款余额7820.1万元,2017年6月末虚假应收账款余额1.19亿元;2017年末虚假应收账款余额2.15亿元。
同时,龙昕科技按正常业务毛利率水平,虚假结转成本。此外,为平衡结转的虚假成本,龙昕科技倒算出需采购的原材料数据,进行虚假采购,虚假采购的款项主要支付给龙冠真空、德誉隆。
康尼机电这个苦主等来了一审判决结果。然而,这19.33亿元能否到手,还是未知数,首先被告人已提起上诉,其次套用股吧里投资者的一句话收尾:“没钱赔,等于0!”
2021年已过去一半,春节后的震荡格局,也让不少投资者的心情和收益跟着“七上八下”。
和广大普通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还有基金公司。
统计显示,今年初以来,大量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自掏腰包”认购自家产品。截至今年7月8日,全市场已有63家基金公司自购自家基金177次(数据Wind)。
那么在今年震荡起伏的行情中,基金公司的自购收益如何,哪些公司的哪些产品增值空间*?又有哪些公司的哪些产品收益不振呢?且看下文。
基金自购金额达23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8日,今年以来共有63家基金公司申购自家基金177次,净申购总额约23亿元,超过去年同期。
从单家公司的自购金额来看,有4家自购超过1亿元,10家自购金额超过5000万元。
其中自购最多的公司是建信基金。根据公告,6月28日,建信基金用自有资金近2.7亿元申购旗下基金建信裕丰利率债三个月定开债A,超过基金总份额的4%。
其次是天弘基金,年内用自有资金2.2亿元申购旗下基金。同时,天弘基金也是年内申购次数最多的基金公司,共申购旗下基金30次。
作为行业内自购基金的“*玩家”,天弘自购基金的规模一直较高。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天弘基金持有旗下基金16.02亿元,涉及46只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包括主动权益、固收、指数基金等不同产品。
新基金胜过老产品
通常,外部投资者都会倾向于认购老基金,以规避一些风险。但今年以来基金公司自购的基金中,基本都是今年新成立的基金。
这种“老不胜新”的情况,似乎仅限于内地基金行业的自购。
业内信息认为,这可能和基金公司把“自购行为”,作为旗下新发基金的营销手段有关。但也不能排除,基金公司更了解自家情况,敢于在新基金时出手。
比如前不久,由去年股票基金*陆彬管理的汇丰晋信核心成长,就被基金公司和基金管理团队合计认购2358万元,其中基金公司自有资金出资超1000万元,基金经理出资超500万元。
此外,从今年基金自购的类型来看,各家公司更倾向于自购混合型基金。Wind数据显示,年内基金公司自购权益类基金自购金额合计达14.8亿元,其中购入混合型基金合计金额达9.1亿元,占比超过60%。
其中,工银瑞信是行业内最青睐混合基金的公司,年内投入1.3亿元以上,对旗下工银瑞信聚利18个月定开和工银瑞信创业板两年定开,购入金额均超过6000万元。
▼下图为工银瑞信今年以来自购情况
谁家“自投”最成功?
由于今年基金公司自购的基金,大多都是在其成立时申购,因此这些基金成立以来的收益率,约等于基金公司自投的收益率。
那么,在今年以来波动的行情中,哪家基金公司“自购”最成功?它自购的自家基金又是哪一种呢?
Wind统计数据显示,基金公司自投的基金收益率,虽然在前10名中,仍是主动权益类产品占主导,但被动指数型基金包揽了前2位。
其中,沙川、林心龙管理的“天弘中证新能源汽车”以39.73%的收益率高居榜首。该基金是今年4月9日才成立的。
紧随其后的,则是于3月19日成立的,由国泰基金王玉管理的环保ETF,该基金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32.68%。
此外,还有创金合信数字经济主题、恒越优势精选、东财中证有色金属指数、长江新能源产业、华夏科创板50ETF联接、中庚价值品质、国泰汽车ETF等7只产品收益率超过20%。
谁家自购基金相对“不尽如人意”?
根据WIND统计,目前年内基金自购收益率较低的是招商基金,他们自购的招商盛洋偏股型基金,年内持有收益为-12.55%(见下图)。
此外,财通智选消费投资收益率为-10.27%,紧随其后。而天弘基金虽然旗下有天弘中证新能源汽车的自投收益较高,但在农业主题基金上则浮亏了9.95%。
总结来看,上述收益率为负的新基金大多成立在年初,且涉及的领域板块,大多在基金成立前后位于高点,而后续则震荡下行。板块行情不振,也是这些基金持基收益率低的主要原因。
2018年底和2020年初,两次大盘下跌到*点的时候,基金公司正好都在大笔自购。而最近一次基金自购是在2021年三月份。
这几次基金公司大规模自购,都是市场比较便宜的时候。
PS:黄色柱子表示基金公司大规模自购的时间,前后都是基金净申购金额非常少的时候。【20年自购,图好像弄错了】
大家也都看到了,基本上都是在指数位于*区域或者说市场异常低迷的时候,基金公司才开始自购的。
从基金公司自购的时间点起,如果持有两三年年以上,收益还是不错的。但自购的几个月的时间内,可能市场还会继续下跌。
举个例子:2020年年初,基金公司也有大规模的自购。但大盘指数一直跌到了3月底。
这样做,无非两个作用:一是自己觉得已经跌到底了,想去抄底;二是稳定市场情绪,防止基金投资者继续大规模赎回。其实,往往后者的作用更大。
基金公司大规模自购,叠加市场成交量低迷、市场整体估值处于较低区域,若干个信号一起出现,那才是说明市场比较便宜的。
所以,现在又再一次出现了这种基金公司大规模自购的情况,我们千万别头铁地着急进去,可以先等一等。特别是医疗板块,目前还没有真正的底部确定信号,虽然量能一直在减少。
医疗板块的底部反转,至少得虎年开市后才知道,现在医疗板块只是有这么一个弱买卖的趋势。
还有一点就是,基金公司自购并不等于基金本身会涨,历史数据只是说基金公司大规模自购是出现在大盘指数历史低位区。
举个例子:
2021年3月8日,永赢基金发布公告称,“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将于永赢惠添益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简称:永赢惠添益混合,A类:011203,C类:011204)的发行期,即2021年3月8日至2021年3月26日出资50,000,000元固有资金认购本基金A类份额。”
我们现在看看这只基金的情况——
不管是A类还是C类,成立以来的收益率都是平平无奇,而且还是负收益率。
A类
C类
所以,这个时候也要选对基金,或者说选对赛道去买。千万别乱来。
虎年大年初四,大家好!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基金自购》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基金自购、康尼机电股票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