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因北京蓝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山科技”)欺诈发行一案,华龙证券被证监会采取监管谈话措施。
6月15日晚,证监会发布《关于对华龙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监管谈话措施的决定》,指出华龙证券存在以下违规问题:
一是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不完善,内控制度体系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内控组织架构混乱,“三道防线”关键节点把关失效等。
二是廉洁从业风险防控机制不完善,未完成廉洁从业风险点的梳理与评估,聘请第三方廉洁从业风险防控不到位。
按照相关规定,证监会决定对华龙证券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要求华龙证券严格按照内部问责制度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内部问责,并向甘肃证监局提交书面问责报告。
同时被证监会采取监管谈话措施的还有华龙证券时任主要负责人陈牧原、时任内核部门负责人胡海全、时任质控部门负责人李纪元,三人均对相关违规行为负有责任。
陈牧原当时分管华龙证券投行业务,而在胡海全和李纪元的监管决定中,证监会明确提到,华龙证券在蓝山科技精选层挂牌项目中存在内控人员利益冲突、质控和内核部门对项目组落实质控及内核意见跟踪复核不到位等问题。
据悉,这已经不是华龙证券第一次因蓝山科技欺诈发行案被采取监管措施。
2020年12月2日,在全国股转公司自律审查及证监会现场检查过程中,因发现蓝山科技信息披露真实性存疑,涉嫌违反《证券法》《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证监会按程序对蓝山科技启动立案调查。
2021年11月16日,证监会公布《行政处罚决定书(蓝山科技)》。决定书显示,蓝山科技存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公开发行文件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等情况,证监会决定对蓝山科技作出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00万元罚款的处罚。
而在此前后,蓝山科技的保荐机构华龙证券,保荐人赵宏志、李纪元,会计师事务所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签字会计师刘永、李铁庆、赵海宾,律师事务所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律师贺秋平、高媛,评估机构*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师李厚东、钟晓夕均受到了证监会相应处罚。
此外,2022年3月22日,全国股转公司对蓝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作出纪律处分。上述保荐机构及保荐人、会计师事务所及签字会计师、律师事务所及律师受到了公开谴责,上述资产评估机构及评估师受到了通报批评。
同时,在今年4月1日证监会公布的《2021年证监稽查20起典型违法案例》中,蓝山科技欺诈发行及相关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案榜上有名。证监会指出,本案是一起新三板公司欺诈发行的典型案件。
2017年至2019年,蓝山科技通过虚构购销业务、研发业务等方式,累计虚增收入8亿余元,虚增研发支出2亿余元,虚增利润8000余万元,导致公开发行文件存在虚假记载。华龙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为蓝山科技提供相关证券服务时,未按业务规则审慎核查,出具的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证监会强调,本案警示新三板公司应敬畏市场规则,切勿“带病闯关”,相关中介机构应勤勉履职,共同维护新三板市场健康发展。
华龙证券官网显示,公司成立于2001年5月18日,是由甘肃省人民政府组织筹建,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综合类全牌照证券经营机构,注册资本63.35亿元。华龙证券在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杭州等国内主要中心城市及甘肃省内各地市设立了15家分公司和80余家证券营业部。
银柿财经
2022年4月11日,中信证券披露了第十四期《关于华龙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其中提到了2021年11月,陈牧原因工作调动原因离任(华龙证券)公司董事长,而2021年11月正是证监会对蓝山科技作出行政处罚之时。
2021年年报显示,华龙证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86亿元,利润总额10.01亿元,净利润7.30亿元。截至2021年年末,公司资产总额301.60亿元,净资产156.91亿元。公司的战略愿景是成为西部地区综合竞争实力最强、经营业绩良好、专业能力突出、特色经营显著的上市券商。但是,蓝山科技欺诈发行案无疑会成为华龙证券上市之路的一个“污点”。银柿财经
衰退交易已引发全球商品市场恐慌性抛售,有色金属首当其冲。
国际铜价“跌跌”不休,7月伊始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价盘中跌破每吨8000美元,随后持续下挫,当地时间6日,LME铜期货盘中一度下探至7291.5美元/吨,创下2020年11月以来新低。铝、镍、锌等商品也均于近日创下数月来新低。
通联数据显示,本周沪铜已跌破60000元/吨,*下探至55000元/吨,6月初至今累计下跌超20%。
经营旧家电回收生意的郭老板告诉第一财经
然而,铜价或尚未见底。由于市场对欧美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与经济形势联系密切的大宗商品期货价格近期持续下行,有色板块在各商品板块中表现最弱。
招商期货研究员赵嘉瑜表示,这是因为有色板块金融属性最强,在美联储加息缩表过程中这部分溢价被快速剥离。目前下行的压力依旧存在,有色板块尽管长期会因中国稳增长以及自身库存偏低而出现反弹,但很难在海外衰退背景下形成反转格局。
家电行业“冰火两重天”
受到金属价格大幅回落影响,电器拆解厂回收各类废旧电器的价格骤降。
家电主要原材料价格今年6月以来大幅回落,尤其废旧空调中金属铜的占比较大,跌价最多。
最近废旧电器价格每天都在调整,郭老板对
通联数据显示,二季度铝均价为20615元/吨,同比增长11.04%,环比下降7.10%;冷轧板均价为5430元/吨,同比下降13.77%,环比下降2.18%。
与回收厂相反,家电生产企业开始受益于原材料价格回落,利润有望修复。
自2021年初开始,包括铜在内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家电企业利润被侵蚀。行业分析认为,此轮铜价快速下跌,家电企业利润有望得到修复。因为家电零售价格随原材料涨价而提升,但不会因成本回落而同步下降。
以空调市场为例,光大证券表示,若2022年原材料价格走势分化,且空调产品价格上涨5%,以美的集团(000333.SZ)、格力电器(000651.SZ)、海信家电(000921.SZ)、海尔智家(600690.SH)这四家公司的2021年度财报为基础,结合2022年以来原材料价格的走势,当塑料价格下调20%,铝、铜价格上涨10%,钢价保持不变,空调成本将上升2%,毛利率则有望提升2.4个百分点,家电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望迎来修复。
基本面上,目前白色家电需求表现一般。
产业在线数据显示,今年1~5月空调行业累计实现产量7029万台,同比下滑1.3%; 6月,空调行业内销、外销、总排产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7%、-22%、-12%。冰箱1~5月内销量同比下降6.8%,5月同比下降9.9%;洗衣机1~5月内销量同比下滑10.1%,5月同比下滑10.1%。
南华期货预计,今年下半年,白色家电的产销或继续回落。原因是耐用品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往往面临较大的压力,白色家电的消费属于改善性消费,不属于刚性消费,所以销量很可能受到压制。
有色走势难言乐观
回顾上半年,铜价走势先扬后抑,年初价格达9800美元/吨,而本轮下跌约始于4月末。截至6月末,铜价已在3个月内重挫超20%,回吐上半年全部涨幅。
铜对全球工业前景的预期敏感,被称为“经济晴雨表”。但大宗商品经纪商Marex的数据显示,目前对铜的空头押注处于2015年以来的*水平。
光大期货有色研究总监展大鹏从资金层面分析称,上半年无论国内还是海外投资者,铜持仓兴趣均在下降,CFTC非商业持仓净多转为净空,这也是自2020年6月以来非商业持仓净空转净多后的又一次转变,表明资金看多兴趣在下降。
国信期货研究咨询部主管顾冯达表示,6月以来,海外市场身处加息潮中,市场对经济衰退的定价已明显体现在资本转移和风险偏好切换上。在顾冯达看来,虽然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具有供需基本面支撑,但预计下半年海外货币政策和市场流动性加速收紧将成定局,经济滞胀乃至局部衰退的“灰犀牛”风险加大,各类风险资产在海外系统性风险下的压力不容小觑。
此外,中信期货从消费端分析称,上半年海外消费相对偏强,但在地缘冲突及欧美货币政策持续收紧的背景下,预计海外铜消费下半年可能会明显放缓;而国内来看,一季度受益于外需偏好,且电力投资稳增长,铜消费相对较好,但3~5月疫情对终端需求负面冲击较大,随着下半年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推进及落地,铜消费可能会受到一些提振,但在房地产长周期向下且外需走弱的背景下,铜消费进一步提升空间有限。
该机构预计,三四季度全球铜消费将分别增长0.1%和下降0.2%,2022年全年增长0.8%,2023年则有望回升到1.5%。就供需平衡来看,2021年全球铜市场短缺38万吨,预计2022年下半年将转为过剩局面,全年过剩12万吨,2023年则将过剩53万吨。
(图源/视觉中国)
华龙证券收到了中国证监会的三张罚单。
6月15日,证监会网站发布三份行政监管措施文书。根据证监会公告,由于华龙证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不完善,内控制度体系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内控组织加购混乱等,同时在廉洁从业风险防控方面,机制不完善,华龙证券及其相关负责人被采取了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
而这一切的源头要追溯至去年的“蓝山科技欺诈发行案”。2021年11月,华龙证券因该案而被罚450万元。此时收到的三份罚单,亦是该案的后续。
一连收到三张罚单
根据证监会官网公告内容,华龙证券出现两方面违规问题:一是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不完善,内控制度体系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内控组织架构混乱,“三道防线”关键节点把关失效等;二是廉洁从业风险防控机制不完善,未完成廉洁从业风险点的梳理与评估,聘请第三方廉洁从业风险防控不到位。
(图源/中国证监会)
对此,监管部门决定对华龙证券采取了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要求华龙证券合规负责人、投行业务负责人接受监管谈话。并要求华龙证券引以为戒,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投行业务内控制度,切实提升投行业务质量。并严格按照内部问责制度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内部问责,同时向甘肃证监局提交书面问责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华龙证券前董事长陈牧原虽然于2021年8月已从华龙证券离任,但仍要为公司此前违规行为承担相应责任。陈牧原当时作为华龙证券董事长,同时又分管投行业务,因此对相关违规行为负有责任,也被采取了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
此外,公告显示,华龙证券在蓝山科技精选层挂牌项目中存在内控人员利益冲突、质控和内核部门对项目组落实质控及内核意见跟踪复核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对时任内核部门负责人的胡海全、质控部门负责人的李纪元,也被相关部门监管谈话。由此可看出,此次处罚可看做是当时“蓝山科技欺诈发行案”的续章。
绕不过的“蓝山科技欺诈发行案”
公开资料显示,华龙证券成立于2001年,注册资本63.35亿元,主要经营范围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等业务,是西北老牌券商。
2020年4月,处于新三板基础层的蓝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蓝山科技”)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说明书(申报稿)等公开发行,并向精选层精选层发起冲击。
华龙证券于2014年,与蓝山科技开启合作,华龙证券是蓝山科技挂牌新三板的主办券商,之后又成为其督导券商。在蓝山科技2020年的公开发行项目中,华龙证券作为其保荐机构,与蓝山科技先后签订辅导、保荐及主承销协议,就蓝山科技项目收费150万元。
2020年5月开始,蓝山科技便收到监管机构的问询。四个月之后,蓝山科技主动提交终止精选层挂牌申请。
2020年11月初,证监会开启了对蓝山科技的立案调查。据悉,在全国股转公司自律审查及证监会现场检查过程中,证监会发现蓝山科技信息披露真实性存疑,涉嫌违反《证券法》《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同时,证监会指出,华龙证券作为蓝山科技*公开发行股票的保荐机构,其出具的发行文件中存在多处虚假记载。
之后,因蓝山科技案,华龙证券开启了多次被问责之路。2021年11月,证监会对华龙证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业务收入150万元,并处以300万元罚款;对涉案项目负责人、保荐代表人赵宏志以及涉案项目保荐代表人李纪元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50万元罚款。
今年3月,华龙证券又受到全国股转公司的再次处罚,全国股转公司对其进行了纪律处分。全国股转公司称,华龙证券在为蓝山科技提供保荐服务过程中未勤勉尽责,因此对华龙证券、赵宏志、李纪元采取了公开谴责的监管措施。
在今年4月1日,“蓝山科技欺诈发行案”再次被证监会公开处行。4月1日,证监会公布2021年证监稽查20起典型违法案例,“蓝山科技欺诈发行及相关中介机构未能勤勉尽责案”作为新三板公司欺诈发行的典型案例,被公布其中。
文件指出,2017年至2019年,蓝山科技通过虚构购销业务、研发业务等方式,累计虚增收入8亿余元,虚增研发支出2亿余元,虚增利润8000余万元,导致公开发行文件存在虚假记载。华龙证券等公司为蓝山科技提供相关证券服务,未按业务规则审慎核查,出具的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要求相关中介机构应勤勉履职。
如今,华龙证券又因蓝山科技案再收三张罚单。实际上,华龙证券一直在备战IPO,其在2017年就报送了*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材料并获受理,并曾有意在2021年完成申报,但受蓝山科技案影响未能如愿。现在,华龙证券还能否顺利IPO,仍然值得市场关注。
文|《财经天下》周刊 周梦婷
编辑|阳一
华龙证券近日因投行类业务内控不完善等被证监会采取监管谈话的监管措施。该公司近几年投行业务收入波动较大,2018年—2021年同比增速分别为-69.06%、194.18%、7.47%、-10.81%
《投资时报》研究员 田文会
对于中小券商来说,投行业务一般是短板,在弥补短板的过程中,券商还需要考虑如何保持合规运作。总部位于甘肃兰州的华龙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龙证券)也同样面临这一问题。
据证监会官网信息,该会近日决定对华龙证券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原因为该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不完善等。
华龙证券财报显示,该公司近几年投行业务收入波动较大,2018年—2021年同比增速分别为-69.06%、194.18%、7.47%、-10.81%。同时,该公司近几年营收和净利润也有较多波动。其中,营收近两年持续下滑,净利润在2018年随行业大幅下挫且幅度大于行业,此后恢复的时间则较行业更长。
2021年,华龙证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46.67%,高于当年证券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速。不过,营业收入同比降1.12%,而当年证券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12.03%。营业收入中,利息净收入同比大降74.94%;投资收益同比降11.39%。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2021年末,华龙证券的总资产在106家券商中排名第63位。该公司2021年年报显示,当年末,该公司资产总额为301.6亿元。
据了解,该公司坚持“深耕甘肃,立足西部,放眼全国”的发展战略,战略愿景是成为西部地区综合竞争实力最强、经营业绩良好、专业能力突出、特色经营显著的上市券商。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华龙证券于2018年8月终止新三板挂牌,并筹谋A股上市。据证监会官网信息,华龙证券辅导机构中信证券于2017年11月向证监会甘肃监管局报送了该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材料并获受理,自2018年4月至2021年7月,已先后报送了第一期至第十一期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投资时报》就上述被采取监管措施、营收下降、投行收入下降等问题向华龙证券发送了沟通函,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被采取监管措施
因投行业务问题,华龙证券已不止一次被证监部门处罚或采取监管措施。
6月13日,证监会决定对华龙证券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经查,证监会发现华龙证券存在以下违规问题:一是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不完善,内控制度体系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内控组织架构混乱,“三道防线”关键节点把关失效等;二是廉洁从业风险防控机制不完善,未完成廉洁从业风险点的梳理与评估,聘请第三方廉洁从业风险防控不到位。
当日,证监会还决定对陈牧原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陈牧原作为时任华龙证券主要负责人且分管投行业务,对上述相关违规行为负有责任。
同时,证监会决定对胡海全、李纪元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经查,证监会发现华龙证券在蓝山科技精选层挂牌项目中存在内控人员利益冲突、质控和内核部门对项目组落实质控及内核意见跟踪复核不到位等问题,违反了相关规定。胡海全作为时任内核部门负责人,李纪元作为时任质控部门负责人,对相关违规行为负有责任。
据华龙证券2021年年报和证监会官网信息,2021年11月,因华龙证券在保荐北京蓝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精选层挂牌过程中,《发行保荐书》中的部分陈述与事实不符、存在虚假记载、未履行勤勉尽责的义务等,受到行政处罚。证监会对华龙证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业务收入150 万元,并处以 300万元罚款。同时,对涉案项目两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赵宏志和李纪元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50万元罚款。
据华龙证券财报,该公司近几年投行业务收入波动较大。2017年—2021年,该公司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分别为1.29亿元、0.4亿元、1.17亿元、1.26亿元、1.12亿元,其中2018年—2021年同比增速分别为-69.06%、194.18%、7.47%、-10.81%。2017年—2021年,该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分别为0.37亿元、-0.77亿元、-0.17亿元、-0.28亿元、0.12亿元。
而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官网数据,2020年和2021年,证券行业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分别为672.11亿元和699.83亿元,同比分别增39.26%和4.12%。
华龙证券在2021年年报中的2022年经营计划中称,推动投行模式转变,紧跟全面注册制趋势,变革投行业务传统模式,推动从以狩猎项目为中心向以深耕客户为中心转变。优化内部管理架构,对现有事业部进行整合优化,构建符合投行业务实际、适应转型发展的管理体系。
华龙证券被采取监管措施
资料证监会官网
去年营收下降
业绩方面,华龙证券近五年营收和净利润皆有起伏。其中,近两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长逆向,净利润为增长趋势,营收则为下降趋势。而且,净利润在2018年随行业大幅调整后,却未能如行业一样在第二年即实现恢复,而是又隔两年之后再爬升至并超过原水平。
华龙证券2021年年报显示,当年该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24亿元,同比增46.67%,高于当年证券行业21.32%的净利润增速。不过,该公司当年营业收入为18.86亿元,同比降1.12%,而同期证券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12.03%。
据华龙证券财报,2017年—2020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5.93亿元、14.21亿元、20.92亿元、19.0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6.18亿元、1.28亿元、3.65亿元、4.94亿元。其中,2019年—2020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47.21%、-8.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85.75%、35.23%。上述2018年—2020年数据为后续年报中修订数据。
据华龙证券2018年年报,该公司当年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4.66%和76.91%。其中,净利润大幅下挫主要因当年利息净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以及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大增。
2018年,证券公司整体净利润为666.20亿元,也同比降41.04%,不过,2019年即恢复到1230.95亿元,并超过2017年的1129.95亿元。而华龙证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2021年才爬升至并超过2017年的水平,恢复时间明显更长。
具体分析华龙证券2021年业绩,该公司当年营业收入中,利息净收入为1.4亿元,同比降74.94%;投资收益为4.89亿元,同比降11.39%。华龙证券称,利息净收入下降,一方面是合并资管计划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新租赁准则确认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计入利息支出。
华龙证券当年利息支出为4.99亿元,同比增264.23%。其中上升的主要有三项: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利息支出为1.02亿元,同比增24.7%;未确认融资费用为0.18亿元,上年为0元;合并资管计划其他份额持有人支出为2.52亿元,上年为-1.03亿元。
华龙证券2021年投资收益中,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为0.43亿元,同比降81.59%。
华龙证券在2021年年报中称,2022年将加强风险防范化解,完善投资授权体系,通过优化品种配置、择机调整仓位、增加对冲手段等方式,强化标的投后风险管控,有效平滑市场波动造成的收益风险。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该公司2021年净利润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年信用减值损失为转回0.23亿元,而上年该公司信用减值损失为3.38亿元。
值得注意的还有该公司的诉讼情况。据华龙证券2021年年报,该公司重大诉讼、仲裁事项多达15宗,起诉(申请)方皆为华龙证券。诉讼(仲裁)涉及金额总计约51.56亿元,诉讼原因包括股票回购合同纠纷、债券交易纠纷、回购合同纠纷等。其中,以股票回购合同纠纷居多。2021年末,华龙证券及相关资管计划为上述诉讼(仲裁)计提相关减值准备不下16.07亿元。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华龙证券上市*情况》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华龙证券上市*情况、原材料价格走势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