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又有多位“顶流”基金经理携手正式进军私募基金行业。
中国基金业协会官网显示,由前公募基金经理周应波创办的运舟资本已于7月11日完成备案,除了周应波担任法定代表人之外,原中欧基金专户投资部总监、银华基金前副总陆文俊将出任总经理一职。
据基金君了解,完成备案之后,周应波奔私之后的首只新基金也即将发行。据渠道人士透露,运舟资本旗下首只私募基金预计今年三季度发行,该基金属于成长策略基金,周应波将亲自挂帅,担任全市场成长风格基金经理。
谈及后市,周应波表示,预计资本市场在2022年走出低谷后,依然会以结构性机会为主。行业层面,看好2022-2025年新一轮创新周期的开启,尤其看好能源变革、AI在各行业的应用、中国制造升级、新兴消费等四大方向带来的机遇。此外,他还看到经济进入存量时代的显著特征是“变革中孕育机会”,在国企改革、并购重组等领域将会有较多投资机遇出现,将自下而上地掘金其中。
周应波旗下私募基金正式完成备案
时隔三个多月时间,由原公募“顶流”基金经理周应波创办的运舟资本正式完成私募备案。
中国基金业协会官网显示,上海运舟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今年3月31日,7月11日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上海运舟资本的注册资本金2000万元,登记的机构类型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业务范围涵盖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证券投资类FOF基金。
高管方面,周应波出任运舟资本的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原中欧基金专户投资部总监、银华基金前副总陆文俊担任运舟资本总经理,符旻担任合规风控、 信息填报负责人。
天眼查信息显示,运舟资本目前有6位合伙人,从出资比例上看,周应波出资940万,持有47%股份,为公司第一大股东;陆文俊出资640万,持股比例为32%,为第二大股东;刘磊出资300万,持股比例为15%,是公司第三大股东;翟鹏、吕一闻、符旻三人分别出资40万元,出资比例均为2%,并列第四大股东。
除了周应波之外,合伙人中也不乏业内知名基金经理,总经理陆文俊此前曾是银华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他最早自君安证券入行,之后曾在上海华创创投、富国基金、东吴证券、长信基金任职,自2006 年7月6 日至2008 年6 月10 日担任长信金利趋势股票基金经理。2008年6月,陆文俊加入银华基金,先后担任银华价值优选、银华和谐主题、银华成长先锋等基金的基金经理,并出任银华基金A股投资总监,2011年5月升任银华基金副总经理。
银华价值优选是陆文俊在银华任职期间管理时间最长的基金。他自2008年10月底开始接手银华价值优选,初试锋芒就取得较好的成绩,2019年,也就是他管理银华价值优选的第一个完整年度,银华价值优选以0.11%的差距惜败王亚伟,最终以116.08%的收益斩获2009年股票基金亚军。陆文俊也因此名声大噪,成为业内明星基金经理。
之后,陆文俊于2013年9月从银华基金离职,加盟中欧基金担任专户投资总监,而后又从中欧基金离职。
吕一闻、翟鹏均是*研究员,曾经在华夏基金任职,吕一闻之后转战中欧基金担任电子行业研究员,翟鹏则是看宏观、策略出身,上述两位将会负责上海运舟的研究工作。
符旻是*风控总监,曾在嘉实基金、银华基金、中欧基金工作,具备10年风控体系工作经验。
天眼查信息还显示,除了上海运舟之外,周应波还目前还担任包括海南运舟增澜壹号、海南运舟增澜贰号、海南运舟增澜叁号在内3个有限合伙企业的法人,未来不排除这几个有限合伙企业将成为公司旗下的员工持股平台。
据悉,公司初期投研人员均具有丰富的买方或卖方经验,从而形成少而精的研究团队,主要覆盖电子科技、化工有色、医药、新消费等几大领域。公司计划未来两年内进一步充实、完善研究梯队,形成坚实的研究支持力量。
*成长股专家
成长股是中国A股市场的主旋律
周应波被市场誉为“*成长股专家”,他认为成长股是中国A股市场投资主旋律。
从周应波履历来看,他从北京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毕业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腾讯做产品经理。2010年机缘巧合进入证券行业,先做了几年行业研究员;2014年来到中欧基金,2015年11月开始当基金经理,曾管理公募基金超600亿,为基金圈内“顶流”之一。截至他离职前管理产品超过6年时间。
WIND资讯数据显示,周应波的代表作中欧时代先锋,在其担任基金经理的6.13年期间任职回报达到345%,年化回报为27%,远超同期沪深300。
周应波给市场的标签的是“成长股”投资人,他曾经表示,成长是权益投资永远的主题,只有通过企业价值持续较快的发展来实现股东价值的持续提升,才能够让投资者获得长期优异的回报。
“我们希望能够找到巴菲特说的‘长坡厚雪’的好生意。长期追求两种‘成长’:一是稳定的成长,我们每天或每年都需要用,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但技术变革相对慢,能够提供一个较稳的长期成长;二是爆发式成长,部分来自ToB行业支撑客户的固定成本或突发性支出,也有来自颠覆性技术,比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电动车等行业的发展”,周应波说。
同时,希望能够在里面分辨出比较可靠、*的管理层。周应波称,看管理层是否靠谱,包括看其战略方向,看其执行力非常强,还有相对来说业务一定是聚焦的,最后要看一些公司内部是否有非常好的激励机制。另外,真正的好公司不依赖体外融资支撑,能够实现良性的自我循环,通过生产销售实现正向现金流,支撑研发,不断推动制造发展。
还有,看到合适的估值去做投资判断也很重要。周应波说,历史上A股很多*公司回头看都出现过偏低的估值,需要把它们研究清楚,在市场情绪波动中辨识出来,非常重要。当估值处于极端分化状态下,需要考察所投公司的可靠性和安全边际:一是确保这个公司未来三五年不会在市场竞争中消失;二是所买的价格可以适当性贵,但不能太贵,不能有出现在一笔投资中损失50%以上本金的可能。
实际上,周应波这一思想也体现在运舟资本的投资理念之上。谈及后市,周应波反复谈到“成长股是中国A股市场投资主旋律”。在周应波看来,追求成长股是在追求时代的机遇“BETA”,以及积极改变时代的“ALPHA”,时代的脉搏是*的成长动力,如20岁到50岁带来30年的持续消费习惯的变化,给互联网、化妆品、智能家电、出境游的带来历史性机遇。
“成长股的第一性成长是创新,这既有创新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智能手机、手游、高铁、旅游,也有创新带来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如互联网、EMAIL、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周应波表示。
周应波表示,他们做追寻的成长股,短中长视角结合,要立足于时代机遇看行业景气度,要把握经营差异化,看竞争壁垒。如一家企业,短期是看订单数据突破、产品价格上涨等;但中期是看业绩布局正确、成本控制出色;长期则是看良好的公司治理、*的管理层。看成长股估值也要“仰望星空,低头计算”,跟随产业趋势、适度前瞻判断、持续跟踪情绪和估值。
周应波解读后市
看准四大方面机遇
沪指目前行至3300点附近,究竟后市会如何演绎?机遇在何方?展望未来,周应波及其团队的策略是“聚焦成长,寻找风浪中的穿越力量”,更看好四大方向的机遇。
周应波谈到,宏观层面,房地产市场快速下行、A股赛道估值泡沫化、海外非常规货币政策(美联储),这是2021年底以来的三大风险,风险还在出清过程中,但预期已经经历了大半路程:
第一,房地产风险已经蔓延到大部分民营房企,各地政府开启了全面需求侧放松的政策周期,预计2022年下半年有希望逐步好转,但考虑到人口结构的压力,预计大幅度好转的难度较大。
第二,A股赛道估值的泡沫化问题,由于市场2021年下半年以来的大幅调整,整体估值水平已经回到合理偏下的位置。
第三,美联储开启的货币收缩周期,尽管实际的加息、缩表动作刚刚开始,但市场预期已经消化大半,预计2022年下半年很难再次形成较大的冲击。
周应波表示,展望未来一年的宏观环境,国内大概率处于弱复苏状态,即逐步走出衰退的状态,欧美在通胀、加息压力下预计将从繁荣走向衰退,宏观环境仍有复杂性、脆弱性的特征,难以看到全市场盈利的强劲增长。
但另一方面,国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环境是向好的:一是由于房地产产业链创造信用为主的国内信用环境已经触底,未来逐步将会有所好转;二是经济脆弱状况下,市场利率中枢水平大概率将保持较低水平;三是居民财富转向权益类市场依然是中长期的方向。考虑流动性的状况,预计资本市场在2022年走出低谷后,依然会以结构性机会为主。
“未来,通胀的走向将是宏观环境中最值得关注的风险点,2021年以来我们看到各行业的利润都在向上游集中,2022年以来这个趋势还在加强。”周应波表示,随着需求的减弱,以及上游资本支出的增强,预计2022年下半年开始,能源和工业品通胀的问题逐步会消退。但对资本市场而言,疫情冲击、国际地缘政治等问题依然会是困扰供给侧的因素,我们会在行业投资机会分析中持续纳入考虑。
行业层面,周应波看到大量的成长性机遇,看好2022-2025年新一轮创新周期的开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能源变革:新能源生产端方面,光伏从新兴能源到主力能源的过程,中国作为产业主导国,存在大量的产业链上下游的机会。新能源应用端方面,汽车电动化、储能的发展,锂电池及其产业链,在未来5年预计仍有5倍以上的增长空间,存在大量细分领域的机会。
第二,AI在各行业的应用:一方面是企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大量的自动化替代人工,大量的AI的应用案例,在2B软件、云计算方面存在大量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是个人生活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包括汽车更智能、家电更智能、ARVR眼镜未来的普及等,这些智能设备作为基础,未来也将孕育出更多的互联网、物联网的应用机会。
第三,中国制造升级版:半导体、军工、新能源等领域,大量国产的基础新材料企业在逐步替代外资、获得市场份额,中国的化工产业从傻大粗笨走向精细化的过程中,将涌现大量的投资机会。生物技术方面,在医疗器械、创新药、化工低碳替代等方面存在你很多应用的机会。
第四,新兴消费:尽管中国的人口总量不增长,但14亿人口的深度城市化、新生Z世代的生活方式变化等,也将带来很多新兴消费方向上的投资机会。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方向,我们看到经济进入存量时代的显著特征是“变革中孕育机会”,在国企改革、并购重组等领域将会有较多投资机遇出现,类似1980年代美国市场的特征,我们也会自下而上地挖掘这方面的个股机会。
谈及未来,周应波仍满怀信心表示,尽管宏观经济大盘仍有风浪,疫情仍未消退,市场面临诸多挑战,但总体上国内资本市场开启注册制以后“供需两旺”的中长期趋势依然不变,从中长期的角度非常看好A股的成长股投资机遇。
股票开盘是指每天股市开始交易,因为股票开盘日中午有休息时间,所以一天有两个开盘时间:1、股票上午开盘时间:9:30;2、股票下午开盘时间:13:00。众所周知,中国股票交易时间是除法定节假日外的工作日,周一至周五,其他时间一概不交易。另外,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有公告休市日,当天股票也不开盘交易。
【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上周刚刚宣布“封盘”全部产品后,国内量化私募巨头幻方量化又出手了,宣布11月25日起,免除所有已发行人民币基金的赎回费用。
幻方相关人士回应,未来量化策略可能面临比较复杂的市场环境,公司打算阶段性缩减管理规模,同时降低投资者调整基金配置的成本,这有利于管理人和投资者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
到底是什么情况?一起跟着基金君来看看。
幻方宣布免除所有产品赎回费
是什么原因?
11月25日下午,国内量化巨头幻方量化在其
公告称,为维护投资者利益,方便投资者调整基金配置,幻方量化即日起免除所有已发行人民币基金的赎回费用。
基金君就此联系了幻方量化的相关负责人,他表示,由于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未来一段时间量化策略可能面对比较复杂的市场环境,幻方打算阶段性缩减管理规模,同时也降低投资者调整基金配置的成本。这有利于管理人和投资者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
“我们上周全面停止募集,这次免除产品赎回费,其实就是为了适当控制一下规模。主要是从规模、业绩角度出发考虑这个事情,我们想要做好收益。”该负责人说,最近市场量化波动,免除赎回费也是为了方便客户,给客户提供可以赎回的方式。
该负责人还称,并不是说预判接下来市场不好,但当前市场环境发生一定程度变化,长期而言,未来量化的超额收益肯定没有之前好做,这是所有量化管理人都需要面对的挑战,行业平均超额的能力会下来。
基金君从一些投资人那了解到,他们最近也确实赎回了幻方量化的产品,“我觉得量化确实规模比较大,需要歇一歇,而且管理人都发话劝了。”
幻方量化规模900亿左右
上周宣布全面封盘旗下产品
在量化私募圈,素有“北九坤,南幻方”、“四大天王”的说法,幻方量化经过多年成长,已经成为私募基金行业的巨头。
基金业协会备案登记显示,宁波幻方量化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其关联公司浙江九章资产有限公司,分别成立于2016年2月、2015年6月,目前管理规模区间均在100亿元以上。
目前这两家私募机构在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产品,正在运作的超过560只,其中今年新备案的有200只。基金君发现,幻方量化在今年10月22日以后没有再备案新产品。
此前有市场消息称,幻方量化的管理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元,但是据公司相关人士称,公司资管的规模没有达到1000亿,一些数据有嵌套重复计算,目前实际交易的规模大概900亿左右。
就在上周11月15日,幻方量化就公告称,自即日起暂停旗下全部产品的申购(含追加),前期已预约客户需要于12月2日(含当日)前完成申购,已有产品的固定开放日赎回业务不受影响。
据悉,幻方量化内部人士回应称,暂停申购乃正常操作,“规模继续增长,不如停下来在这个规模基础上专注研发好的策略,改善业绩。”至于未来开放申购时机,该公司认为需要综合考虑策略、业绩和市场等多方面因素,再做具体决定。
幻方量化相关负责人称,资产管理机构对所有问题的考量肯定是从投资者利益出发、从优化收益的角度来看。
基金君发现,实际上在今年上半年,幻方量化也推出了类似免赎回费的政策,但当时只针对市场中性策略产品。
据了解,当时幻方量化推出了中性产品“零赎回费”政策,此举被视为是鼓励投资者赎回中性策略产品。为什么要实行中性产品“零赎回费”政策?相关知情人士告诉基金君,主要由于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对冲类型的产品的整体性价比不高,所以幻方将中性策略产品的赎回费降至零,是希望给客户更多的选择。
“以前中性产品有赎回费,是为了让客户可以持有一段时间;但现在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且可能一段时期还处于这样的状态,就把赎回费降了。如果客户想要赎回投别的类型的策略,给他们多一个选择;如果他们想要持有就继续持有。”相关知情人士称。
量化私募基金遭遇大幅回撤
不少量化私募“封盘”控规模
其实,最近量化策略确实不好做。
今年业绩亮眼、规模一路高歌猛进的量化私募,9月中旬以来,遭遇了一轮大面积回撤,部分甚至创出历史*回撤。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止11月10日,股票量化基金近一个月整体收益为-1.38%,其中41只基金跌幅超过10%。
其中,中性和指增产品回撤显著。对此,因诺资产创始人徐书楠分析,这波回撤,是由多方面原因叠加造成的。主策略中证500模型、其他策略如沪深300模型都出现了较大的同步回撤,而这些模型本身相关性并不高;另外,负基差也出现了急剧的收敛。因此,他分析,本次回撤,体现出的特点是指数增强产品在回撤,并且是指数Beta与超额Alpha双杀。中性产品也在回撤,有伴随着负基差的急剧收敛。由于指增和中性是国内量化策略中资金容量*的策略类型,因此几乎所有主流量化机构都出现了较大的回撤。
聚宽投资总经理王恒鹏表示,?前国内的主流量化选股模型还是以交易数据为驱动,不适应的?情?约包括“流动性缺失”、“市场极端分化”、“风格切换过快”这?种,近期的回撤,后两者的原因更多?些。其中,他认为,指数增强和量化选股回撤?对冲策略回撤更?,因为除了超额回撤,更?的回撤幅度是来?指数的Beta回撤。
但从今年整体情况看,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在近期回撤后,百亿量化私募年内平均收益为18.61%,全部实现正收益,其中10家百亿量化私募年内收益超过20%。
数据显示,今年量化私募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1万亿元,国内百亿量化私募已增至26家。在规模大幅增长以后,最近幻方量化、灵均投资、天演资本、进化论资产等大型量化私募机构,纷纷宣布封盘旗下部分策略产品,甚至全面封盘。
关于规模是否会影响业绩,私募排排网基金经理胡泊认为,量化策略的收益率、波动率以及管理规模之间,存在不可三角的关系,会相互制约,对于量化私募而言,不可能做到三方面同时兼顾,也就是说随着管理规模的不断增大,量化策略的收益率肯定会摊薄,同时波动率会加大。随着量化规模越来越大,策略之间也会相互竞争,虽然红利未来依然存在,但是一个不断摊薄的过程,现在国内量化私募的超额普遍超过了15%,未来会缓慢向美国市场3%-5%的超额收益靠拢。
但也有百亿量化私募称,规模不是业绩的杀手,策略失效才是。最近量化表现不好,有的可能是敞口比较大,有的是研发能力没有跟上,有些是市场短期剧烈波动的效应。国外可以管几百上千亿美元,市场也要成熟,目前对量化的要求回报率过高,不得不要承担高风险。
今年以来,机构抱团导致的市场分化尤为明显。春节以后,市场风格切换,基金抱团股重挫,此前颇受市场追捧的量化私募基金也遭遇了净值回撤的尴尬,其中在2020年下半年市场风格偏向大票后,量化私募巨头明汯投资也升级了模型,持仓个股覆盖了流动性好的优质大盘股,而抱团股的“散伙”使得明汯投资旗下产品净值遭遇较大回撤,为此公司给投资人发致歉信。在抱团股“散伙”背景下,百亿量化私募中的指数增强策略产品出现了跑输基准的情况,中性策略产品也开始面临考验,难道量化私募指数增强策略真的失灵了吗?中性策略也失效了吗?对此,《》
量化私募巨头因净值回撤而发致歉信
春节以后,市场风格切换,基金抱团股重挫。而去年备受市场追捧的量化投资策略却在今年遭遇了“开门黑”的尴尬。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纳入统计的1172只量化私募基金2021年以来截至2月底的平均收益仅1.33%,有870只量化私募基金取得正收益,其中不少量化私募基金今年以来遭遇了较大的亏损。量化投资是一种以数据为驱动的投资方式,也就是从海量历史数据中寻找能够带来超额收益的多种“大概率”事件,按照这些规律构建数据量化模型,并严格按照模型进行投资。
在今年的极端行情下,量化私募基金又有怎样的表现呢?2月18日是市场的分水岭,春节前资金大量从小票流入大票,而春节后突然逆转,资金大量从大票流入小票,市场风格走向了极端,而明汯投资在节前出现的“弃小逐大”的策略才是产品回撤的主要原因。明汯投资在3月9日针对基金净值回撤向客户解释:今年1月初,明汯投资升级了模型,增加深度学习模块,加大了过去六个月到1年市场行情指数学习的权重,对近期市场行情适应更快,过去半年大盘股好于中小盘股的行情深度影响了学习模块,我们持有的股票比较多的覆盖了流动性好的优质大盘股,在1月模型升级后,超额收益也取得了突出的表现。
明汯投资表示,2021年升级后,持仓风格暴露的情况下配置偏大市值股票。春节后2月18日至3月5日共计12个交易日,市场发生极大反转,大小盘分化剧烈,300指数大幅下跌,不少前期涨幅较高的大盘蓝筹股出现大幅回撤,中小票明显好于大票。市场上经历了罕见的大盘蓝筹股遭遇全市场卖出的大幅回撤。
对此厚石天成侯延军告诉《》
量化私募指数增强失灵、中性策略失效?
2021年,对于那些百亿量化私募基金而言,遭遇了较为困难的阶段,之前颇受市场追捧的指数增强策略产品出现了跑输基准的情况,同样中性策略产品也面临市场考验。对于量化市场的变化,不少量化私募巨头积极引入新的策略,基本面量化策略成为不少量化私募新增策略,比如在2020年12月23日,王亚伟旗下的千合资本在基金业协会备案了旗下的量化私募产品千合资本-基本面量化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该私募产品就是王亚伟备案的基本面量化私募。但是在抱团股引发的极端行情下,基本面量化策略也遭遇了抱团股雪崩的考验。
A股节后市场风云突变,抱团股快速瓦解超出市场预期,指数呈现单边下跌的态势,参与抱团的量化私募也难免遭遇净值回撤的尴尬。对于量化私募中的指数增强策略类产品而言,如果主观选股契合市场的投资风格,不仅能享受指数增长的稳定回报,还能获得指数之外的超额收益。但是在今年的极端行情下,部分量化私募的指数增强策略明显失灵。以量化私募金锝资产旗下“外贸信托-金锝中证1000指数增强3号”私募基金为例,截至2月26日的单位净值为0.9901元,今年以来的收益为亏损23.86%,而该产品截至3月5日的*回撤达到了24.98%。此外深圳进化论资产的旗下进化论达尔文中证500指数增强一号截至3月5日回撤9.05%。
颇受市场欢迎的指数增强策略产品在今年的行情下失灵了,那么有着稳定收益特征的中性策略产品又有怎样的表现呢?股票市场中性策略的收益来自于三部分,分别是投资组合的多头、投资组合的空头和卖空所产生的现金流。目前国内市场中,使用较为普遍的股票市场中性策略是阿尔法策略,即在持有股票多头的同时,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主要为股指期货对冲持有多头头寸市场风险,从而获得超额收益或阿尔法收益。中性策略产品在面临市场极端情况时同样会有较大风险,对于中性策略产品来说市场极端情况主要指市场风格极速切换,流动性危机等。
而今年由抱团引起的市场风格变化使得不少量化巨头出现较大的回撤,以量化头牌机构明汯投资旗下“明汯中性1号”为例,截至3月5日年内收益为亏损4.21%,该产品截至3月5日回撤超7%。实际上明汯投资的中性策略失灵并非孤例,深圳进化论资产旗下一只名为“达尔文至诚一号”的中性策略产品,今年以来的收益为亏损7.09%,其产品截至3月5日回撤9.81%。另外安进投资旗下外贸信托-安进13期壹心对冲专享I期、外贸信托-安进13期壹心对冲专享J期、外贸信托-安进13期壹心对冲专享H期今年以来的收益均亏损16%以上,而上述产品的子策略正是股票市场中性策略。
对此广州市量化基金执行总裁成书新告诉《》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基金业协会备案》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基金业协会备案、股市几点开市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