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康德莱2022年4月21日在年度报告中披露,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股东户数为2.24万户,较上期(2021年12月31日)减少4136户,减幅为15.58%。
康德莱股东户数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2年3月31日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平均股东户数为4.19万户。其中,公司股东户数处于1万~2万区间占比*,为24.10%。
医药生物行业股东户数分布
股东户数与股价
2021年3月31日至今,公司股东户数有所增长,区间涨幅为4.88%。2021年3月31日至2022年3月31日区间股价下降5.62%。
股东户数及股价
股东户数与股本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4.42亿股,其中流通股本为4.38亿股。户均持有流通股数量由上期的1.65万股上升至1.95万股,户均流通市值37.74万元。
户均持股金额
康德莱户均持有流通市值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2年3月31日,医药生物行业A股上市公司平均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为35.27万元。其中,25.30%的公司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在13万~25万区间内。
医药生物行业户均流通市值分布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吉林化纤(000420)8月16日晚间公告,持股14.77%的股东方大投资拟在9月7日起半年内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4337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2%。
与此同时,吉林化纤在8月16日晚同步公告,股东方威于 2021 年 5 月 18 日至 2021 年 8 月 13 日期间通过深交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所持公司无限售流通股份 2367.61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 1.092%。方威本人所持公司股份由集中竞价交易取得,本次减持后,方威本人持有公司股份 0 股。
在此之前,外界就在猜测,“方大系”在谋求吉林化纤控制权未果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择机退出。如今,随着“方大系”不断进行减持吉林化纤,或许意味着外界的猜测正在兑现。
曾欲拿下吉林化纤控制权
方威系辽宁方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资本市场中赫赫有名的“方大系”的*。吉林化纤此前披露的2019年一季报显示,方威为吉林化纤第七大流通股股东,直接持有6511.44万股,持股比例为3.3%。
吉林化纤8月16日晚*披露的公告显示,作为“方大系”成员的方大投资在此前通过交易所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方式持有公司股份 3321.63万股,2019 年 5 月 29 日通过协议转让方式获得 9902.26万股,2019 年 6 月 17 日通过司法拍卖获得 1.88亿股,上述合计 3.20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14.77%。
吉林化纤2021年半年报显示,持股比例为14.77%的方大投资,系吉林化纤单一第一大股东。
实际上在2019年5月末,方大投资、方威等“方大系”成员合计持股比例已经超过吉林化纤的控股股东方面。根据彼时证券时报.e公司
不过,让“方大系”意想不到的是,吉林地方政府、国资部门向“方大系”释放了强烈的信号,那就是坚决捍卫吉林化纤的控制权,拒绝“野蛮人”敲门。
2019年5月30日,吉林化纤控股股东吉林化纤集团与九富资产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和《表决权委托协议》,明确吉林化纤集团与九富资产构成一致行动人,且九富资产将持有吉林化纤股份的表决权委托给吉林化纤集团。该次交易后,吉林化纤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吉林化纤20.48%股份,超过“方大系”的持股比例,使得吉林化纤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均未发生变更。
之后,吉林化纤间接控股股东吉发集团又与深圳东升峥嵘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股份转让协议》,通过协议方式受让吉林化纤1.72亿股股份,占吉林化纤总股本的8.72%。本次权益变动后,吉发集团通过下属企业吉林化纤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间接持有吉林化纤5.75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9.20%。
至此,吉林当地国资方面对吉林化纤的控制权进一步得到巩固,“方大系”谋求吉林化纤控制权未果。
“方大系”*清仓式减持
此前披露的公告信息显示,在大举入股吉林化纤前,“方大系”就已经持有多家上市公司股份:辽宁方大集团直接持有方大炭素(600516)40.43%股份;另一家上市公司方大特钢(600507),辽宁方大集团通过江西方大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6.24%,辽宁方大集团通过江西方大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西汽车板簧有限公司持股8.14%,方威直接持股6.43%;东北制药(000597),辽宁方大集团直接持股24.41%,方威直接持股0.25%;凌钢股份(600231),辽宁方大集团通过九江萍钢钢铁有限公司持股10.23%,方威直接持股0.27%;金马能源(06885.HK),辽宁方大集团通过江西萍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0.09%;2019年4月10日,辽宁方大集团完成股份过户,成为中兴商业(000715)的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
原本,“方大系”打算将吉林化纤也揽入怀中,将“方大系”的阵营进一步扩容。只是没有想到的是,吉林当地的国资是如此坚决,令“方大系”的计划落空。
实际上在吉林国资方面巩固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之后,外界就在猜测,“方大系”接下来将会何去何从。彼时,外界倾向于认为,“方大系”应该不会甘愿做一名战略投资者,大概率会寻找合适的时机择机减持所持有的吉林化纤股份。
今年3月,“方大系”方面开始有所动作。
吉林化纤在今年3月12日公告,股东方威于 2020 年 3 月 11 日通过深交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所持公司股份 1970万 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 1%。紧接着,吉林化纤又于4月2日晚再度公告,公司股东方威于3月22日至4月1日期间通过深交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所持公司股份2173.83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本次减持后,方威本人持有公司股份2367.61万股,占总股本的1.09%。
吉林化纤前后披露的两次减持公告,已经让人感觉到“方大系”似乎萌生了退意。吉林化纤在8月16日晚披露的*公告显示,方威又于 2021 年 5 月 18 日至 2021 年 8 月 13 日期间通过深交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所持公司无限售流通股份 2367.61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 1.092%。至此,在本次减持后,方威本人持有公司股份0股。
在方威进行清仓式减持之后,作为吉林化纤单一第一大股东的方大投资也打算进行减持。根据*公告,方大投资拟在9月7日起半年内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4337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2%。
一系列的公开信息表明,谋求吉林化纤控制权未果的“方大系”真的是要撤了。
未来,方大投资是否会持续减持所持有的吉林化纤股份,e公司也将持续关注。
当爱康医疗(01789)、春立医疗(01858)在港股一波接一波地创新高后,医疗器械俨然成为医疗投资者们不可忽视的板块。
同样,在A股上市还未满3年,从事已用穿刺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康德莱也将棋子落在了港股的棋盘上。近日,康德莱旗下,做介入类业务板块与穿刺医疗器械的子公司康德莱医疗器械已通过港交所聆讯,离上市敲钟仅一步之遥。
事实上,在过聆讯前2个月,CFDA公布了关于扩大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的通知,该政策被视为“一场加速医疗器械产业成长的颠覆性变革”。前脚刚出政策利好,后脚康德莱便分拆子公司上市,“吃红利”的心思显露无疑。只是对于一家医疗器械企业而言,想吃“红利”要有相应的公司硬实力,否则也难得到投资者的认可。
给细分龙头插上“避雷针”
与生物医药公司不同,投资者对医疗器械股的投资,相对于故事更看重实际。*的经营和财务指标才是驱动投资者投下“赞同票”的关键。不过,康德莱医疗器械想得到投资者的赞同并不容易。
康德莱医疗器械是一家专注于介入类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公司,其主要产品为心内介入、骨科介入和外周介入相关系列产品,包括球囊扩张压力泵、导管鞘套装、造影导丝、动脉压迫止血带、Y型连接器套装、压力延长管、三通旋塞及造影导管。
按2018年国内制造商的相关产品销售收益计,公司在中国心内介入器械市场排名第二,而在中国PCI支援器械市场*,俨然是该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
观察到,在康德莱医械成立1年后,公司便推出了其首项产品。2007年6月,球囊扩张压力泵获得产品注册证,该产品在日后也成为了其销量*的品类。6个月后,Y型连接器套装问世。2010年,康德莱医械销售突破1000万元。此后,介入类医疗器械一直都是该公司核心的收入来源。
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从心内介入医疗器械产生的总收益分别为76.5%、79.7%及87.1%,截至今年4月底,该比例提高至91.1%。由此不难看出,公司在生产销售方面品类过于单一,对该产品市场高度依赖。对此,公司在风险提示中也表示,一旦因其他因素使得该产品不能制造或销售,将会对康德莱医械业务及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对于介入类医疗器械而言,影响其利润的主要因素在于产品单价和原材料成本。
虽然康德莱医疗器械对心血管器械的收入越来越倚重,但公司这些医疗器材产品的价格相对来说比较亲民。招股书显示,公司大部分产品单价都在500元以下,更多的是集中在100-300元这个区间。而且为了保证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产品未来的提价空间较为有限。
在此情况下,原材料成本成为制约公司净利润增长的核心因素。
目前,公司原材料成本压力处在较快上升的状态。2016年公司原材料成本仅2338.8万元,2018年,该成本便增至4603.0万元,复合增长率高达40.29%。
据观察,即使公司面临原材料成本上升的风险,但其仍在加大原材料方面的采购,增加公司库存。
从公司的存货情况来看,在2016年之后,公司便开始维持一个较高的存货货值,2018年公司存货已相对2016年实现翻番,截至今年4月,公司存货货值则达到近三年来*的4105.2万元。
若客户加大采购,增加存货无可厚非,不过实际并非如此。对于存货货值增长,公司的解释是主要是由于客户的需求导致公司存货量的增加。但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康德莱医械的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112天、139天及148天。这也就说明,近三年间,公司产品出现了相对滞销的状态。
这或许是公司对客户需求做出的预期判断,但过多的存货积压对康德莱医疗器械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公司采用的是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计价,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存货可变现净值在公司出售之前下跌,公司的存货可能需要减值。因此,维持不断升高的存货水平可能让公司面临重大的减值风险。
从康德莱医疗器械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来看,公司当前的状况并不算十分良好,这或许在一定程度影响投资者对其估值的判断。不过从行业角度来看,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值得肯定。
从行业角度看公司未来前景
心血管疾病逐年上升,药物和器械需求增加。心血管疾病是世界第一大死亡因素,在我国死亡人数逐年上升。相关药物长期应用于高风险人群,效果良好。但由于生活节奏变化,长期预防控制困难,目前急性冠状综合征比例上升,病死率持续下降。
对于部分重症患者,手术和医疗器械仍是*选择。国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数量不断增长。在此背景下,心血管医疗器械市场的前景值得期待。
由于人口老龄化、冠心病患者数量增加以及合格医疗机构的可获得性不断提升等因素,中国PCI手术数量由2014年的50万宗增至2018年的90万宗,按复合年增长率16.3%急速上升。预期有关数量将会进一步呈指数增长,并于2023年达180万宗,复合年增长率为14.0%。
在我国医疗器械领域中,血管支架是目前国产化率不断提升,研发成果频出的重要领域。随着相关病例的不断上升,手术总数和器械市场不断扩张。血管支架总需求高,同时进口替代过程已基本完成,业内公司技术普遍提升。
近几年来,国家食药监总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文件,加大了血管支架领域公司和产品的审批力度。同时,随着国产心脏支架市场占比不断上升和招标价格受限下降,心脏支架的价格距本世纪初已下降一半以上。
产品单价下滑,也就意味着利润空间受到压缩、市场竞争逐渐放大。因此,要想保持行业相对优势地位,公司仍需保持较大的销售与研发投入。
康德莱医疗器械近三年在分销和研发方面投入逐年加大,并且研发费用的支出一直大于分销费用,避免了“重营销轻研发”的局面,对公司长远发展有一定积极意义。不过,持续增长的“三费投入”,在带动公司高速扩张的同时,其本身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
2016-2018年,公司三费费率已由15.6%上升至19.5%,连锁效应下,公司净利率近三年逐年走低,由31.9%降至28.7%。
所以总的来看,公司在把握市场动向以及重研发的战略规划上,符合目前国内心血管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的大方向,但公司在平衡发展和财务状况上仍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因此在上市之后,投资者对康德莱医疗器械的投资判断或将更多地放在其财务状况的改善方面。
智通财经
康德莱2022年4月21日在年度报告中披露,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股东户数为2.24万户,较上期(2021年12月31日)减少4136户,减幅为15.58%。
康德莱股东户数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2年3月31日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平均股东户数为4.19万户。其中,公司股东户数处于1万~2万区间占比*,为24.10%。
医药生物行业股东户数分布
股东户数与股价
2021年3月31日至今,公司股东户数有所增长,区间涨幅为4.88%。2021年3月31日至2022年3月31日区间股价下降5.62%。
股东户数及股价
股东户数与股本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4.42亿股,其中流通股本为4.38亿股。户均持有流通股数量由上期的1.65万股上升至1.95万股,户均流通市值37.74万元。
户均持股金额
康德莱户均持有流通市值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2年3月31日,医药生物行业A股上市公司平均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为35.27万元。其中,25.30%的公司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在13万~25万区间内。
医药生物行业户均流通市值分布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康德莱股票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康德莱股票股吧、吉林化纤股票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