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上交所2021年1月12日交易公开信息显示,动力源因属于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跌幅偏离值累计20%而登上龙虎榜。动力源今日报收6.76元,异常区间(1月8日至1月12日)涨跌幅为-18.65%,累计偏离值-20.82%,区间成交额25.53亿元。
异常区间(1月8日到1月12日)买卖席位详情
榜单上出现了5家实力营业部的身影,分别位列买一、买二、买三、买四、卖三、卖四,合计买入8203.17万元,卖出4822.39万元,净额为3380.78万元。
买一、卖四均为证券拉萨团结路第二证券营业部,该营业部买入2416.38万元,卖出2407.05万元,净买额为9.33万元。近三个月内该席位共上榜1173次,实力排名第5。
买二为招商证券上海牡丹江路证券营业部,该席位买入2208.20万元。近三个月内该席位共上榜404次,实力排名第15。
买三为证券拉萨团结路第一证券营业部,该席位买入2068.21万元。近三个月内该席位共上榜519次,实力排名第11。
买四为证券拉萨东环路第二证券营业部,该席位买入1510.38万元。近三个月内该席位共上榜652次,实力排名第9。
卖三为招商证券深圳深南东路证券营业部,该席位卖出2415.34万元。近三个月内该席位共上榜345次,实力排名第12。
注:文中合计数据已进行去重处理。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随着年报披露,备受市场关注的私募大佬的持仓浮出水面。年报显示,高毅资产董事总经理冯柳*的持仓个股已有13只,合计持股市值超7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去年三季度买进的石大胜华、明泰铝业,至今涨幅分别超158%、129%,股吧里有网友看到年报披露的持仓后,表示要跟进,但业内人士提醒,抄作业要谨慎。
冯柳还新进了恒顺醋业、风华高科、大亚圣象,并且逆势增持了同仁堂,目前持仓市值超15亿,还增持了柳药股份,继续坚定持有大华股份,持仓市值超27亿,还持有上海家化、龙蟠科技等,但清仓了中航机电、中国国贸、中简科技等。
冯柳坚守石大胜华 去年三季度以来涨幅超158%
3月29日晚间披露的年报显示,高毅资产董事总经理冯柳管理的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依旧坚定持有锂离子电池材料供应商石大胜华,2020年末持有405.36万股,持股市值为2.04亿元。他之前是在2020年三季度新进该股前十大的。
从财务数据看,石大胜华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44.75亿元,同比减少3.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亿元,同比下滑15.78%。公司公告,拟投资建设1000吨/年硅碳负极材料项目。
虽然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但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1年3月29日,石大胜华从去年三季度至今股价涨幅高达158.15%。尽管年初市场震荡下挫,但该股最近还是震荡上扬,*涨至71.62元/股。
石大胜华主营锂电池溶剂和添加剂产品,其具备电池级碳酸二甲酯(DMC)年产能7.5万吨,全球市占率高达70%,占该领域龙头地位。此前公司表示,通过电池企业为特斯拉、比亚迪、BMW、Benz等全球知名新能源车企提供最基础的能源材料。
昨晚年报公布以后,石大胜华的股吧里,有网友说高毅冯柳还在,跟他坚守。但也有网友表示,这是年报截止去年底的,现在不好说。
增持了明泰铝业 去年三季度以来涨幅超129%
值得注意的是,冯柳也增持了明泰铝业,年报显示,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在2020年四季度末持有明泰铝业2850万股,期末持股市值为4.03亿元,位列第二大流通股东的位置。
年报显示,明泰铝业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63.33亿元,同比增长15.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0亿元,同比增长16.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09亿元,同比增长31.42%。
民生证券认为,明泰铝业是铝板带箔领域市占率领先企业,产品规模及成本优势明显。近年来公司一直致力于转型升级,重点布局新能源、交运、汽车、5G、特高压输电、航空航天及军工等高端领域的应用,持续看好公司高附加值产品放量以及废铝项目继续投产带来的盈利能力提高。
值得关注的是,冯柳是在2020年三季度新进该股的,截至今年3月29日,明泰铝业从去年三季度以来股价表现也非常好,涨幅高达129.15%。
明泰铝业的股吧,网友也很激动,有的说高毅增持是亮点,明天也要增持,确定是很*的 公司;但也有的说,这是去年的数据,没有一点意义。
逆势加仓同仁堂 增持柳药股份等
3月29日晚间披露的年报显示,冯柳管理的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增持了中药*同仁堂1500万股,到2020年四季度末持股数量达到6500万股,期末持股市值达到15.54亿元,升至第二大流通股东的位置。
实际上,冯柳是在2020年三季度末*出现在同仁堂前十大流通股东的名单,持有5000万股,持股市值为13.49亿元,位列第四大流通股东。同仁堂在去年四季度震荡下跌,曾经一度跌至23.25元/股,冯柳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加仓的,可见他对该股的看好。
同时,睿远基金明星基金经理赵枫管理的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期基金也在2020年四季度新进了同仁堂,持有381.18万股,持股市值为9110万股。
同仁堂以生产、销售传统中成药为主业,常年生产的中成药超过400个品规,代表产品包括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以及众多经典药品。截至去年底,同仁堂商业下属门店为880家。
从财务数据看,同仁堂2020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8.26亿元,同比减少3.4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1亿元,同比增长4.67%;基本每股收益0.752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7元(含税)。
冯柳一直对医药股钟爱有加,*披露的年报显示,他还增持了柳药股份,对京新药业保持持股不变。
年报显示,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在2020年四季度大幅增持柳药股份1200万股,*持股数量达到1700万股,持股市值为3.66亿元,其从此前的第六大流通股东一跃升至第二大流通股东。冯柳是在2020年三季度新进该股的,彼时仅持有500万股。
值得注意的是,价值风格的中庚基金明星基金经理丘栋荣管理的三只产品也持有柳药股份2724.28万股,去年四季度末持股市值为5.87亿元。
年报显示,柳药股份2020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12亿元,同比增长3.84%;营业收入156.69亿元,同比增长5.46%;基本每股收益1.96元,同比增长3.7%。
同时,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在去年底仍持有京新药业1800万股,期末持股市值为1.79亿元,位列第四大流通股东。
新进恒顺醋业、大亚圣象等 坚守大华股份
冯柳还新进了多只股票,包括*披露的恒顺醋业,此前披露的新进标的还有地板龙头大亚圣象、MLCC龙头风华高科。
3月29日晚间恒顺醋业披露年报显示,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0.14亿元,同比增长9.94%;归母净利润为3.15亿元,同比下降3.01%;基本每股收益0.3138元。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57元(含税)。
值得注意的是,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新进恒顺醋业前十流通股东名单,截至2020年末,持有1100万股,期末持股市值为2.44亿元,位列第六大流通股东。
民生证券认为,恒顺醋业在2020年四季度收入显著提速,外围市场放量验证营销变革成效;结构升级推动醋与料酒毛利率提升,内部管理提效带来费用率改善;成长拐点已至,预计2021年收入与利润将进一步提速。未来2-3年将进入改革红利持续释放阶段,公司目前10 万吨香醋、10 万吨料酒黄酒扩产项目正持续推进,预计2022年均能投入使用,将有力支撑其全国化扩张之路。
年报也显示,2020年四季度末,冯柳还坚定持有大华股份、上海家化、龙蟠科技、赛微电子等多股,均保持持股不变。
其目前持股市值*的是大华股份,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持有大华股份的持股数量为1.38亿股,期末持股市值高达27.45亿元,位列第二大流通股东的位置。
但是,冯柳在去年四季度末退出了中航机电、中国国贸、中简科技等股票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动力源2022年4月14日在上证E互动上发布消息称,截至2022年4月8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0.65万户,较上期(2022年3月31日)减少752户,减幅为0.70%。
动力源股东户数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2年4月8日电力设备行业上市公司平均股东户数为4.92万户。其中,公司股东户数处于2万~4万区间占比*,为26.71%。
电力设备行业股东户数分布
股东户数与股价
自2022年2月28日以来,公司股东户数连续4期下降,截至目前减幅为3.87%。2022年2月28日至2022年4月8日区间股价下降9.78%。
股东户数及股价
股东户数与股本
截至2022年4月8日,公司*总股本为5.55亿股,其中流通股本为5.53亿股。*户均持有流通股数为5197,较上期略有上升;户均流通股市值为2.93万元。
户均持股金额
动力源户均持有流通市值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2年4月8日,电力设备行业A股上市公司平均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为46.52万元。其中,27.08%的公司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在11.5万~22.5万区间内。
电力设备行业户均流通市值分布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经济观察报
宏观经济下行的前5月,煤炭的表现令人“意外”。1-5月,全国原煤日均产量超过1200万吨,创历史高位,成为国家统计局统计的25种工业品中产量增幅*的品种。与此同时,煤炭价格从今年1月至今稳步上涨,动煤价格从670元/吨涨至现在870元/吨。
量价齐升的煤炭背后,下游数据却是下滑的。中电联显示,2022年1-5月,国内发电量为324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其中,火力发电量为2271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5%。
如何解释这样的现象?中煤集团人士向经济观察报分析认为,今年上半年电力需求不旺盛,同时水电及其他新能源出力较往年偏多,这使得煤炭发电量有所下滑,而国家能源保供政策则是煤炭产量创下新高的主要原因。至于价格高,其实主要体现在非电用煤行业,而国内几大家主要煤炭生产企业则是按照国家价格政策规定执行。
多位企业和市场分析人士向经济观察报分析认为,为保障今年能源市场运行的稳定,针对煤炭的保供稳价,让2022年的煤炭产能得到了较大地释放,煤炭产量由此达到历史新高。
对于发改委等能源主管部门而言,去年引发海内外关注的拉闸限电似乎犹在眼前,而这样的“事故”已经不允许再一次大面积发生。
从今年3月至今,煤炭保供稳价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在此过程中,政策工具箱被充分地调动。
根据今年4月国常会的要求,“要发挥煤炭的主体能源作用。通力合作优化煤炭企业生产、项目建设等核准审批政策,落实地方稳产保供责任,充分释放先进产能。通过核增产能、扩产、新投产等,今年新增煤炭产能3亿吨。”
前述分析人士由此认为,从供需层面来看,供给侧改革和煤矿技改的阵痛已经相对稳定,经过去年大涨之后,控价、放量已经是常态,煤炭的供应侧除非出现运输问题或安全问题,一般是不会再出现大幅涨价的情况。从政策来看,进口通道持续开放,环保压力相对放松,也能够释放稳定保供的积极信号。
减少的进口煤、增长的国内煤
“进口煤的生意并不好做,价格高,在亏本。”7月7日,来自东莞的进口煤炭贸易商王津告诉经济观察报。
王津主要经营印尼煤,已经亏本了好几月,和从前生意好的时候相比,这几个月进口煤的量做不上去,一直在亏本。分析原因,王津认为主要是受国内煤的冲击,今年二者的价格差明显,国内煤比进口煤便宜不少。
2022年年初,印尼出台煤炭出口禁令。市场分析,这成为中国煤及褐煤进口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印尼一直是中国*的进口煤来源国,该国禁煤导致的缺口让中国短期内难以通过其他进口煤填补。2022年前两个月,煤及褐煤进口量同比大幅下降,创近6年*值。此后,印尼出口禁令解除,中国进口印尼煤数量逐步回升。
不过,影响并未完全消除。中国进口印尼煤数量虽有增加,但仍处同期偏低水平。彼时市场分析认为,俄乌冲突影响下,部分欧洲国家转向印尼采购,印尼煤供不应求。同时,国际局势以及通胀也使得进口煤价居高不下,结果就是国内外煤价倒挂严重。
2022年前5个月,中国煤及褐煤进口量出现同比下降。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1-5月,中国煤及褐煤进口量9595.5万吨,同比减少13.6%,但进口金额977亿元人民币,却同比增长77.5%。
国内煤此时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象:产量不断创下新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前5个月,全国煤炭产量完成18.1亿吨,同比增长10.4%,全国原煤日均产量超过了1200万吨,创历史高位。国家统计局统计的25种工业品产量中,原煤产量同比增幅位居第一。在工业品产量增速多数表现为负的形势下,显得很醒目。
与此同时,煤炭价格却从今年1月至今稳步上涨。期货市场上,动力煤价格从年初低位时的670元/吨稳步上涨,到7月价格涨至约870元/吨。
令人疑惑的是,和量价齐升的煤炭相比,煤炭的下游数据却是下滑的。以煤炭用量*的下游火力发电为例,中电联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5月,国内发电量为324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分不同电力类型来看,火力发电量为2271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5%。
量价齐升背后
何以在下游并不景气的情况下,原煤产量却达到了新高?何以在产量大增,需求减少的情况下,煤价却一路上涨,即便是在美元收缩大宗商品接连下跌的情况下煤价依然坚挺?
7月7日,中煤集团人士向经济观察报分析认为,今年上半年,华南气温不如往年高,电力需求不旺盛,同时水电及其他新能源出力较往年偏多,这使得煤炭发电量有所下滑,而煤炭产量创下新高主要在于国家能源保供政策,至于价格高,其实主要体现在非电用煤行业,国内几大家主要煤炭生产企业则是按照国家价格政策规定执行。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发电量324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其中,火力发电量为22711.7亿千瓦时,同比缩减3.5%。全国发电量在上涨,而火力发电量却在下降,这使得我国发电结构中“火力发电量占比降至69.92,*跌破70%”。
与此同时,非火电占比在进一步提升。
华南一家煤炭交易中心分析人士7月7日向经济观察报表示,该交易中心煤炭交易量在前5月同比是减少的。对于国内的煤产量创下新高,该人士认为,这和进口煤的行情有关,进口煤价格贵且运价高,不仅印尼煤有缺口,澳洲煤也在限制当中,进口煤的减少和价格的居高不下,使得国内煤价格也降不下去。
中国煤炭市场网数据显示,到6月29日,北方九港煤炭库存为2545.8万吨,处于历史同期高位水平。
一位电力企业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年初时全社会煤炭库存非常低,3月份时社会存煤大约1.3亿吨,此后到六月底全社会的存煤已经达到了1.8亿吨,3个月增加了5000万吨,供应处于过剩的状态。不过,国内原煤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低卡煤,这种煤的洗出率会比较低,反映到精煤的供应量上,就没有这么大的量了。
其次,整个国际的能源短缺问题无法忽略。今年上半年,国际原油长期在100美金的高位上,原油也拉动了国际煤价,在进口煤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国内煤价格也下不来。
“压舱石”和“工具箱”
经济观察报
这与中煤集团人士所言的“能源保供政策”吻合。今年4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立足我国国情,应对外部环境新挑战,抓住重点,强化能源保供,未雨绸缪推进条件成熟、发展需要的能源项目开工建设,促进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会议指出,“要发挥煤炭的主体能源作用。通力合作优化煤炭企业生产、项目建设等核准审批政策,落实地方稳产保供责任,充分释放先进产能。通过核增产能、扩产、新投产等,今年新增煤炭产能3亿吨。”
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保能源安全,落实地方煤炭产量责任,调整煤矿核增产能政策。再开工一批能源项目。
此前,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称:“要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继续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持续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在5月份也建议,加大产能释放力度,尽快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今年新增煤炭产能3亿吨的目标任务,为疫情后能源电力消费需求快速回升做好准备。督促各地煤矿复工复产,对于未达产的煤矿和地区要进行通报。制定煤矿保供与弹性生产办法,优先组织满足条件的先进产能煤矿按一定系数调增产能,尽快形成煤矿应急备用生产能力。
能源矿业研究员张立宽就此向经济观察报分析认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煤炭供应出现紧张态势,部分地区拉闸限电,此后结合国内外诸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在国际能源价格急剧飙升的前提下,为使国内煤炭保量稳价,国家有关部门核准了一批大型煤炭产能,旨在避免再次出现类似去年供应紧张和煤价飙升的情况,同时也为今年的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做好准备。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张宏在7月上旬的介绍,“目前全国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总量已经超过全国煤炭需求总量的75%以上,高比例的煤炭中长期合同,对于稳定煤炭市场供应,特别是对于稳定煤炭市场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
稳价方面,价格主管部门也充分发挥政策工具箱的作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调控监管政策,内容从限制煤炭中长期合同价格、各环节煤炭价格,到禁止捆绑销售现货涨价、严禁不合理提高流通费用,再到动力煤品种热值基准的界定等。
其中,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和《关于明确煤炭领域经营者哄抬价格行为的公告》两份文件,前者提出了煤炭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即秦皇岛港下水煤5500千卡中长期交易含税价格在每吨570元-770元之间,以期实现与燃煤发电“基准价+上下浮动不超过20%”电价区间的有效衔接,破解“煤电顶牛”难题,后者则明确煤炭领域哄抬价格行为的具体认定标准,为相关市场主体依法合规经营提供指引。
张立宽分析,上半年,电煤中长协执行“三个***”,即发电供热企业全年用煤量签约***、电煤中长期合同月度履约率***、执行国家电煤中长期合同价格政策***,使得煤价基本维持在相对合理区间。从国际上来看,随着国际煤炭价格不断飙升,我国进口煤量呈现同比下降、进口金额同比上涨的局面,这也使得国内煤炭供给长协煤进一步发挥了“稳定器”作用。
在提高履约兑现率的同时,大型现代化煤矿弹性生产机制正在形成。随着智能化煤矿建设提速,先进产能的比重持续增加,全国煤炭生产供应保障能力也在逐步增强,可以结合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变化、新能源发电出力情况,释放煤矿弹性产能,及时填补新能源供需缺口,有效发挥煤炭的兜底保障作用。
所谓“弹性生产机制”,主要是通过智能化技术,结合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变化、新能源发电出力情况,收缩或释放煤矿弹性产能。
7月5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电煤中长期合同换签补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6月份以来发生的长协不履约案例,严格执行欠一补三的条款,但是7月份新发生的不履约的案例,要对所在省份实行欠一罚十。“欠一罚十”,就是要进一步强化长协合同的履约力度,充分发挥长协煤保供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
张立宽认为,从当前形势来看,后期国家层面对长协煤保供的力度只会进一步加强,而长协煤的“稳定器”作用也会更加凸显。基于集约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生产形势,尽管市场上有一定数量的民营煤矿。但在这么多国有大矿的长协煤约束下,市场价格会得到抑制。
值得注意的还有关税的调整。4月28日,国家财政部官网发布公告,自2022年5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对煤炭实施税率为零的进口暂定税率。此前,最惠国税率为3%至6%不等。市场认为,此举有望促进南方及沿海地区加大煤炭进口力度。
不过,张立宽认为,以眼下大宗商品的形势,要跌到长协煤的底价570元/吨以下,还是比较困难,这也意味着,大型煤企要继续发挥兜底的作用。
前上海煤炭交易所产品总监蔡骏向经济观察报分析,从供需层面来看,供给侧改革和煤矿技改的阵痛已经相对稳定,经过去年大涨之后,控价、放量已经是常态,煤炭的供应侧除非出现运输问题或安全问题,一般是不会再出现大幅涨价的情况。从政策来看,进口通道持续开放,环保压力相对放松,也能够稳定保供的积极信号。鉴于现阶段库存高位的情况下,下半年的煤价可能出现先抑后扬的态势,但是幅度可能不会很大。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动力源股票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动力源股票股吧、中简科技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