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7月12日丨均瑶健康(605388.SH)公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2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91.33万元到4853.57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减少7595.56到8057.80万元,同比下降61.01%到64.73%;预计2022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791.27万元到3085.09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减少5805.42到6099.24万元,同比下降65.30%到68.60%。
本期业绩预减的主要原因:
(一)报告期内,受国际环境影响,公司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发生较大幅度地持续上涨,叠加制造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比上年同期成本端负担大幅上升,导致公司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绩同比产生较大幅度波动,影响业绩表现。未来公司将会采取有效手段予以积极应对。
(二)受国内新冠疫情影响,报告期内部分子公司停产、物流不畅等因素导致公司生产、发货、销售等多环节均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随着疫情逐渐平复,公司已经采取多种措施*程度地保证公司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7月27日消息 周二A股三大股指集体高开,早盘市场呈现震荡行情,午后A股逐步走弱并于14点后放量跳水,沪指跌超2%并失守3400点,创业板指大跌逾4%。
截至收盘,沪指跌2.49%,报3381.18点,深成指跌3.67%,报14093.64点,创业板指跌4.11%,报3232.84点。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15341.8亿元,连续第5个交易日达到万亿规模;北向资金实际净流出41.72亿元。两市40股涨停,81股跌停(含ST股)。
行业板块方面,电信运营、通讯行业上涨,贵金属、航天航空、石油行业、电子元件等跌幅较小,化肥行业、玻璃陶瓷、有色金属、钢铁行业、酿酒行业等跌幅靠前。题材方面,PCB、6G、汽车芯片、氮化镓、光刻胶等概念板块活跃。
PCB板块逆市爆发,科翔股份、四会富仕、明阳电路、生益科技、奥士康、协和电子、世运电路、沪电股份涨停,中京电子、*ST丹邦触及涨停;
国产芯片概念亦有出色表现,阿石创、九鼎新材、铭普光磁、苏州固锝涨停,中芯国际、民德电子、闻泰科技、太极实业、闻泰科技、亚威股份一度涨停;
光刻胶概念冲高回落,晶瑞股份、彤程新材、江化微涨停后炸板;
风能板块较为活跃,日月股份、大金重工涨停,新强联、天顺风能等涨幅居前;
教育板块依旧低迷,学大教育跌停,勤上股份、行动教育、昂立教育、*教育跌超5%;
白酒板块大跌,凯乐科技、广誉远、水井坊跌停,五粮液、皇台酒业、青海春天等不同程度下跌;
锂电池板块重挫,西藏城投、川能动力、中盐化工、圣阳股份、西藏珠峰、中矿资源、永太科技、圣阳股份、山东章鼓、科达制造、西藏矿业、天际股份、江苏国泰等跌停;
个股方面,天正电气连续两日涨停,公司上半年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长57.87%;
ST安信连续两日涨停,公司实际控制人拟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
ST运盛连续两日涨停,公司向上交所申请撤销公司股票其他风险警示;
粤电力A涨停,公司拟120亿元投资开发3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
*ST东洋涨停,公司全资子公司新冠抗体检测产品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机构策略】
巨丰投顾:牛市后半程的结构性行情,操作难度逐步加大。指数会出现更多的涨跌反复,注意机会的把握和风险的控制。 总之,多方看,当前的A股向好趋势没有发生本质改变,但市场风格分化、板块轮动加快、操作难度加大。当前需要注意的是轻指数而重结构,注重板块以及个股的机会。在此基建,指数可能反复,但结构性机会依旧。市场仍处于牛市后半程的机构性行情当中。对于保守的投资者,还是尽量轻仓观望,耐心等待市场新方向的选择。而对于把握能力比较强的投资者,这里结构性行情仍有不错的机遇。
广州万隆:主线和非主线冰火两重天,近期我们都在强调科技和新能源的双主线,每天涨的都是主线的分支方向,主线方向在大盘企稳可以有较好的表现,大盘震荡的时候依然是逆势抗跌。而大盘回踩就是主线方向的低吸机会,所以当下还是应该积极调仓换股到主线方向,而不是在非主线上持续损耗。
源达:从最近市场表现来看,就是制造业表现好。美国实力的衰退和只注重服务业而制造业空心化有关,我国政府一定会吸取美国的教训注重制造业的发展。最近表现好的半导体、锂电、光伏、军工都是制造业。这些板块表现好也就容易理解了,也是资金选择的方向。
中国银河:中期走势主要看基本面,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带来全新的长期投资机遇。锚定具有短期业绩爆发力+中长期市场空间的高景气度板块。建议关注:1)关注业绩预期高增长的半导体、电子和生物医药等高景气板块;2)看好煤炭、石油等景气度向上、资源供需改善的、偏消费属性的资源行业;3)持续看好风电、新能源电池、储能和光伏等新能源产业。
中金公司:当前市场整体估值不算贵,但成长板块的高估值愈发明显,下半年的市场波动可能加大,即便是成长风格内部也会出现明显的轮动。同时建议兼顾部分具有成长属性或目前受益于国际需求改善的周期性板块。综合来看,建议结合景气程度和估值自下而上选择板块和个股,建议未来3-6个月关注如下主线:1)坚守成长主线,内部“精挑细选”。2)逢低逐渐布局经历较长调整的消费行业。3)景气扩散逻辑寻找周期中具有成长属性、持续性较好的子行业和个股。
延续一季度业绩颓势,均瑶健康上半年净利润预计再下滑。7月12日,均瑶健康发布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均瑶健康营收同比增长,但净利却下滑超六成。按照均瑶健康的说法,上半年业绩增收不增利主要是原料、制造成本上涨以及疫情影响下部分子公司停产、物流不畅所致。
事实上,均瑶健康已在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出现净利下滑。为改善利润,均瑶健康把希望寄予“益生菌”赛道,并称之为二次创业。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益生菌领域与均瑶健康主打的乳酸菌市场渠道并不匹配,很难挑起业绩新增大梁。
增收不增利
根据均瑶健康披露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均瑶健康预计2022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14亿-5.6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3694.82万-9103.52万元,同比增长7.75%-19.09%。
在利润方面,均瑶健康预计2022年上半年实现的归属净利润为4391.33万-4853.57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7595.56万-8057.8万元,同比下降61.01%-64.73%;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791.27万-3085.09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5805.42万-6099.24万元,同比下降65.3%-68.6%。
对于上述增收不增利现象,均瑶健康在公告中将其归因于原材料、制造等成本端负担加重。“报告期内,受国际环境影响,公司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发生较大幅度持续上涨,叠加制造成本等诸多因素影响,对比上年同期成本端负担大幅上升,导致公司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绩同比产生较大幅度波动,影响业绩表现。未来公司将会采取有效手段予以积极应对。”均瑶健康在公告中表示。
“此外,受国内新冠疫情影响,报告期内,均瑶健康部分子公司停产、物流不畅等因素导致公司生产、发货、销售等多环节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均瑶健康方面补充道,随着疫情逐渐平复,公司已经采取多种措施*程度地保证公司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益生菌”救场失败?
事实上,净利下滑对登陆资本市场后的均瑶健康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为改变这一现状,均瑶健康曾提出“进军益生菌,二次创业”。
公开资料显示,均瑶健康是均瑶集团旗下继吉祥航空、爱建集团、大东方后的第四家上市公司。上世纪90年代初即进入乳制品及含乳饮料行业,2011年起,该公司推出“味动力”迈入含乳饮品中的常温乳酸菌市场,并以此为主营业务,是国内最早生产与销售常温乳酸菌饮品的品牌企业之一。2020年8月,公司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被誉为“常温乳酸菌第一股”。
然而,自上市以来,均瑶健康业绩已连续两年出现净利下滑。数据显示,2020年,均瑶健康上市首年就出现业绩下滑,净利下降27.6%;2021年实现净利1.47亿元,同比下降31.26%;在2022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827.4万元,同比下降71.6%。
在业绩接连受挫下,均瑶健康将目光转向益生菌赛道寻求业绩新增。“通过二次创业,发展培育新品,尤其以益生菌为核心突破,向‘益生菌第一股’奋进。”均瑶健康在2021年年报中表示。
据了解,2021年3月,均瑶健康宣布与江南大学在上海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该公司与江南大学等世界*学府结成战略合作,通过*授权、自研、购买等方式储备了具有独特功能性的益生菌株十余株,并于2021年下半年累计上市16个SKU,包括益生菌固体饮料、咀嚼片、黑巧、酸奶巧克力等。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均瑶健康原有大单品乳酸菌饮料没有太多科技含量,随着伊利、蒙牛等龙头布局,均瑶健康“味动力”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萎缩。在大健康背景下,益生菌确实是目前的热门赛道,但益生菌产品与均瑶健康原有产品线销售渠道并不匹配,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成本,短时间内很难拉动均瑶健康业绩增长。
对于均瑶健康未来将如何改善净利润下滑局面,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
7月12日晚,均瑶健康(605388.SH)发布了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均瑶健康预计2022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91.33万元到4853.57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7595.56到8057.80万元,同比下降61.01%到64.73%。
同时,公司预计2022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14亿元到5.6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3694.82到9103.52万元,同比增长7.75%到19.09%。
就本次业绩预告相关问题,
上市2年净利润连降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均瑶健康推出“味动力”迈入含乳饮品中的常温乳酸菌市场,并以此为主营业务,是国内最早生产与销售常温乳酸菌饮品的品牌企业之一。2020年8月,均瑶健康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被誉为“常温乳酸菌第一股”。
对于今年上半年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均瑶健康在公告中表示,受国际环境影响,公司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发生较大幅度地持续上涨,叠加制造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比上年同期成本端负担大幅上升,导致公司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绩同比产生较大幅度波动,影响业绩表现。未来公司将会采取有效手段予以积极应对。
此外,受国内新冠疫情影响,报告期内部分子公司停产、物流不畅等因素导致公司生产、发货、销售等多环节均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随着疫情逐渐平复,公司已经采取多种措施*程度地保证公司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但将时间线拉长来看,均瑶健康已在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出现净利下滑。
2020年,均瑶健康上市首年便出现业绩下滑。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均瑶健康实现营业总收入8.52亿元,同比下降了31.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4亿元,同比下滑27.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滑30.36%。
()
2021年年报显示,均瑶健康实现营业总收入9.14亿元,同比增长7.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7亿元,同比下滑31.2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282.56万元,同比下滑46.94%。
均瑶健康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均瑶健康实现营收2.48亿元,同比下滑2.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27.35万元,同比下滑71.6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67.86万元,同比下滑75.43%。
均瑶健康表示,净利润下滑主要系公司持续对产品和渠道投入,导致费用增加;部分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导致产品成本增加,本期受疫情影响,部分订单、部分工厂无法发货、运输成本增加等原因,导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
发力益生菌,胜率几何?
在净利润连续下滑的情况下,均瑶健康开始将目光转向益生菌赛道,以寻求新的业绩新增点。“通过二次创业,发展培育新品,尤其以益生菌为核心突破,向‘益生菌第一股’奋进。”均瑶健康在2021年年报中表示。
东吴证券研报显示,我国的益生菌产业起步较晚,且由于一株成熟的商业菌株开发需要大量的时间及成熟的技术,国内厂商市场占有率较低。目前,国外厂商美国杜邦(50%)与丹麦科汉森(35%)为中国益生菌原料占比*两家公司,占国内整体原料市场的85%,其余厂商约15%。
乳业分析师宋亮向《华夏时报》
宋亮表示,目前国内益生菌相关的培育、应用技术主要以进口为主,虽然我国自主益生菌研发已进入快速赛道,但从研发菌种的应用来说,还处于初期阶段,对于整体益生菌市场来看,前景广阔,但亟需相关产品标准的制定。
2022年5月,均瑶健康发布公告显示,公司拟缴纳200万元保证金参与润盈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投资人的公开招募,并于2022年5月17日初步完成了报名事宜,公司能否成为润盈公司重整投资人尚存在不确定性。资料显示,润盈生物成立于2006年,主要从事益生菌领域的研发、生产、销售,是亚洲大型益生菌生产基地之一。
但目前来看,益生菌相关产品对均瑶健康的贡献依旧收效甚微。根据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均瑶健康益生菌饮品、益生菌食品营收分别为878.44万元、1215.91万元,占主营业务营业总收入比例分别为3.5%与4.9%。
上海博盖咨询创始合伙人高剑锋向《华夏时报》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均瑶健康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均瑶健康股吧、今天股票行情大盘走势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