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板块股票,医药板块股票怎么样

2022-07-14 7:04:54 股票 xialuotejs

医药板块股票



本文目录一览:



最近我发现市场上看好医药行业的声音渐渐多了起来。不过我认为医药行业本身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包含了许多细分行业,包括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中医药等等,每个细分行业的商业模式可谓是天差地别。


所以,今天我就先挑创新药来聊聊,剩下的细分行业如果大家感兴趣也欢迎留言,我会在后面的每周五加更


首先,创新药的研发既费时又费钱,*药物的研发通常需要十亿美元和十年时间。而且在一万个化合物中,可能只有一个能最终成为药品。



可见创新药研发都是九死一生的,虽然*独创的药品研发成功就可以赚很多钱,但更多研发失败的药企就没办法看到明天的太阳了。事实上,由于生物技术变化万千,哪怕是*的医药从业人员也很难在众多创新药企中挑出“黑马”。


所以如果看好创新药,与其投资个股,不如投资指数。假设指数中有30家公司,最后只能跑出5家公司,它们产生了10倍的利润。虽然另外25家公司都归零了,但投资人最后也能获得正收益。


比如XBI(标普生物科技ETF)正是这样的一支基金,等权重一揽子打包了大量美股市场中的创新药企,这是真正的创新药摊大饼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我们观察美股市场,今年以来医药行业内部出现了巨大的分化,像默沙东和艾伯维这类大药企和XBI 所代表的小药企走势截然不同。


要知道今年美股可谓是开年不利,已经创下了52年以来的最差记录。但大药企多数依然有15%左右的涨幅,小药企却跌幅巨大,跑输主要指数。


资料富途牛牛


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大药企比小药企收入更加稳定。


在之前低利率的时候,市场的流动性非常充沛,也愿意给小药企充足的估值溢价。但今年是加息环境,随着利率提高钱越来越值钱了,之前一直在烧钱的小药企就被抛弃了,市场认为能实实在在每年产生稳定收入的公司才是最香的。


况且在经济下行时期,人们都会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比如买房买车,但总不至于缩减药品用量的。大型制药公司有成熟的产品管线和稳定的收入,所以不跌反涨,是熊市期间很好的防御品种。


这跟我们A股老股民流传的策略—“喝酒吃药”,背后道理是一致的。


而小药企是不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只能依靠不断融资续命。在加息环境下大家的投融资都会变得谨慎,小药企“断粮”的风险也就大幅增加了。


生物科技公司的交易数量已经连续4个季度大幅下降,资料CB Insights


不过,这两周我观察到不管是美股的XBI,还是A股的医药版块和港股的恒生医疗都有不错的反弹。


那么创新药这波到底是反转还是反弹呢?下面我就从估值和景气度这两个角度来分析。


我们不妨先来看XBI的收益率。很遗憾,投资这支基金的朋友无论是投资一年还是三年都是亏损的,只有持有五年才能获得可怜的 0.51%的年化回报,连余额宝也没跑过。


(以上为XBI的各阶段年化收益率)


这五年生物科技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但价格还在原地踏步。


正如摩根大通在研报所说,一些防御性行业的估值接近历史*水平,而生物技术和中国ADR 等行业的估值接近历史*水平。如下图,在生物科技指数中有约 20%的公司已经破净了,这个数量创了历史新高。



再来看A股的医药行业,经历了过去两年拔高估值后的消化,许多公司的估值都大幅回落了。目前A股的医药板块也处于历史上的估值低位,市盈率已经和2018年熊市时期相近了。



而从景气度来看,美股创新药的主要矛盾是美联储加息造成的投融资负循环。所以XBI 其实是对利率非常敏感的资产,大家可以看到从6月14日美债收益率回落开始,XBI 就阶段性见底了。



另外,从海外大型生物医药基金的募资情况来看,近期也是明显回暖的。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灾难性的大跌后,基金经理准备进场抄底生物科技股了。


资料Financial Times


而中国创新药会更复杂一些,除了面对美联储加息,还需要面对医保控费和带量采购的带来的压力。


从政策层面来观察,近期其实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信号。


比如在今年的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医药行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要保持年均增速8%以上,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要保持10%以上。


再比如,根据今年5月底国家医保局的规定,不得用医保基金支付大规模核酸费用,减缓了大家对医保基金负担加大的担忧。


另外,我觉得还有一个容易被市场忽略的因素,那就是海外疫情反复对医药行业的利好。


目前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新毒株BA.4和BA.5又开始在全球肆虐(如下图的绿色柱子),全球疫情很有可能再一次抬头。在美国,新冠口服药物Paxlovid 的单周分发量也已经创历史新高了。


资料CDC


总计一下:


全球创新药的定价其实是联动的,从估值来看现在大概率是历史大底部,而且是全球性的大底部。


但低估并不代表马上能涨,我们还要观察景气度拐点。对美股创新药来说,我们需要关注的美联储后续的加息态度。而对中国创新药来说,还需要关注后续带量采购政策的落地。


如果以上因素都是正面的,那么创新药的春天就真的不远了。


——





北大医药股吧

25日下午,国务院医改 办主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孙志刚,国家卫计委规划信息司司长侯岩,国家卫计委人事司综合处处长周明坚等一行,到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以下简称北大国际医院)进行调研,北大医疗产业 集团CEO吕和东陪同并参与了此次调研。

多位领导同行,关注直接受益股: 北大医药(000788)

孙志刚一行先后来到急诊科、眼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诊室,以及普通病房和VIP病房进行视察。在随后的调研会上,北大国际医院院长陈仲强首先汇报了国际医院开业以来的发展情况。陈仲强介绍,北京大学医学部(以下简称北大医学部)以优质的医疗资源支持了北大国际医院医院的学科建设。来自北大医学部六家附属医院的相关学科带头人:霍勇、黄晓军、李选、季加孚、梁宇红等50名专家已被聘为北大国际医院科室主任,将心血管内科、血液科、肿瘤中心、骨科部、妇产科、眼科、口腔科、创伤急救中心等特色及重点学科共建落到实处。

此外,陈仲强还就发展中面临的医保 申报、区域医疗中心规划、大型医疗设备配置、经费、事业编制及人才引进等问题向孙志刚一行进行了汇报。

孙志刚表示,北大国际医院在建筑、硬件设施上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符合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提出的“建设国际*医院,领跑医疗体制改革”的建院理念。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放在管理和医疗服务 层面,在管理层面,应科学化、精细化;在服务层面,应依托北大医学部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并希望方正集团能够继续支持和投入。国家推行医疗体制改革,支持社会资本办医,但具体政策的落地需要一定时间。北大国际医院在体制上进行了创新,也要通过创新的体制,充分依托北京大学和北大医学部体系的自身资源,共同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方正集团总裁张兆东表示,方正集团将继续支持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建设,不仅要建好,更要办好,继续充分发挥北大医学部的优势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让包括北京市在内的全国老百姓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关注直接受益股: 北大医药(000788)

整理发现:2014年7月,北大医药(000788,)发布公告,宣布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大医疗产业基金 等多方共同投资设立国内*的肿瘤专科医疗管理集团——北大医疗肿瘤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从2000年北大国际医院构想的诞生,到2014年北大医药的医疗产业链落地,十四年来,北大医药的成长已经成为中国医疗改革 的缩影。,此番,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的调研给人无限遐想,排头兵有望继续引领医疗界。

2004年,方正集团全面接手北大国际医院 的筹备和建设,按照整体的规划,北大国际医院的总体投资将超过4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北大医药 000788 同华润、复星等其他医疗一体化 大鳄相比,有一个最突出的有优势,那就是背靠北大医学部这棵大树。据了解,北大医疗的股东方———北大医学部,目前拥有13家教学医院,其中有8家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北大医药 000788 是北大医疗*的资产证券化平台,未来将会把盈利性医疗资源注入进来,成熟一家注入一家,实现小步快跑。”据了解,一体化 医疗浮现的特点是,依赖设备具有无限的可复制性。也就是说一家有设备的企业,在资金充足的背景下,可以快速、无限次的复制诞生专科医院 。

此外,北大医药 000788 之前宣布与中信医疗达成战略合作,中信医疗为北大医疗提供融资和财务顾问支持。

  “国际经验证明,医院总数和床位总数与集团收入和净利润正相关。支持通过并购整合、连锁化打造医疗产业 集团的发展逻辑,特别是上市公司平台和股、债、夹层等多种手段,提供并购整合的持续相对低成本融资渠道和投资退出通道。”

2014年6月其拟以14.02亿购买深圳一体医疗***股权。

资料显示,北大医药在现有肿瘤药品制造、销售的基础上,正在逐步积累肿瘤领域更多的资源。一方面,依靠研发资源不断夯实肿瘤药品种;另一方面,借助资本市场,寻求在肿瘤领域的进一步产业链延伸。公司现已在启动收购肿瘤诊疗设备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一体医疗的程序,欲将公司肿瘤产业链从药品延伸至肿瘤治疗服务领域,打造肿瘤治疗全产业链。

  北大医药表示,公司对医疗服务 行业的发展前景看好,有选择地切入自身已有一定基础的抗肿瘤 医疗服务领域。在本次合作中,凭借北大肿瘤的医院 管理经验、医师资源,公司将正式深入到对医疗服务及医院管理中,汲取资源及经验,逐步储备对医院的经营管理能力,有利于公司在医疗服务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股东增持 公司股份的公告

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7月24日接到公司股东北大医疗产业 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大医疗”)通知,其于2015年7月23日至7月24日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竞价买入方式合计增持公司股份1,092,404股。现将有关情况公告

增持人: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累计增持数量不超过公司现已发行总股份的2%。

北大医疗承诺,在本次增持 后6个月内不减持所持的本公司股份。该承诺严格履行,目前价格远低于股东增持价。

职业投资者都上的网站--淘股吧(微信号taoguba168)




医药板块股票一览表

酒行情逐渐走出冬天,医药板块的春天还会远吗?

从2021年中旬算起,医药板块整体连续调整了11个月,并在四月末触及阶段性低点,当前估值来到了历史底部。

作为A股经年不变的信仰,医药板块近期颇为受伤,相关基金平均*回撤超过25%,但依旧有大量资金借道ETF边跌边买。4月末以来,随着利好消息的不断释出,医药板块跟随A股整体行情逐渐升温,整体反弹已经超20%,更有个股40多个交易日内已经翻倍。

是否能够开始右侧布局?哪些细分行业更值得关注?有基金公司认为,当前儿科消费类资产确定性及比较优势较高;也有基金公司表示,中国医药行业 “复制欧美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因此创新药以及成长性的赛道更值得关注。

医药股悄然回暖

7月4日,A股股指震荡向上,医疗板块领涨两市,中证医疗指数涨近5%,基因测序龙头诺禾致源涨近17%,CXO概念集体发力,美迪西涨超10%,昭衍新药涨停,凯莱英涨近9%,药明康德涨超6%。盘后数据统计,昨日申万所属的28个一级行业中,医药生物行业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最多,净流入金额为35.66亿元。

从2021年中旬算起,医药板块整体连续调整了11个月,并在四月末触及阶段性低点,投资该板块的股民、基民,无论是净值还是心情都跌落至谷底。但截至发稿,不经意间医药指数自低点已经悄然反弹超20%,个股方面,新华制药以156.2%的涨幅居首,兴齐眼药、莱茵生物涨超80%,此前连续走低的长春高新也反弹近75%。

是否能够抄底?受低基数的影响,虽然医药板块从底部涨幅可观,但当前股价较高位的回撤依旧巨大,估值方面,随着股价走低以及板块内公司业绩走稳,此消彼长间价格优势逐渐凸显。截至7月4日,中证医疗指数估市盈率水平维持在32.18倍,处于该指数设立七年多以来的2.54%分位,这意味着估值水平已经处于历史底部,甚至低于16年末以及18年末的熊市区间,也意味着近年来超过97%的行情区间比当前价格更“贵”。

嘉实基金大健康研究总监郝淼认为,整体来说,医药板块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特别适合做长期投资,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逻辑没有发生变化,也没有发生扭转,没有发生任何的基本面的变化。

“经过半年多的下跌,医药板块跌到历史的低位,从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布局中国医药产业,分享中国医药产业长期成长好的机会或者区间。”

天弘基金表示,当前时点,A股医药板块估值回落至历史低位,但机构配置比例开始回升。疫情影响下,医药刚需属性带来业绩更具韧性,板块有望持续获得市场青睐。且相当一部分优质医药资产经历了大幅下跌之后,已具备较大估值吸引力,成为长线投资配置的优选。

抄底资金盈利颇丰

数据统计,年内百余只医药主题基金年后平均*回撤高达25.6%,还有10只基金*回撤超过30%,近乎是最受伤的板块,但反弹也颇为有力。信澳医药健康、中信建投医药健康以及中信建投医改等15只基金已经涨超30%,这些基金年内平均跌幅也缩小至13%。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收益告负,但年内依旧有投资者做到了“火中取栗”。回望医药持续下挫的行情里,仍有大量资金借道ETF无畏地跃入该赛道,在“吃药喝酒”的永恒信仰里博取收益。

数据显示,年初至4月27日市场见底之时,24只ETF投向A股医药板块中,有22只为份额净流入,华安中证细分医药ETF份额增长了两倍,广发中证全指医药卫生ETF与富国中证医药50ETF份额分别增长超过77%与56%。但从4月27日开始至今,在逐渐回暖的过程中ETF则边打边撤,共有一半,即有12只ETF份额逐渐减少。

哪些细分赛道值得关注?

医药板块内,细分赛道繁多,当前个股也走出了分化行情,接下来哪些领域更值得关注?

民生加银基金认为,近期医药板块表现较佳,尤其是以消费医疗子板块表现较好,分析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市场交易疫情政策的边际放松,如隔离时间的缩短及行程码星号的取消;同时我们预期国内夏季疫情复发的概率或较小,消费医疗需求相对刚性,疫情复苏撞上“暑假”,儿科类消费的确定性及比较优势较高,或有望迎来较好的投资窗口期,也因此在资产属性上更推荐儿科消费类资产。

此外,民生加银表示,由于预期暑期恢复弹性较高,单月度数据环比改善或有助催化股价继续上行。而展望7月,市场将开始陆续披露二季报业绩预告,由于医药需求刚性,同时部分标的生产运营未受上海等地疫情的影响,业绩或有望延续既往高增长态势,预期部分标的或将有望迎来不错的表现。

郝淼认为,梳理去年年报和今年*季报的情况,医药板块内部分化非常大:

一方面,可以看到板块内部像医药检测、医药设备、疫苗、研发外包服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CXO,这几个方向是高增长的。这些方向或多或少都与新冠疫情防控相关,像疫苗、检测,它的利润都是大幅增长,这个可持续性是值得商榷的,虽然这块利润很大、增长很快,但是市场并没有给它可持续性的高估值。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研发外包CXO这块,非新冠这块还是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也就是说整个研发外包的赛道行业景气度还是非常高的。除了这几个赛道之外,像中药板块、化药板块,它的增长是偏弱一些的,可能是个位数的增长,其他像零售药店、医疗服务等,它就是百分之十几的增长,所以整个医药板块里面内部结构分化还是比较大的。

研发外包中,科研服务赛道值得重点关注。这个行业的发展需要放在一个大的时空背景来判断。

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到目前的阶段,复制欧美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必须自主创新。郝淼表示,但是在做自主创新的时候,又面临很多瓶颈,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创新研发过程当中所需要的大量试剂、设备、耗材等。

“目前中国科研用产品,90%以上都是进口的。未来的进口替代方面,市场的空间是非常大的。在很多细分领域中国都已经基本实现进口替代了,但是这个领域的进口替代才刚刚开始,这个方向未来一定会诞生出中国的龙头企业。美国的科研服务龙头企业,市值甚至超过一万亿人民币。”

总的来说整个医药赛道还是成长性的赛道,郝淼建议投资者*高成长的方向。“刚才提到的像CXO,还有科研服务,增长较快,还是我们*的投资方向。”




医药板块股票怎么样

风水轮流转,A股投资者的脚步永远追不上市场板块轮动的速度。


前两个月汽车股嗖嗖的上涨,千亿长安汽车两个月大涨2倍多。进入7月之后,汽车股开始进入调整阶段,之前一直表现不太好的消费股开始异动,先是白酒狂拉,后是医药接力。


随着近期医药行业的一些利好落地,“女神”葛兰的中欧医疗开始逐步回血,各大机构也纷纷站出来唱多医药股。


医药股回暖


7月4日一开盘,A股、港股医药股就大涨。


开盘一个小时,港股再鼎药业涨超16%、康方生物涨超8%、三叶草生物涨超7%、荣昌生物涨超7%;A股南新制药20%涨停、之江生物涨超13.44%、诺禾致源涨超12%、大理药业涨停。


截至到今天收盘,涨幅超过9%的A股医药股有15只,其中知名CRO龙头公司昭衍新药(603127.sh)涨停、造影剂龙头司太立(603520.sh)涨停,华东医药、九州药业涨超9%,浓眉大眼的迈瑞医疗(300760)涨超7%、药明康德涨超6%、恒瑞医药涨超5%……


(中欧医疗重仓股截图)


实际上,近一个月医药股反弹幅度已经不小,从市场ETF基金表现来看,表现*的恒生生物科技ETF涨超22%,其次是港股通医药ETF涨超21%,创新药50ETF涨幅近20%。


与此同时,葛兰的中欧医疗净值也从2.313反弹至2.786,反弹幅度达20.28%!


(中欧医疗近期净值走势截图)


不过,中欧医疗基金虽然在近一个月里涨超20%,对于基金来说涨幅实在是不小,但持有它的基民们更多的还是在回本的路上挣扎,有基民表示持有中欧基金一年到现在还亏21%。


(基金吧截图)


真的是基金赚钱容易但基民赚钱不容易。


龙头巨额分红,集采缓和


医药股近期的走强,反映的有市场对国内消费市场恢复的预期,也有对近期行业的一些利好消息的预期,特别近期广东的集采降价幅度大幅缓和对医药股也起到积极作用。


另外,药品和器械两大巨头恒瑞医药(600276.sh)、迈瑞医疗的几十亿巨额分红也对坚持医药股价值投资的投资者产生一定刺激,同时也给市场一种中报业绩不差的预期。


5月11日,医疗器械巨头迈瑞医疗公告,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元,累计派发现金红利42.32亿,占公司2021年归母净利润80.02亿的52.89%,股利支付率较2020年大幅提升。该分红方案于今年5月19日正式实施。


6月29日,药品巨头恒瑞医药公告,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6元,累计派发现金红利10.20亿,占公司2021年归母利润45.30亿的22.52%,股利支付率较2020年也明显提升。该分红方案将于7月5日实施发放。


(恒瑞医药公告截图)


另外,上半年由医药大省广东带头组成的16省带量采购联盟的采购结果显示,今年的医疗器械带量采购降价幅度大幅缓和。其中,*限价2500元的超声刀头最终中标价格仅较*限价降价1块钱,以2499元中标!


(资料药智网)


可见,相较于以往带量采购的惨烈厮杀、打到骨折的降价幅度,今年的采购结果对于医疗医药行业就是*的利好。


集采缓和了,龙头公司的股价也开始逐步回暖,近期恒瑞医药的股价开始逐步爬出深坑!


(恒瑞医药股价走势截图)


因为股价的连续下跌,医药巨头恒瑞医药一度被投资者戏称是“恨瑞医药”,恨其不争,股价总是在跌。目前,随着行业环境的变化,“恨瑞医药”能否重新变成那个百倍牛股“恒瑞医药”?


机构纷纷唱多


某一行业股价在某一段时间的上涨,离不开的券商分析机构在一旁的摇旗呐喊唱多,近期分析师唱多A股医药股的研报就不少。


据萝卜投研数据显示,自5月1日至7月4日期间,券商分析师针对A股医药股累计发布了306份投资研报,其中超20页的大研报就多达161份。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西南证券和中信证券发布的研报,之所以具有代表性是因为这两家分别发布了一份上百页的大报告。


6月20日,中信证券发布了一份长达144页的研报,提出疫情之后国内医疗需求将进入强势复苏阶段,建议前瞻性发掘在技术和管理能力上突出的行业“隐形*”。


(中信证券研报截图)


6月29日,西南证券发布了一份长达156页的报告说明医药股估值回归,推荐投资者关注“穿越医保”、“疫情复苏”、“供应链自主可控”三大主线,理由是目前主要核心资产估值水平已经回归到合理水平,随着医保压力常态化及疫情复苏,未来医药有结构性行情。


(西南证券研报截图)


从时间来看,这两大券商发布长达上百页研报的时间点,A股医药股已经从低位反弹了近20%,这个时候再极力唱多,不知道是有多看好医药股的后市表现?


不过,从最近一周的医药股表现来看,这两大券商的唱多是对的,特别是创新药CRO赛道表现非常强势。


综上来看,目前A股医药股似乎已经进入新一轮上涨行情,除了券商机构的极力唱多外,行业各方面的利好也不断。然而,有经验的投资者都知道,越是在这种听不到任何坏消息的时候,行情越是容易见顶,但基民距离回本还遥遥无期。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医药板块股票》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医药板块股票、北大医药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