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蓝科技报道】曾经风光无限,创始人被称为“尤努斯中国门徒”、中国小信额信贷一面旗帜的宜信公司,在面临裁员甚至坊间传闻倒闭的情况下,还能重拾往日的荣光吗?
2009年3月,宜信公司创始人唐宁风光无限。
彼时,创办孟加拉格莱珉机构而在2006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尤努斯博士来到了中国,与唐宁进行了亲切交流。而唐宁也在学习尤努斯博士如何通过信用贷款的模式,以很小额的资金解决千千万万中低收入人群的生产生活和学习等。
简单地说,唐宁希望学习并借鉴尤努斯博士为中低收入者提供信用贷款的商业模式。
被媒体为称为“尤努斯中国门徒”的唐宁,仅仅经过了十二年的一个轮回之后,宜信就被推动了裁员、倒闭的风口浪尖上。
2021年是宜信公司最为落寂的时候。在相关部门清理整顿P2P的背景下,宜信公司的前景没有人能给出定论。
宜信撕下了遮羞布
终于轮到裁员了。
宜信公司员工张强(化名)所在的部门算是裁员比较晚,但这一天最终还是真的来了。
有伤感,有不舍,更有复杂的心态。在宜信工作5年之久的张强,原本在唐宁勾勒的商业版图中,希望能看到2020年宜信集团整体上市的情形,但这一愿景最终灰飞烟灭。
宜信遇到了中国发展小额信贷*的十年。而这十年,也是宜信成为庞然大物的成长期。
风水轮流转。随着P2P模式在国内由新潮走向风口,由*跌进低谷,宜信用坐实的裁员传闻向外界表明,躲过了行业暴雷至暗时刻的宜信,终究难以在这次行业大洗牌中独善其身。在这一背景下,宜信集团整体上市的难度可想而知。
据蓝科技了解到,近日,与开篇张强有同等遭遇的宜信员工,不在少数。与此同时,一则宜信裁员的消息引起热议:“互联网金融巨头宜信公司大裁员,上午开会,下午直接报名单,月底要裁完三分之一,凛冬将至。”
离职员工的爆料,撕下了宜信身上最后的一块遮羞布。实际上,宜信沦落至此,并非没有先兆。
今年6月,互联网金融公司全面暴雷。钱宝网、雅堂金融、唐小僧、联璧金融等上百家网贷平台轰然倒塌,此时的宜信,内部同样动荡不安。
先是旗下子公司易信财富被投资者维权,后又因该公司客户经理刘某涉嫌诈骗,涉案金额据称超亿元而遭受全网喊打。
作为该模式的先行者,宜信自然难逃监管的法眼,受到牵连已成必然。随着监管趋严,宜信旗下宜人贷的分崩离析,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了解,成立于2012年的宜人贷,是宜信旗下的“优质资产”,主要为用户提供借款咨询服务。3年后,宜人贷在美成功上市,也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海外上市第一股。彼时,有了宜人贷上市公司作为光环,宜信的大盘也可谓风光无限。
P2P爆雷宜信日子不好过
2019年3月,宜信集团又将宜信惠民、指望财富、宜信普惠三大板块整合纳入宜人贷上市后公司中。通过几年的发展积累,宜信也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明星企业。
然而,随着监管的日趋严苛,P2P爆雷潮频现,躲过爆雷潮的宜信,却没有躲过监管的严苛以及裁员的命运。同年,监管高压之下,宜信也不得不对其部分业务进行重组,全面进行品牌升级。
宜信集团一方面将宜人贷与宜信部分业务进行组成“宜人金科,主要业务包括由宜人财富开展的财富管理服务和宜人贷开展的消费者信贷服务。
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相关监管政策,宜人贷也成为了新增出借端和借款端全部由宜人贷平台为客户提供网贷服务,宜信惠民将不再新增出借和借款业务。
这也意味着,宜信集团旗下仅有宜人贷一家网贷平台。然而,宜信重磅押注的宜人贷,却没有最终给唐宁发力民间借贷、扶贫助困的情怀加分,反而成为了牵连宜信大盘的火种。
宜信大势已去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哀嚎遍野,三降政策(降余额、降人数、降店面)的重拳来袭,让互联网金融企业如鸟兽散,退出、转型已成为无奈的选择。
随着新增贷款金额的下降,宜人贷这座高楼大厦也危若累卵,唐宁如履薄冰。大潮退出,互联网金融行业早已是一地鸡毛。而原本多数平台采取的“人海战术”,通过人员驱动规模增长的模式,通过线下门店以及销售人员进行获客也带来了团队过于臃肿的负面效应。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宜信集团员工就有约40000人。蓝科技认为,在行业进入收缩期之后,随着获客成本的增加,增长已经无法覆盖成本,裁员成为必然。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短短10年时间,P2P金融经历了冰火两重天。而通过宜信从名不见经传到最终崛起,转而又由盛及衰、跌入低谷的历程也不难看出:成就宜信的,可能并非只是唐宁的前瞻性眼光,也不是其善于效仿国外模式的智慧。而是过去10年,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时代红利,更是互联网+的时代浪潮推波助澜的结果。
与此同时,在中国国有银行的金融体系下,庞大的民间信贷消费市场,也让P2P的模式经历了野蛮生长的过程,并有了维持生存、发展壮大的土壤。
不过,时过境迁,宜信恐怕大势已去,抛开投资的各种维权,在新增贷款下降、营收下降与裁员不断之外,宜人贷惊人的投诉量,便是悬在其头顶的达摩利斯之剑。
据了解,在聚投诉平台上,仅关于宜人贷的投诉就高达数千件。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2月中,王先生在聚投诉上称,因为自己是一名防疫一线人员,工作原因和宜信公司申请延期还款,本人接受逾期产生的费用,但是宜信催收人员不但不了解情况,反而天天给王先生打电话威胁。
蓝科技注意到,2020年疫情最为严重的那几个月,宜人贷的投诉量也直线攀升。而且,投诉的内容都大同小异,要么就是恶意催收,要么就是投诉其包含砍头息,纯属高利贷。
至此,中国互联网金融海外上市第一股的光环,终究没有让宜人贷成为宜信的骄傲,而成为宜信集团整体上市的拖累,甚至让其与创办宜信的初衷背道而驰,确实令人唏嘘感叹。
在大众的概念里,民间借贷早已不是扶贫救困的先进模式,而是血淋淋资本之下的魔爪,正把无数被迫选择小额贷的百姓再次逼向深渊。众所周知,近年互联网上,频频传出因为大学生、涉世未深的青少年通过网络借贷,最后家破人亡的新闻。
虽然宜人贷这种平台也在缓解人们消费压力上,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因为其模式的先天性缺陷,也助长了行业中各种坑蒙拐骗、违法犯罪的事件发生。因此,政策监管趋严已成必然。
结语
与其说宜信集团整体上市的梦想破灭,是因为政策监管的大势所致,不如说是宜信如梦方醒。背离初心的宜信,此时也早已让唐宁当初的情怀南辕北辙,此时止步,未尝不是一种幸运。
唐宁成为“中国尤努斯”的梦想折翅。宜信曾经是时代的弄潮儿,是行业的一面旗帜。但终究抵不过市场和政策的变化,加上宜信一直背负着高利贷、恶意催贷的骂名,以及行业前所未有的高压整顿,因此,宜信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图片来源于宜信新浪微博)
本文分享于蓝科技 未经授权任何网站及平台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5月10日消息 今日,贵州茅台股价低开后走弱,失守1900元关口,创下年内新低,当前总市值2.39万亿元。
至此,贵州茅台股价距年内高点2627.88元已回调近28%。总市值蒸发逾9140亿元。
此前,4月27日晚间,贵州茅台披露2021年一季报,虽然其净利润高达140亿元,但同比增长幅度只有个位数。
不过券商依旧看好贵州茅台。
方正证券指出,供需矛盾长期存在,贵州茅台全年业绩无虞,基本面持续向上。年后开箱政策延续,长尾消费群体激增和供需结构性失衡下,供不应求的局面将会长期存在。长期来看,茅台酒的礼品、社交、投资、收藏等属性突出,更高端的需求继续向生肖、精品、年份等产品扩散,茅台批价仍具备较强支撑,近期散瓶飞天批价稳步增长至2500元/瓶以上。公司21年总收入增速目标为10.5%,参照以往的完成情况,预计实际增速将高于业绩指引。茅台定价权优势突出,业绩确定性较强且具备潜在提价预期红利,规模增速和估值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天风证券研判,茅台的稀缺性和高壁垒已经成为共识,长期来看仍然是*质最核心的标的,属于食品饮料板块的“诗和远方”,我们认为茅台长期将以40X为估值中枢。预计 2021-2023 年营收分别为 1131/1300/1491 亿元,预计 2021-2023 年实现净利润 546/635/744 亿元,对应 EPS 为 43、51、59 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招商证券认为,景气度不改,全年增长可期,维持“强烈推荐-A”投资评级。高端白酒维持高景气度,公司Q1在未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收入/业绩分别增长10.93%、6.19%,一季度没有期待中的开门红,但也保持了稳定增长,奠定了全年基调,利润受制于税金的季度性节奏,有望在后续季度改善。中长期看,公司十四五稳中求进,加大精力管控渠道,严控批价泡沫化风险,经营节奏和报表业绩的确定性仍突出。
中国银河证券分析称,预计公司2021-2023年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091.55、1252.55、1448.32亿元,同比增长11.39、14.75、15.63%,归母净利润531.37、614.47、715.68亿元,同比增长13.79、15.64、16.47%,对应EPS42.30、48.92、56.97元,目前价格对应PE倍数为48、42、36,“推荐”评级。
另一方面,统计显示,4月北上资金累计净买入526.07亿元,整体来看,行业板块分化较为严重,白酒板块因抱团股回调因素持续被北上资金减仓,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等减仓幅度较大;净卖出个股中,净卖出金额最多的是贵州茅台,4月净卖出额为40.25亿元。
瑞承家族办公室是宜信财富为超高净值人士和家庭单独设立的高端品牌,是为中国超高净值家庭提供家族财富传承,企业传承, 文化传承的专业领先机构。
近日,瑞承家族办公室荣膺“2021 MFO家族办公室创新服务奖”。
瑞承家族办公室是宜信财富为超高净值人士和家庭单独设立的高端品牌,是为中国超高净值家庭提供家族财富传承、企业传承、文化传承的专业领先机构。这一次得奖也正如他们所说是对他们做好传承工作和直面传承难题结果的肯定。
财富传承的首要需求是让家庭财富长期的保值增值。以资产配置为核心的方案,能够科学有效的解决超高净值家庭财富稳健增值和长期收益的诉求。
资产配置需要构建合理的资产组合,以“单一投资渠道”迅速积累财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资产组合需要更多不同类别的资产,以应对风险提高收益。投资组合应当更加多元化,进行多资产类别的配置,不再局限于单一或较少的资产类别组合。
凭借多年的财富传承业务经验,瑞承家族办公室已完成境内外家族信托服务架构搭建、体系建设和路径探索工作,并与*律所战略合作,实现一站式为客户提供国内、离岸和美国家族信托的专属定制化服务。瑞承家族办公室基于客户的本源需求,组合运用以家族信托为核心的法律和财务工具,为客户家庭财富保护和传承进行保驾护航。
瑞承家族办公室对于财富继承的难题处理上展现出了三大竞争力,个性化定制,量身打造财富传承规划;国际化赋能,汇集全球资源一站式供应;全周期服务,在信托架构存续期间持续提供专业服务。除此之外瑞承家族办公室整合全球资源,为客户提供中国境内、离岸地区(中国香港、新加坡、BVI 等)以及美国三大区域的综合家族信托设计和结构搭建,国际化布局方面做的非常的完善,给客户*的保障。
瑞承家族办公室通过家族信托的专属定制服务、并结合财税规划、上市指导、家风传承、公益慈善等一系列传承服务,助力超高净值人士及下一代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进阶与传续,让家族精神和家族基因穿越岁月的洪流,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2020年是宜信公司成立十四周年,5月27日,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向全体宜信人发了一封内部邮件。
唐宁在邮件中说,宜信人要做的,就是实现金融人的*梦想,把稀缺的社会资源配置到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组织,让美好社会、美好生活可以更好更早地实现。能够生逢其时,有机会为解决金融上的“哥德巴赫猜想”做出贡献,触达这颗金融皇冠上的“明珠”,这种美好的感觉非常棒。在这样的初心的推动下,宜信到今天已经坚定地走了十四年,并实现了赢在未来的愿景。
对宜信来说,未来的路还很长,精彩刚刚开始,宜信人会坚定走下去,继续创造美好。
全文
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
亲爱的同事们:
今年是宜信公司成立的第十四年,十四年难忘的时光,砥砺前行,风雨兼程,我不由得想起原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先生的一句话:金融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在这场长跑中,我们都是长跑运动员,任重道远。
投身金融这么多年,我有一个特别深切的感受:这是可以带给金融人非常强的满足感和自豪感的一个行业。作为这个行业中的从业者,我们时刻不忘一个初心,那就是切实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金融更美好,让社会更美好。
大家总说资源是有限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实现金融人的*梦想,通过我们的工作,把稀缺的社会资源配置到那些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组织,让你我所想象的美好社会、美好生活,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让信用社会、信用环境可以更好、更早地实现。
在这样的初心的推动下,我们到今天已经坚定地走了十四年,并实现了赢在未来的愿景。
例如我们的金融科技的解决方案,既能够帮助中国经济中的“毛细血管”,也就是中小微企业、农户等等去获取发展的资金,打通“毛细血管”的最后一毫米、一微米,我们的母基金也能帮助国内外众多科技创新类的企业去获取耐心的、长期而有温度的投资,我们还帮助一代企业家能够把他们创造的财富跟未来40年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让他们的财富既有价值放大的机会,同时又有巨大的社会意义。
以上这些都是每一天通过我们的工作,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特别给力的、特别高价值的事情上、人上,不断助力美好金融、美好社会的建设,所以我每天都非常骄傲和自豪,相信宜信的每一位同事也跟我有一样的感受。
虽然金融是比较虚拟、比较无感的,甚至有人说它是虚拟经济,其实我认为金融对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有着实打实的帮助。比如最近,埃隆·马斯克说巴菲特从事的金融工作比较枯燥,但如果我们回顾特斯拉的发展就会发现,如果没有资本市场、风投对特斯拉的支持,特斯拉在创新方面应该说很难获得如此大的成就。马斯克做的事情在常人看来非常疯狂,如果没有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支持,恐怕特斯拉的新能源车、太空梦等等很难实现。
所以资金非常重要,长期的、有耐心的资本更加重要,这是实体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得以成功的极大助力。作为中国金融业的一分子,宜信每一位同事、每一位团队成员可以说是生逢其时,我们大家会一起努力,继续跑下去,坚持做正确而非容易的事,行稳致远。
金融与美好,这两个词看似不相关,其实有着本质而内在的联系。我是理工科出身,看重逻辑,而逻辑是自恰的。举例来讲,我们一直说母基金的时代已经到来,这句话在当年根本就不可想象。五年前,宜信就已经开始进行充分的投资者教育,告诉投资者投资科技创新要长期、耐心,能够等上十年,不能期待短期回报,因为十年磨一剑才能成就*的母基金。
从宜信母基金一路所取得的成绩来看,我们提前看到了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逻辑,我们的预判是正确的、引领的,但这个预判当年在很多人看来根本就不可想象,大家觉得是天方夜谭。现在母基金大行其道,大家又觉得是那么对。这两个状态差距是如此之大,但是当一群人能够不懈地去努力,把对金融的敬畏与热爱发挥到*,美好的事情就会发生,我也非常兴奋,非常有成就感。
什么叫*?*就是尽*的能力,全情投入,意味着我下一次做很可能不如这次做得好,说明这次才是全情投入。就像这次疫情之中,企业家和创业者都在关心生存之道,“*地去节流,*地去开源”。做到*,我们才有无限可能去提前发现美好,创造美好。
关于*,宜信母基金只是我们众多例子中的一例,我们工作之中其他做到*的事情,包括利用科技创新、模式创新,让过去金融领域的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例如*而便捷地服务小微等等,这些都是很相似的。
所以当一群人全情投入工作之中,从一片荒芜中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下来,并且持续坚持了相当长的时间,然后从无到有,彻底地改变了一些事情,这种状态、这种结果、这种满足感是无可比拟的,它会让我骄傲地说:这是我和宜信这样的一个集体、一群同事带给社会、带给中国的一个不可磨灭的美好的事情,这令我们激动不已。
为什么这些创新、这些特别难的事,把它做成了,会给我极大的满足感和美好的感觉?我想,这可能缘于它是一个难度系数极高的难题。我小时候学数学,老师说,数学皇冠上有颗明珠,就是哥德巴赫猜想,这件事让我记忆犹新,也可以说是启发我后来创业的一盏明灯——如何破解你擅长的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摘下这颗“明珠”,让美好变得触手可及?
我解决不了数学上的哥德巴赫猜想,但无比幸运的是,我们这代企业家是生逢其时的一代,在良好的创业土壤和友好的商业环境下,我能够有机会为解决金融上的“哥德巴赫猜想”做出贡献,和宜信公司还有我们的同事,有机会在中国这样一个如此巨大的市场里,在充满机遇、不断变革的年代里,一起触达这颗金融皇冠上的“明珠”,这种美好的感觉非常棒。
宜信用了十四年的时间,不懈努力,连续不断地为中国金融、中国社会的美好输出自己的能力。我们的路还很长,精彩刚刚开始,我们会坚定走下去,继续创造美好。
美好源自小善,美好源自自律,美好源自我们为这个世界付出的力量,无论大小,持续、温暖。
写在5月28日的前一天
唐宁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宜信集团有限公司》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国宜信集团有限公司、股票茅台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