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中信建投医药首席贺菊颖团队推出了多篇具有影响力的同仁堂(600085)研究报告,本文中我们将各篇报告梳理
同仁堂(600085):天赋异禀,攻守兼备
同仁堂(600085):利润端实现快速增长, 一季报业绩超预期
同仁堂(600085):持续深化营销改革,业绩符合预期,静待激励红利落地
2022年中期投资策略报告:历经风雨,回归常态
医药行业21年年报及22年一季报总结:结构性亮点突出
2022/3/30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发布,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中药行业:产业红利仍未结束,行情将向纵深发展
政策春风持续加码,医保大力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中药消费品行业深度:乘政策东风,享价值重估
2022年投资策略报告:返璞归真,迎接高质量发展
重点会议
医药行业每周谈第58期
同仁堂是乐显扬先生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至今已有353年的历史,曾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长达188年,因其产品“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闻名国内外。作为中药企业中不多见的百年老店,公司拥有深厚的品牌积淀,2006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认为这是能够保证公司长期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司作为传统中成药生产与销售的*,旗下拥有800多个产品文号,其中母公司拥有约600个品种,科技公司拥有200多个品种,20多个剂型,常年生产的中成药超过400个品规,产品剂型丰富,覆盖心脑血管、补益、清热、妇科等核心治疗领域,对品牌形成了有力支撑。
未来几年公司可能也有较好的进攻性特征
公司未来的进攻性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公司过去几年在稳健经营背景下,经营质量的大幅提升。从报表角度看,公司应收账款及存货规模开始逐年下降、周转速度加快,经营性净现金流明显超越净利润规模,账上货币资金非常充沛,同时还进行了不小规模的资产计提。这些指标均表明,公司的盈利水平含金量很高。二是作为历史悠久的中药行业*,公司在激励机制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我们期待公司在未来能在积极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方面有进一步突破。
天赋异禀,攻守兼备,估值有提升空间
公司过去十年的相对估值中枢在43x PE左右,目前的相对估值处于历史均值,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从基本面的角度来看,同仁堂具有高品牌壁垒,品牌价值不断提升,经过多年的积累,拥有非常丰富的品种资源;近几年,公司通过对品种进行全面梳理和科学分类,贯彻落实大品种战略,同时积极拓展发展品种,品种结构的持续优化有望推动公司业绩的逐渐释放,支撑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展望未来,22年作为国企三年行动改革的收官之年,公司在国企改革方面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中信建投证券研究)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国经济正在恢复,东南5省市在经济增长和财政增收上被寄予厚望。
据新华社报道,7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福建主持召开东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对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提出要求。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广东五省市主要负责人发言。
李克强说,当前正处于经济恢复的关键时间点。东南沿海5省市经济体量占全国1/3以上,财政收入占比近4成,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近8成,有力支撑了国家财力和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要继续挑起国家发展、稳经济的大梁,发挥保障国家财力的主力作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进一步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推动经济运行尽快回归正常轨道,努力稳增长稳财源。
中国财政学会副秘书长冯俏彬告诉第一财经,自古以来东南地区就是中国财赋重地,对国家财政影响非常大,总理肯定了这些地方在经济、财政方面的贡献。在当前地方财政状况不乐观情形下,希望东南五省市尽快恢复经济,财政收入恢复增长,从而在多方面支撑中国经济大盘。
目前除了江苏之外,其他四省市公布了前5个月财政收入情况(详见下表)。总体来看,各地财政收入受到一定冲击。不过其中一大因素是1.64万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从4月起集中退还,这造成短期财政收入大幅下滑。
扣除留抵退税因素更能反映地方财政经济运行情况。前5个月,福建、浙江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增长。广东、上海等则出现下滑。
“上半年疫情冲击和房地产市场低迷造成土地市场不振影响了中国经济财政运行情况,尤其财政收入低于预期,下半年要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目标,财政支出规模不仅不能减,可能还需要考虑出台一些增量政策,在这种情况下,中央财政压力很大。”冯俏彬说。
中国政法大学施正文教授告诉第一财经,东部5省市财政收入尤其是对中央财政净贡献是明显高于其经济占比,这也反映了5省市在全国财政保障中起到主力作用。当前稳经济需要靠积极财政政策发挥更大作用,这包括助企纾困、保基本民生等,而这又依赖财政收入。因此东部5省市经济和财政重要性被肯定同时,国家也希望这些地方尽快推动经济恢复增长,从而挑起稳经济、稳财力大梁。
“当前,我国经济正走出谷底,伴随疫情缓解和政策发力,经济在后续将逐步回升,同时伴随留抵退税完成,财政收入增速也将逐步回升。但是,经济的三重压力和财政的收支矛盾未根本缓解。在这样的背景下,抓住重点区域、重点环节,有利于维护全国的大棋。”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
据新华社报道,李克强在座谈会上表示,5省份吸纳了全国70%跨省农民工就业,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农民工功不可没。农民打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要千方百计稳岗,拓展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努力稳住本地和外来务工人员就业。
罗志恒认为,从经济角度,东部沿海省份不仅直接贡献了GDP,还因其在产业链的核心位置影响到全国的生产活动,必须要稳住并打通产业链,而且还解决了一大批从中西部转移过来的劳动力就业。从财政的角度,东部地区经济稳住了,财政才能稳住,才能为中央转移支付提供更多的弹药,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从净贡献看,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天津、福建、辽宁共六省三市对国家财政有净贡献,其余省市均需要中央财政给予净补助。对全国财力有净贡献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其中,广东、上海、北京为第一梯队,遥遥领先。中央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规模大,成为中西部省份财政收支差的主要弥补来源。”罗志恒说。
今年为了支持地方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和保障民生等,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创历史新高,预计逼近10万亿元,同比增长18%,为2012年以来的*增幅。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主要分配给中西部、东北地区,支持欠发达地区财政运转,保障基本民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施正文表示,东部5省市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近8成,这些钱最终通过中央财政转移至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从而让东部发展成果全国共享,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告诉第一财经,东南5省市无论是在经济还是财政上,对中国经济稳定十分重要。而保障财政收入增长,需要稳定各地经济。稳定经济则需要保产业链,减少各种不确定性。在疫情防控约束下,各地需要找到有效的稳经济办法,挑战很大,但也没有别的路可走。
中信建投医药首席贺菊颖团队推出了多篇具有影响力的同仁堂(600085)研究报告,本文中我们将各篇报告梳理
同仁堂(600085):天赋异禀,攻守兼备
同仁堂(600085):利润端实现快速增长, 一季报业绩超预期
同仁堂(600085):持续深化营销改革,业绩符合预期,静待激励红利落地
2022年中期投资策略报告:历经风雨,回归常态
医药行业21年年报及22年一季报总结:结构性亮点突出
2022/3/30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发布,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中药行业:产业红利仍未结束,行情将向纵深发展
政策春风持续加码,医保大力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中药消费品行业深度:乘政策东风,享价值重估
2022年投资策略报告:返璞归真,迎接高质量发展
重点会议
医药行业每周谈第58期
同仁堂是乐显扬先生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至今已有353年的历史,曾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长达188年,因其产品“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闻名国内外。作为中药企业中不多见的百年老店,公司拥有深厚的品牌积淀,2006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认为这是能够保证公司长期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司作为传统中成药生产与销售的*,旗下拥有800多个产品文号,其中母公司拥有约600个品种,科技公司拥有200多个品种,20多个剂型,常年生产的中成药超过400个品规,产品剂型丰富,覆盖心脑血管、补益、清热、妇科等核心治疗领域,对品牌形成了有力支撑。
未来几年公司可能也有较好的进攻性特征
公司未来的进攻性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公司过去几年在稳健经营背景下,经营质量的大幅提升。从报表角度看,公司应收账款及存货规模开始逐年下降、周转速度加快,经营性净现金流明显超越净利润规模,账上货币资金非常充沛,同时还进行了不小规模的资产计提。这些指标均表明,公司的盈利水平含金量很高。二是作为历史悠久的中药行业*,公司在激励机制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我们期待公司在未来能在积极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方面有进一步突破。
天赋异禀,攻守兼备,估值有提升空间
公司过去十年的相对估值中枢在43x PE左右,目前的相对估值处于历史均值,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从基本面的角度来看,同仁堂具有高品牌壁垒,品牌价值不断提升,经过多年的积累,拥有非常丰富的品种资源;近几年,公司通过对品种进行全面梳理和科学分类,贯彻落实大品种战略,同时积极拓展发展品种,品种结构的持续优化有望推动公司业绩的逐渐释放,支撑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展望未来,22年作为国企三年行动改革的收官之年,公司在国企改革方面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中信建投证券研究)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在市场连续反弹后,本周资金出现了高抛,以区间成交均价计算,6只指数ETF本周合计净流出约80亿元,其中中证500ETF和沪深300ETF分别净流出26.94亿元和25.4亿元。
部分资金开始高抛
本周沪深两市成交5.48万亿元,其中沪市本周成交2.35万亿元。截至*收盘,沪指报收于3356.08点,全周下跌0.93%,深证成指收于12857.13点,全周下跌0.03%。
本周主要股指以及相关ETF表现
本周主要股指出现分化,科创50、创业板指和科创创业50分别上涨了1.38%、1.28%和1.27%;而上证50、沪深300和中证500、则分别下跌了1.71%、0.85%和0.53%。
在跟踪主要指数方面,本周6只主要指数ETF份额均出现减少,科创50ETF、沪深300ETF、中证500ETF、创业板ETF、上证50ETF和双创50ETF分别减少了9.87亿份、5.66亿份、3.65亿份、2.82亿份、1.95亿份和1.35亿份。
整体看来,在市场连续反弹后,本周资金出现了高抛,以区间成交均价计算,6只指数ETF本周合计净流出约80亿元,其中中证500ETF和沪深300ETF分别净流出26.94亿元和25.4亿元。
对于近期市场走势,有券商表示,两市指数持续反弹超2个月,多头结构明显,且仍未出现比较明显的调整信号。沪指在连续上行之后,在年线和半年线之间震荡,这里的震荡,既是对短期涨幅的消化,同时也为延续上行趋势蓄势。当前的市场,处于上升结构中,平台整理阶段,只要上升结构不被破坏,有调整反而是机会。重点关注高景气赛道赚钱效应的延续,建议关注高景气赛道锂电、光伏、汽车板块,高低切换和细分题材切换的轮动机会,低位且具有性价比的医药板块,以及半年报较好的个股机会。
医药、芯片被资金持续看好
在行业主题ETF方面,本周份额增长超过1亿份的有20只基金,其中医药ETF、券商ETF和芯片ETF份额分别增加了11.38亿份、8.39亿份和7.88亿份,分别净流入资金6.38亿元、7.62亿元和8.86亿元。
在资金流出方面,本周有14只行业主题ETF份额减少超过了1亿份,创成长、光伏ETF和信息技术份额分别减少了2.65亿份、2.45亿份和2.16亿份,分别净流出资金1.86亿元、4.06亿元和2.4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医药ETF近期持续受到资金抄底,本周份额增加11.38亿份至180.87亿份,创历史新高,预估规模近100亿元。
此外,芯片ETF也被资金持续买入,本周份额增至159.14亿份,创出一年来新高。
总体看来,在394只行业主题ETF方面,本周份额增加的有226只,减少的有168只,过半数基金份额出现了增加。
商品ETF普跌
商品ETF本周除豆粕ETF实现上涨外,其中品种均出现下跌,有色ETF跌超4%,黄金相关ETF普跌约3%。
跨境ETF本周成交额超过10亿元的有15只,其中恒生互联、恒生医疗和中概互联周成交额过百亿。
值得注意的是,纳指ETF(159941)本周份额大增,该ETF于7月4日进行基金份额拆分,拆分比例为1:4。基金公司表示,基金份额拆分会导致基金份额净值变化,但不会改变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
下周被动资金配置方向
基金重仓股向来是投资者关注的热点,但是主动管理型基金的重仓股浮出水面,通常都有一定的滞后性,而ETF布局的标的却是非常明确的,通过跟踪新上市ETF,通常可以发现近期热点个股,新上市ETF带来的增量资金也值得关注。
有3只ETF披露下周上市,跟踪标的分别为基建、创新药和电力公用事业。
下周发行方面,有3只ETF将于7月11日发行,跟踪标的均为中证中药指数。
中证中药指数选取涉及中药生产与销售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以反映中药概念类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该指数前三大权重股分别为片仔癀(SH600436,股价338.49元,市值2042亿元)、云南白药(SZ000538,股价59.16元,市值1063亿元)和同仁堂(SH600085,股价50.06元,市值686.6亿元)。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600085》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600085、*财经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