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原油涨价*受益股)

2022-07-13 14:28:54 证券 xialuotejs

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本文目录一览:



4月14日,港股上市公司嘉和生物公告称,周新华决定辞去集团总裁、执行董事的职位,自2022年4月15日起生效。

作为公司创始人,嘉和生物公告并未明确解释周新华的离职原因。仅表示,周新华决定投放更多时间于其他事务,并无就其辞任对公司提出任何索偿,且与董事会之间并无意见分歧。

从2008年周新华加入嘉和生物创业团队,到如今离开,嘉和生物几经动荡,虽然终于成功上市,但受内部股东频繁变更等因素影响,如今嘉和生物也从昔日的明星创新药企渐渐落后于创新药第一梯队。

坎坷14年

周新华对外的身份一直是嘉和生物的创始人,据企业招股书披露,他于2008年10月作为嘉和生物的首席执行官加入公司,都如今辞职,周新华在嘉和生物的履职时长将近14年。

从2019年5月20日起,周新华获任为嘉和生物总裁兼首席科学家。在嘉和生物期间,周新华主要负责公司整体研发策略及执行以及业务方向。

在加入嘉和生物之前,周新华在生物制药标杆企业安进(Amgen)担任研究员,后升任工艺开发部科学总监,重点监督工艺研究。而他的许多老同事后来都成为了中国创新药企的创始人。此外,周新华此前还担任过沃森生物副总裁。

当时的嘉和生物还叫做上海欣润药业,由惠生集团出资设立。成立之初,其立志成为生物制药领军公司,而在早期,周新华主要承担了加速嘉和生物单抗生物药开发的任务。在当时,嘉和生物雄心勃勃的产品线瞄准了罗氏的贺赛汀、安维汀、艾伯维的修美乐以及强生的英夫利昔单抗等多款重磅生物药的类似药产品,十分吸睛。

在当时,嘉和生物也被认为是一家明星创新药企,颇被行业看好,但接下来,股东层面的一系列变故使得嘉和生物被大大拖慢了脚步。

2013年,有着“大生物”梦想的云南疫苗企业沃森生物以2.92亿元从嘉和生物原股东手中买下嘉和生物控股权,成为占比超60%的单一大股东。随后,阳光人寿保险等3位战略投资人也导入5亿元注资。

但五年后,先是阳光人寿和东海证券在2018年将持有的嘉和生物股份转给了上市公司康恩贝和福建国资背景的华兴康平,而大股东沃森生物不但没有优先收购,反而也向康恩贝卖出了部分嘉和生物股权。随后,四处投资的临床CRO老大泰格医药又出手,用旗下两个并购基金向嘉和生物增资。

2018年中,沃森生物宣布交出嘉和生物的控股权,嘉和生物的新主人成为四处“扫货”的高瓴资本,高瓴资本还向华兴康平等机构继续收购嘉和生物的股权,最终实现了对嘉和生物的控股。而康恩贝和沃森生物的持股比例也进一步下降,同一阶段,泰格医药旗下的投资基金则是喝到了“肉汤”。

随后的两年里,嘉和生物经历了两轮融资,最终到IPO后,高瓴资本通过HHJH和HMHealthcare持有嘉和生物总股本稀释至29.38%,但仍为*股东。

但是在这十年间,嘉和生物多个产品临床进展缓慢,开始逐步被信达生物、复宏汉霖等同行甩开差距,业内普遍声音认为,股东层面的频繁变更与意见不一,是拖累嘉和生物的最主要原因。

路在何方?

等到周新华离职之际,嘉和生物依然只有*产品获批。

2022年3月,嘉和生物的英夫利西单抗生物类似药(GB242,商品名佳佑健)终于获批。它是*TNF-α抗体药,用来治疗一系列免疫系统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成人溃疡性结肠炎、成人及6岁以上儿童克罗恩病、瘘管性克罗恩病。

不过,虽然英夫利西单抗在全球也是*“重磅炸弹”级的产品,但在治疗手段越来越丰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英夫利西单抗即干不过老大哥阿达木单抗、还面临着多个后来小弟的挑战。

而在中国市场,英夫利西单抗的表现也缺乏亮点。2020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该产品销售额约5亿元,同期,阿达木单抗是10亿元。并且在嘉和生物的英夫利西单抗上市之前,国内已有海正药业、迈博药业的同款类似药获批,嘉和生物早已没了先发优势。

在嘉和生物上市时,公司曾展示了一系列明星靶点的候选产品,如CDK4/6、HER2、PD-1等等。只是,上市两年后,对比公司*的财报与招股书中产品的研发进度却并无显著突破。据嘉和生物2021年业绩报显示,其多数产品处于临床早期,仅有GB491(Lerociclib,口服CDK4/6抑制剂)、GB241(利妥昔单抗、CD20)、GB221(HER2)进入3期临床。

而在研发停滞不前的同一时间,医药市场的格局显然已经发生变化,纷纷获批的国产PD-1与它们的“白菜价”就是例子。2020年7月,嘉和生物在向国家药监局提交新药PD-1单抗杰洛利单抗(Geptanolimab ,GB226)的上市申请,但至今仍未获批。

这款药原本的获批预计时间是2021年三季度。彼时嘉和生物还发布了相关招聘信息。而随着国内PD-1厂商越来越“杀红了眼”,留给嘉和生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压力之下,嘉和生物也在尝试开发一些双特异性抗体、三特异性抗体的产品,试图抢占先机。但是,更早期的研发不仅意味着漫长的时间与经济投入,也意味着更高的风险。而在财务面上,由于没有产品收入做支撑,嘉和生物亏损是源源不断的。2018年-2021年,其亏损额为2.9亿元、5.2亿元、30.32亿元、8.65亿元。

而在二级市场上,IPO时嘉和生物曾凭借着“高瓴持股”的巨大吸引力获得了约1247倍的超额认购,一手中签率仅3%,上市首日一度涨超30%,火爆程度可见一斑,但这却已成为嘉和生物迄今为止最后的高光时刻。

上市仅两个月后,嘉和生物的股价就已经下跌近30%。而在接下来的两年,公司股价更是持续下跌。截至2022年4月19日开盘,嘉和生物报收4.17港元/股,总市值仅有21亿港元出头,与上市之初相比,市值已经蒸发超100亿港元。

这背后,高瓴资本在嘉和生物上市后的首个季度就进行了减持。据Choice金融终端显示,高瓴旗下的HHJH Holdings Limited在2020年10月7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减持嘉和生物1336.25万股,沃森生物持股不变;而在2020年底到2021年上半年间,高瓴资本和沃森生物持股情况不变。而在嘉和生物*披露的2021年财报中,尚未提及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高瓴资本的减持在如今看来十分明智。与两轮融资叠加的总花费超2.5亿美元相比,若坚定持有至今,按照股份比例和嘉和生物*总市值20亿港元出头计算,“时间的朋友”可能已经浮亏约十亿元人民币。

对比之下,嘉和生物的另一名股东沃森生物就没这么好运了。由于投资失利,该公司202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7.36%。在接受交易所问询时,沃森生物表示,嘉和生物2020年末收盘价20港元/股,2021年末收盘价7.1港元/股,由此形成公司股权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4.22亿元等,致报告期内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81亿元,较同期下降200.3%。




原油涨价*受益股

三大美国股指总体高开高走,午盘刷新日高时,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涨逾380点、涨超1.2%,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分别涨1.7%和近2.5%。

三大指数集体收涨,纳指收涨2.28%,报11621.35点,创6月9日以来收盘新高,连涨四日。 标普500收涨1.5%,报3902.62点,创6月24日以来收盘新高,自3月29日以来*连涨四日,追平3月末所创的今年内最长连涨日。道指收涨346.87点,涨幅1.12%,报31384.55点,创6月27日上周一以来收盘新高。

大型科技股普涨,半导体板块领涨。台积电涨6.74%,特斯拉涨5.53%,英伟达涨4.81%,谷歌涨超3%,苹果涨2.4%,亚马逊、脸书母公司Meta涨超1%,微软涨0.82%,市值突破2万亿美元。

热门中概股涨幅居前,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3.95%。蔚来涨8.02%,小鹏汽车、贝壳涨超5%,百度涨3.68%,阿里巴巴、京东涨超2%。

国际油价大幅回升,能源板块走强,埃克森美孚、康菲石油、挪威石油、英国石油、西方石油均涨超3%。受益于工业金属上涨的矿业公司Freeport-McMoRan和美国钢铁生产巨头Nucor分别收涨6.7%和4.3%。

欧股方面,主要股指几乎全线上涨。其中英国富时指数上涨1.14%,德国DAX指数上涨1.97%,法国CAC指数上涨1.60%。欧洲斯托克600指数创6月23日以来*收盘涨幅,并创上周二以来收盘新高,远离周二所创的去年1月29日以来收盘低位。

国际原油期货在欧股早盘曾转跌,自美股盘前起盘中拉升,美股早盘尾声时刷新日高,美国WTI原油逼近104.50美元、日内涨幅略超过6%,布伦特原油涨至106.30美元上方、日内涨超5.6%。

美元指数继续走高,升破107关口,续创近20年新高。美元指数在欧股盘中曾接近106.70刷新日低至106.714,日内跌近0.4%,美股盘前、美股早盘和午盘均曾重上107.00转涨,午盘刷新日高时涨破107.20,逼近周三盘中所创的2002年12月以来高位,日内涨逾0.1%。截至*,美元指数报107.13,上涨0.03%。

大宗商品方面,连跌两日的原油反弹。WTI 8月原油期货收涨4.26%,报102.73美元/桶,在本周二自5月10日以来*收盘跌破100美元后收复100美元关口。美油周三收创4月11日以来新低,较3月8日的近期收盘高点跌去20%、跌入熊市,周四收盘即摆脱熊市。布伦特9月原油期货收涨3.93%,报104.65美元/桶,脱离周三收盘逼近100美元所创的4月11日以来低位,和美油均创5月11日以来*收盘涨幅。

连跌两日的美国汽油和天然气期货齐涨。NYMEX 8月汽油期货收涨5.7%,创3月17日以来*涨幅,报3.4204美元/加仑,处于本周四日内高位;NYMEX 8月天然气期货收涨14.28%,创今年2月2日以来*收盘涨幅,报6.297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收创6月29日上周三以来新高。

欧洲天然气齐涨。ICE英国天然气期货收涨7.94%,报298.32便士/千卡,抹平周三结束两连阳的跌幅,刷新周二所创的3月31日以来收盘高位;TTF基准荷兰天然气期货欧市尾盘报184.5欧元欧元/兆瓦时,日内涨约7.9%,连涨七日且连续七日创3月8日以来新高。

此前,7月5日,花旗集团在一份报告中预测,如果经济衰退来袭,原油价格可能会在今年年底前跌至每桶65美元,在2023年底前跌至每桶45美元。

弗朗切斯科·马尔托恰(Francesco Martoccia)和埃德·莫尔斯(Ed Morse)等花旗分析师在该报告中写道,这一预测的前提是基于OPEC+产油国不会进行任何干预以及石油投资下降的情况下。

新华社视频截图

花旗的报告同时指出,“就石油而言,历史证据已表明,只有在全球经济衰退最严重时,石油需求才会出现负增长。在所有的经济衰退情境中,油价都会跌至边际成本的水平。”

综合自公开资料




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是外企吗

以疫苗研发为核心的沃森生物(300142,SZ)一直以来通过子公司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和生物)推进单抗药物的研发,但如今为了让嘉和生物在国际证券市场上市,沃森生物选择了“忍痛放手”。

6月26日晚,沃森生物公告称,公司拟向HH CT Holdings Limited(以下简称HH CT)转让所持嘉和生物注册资本1.85亿元对应的股权,转让价款为等值于人民币13.12亿元的美元。同时,HH CT向嘉和生物增资2.9亿元。嘉和生物有意在境外证券市场上市。股权转让及增资完成后,嘉和生物不再是沃森生物控股子公司。

对此,有A股“医药一哥”之称的投资经理姜广策分析认为,对于沃森生物和嘉和生物来讲,目前的结果是双赢。

嘉和生物不再是控股子公司

沃森生物拟向HH CT转让所持嘉和生物注册资本1.85亿元对应的股权,转让价款为等值于人民币13.12亿元的美元。另外,福建平潭华兴康平医药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玉溪润泰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将所持有的嘉和生物股权转让给HH CT。

公告显示,HH CT是一家于2016年10月24日于中国香港注册成立的私人有限责任公司,其仅是本项目投资所使用的特殊目的公司,投资的主要资金将来源于高瓴资本管理的美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嘉和生物于2007年12月创立于上海,主营业务致力于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沃森生物于2013年12月通过收购方式成为嘉和生物的控股股东。目前,嘉和生物有8个自有品种进入临床试验研究阶段,包含注射用重组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等多个产品。其中以单克隆抗体药物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药是当今*发展前景和规模的医药产业之一。

对嘉和生物感兴趣的不只是HH CT。今年二季度,嘉兴观由兴沃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观由兴沃)和平潭泰格盈科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泰格盈科)以嘉和生物整体估值31亿元对嘉和生物增资3.7亿元人民币,另一家上市公司康恩贝(600572,SH)以嘉和生物整体估值34.7亿元受让沃森生物持有的嘉和生物8.6455%的股权。

若前述多个交易完成,嘉和生物的股权结构将发生极大变动。HH CT将累计持有嘉和生物注册资本2.65亿元对应的股权,持股比例为50.04%;沃森生物所持嘉和生物的股权比例将降低至13.59%;康恩贝将持有嘉和生物25.34%的股权。

沃森生物为何会将嘉和生物股权转让给HH CT?沃森生物在公告中表示,(为了)推进嘉和生物在境外公认的合格国际证券市场上市。

而HH CT作为外资方,其股权控制结构最终追溯到HH BIO Investment Fund, L.P。有投行人士对《》

相关募投项目终止

标的将来拟上市,此前入股的康恩贝和泰格盈科,是看中嘉和生物未来上市后的投资收益吗?要知道上述增资方对嘉和生物的整体估值超过了30亿元。而截至2017年12月31日,嘉和生物的资产总额为6.1亿元,净资产为4.6亿元;2017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603.25万元,净利润亏损5427.10万元。

沃森生物有关人士对《》

沃森生物所持嘉和生物的股权比例将为13.59%,那么嘉和生物上市之后,公司是否有兑现投资收益的计划?“截至目前,公司不会出售剩余的股权,公司领导明确过。”上述沃森生物证券部有关人士表示。

一直以来,沃森生物对嘉和生物可谓是寄予了厚望。在2016年的定增收购中,沃森生物曾募集资金5.98亿元,其中有部分用于嘉和生物治疗性单抗药物产业化项目计划和研发项目计划。其中,嘉和生物治疗性单抗药物产业化项目计划使用2.46亿元,嘉和生物研发项目计划使用1.71亿元。

截至2018年6月20日,嘉和生物治疗性单抗药物产业化项目募集资金累计投资9890.94万元,完成募集资金投资进度40.17%;嘉和生物研发项目募集资金已累计投资4109.27万元,完成募集资金投资进度23.97%,本项目尚结余募集资金1.3亿元。

由于嘉和生物有意赴境外上市,沃森生物相关募资建设项目也被终止。“未使用的募集资金需要归还到募集资金账户,使用过的资金同样也需要归还的。”上述沃森生物人士表示。

对此,德传投资董事长姜广策向《》




上海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1月22日晚间,康恩贝(600572)在发布了两份与公司年度业绩相关的公告,一是有关公司拟对收购贵州拜特公司股权所形成的商誉及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公告;二是有关2019年度业绩预亏的公告。e公司还注意到,在发布业绩预告的同时,康恩贝还将2020年视为转折年,并对相关工作进行阐述。

商誉减值是亏损主因

公告显示,康恩贝预计2019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亿元至-2.9亿元,与2018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04亿元相比,将减少10.04亿元至10.94亿元,同比下降幅度约为125%至136%。

2019年可以说是康恩贝上市15年以来最为艰难的一年。这一年里,医药市场政策迭出、药品集采招标药价大幅下降,医药产业进入了大分化大重构时代,市场和产业增速继续放缓并创下新低。与此同时,来自资本市场及融资环境方面的挑战,也让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压力增大。

特别是去年7月以来,受列入国家卫健委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和陆续退出各省医保目录及支付范围政策的叠加影响,公司全资子公司贵州拜特制药当家产品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销售量开始大幅下滑,由此导致拜特公司盈利下降和公司拟计提大额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再加上公司投资的嘉和生物按持股比例确认投资亏损等多个同期不可比减利因素,2019年合计减利约为10.3亿元,致使公司2019年业绩预计出现自上市以来的*亏损。

另外,公告还列示说明了其他影响因素,主要是公司2018年投资的上海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按持股比例权益核算确认投资亏损和增加资金成本费用等因素减利8130万元,以及康恩贝中药、珍视明两家子公司此前实施股权激励摊薄公司持股比例的影响等。

业绩预告还显示,公司预计2019年营业收入为68.21亿元,较2018年度同比下降约2.8%,扣除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收入后的同口径营业收入较2018年保持约3%的增长;同时,公司还预计2019年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9.3亿元,较2018年度同比增长约70%。

结合主要减利因素构成可以看出,如果剔除贵州拜特公司因为去年下半年国家药品监管政策和医保支付目录调整政策等带来的业绩影响因素,康恩贝其他主要业务板块经营总体还是正常的,特别是经营性现金流超过9亿元,应该算是亮点,某种程度上说明公司有着较为稳健的日常经营管理基础。

力争2020年实现转折

2020年被公司视为奋力攀爬走出低谷的转折之年,康恩贝称,一方面,做好打更加艰巨硬战的准备,另一方面,2020年市场和企业存在的各种有利因素也让康恩贝充满信心,比如:大品牌大品种工程经过一年的调整,将会持续发力;非药品大健康业务增长加快;英诺珐创新营销平台开局良好;新医保目录实施,部分独特处方药获益;一批产品将通过一致性评价获得新的市场空间,全产业链布局、拓展工业大麻新兴业务有望获得新的进展和成效,围绕公司战略的中药源创新药积极布局,这些都为公司突围提供动能。

如何走出低谷实现转折,根据计划,2020年,康恩贝将坚定推进中药大健康发展战略,大力拓展非处方药零售渠道、独特中药处方药、大健康产品和工业大麻四大业务,努力消化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断崖式下跌导致公司的营收和利润大幅下降,保持公司整体经营业绩的平稳增长,并为未来持续健康发展积蓄能量。重点要围绕“稳、拼、扶、新、俭、实”六个字抓好以下各项工作。

比如说,康恩贝计划以“新”字添动能,加强中药研发和创新力度,推进工业大麻新产业发展。加强技术和研发团队建设,加大中药二次开发和中药源创新药研发,继续积极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特色仿制药的开发。在工业大麻产业化方面,要加强国内外资源整合和产业链上下游布局建设,重点拓展大麻素原料及终端产品国际市场。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原油涨价*受益股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