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中原证券(601375.SH)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该公司营业收入44.2亿元,同比增长42.4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3亿元,同比增长392.0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9亿元,同比增长412.27%。基本每股收益0.11元,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21元(含税)。
报告期内,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92.04%,主要为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经营业绩显著增长。报告期内,子公司豫新投资大宗商品业务规模增加,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同时增加,毛利率较低。
e公司讯,深赛格(000058)今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正在积极开发培育光伏新能源业务。通过产业链纵向整合,全方位拓展市场,加快推进市场应用端为导向的光伏电站的建设,大力发展发电玻璃等BIPV业务以及分布式光伏发电。其中,公司持有深圳赛格龙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50%的股权,赛格龙焱致力于太阳能电池组件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同时开展分布式光伏电站和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项目的投资及工程建设业务。
自2020年至今,上市券商密集“补血”,再融资总规模已超千亿。
在面临行业大变局之际,证券公司为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增厚业绩,应对更为激烈的行业竞争,打造航母级券商或特色券商,资本金需求非常强烈。
但是,
“券商未来的业务发展以资本中介和投资为核心。”深圳诚诺资产管理公司合伙人兼研究总监胡宇认为,在券商从轻资产低杠杆向重资产高杠杆的商业模式过渡中,证券行业的两极分化加大,在高峰期,券商的盈利会大幅上升,而到了市场波动较大阶段,不排除部分券商因为投资收益及资本中介业务出现业绩大幅下降甚至亏损。
中原证券定增挖坑
2020年7月,中原证券完成36.45亿元定增。
公告显示,包括高毅资产、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等18位发行对象认购了本次非公开发行的7.74亿股股份,发行价格为4.71元/股。
具体来看,参与此次定增的高毅资产出手*方,认购1.17亿股,认购金额为5.49亿元;中金公司第二,认购0.91亿股,认购金额为4.3亿元;国泰君安认购0.83亿股,认购金额为3.9亿元。
中原证券表示,公司迫切需要通过非公开发行增强资金实力,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依托独特的区域优势,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增强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在促进公司业务更好更快地发展的同时,为全体股东带来更丰厚的回报。
“本次非公开发行所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增加公司资本金,补充营运资金,扩大公司的业务规模,优化业务结构,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为公司各项业务持续快速发展提供资本保障,公司的业务结构不会因本次非公开发行发生重大改变。”中原证券指出。
然而,募资完成后,公司的业绩并不理想。
据中原证券2020年三季报,前9个月实现营业收入2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2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675万元,同比减少70.13%。
特别是净资产收益率仅为0.82%,大幅低于去年同期2.91%。也低于国有银行中一年期定存利率1.75%。
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公司的赚钱能力,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及经营管理水平核心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净资产收益率是越高越好,下限则是不低于银行利率。比如,证监会曾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在公开增发时,三年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得低于6%。
业绩的下滑,中原证券表示是受到资本市场波动,自营及境外业务收入同比下降影响;同时,中原证券计提减值准备同比增加。
3月3日,中原证券收报4.66元,低于定增发行价,参与其增发的豪华股东团均获账面浮亏。
半数券商补血后净资产收益率低于6%
2020年是券商再融资的大年,共有14家上市券商年内实施了定增、配股,实际融资金额超过1000亿元。
其中,中信建投、南京证券、海通证券等8家上市券商定增落地,累计募集资金高达694亿元;招商证券、国元证券、山西证券等6家券商实施配股,募资合计372亿元。
深圳诚诺资产管理公司合伙人兼研究总监胡宇认为,股东应该是憧憬未来资本市场的发展机会,“一是,资本市场的大发展有利于券商业务的发展,二是,券商盈利的增长点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比如T+0,比如财富管理业务,目前仍属于大牛市的前夜。预计2023年之后,券商行业才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天风证券认为,参考美国经验,杠杆倍数是决定 ROE 的核心指标,中国券商的杠杆倍数正处于提升期(类似 于美国证券行业的 1975-1990 年),资本中介业务、机构交易业务(基于 FICC、衍生品) 的政策变化与业务发展值得期待。
华创证券表示,市场扩容结合资本市场改革进程加速,市场制度机制将不断完善。展望将来,交易型业务有望成为驱动券商ROE上行的重要因素,参照高盛集团2000年至2007年的发展过程,资本实力强、机构业务好、风险控制严密、研究定价销售能力*、融资渠道广的头部券商将有可能做大交易型业务规模,来驱动ROE持续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三季度,ROE为14.26%,位列行业第一,其股价也在一定程度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3月3日收报31.8元,上涨3.48%。
还有500亿规模在路上
2021年,券商再融资再次提速。
国海证券、东兴证券、国联证券和中信证券先后抛出再融资方案,募资额合计不超过490亿元,接近去年再融资总额的一半。
中信证券表示,本次配股募资280亿元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四项业务:拟投入金额不超190亿元用于发展资本中介业务;增加对子公司的投入、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以及补充其他营运资金。
对于如此大额对资本中介业务发展进行补充,中信证券认为:“资本中介业务具有客户广泛、产品丰富、利差稳定、风险可控的特征,是公司近年来重点培育的业务方向,公司在资本中介业务领域建立了较强的竞争优势,业务规模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收益互换、股权衍生品等创新型资本中介业务已成为公司重要的业务增长点。”
统计数据也显示,在去年的券商再融资中,扩大投资和交易业务规模、发展资本中介业务、增资子公司为券商募资的主要投向。
也有券商募资用于其他业务,比如投行、信息系统建设或营业网点建设等方面。
“券商内部资金使用成本比较高。”某券商分管投行业务相关人士反馈,对于新公司新募集的资金金,部门需求量不大。
对此,业内专业人士指出,实施定增的上市券商应该围绕公司主业做大做强,定增完成后要合理使用资金,建议中小型券对自身进行差异化的定位,进行错位竞争,寻找新的增长点。
1月11日,中原证券盘中一度大涨逾9%,领涨券商板块。
消息面上,1月10日,中原证券发布2021年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1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与上年度相比,将增加3.77亿元-4.69亿元,同比增长394.14%-490.25%。
而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后的净利润为0.96亿元。
如果本次业绩预增准确,则意味着中原证券自2018年利润掉入困境后,*重新回到了亿级。
谷底三年蛰伏
2017年至2021年三季度末,中原证券的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4.4亿、0.48亿、0.19亿、0.96亿、4.93亿。
而在其上市前,2016年的扣非后净利润为6.65亿,2015年则为13.98亿。
相较此前的经营数据,2018-2020年像是中原证券失落的3年。
那么这3年,中原证券经历了什么呢?
从财务数据来看,这3年,中原证券的营业收入维持在一个相对正常的波动状态,而使其净利润连续3年低于1亿的,则是因早年连环踩雷,而不得不计提大额资产减值。
同时,因利润较低,则导致了中原证券每个季度的信用减值,都触及了信披规则,从而出现了几乎每个季度都在披露减值的情况,这在国资控股券商中,亦是鲜见的情况。
根据统计,2018年-2020年,这三年间,中原证券共计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高达10亿元。便难怪其作为河南省的代表券商,连续三年每年扣非后净利润只有几千万。
回顾其踩雷的项目,从披露情况来看,涉及的均是资本市场“明星”暴雷项目,包括:富贵鸟、辉山乳业、乐视网、新光圆成、神雾节能、银禧科技、科迪乳业、长城影视、科陆电子。
这些暴雷项目外加公司其他项目的减值计提,如期货子公司豫新投资的大宗商品现货跌价计提、子公司中州国际金融控股踩雷私募债、子公司中原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债权投资违约等,使得2017年-2020年,中原证券每年的减值计提分别为7589万、2.79亿、3.56亿、3.74亿。
至2021年,中原证券披露的上半年减值合计1.47亿元,目前难说早年的暴雷项目影响已经消退,但从其年度利润的结果来说,似乎已有改善。
不过另一方面,2021年以来,中原证券开始在减值计提公告中,不披露其涉及的具体项目,便难以观察此前的踩雷项目风险是否完全消退,或是否有新的踩雷项目。
例如2019年7月,中原证券曾披露了“联盟17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中京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两只产品暴雷,到期无法正常兑付,合计约2.41亿元。
但前述资管产品暴雷对公司是否有影响,中原证券当时公开回复的态度是不明确的。彼时,公司公告称该两只产品相关文件不存在保本保收益条款,自有资金也没有参与。但公司取得了融资人提供虚假文件的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由于当时案件在侦破过程中,对各参与主体影响不能确定。
至2020年9月,河南证监局公告,对上述两只资管计划的投资主办人赵阳和姜东,分别予以处罚,认定为不适当人员,一年内,不得担任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投资经理。
而或许是以这件事为导火索,早在2020年8月,河南证监局就因中原证券资管业务的四大违规问题,对公司下发处罚决定书,并对时任中原证券资产管理业务部门负责人张爱民、时任中原证券分管*管理人员朱建民、时任中原证券总裁助理以及分管资产管理业务王晓刚3人出具警示函。
这表明上述两只资管计划的问题是较为严重的。
那么后来这两只资管计划对中原证券的影响几何,2021年上半年计提的1.47亿减值是否与上述项目有关,我们从公开信息难以获知。
而1.47亿的减值对于中原证券这样的连续3年净利润不过亿的券商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其计提大额减值涉及到的具体项目不予披露,亦对投资者观察其风险情况并不友好。
数据公司公告,整理,时间截至2022年1月11日
提出加强合规“宣言”
至少结合2021年中报的信息,中原证券2021年很有可能实现了从底部反攻回来的态势。
去年上半年,中原证券实现营收23.36 亿元,同比增长86.9%;归母净利润2.29 亿元,同比增长642.2%,远比年末的3-5倍增速更为亮眼。
且在中报发布后,业绩会上,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菅明军就提出要“再造一个中原证券”的目标,并提出了“三大机制、四大举措”的具体实施路径。
菅明军提出的四大举措,包括:大力加强合规风控建设;全面推进经纪业务和投行、投资、资管等主要业务条线的上档升级;进一步优化公司发展的空间布局。继续坚持“深耕河南”,深度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支持服务好现代化河南建设,与此同时,加快上海中心、北京分公司、广深总部等板块发展,加快子公司国际化进程,增加利润贡献;以及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
上述举措中,两项是业务发展,两项是合规建设。合规问题的确是中原证券需要抓的一个重点。
除了前述2019年因两只资管产品爆雷,公司向公安机关报警外,2021年7月,河南证监局又对公司下发了监管函,指向去年6月,有媒体报道称数十名投资者与中原证券南阳分公司签订了《资产委托管理合同》,在营业部总经理杨青4月份被留置后不被承认,理财资金逾期无法兑付,涉及资金规模可能超过2亿元。
尽管中原证券称这是公司员工个人的行为,并再一次向公安机关报案,但证监局认为,这一事件仍旧反映出公司内部管理、内控等存在不小的问题,于是向中原证券下发警示函。
连续的资管业务出问题,中原证券每次都声称报警,但监管依旧下发警示函。而在其高层官方强调加强合规后,能否让中原证券少避些雷、正常发展业务,值得后续观察。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原证券手机版》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原证券手机版、000058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