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7月26日专稿】国内保险五大上市公司,分别是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和新华保险。五大公司,有四个“中”字头,按照常规,应该是中央企业,简称“央企”,实际情况却有点意外,这和控制人(机构)是谁有关?
如果控制人是国务院国资委或者财政部,或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这三大部门,都是国务院下属的正部级单位,则上市公司就属于央企,因此和是否“中”字头有关系,却不是必要或充分条件。
首先来看中国人寿,大股东是中国人寿保险集团,持股比例为68.37%,受益人是国务院,国务院持股人寿集团***股权,因此中国人寿是***金融央企无疑。实际上,如果持股51%,就可以完成控制,更何况持股在67%以上,所以是*控制关系。
再来看中国人保,大股东是财政部,持股为60.84%,因此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一样,也是***央企。人寿和人保是根红苗正的央企,中国太保就有点特殊。中国太保表面上看,大股东是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大约为29%,实际上这个机构代表了港股占所有总股本的比例,并非单一大股东。所以,太保第一大股东是申能集团,其次是华宝投资,但是股权并不多,分别是13.79%,13.35%,不相上下。
申能集团控制人是上海市国资委,华宝投资是由宝武集团***持有,后者为央企。这就造成地方政府和央企持股比例非常接近。但是持股5.7%的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股2.62%的上海久事集团背后也是上海国资委;因此,代表上海地方政府的三大机构,共持有中国太保股权为22.1%。
如果考虑到持股4.87%的上海海烟投资,背后也是央企,则地方政府机构持股,无法对华宝投资形成较大股权优势,因此中国太保被定义为“公众企业”。但是考虑到上海国资股权有相对优势,所以在人事安排上,也就有较大话语权。无论如何,央企或者地方国资委控制,都是国企。
新华保险,虽然公司名字没有“中国”,但是和太保、人保一样,也是央企,区别在于单一大股东不是持股50%以上。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31.34%,宝武钢铁集团持股为12.09%,加上汇金资管持股0.91%,三大股东持股达到44.34%,汇金公司背后是国务院,宝武集团是央企。虽然没有完成51%持股,实际上34%持股就有否决权,从而具有控制权,所以新华保险被认为是金融央企。
最后看中国平安。和新华保险、中国太保相比,中国平安股权就更为分散了。代表深圳市政府的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27%,为单一大股东;而深业集团持股为1.41%,也代表深圳市国资委,两大股东总计持股6.68%。New orient和商发控股,分别持股3.83%,3.25%,且为一致行动人,累计持股比例7.05%,它们背后是卜蜂集团。
两大势力持股比例相当,都没有超过51%,或者34%,这就造成任何一方无法形成控制局面。所以说,中国平安不存在控股股东,也不存在实际控制人。很多人会有一种错觉,认为中国平安是马明哲“控制”的公司,实际上大错特错。马明哲虽然为公司董事长,也是主要创始人,最终是各方股东一致推选出来,可以完成公司治理的*人选。
管理层持股很少,只有公司做出股权激励时授予的少部分股权,从几万股到500万股左右。中国平安在年报中特意说明,无内部职工股。中国平安总市值为1.4万亿元,总股本为183亿股。所以说,中国平安不存在控股股东,也不存在实际控制人,虽然从公司法和证券法上,属于“无主”状态,但马明哲为首的管理层,在公司治理上,无疑有较大话语权,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主人”。
10月25日丨康强电子(002119.SZ)公布,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6.04亿元,同比增长42.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31.65万元,同比增长169.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938.64万元,同比增长230.69%;基本每股收益为0.14元/股。
新华保险2022年3月30日在年度报告中披露,截至2022年2月28日公司A股股东户数为11.51万户,较上期(2021年12月31日)减少1606户,减幅为1.38%。
新华保险股东户数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2年2月28日非银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平均股东户数为13.66万户。其中,公司股东户数处于3.5万~7.5万区间占比*,为22.62%。
非银金融行业股东户数分布
股东户数与股价
2021年3月31日至今,公司股东户数显著增长,区间涨幅为17.11%。2021年3月31日至2022年2月28日区间股价下降18.73%。
股东户数及股价
股东户数与股本
截至2022年2月28日,公司*A股总股本为31.2亿股,其中流通股本为20.85亿股。户均持有流通股数量由上期的1.79万股上升至1.81万股,户均流通市值69.04万元。
户均持股金额
新华保险户均持有流通市值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2年2月28日,非银金融行业A股上市公司平均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为34.07万元。其中,26.19%的公司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在17万~30万区间内。
非银金融行业户均流通市值分布
沪股通持股
2022年2月28日,沪股通持有新华保险的股份数量为3964.16万股,占A股流通股本的1.90%,较上期(2021年12月31日)的3594.39万股上升10.29%。
沪股通持股图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新华保险正式踏上新征程!
小编获悉,9月11日,中国银保监会批准了刘浩凌的新华保险董事长任职资格,这意味着,刘浩凌成为正式担任新华保险董事长的首位中央汇金高管。
此前,新华保险新任首席执行官、总裁李全的任职资格已于8月获批,由此,新华保险的新任董事长和总经理都已就位。
对新华保险来说,前六届董事会和经营班子经历过公司风云变幻、跌宕起伏和高光时刻,把公司带到年度保费超1200亿、总资产8000亿、A+H上市险企的位置上。如今,无论是从股东的期待,还是从重现昨日辉煌的追求,还是市场竞争压力倒逼,对于新华保险的这届经营班子来说,“长征任务”重点也很明确,加快发展、迅速赶超,实现“二次腾飞”。
首位出任新华保险董事长的汇金高管
新华保险8月初公告第七届董事会正式组成,并选举刘浩凌为第七届董事会董事长。随着任职获批,刘浩凌成为首位正式出任新华保险董事长的中央汇金高管。
刘浩凌出生于1971年,现为中央汇金副总经理兼综合管理部/银行二部主任。在中央汇金职务之前,他曾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高盛高华证券、华欧国际证券、湘财荷银基金筹备组等有过任职经历。
中央汇金于2009年底“入主”新华保险,持股约31%,为新华保险第一大股东。此后,在刘浩凌之前,新华保险的两任董事长分别为康典、万峰,都为股东“外聘”人选。今年1月16日,新华保险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万峰因个人年龄原因辞任后,该公司董事长职务由其董事黎宗剑代行,一直到刘浩凌任职获批。
刘浩凌已经在新华保险全系统上有过“亮相”。在8月16-17日新华保险2019年年中工作会议,也是该公司第七届董事会和新一届经营班子组成后召开的第一次全系统工作会议上,刘浩凌讲话时提到,要保持战略定力,鼓足工作干劲,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做到价值、规模、速度相协调。
“在接下来的这三年中,我们将依靠大家、群策群力、担当作为,从广大新华干部职工中汲取发展的智慧、汇聚前进的力量,对历史负责,对公司的事业负责。”他表示,中央汇金公司将与宝武集团等各家股东单位一起,继续全力支持新华的改革发展,推动新华事业再上新台阶。
保费已写入中投公司年报
新华保险的大股东中央汇金,成立于2003年,是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也是中投境内股权管理的重要平台。
成立十余年以来,中央汇金先后对国有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等十几家机构进行注资,增强了这些机构的资本实力,也通过行使出资人权利和履行出资人义务,提高了这些机构的经营效率和公司治理水平,探索形成了市场化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模式。
据小编梳理,中投公司在2017年年报中*有单独介绍中央汇金经营情况的章节,并将中央汇金直接持有17家金融机构股权(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及综合性金融机构)列示出来。
中投公司2017年年报中,对中央汇金的银行、证券、保险板块业绩分别有简要介绍,其中,保险明确列示的一个指标是保费——控参股两家商业保险公司(即中再集团、新华保险)实现保费收入超过21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7%,主要监管指标均符合要求。
由此看,保费仍是在中投系统中体现存在感的重要指标。根据中再集团和新华保险2017年年报,当年,中再集团保费收入1053亿元,新华保险保费收入1093亿元。
目前,中投公司2018年年报尚未发布。不过根据保险公司年报的信息,2018年,中再集团和新华保险的保费收入都为1220多亿元,二者合计2400多亿元。
中央汇金2009年底“入主”新华保险,到今年,正好满十年。汇金入主以来,自2010年到2015年,新华保险都位居行业第三,在这个位置上长达6年。2016年转型开启,价值增长、保费增长较低,保费自2015年到2017年连续维持在1100亿元附近,而同期寿险业保费年增长都在20%以上。期间,市场份额下滑,保费排名一度降至第十名开外,如今步入转型收获期,排名回升至第六位,而这离昔日的第三仍有差距。
欲“二次腾飞”的内外因
在刘浩凌任职获批之前,新华保险新任首席执行官、总裁李全已获批任职资格。如今,随着刘浩凌任职获批,新华保险的新任董事长和总经理已就位,推动公司加快发展、迅速赶超,实现“二次腾飞”,成为新班子的工作重点。
在9月6日的新华保险23年司庆日上,李全发出慰问信写到,面对党和国家强化国有企业责任担当的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保障的期望,董事会对提高公司市场地位的重托,公司对自身发展持续做大做强的诉求,新华保险将朝着建设中国最领先的专业寿险集团的愿景,实施“资产负债双轮驱动、规模价值全面发展”模式,实现“二次腾飞”,重现昨日辉煌,延续放大荣光。为早日实现“二次腾飞”的发展目标,要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
其实,除了股东层面对新华有更大市场地位的期待外,新华保险提速,外围也有行业形势倒逼。从行业环境看,金融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险业近两年步入调整期,市场份额向大公司集中,不进则退,不做大做强,就有被淘汰的风险。
这几年,寿险业“城头变幻大王旗”,中小公司在奋力往前挤,大公司也在争先进位,争做行业中的强者。市场*、体量远远大于新华保险的国寿,正在重振,士气高昂;太平人寿在“再造”“精品”战略后逐步超过了新华保险;与新华保险同年设立的泰康已发展成大型保险集团,主业之外健康养老产业布局庞大,连续两年入围《财富》世界500强;就连成立比新华保险晚10年的华夏保险,也异军突起进入了世界500强。
从内部看,在经历了2016年以来的转型后,新华保险内部也已转型到位,有了提速的基础。有行业观察人士认为,新华保险多年位居行业第三时的高速发展需要坚实支撑,因此2016年的稳步转型也属于发展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如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于新华保险来说,不能光追求稳步,还要前进,稳得多了,不进也不行。
转型到位,一个简单的观察指标,是保费中的趸交业务比重。此前,跟随行业趋势,新华保险一度发展高现价和短期理财业务,在保费中的占比达到了三成,经过转型后,总保费稳定的同时,这些低价值业务得到出清。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新华保险股东》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新华保险股东、康强电子股票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