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2月25日,银保监会正式印发了《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目的在于推动行业自律和内部廉洁建设,督促各机构员工公平公正履职。
10月11日-11月12日,银保监会就《指导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此次发布的《指导意见》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有如下变化:
1. 进一步细化了过渡期的工作进度要求
2. 适当放宽对上报摸排情况和清理工作计划的时限要求
3. 修改了部分表述。
我们来看看《指导意见》的重点内容!
《指导意见》共由7个部分、21条内容组成:
总体要求、履职回避工作对象范围、
任职回避、业务回避、
回避程序、工作落实、回避惩戒
《指导意见》的核心内容:
区分银行保险机构员工中的
关键人员和普通员工,
分别明确其在任职和业务经营等环节的
回避方式和程序,
并对相关制度机制建设、惩戒措施等
作出规定。
适用于哪些机构?
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
商业银行、
商业保险公司和政策性保险公司
(银保监会监管的其他金融机构参照执行)
适用于哪些员工?
与银行保险机构总部及境内机构
(包括各类分支机构、银行业保险业附属机构等)
签订劳动合同的所有在岗人员
非执行董事、股东监事和外部监事
参照关键人员实行履职回避;
银行保险机构劳务派遣人员
参照普通员工实行履职回避
“关键人员”:
指银行保险机构中对该机构经营管理、风险控制有决策权或重要影响力的各级管理层成员和内设部门负责人,具体人员范围由各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和区域特点,根据内控管理和风险控制需要予以确定,并报对应监管部门或属地监管机构。
“普通员工”:
除上述人员外的其他员工。
应回避哪些亲属?
关键人员应回避的亲属包括:
配偶、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和近姻亲。
普通员工应回避的亲属包括:
父母、配偶及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
对“任职回避”做出哪些规定?
对“业务回避”做出哪些规定?
对“回避程序”做出哪些规定?
如何推进回避工作?
➤➤“3年整改过渡期”➤➤
各级机构管理层中的存量问题原则上于2020年底前、各级机构内设部门负责人中的存量问题
原则上于2021年底前清理完毕。要求机构原则上在2022年底前将存量任职回避问题清理完毕。
➤➤“可视情况延后”➤➤
确有困难无法在2020年底和2021年底前完成相关存量问题清理的,按豁免回避权限经总部或一级分支机构党组织或高管层批准后可适当延后。
➤➤“3个月内报送监管”➤➤
摸排情况和回避工作分步实施计划
应于本指导意见印发后3个月内报送对应监管部门或属地监管机构。
确有特殊情况的,经对应监管部门或属地监管机构同意可适当延后报送,但延后不得超过3个月。
“逃避履职回避”如何惩戒?
➤➤内部问责➤➤
发现迟报、瞒报、漏报、错报亲属信息,以及通过其它不正当手段逃避履职回避管理等问题的,依据机构内部有关员工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处理。
➤➤监管约束➤➤
各级监管机构应将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情况作为内控监管的重要内容,定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并建立整改跟踪台账,持续跟进整改进展和整改结果,开展整改问责。
对于严重违反本指导意见规定的,对应监管部门或属地监管机构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采取相应监管措施,并视违规情形进行行政处罚。
实习
实习编辑、制表 王梦萦
新华社伦敦7月7日电(
个股方面,当天伦敦股市成分股中矿业类个股领涨,位于涨幅前五位的个股分别为:矿业公司安托法加斯塔股价上涨7.36%,英美资源股价上涨7.11%,港口能源公司股价上涨6.87%,嘉能可股价上涨6.07%,英国石油股价上涨4.50%。
当天伦敦股市成分股中消费类个股领跌,位于跌幅前五位的个股分别为:房地产商珀西蒙公司股价下跌4.96%,***公司Flutter Entertainment股价下跌4.12%,体育***公司Entain股价下跌3.82%,英美烟草股价下跌3.12%,医疗器械供应商施乐辉股价下跌2.79%。
欧洲其他两大主要股指方面,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报收于6006.70点,比前一交易日上涨94.32点,涨幅为1.60%;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报收于12843.22点,比前一交易日上涨248.70点,涨幅为1.97%。(完)
***北京12月25日电 (申佳平)
《指导意见》对银行保险机构员工中的关键人员和普通员工作出区分,指出要重点抓好对关键人员的亲属回避管理。
按照《指导意见》,关键人员是指银行保险机构中对该机构经营管理、风险控制有决策权或重要影响力的各级管理层成员和内设部门负责人。关键人员应回避的亲属包括配偶、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和近姻亲。
据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一方面,《指导意见》对关键人员在实行业务回避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了任职回避要求,明确关键人员和亲属不得在双方有直接业务制约或利害关系的岗位工作;另一方面,《指导意见》对普通员工实施有重点的业务回避,要求员工在办理重点业务时,如涉及本人、亲属或存在其他利害关系的,应主动汇报并提请业务回避。
另外,根据《指导意见》,关键人员还应按要求进行轮岗,全国性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原则上不得在本人成长地担任省级和地市级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人。其中,“本人成长地”一般指本人接受中小学教育和最初参加工作时间较长的县(市);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其家庭情况和本人经历把握。
同时,考虑到各类银行保险机构、各个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指导意见》适当增强了制度弹性。一方面,对于存量任职回避问题的整改给了3年的过渡期,要求机构原则上在2022年底前将存量问题清理完毕。另一方面,对于确有特殊情况无法按要求进行回避的,允许机构在履行内部审批和公示程序后予以豁免。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银行保险机构应结合自身实际,按照不削弱内控机制有效性、有利于机构稳健运行的总体原则,科学制定存量问题的分步清理计划,稳妥有序推动履职回避工作落到实处。
此外,《指导意见》要求监管机构将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情况作为内控监管的重要内容,定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并建立整改跟踪台账,持续跟进整改进展和整改结果,开展整改问责。对于严重违反履职回避工作要求的,监管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采取相应监管措施,并视违规情形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中新网10月25日电据人社部网站消息,日前,中组部、人社部印发《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规定》(以下简称《回避规定》),人社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就相关问题解答了
问:为什么要专门出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规定?
答:出台《回避规定》是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事业单位是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重要载体,工作人员是公职人员。为贯彻落实***关于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有关要求,以公正廉洁高效履职为准则,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有必要加强回避制度建设,从源头上确保事业单位客观公正用人、履职。出台《回避规定》是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配套规章制度、健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政策法规体系的重要举措。以往散列在聘用、考核、奖励、处分、人事争议处理等文件中的回避条款不成体系,既难以做到进、管、出各环节全覆盖,又过于原则、操作性不够强,作为《条例》重要配套规章的“四梁八柱”之一,出台《回避规定》是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工作制度化,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体系化和增强操作性、针对性的必然要求。
同时,出台《回避规定》也是解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工作在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规范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推动工作规范化的实际需要。
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主要回避什么?
答:《回避规定》规定了两类回避:一是以亲属关系为界定标准实施的岗位回避,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拟聘人员)之间具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近姻亲等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事业单位聘用至具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管理岗位,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人员的事业单位聘用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财务工作的岗位,也不得聘用至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财务工作的内设机构正职岗位。二是以本人或本人亲属利害关系为主要界定标准实施的履职回避,即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外请专家等相关人员,参与岗位设置、公开招聘、聘用解聘(任免)、考核考察、奖励、处分、交流、人事争议处理、出国(境)审批,人事考试、职称评审、人才评价,招生考试、项目评审、成果评选、资金审批与监管等需要回避的履职活动时,如涉及本人或本人亲属利害关系,则应当回避,不得参加相关调查、考察、讨论、评议、投票、评分、审核、决定等活动,也不得以任何方式施加影响。
问:《回避规定》的适用范围为什么不仅限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还包括了主管部门、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甚至是外请专家等人员?
答: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为机关,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既有机关,也有事业单位、企业和群团组织,同时,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还涉及外请专家及其他人员这一特殊群体,这一群体的构成也非常复杂。为落实***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有关要求,防止回避制度出现“死角”,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延伸到哪里,《回避规定》就应当覆盖到哪里。因此,《回避规定》不仅限于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回避,而是定位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所有相关方的回避。
问:岗位回避为何授权省级以上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灵活执行?
答:这一授权是针对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特殊情况而设定的,如气象、地震、海洋监测台站等基层事业单位工作性质特殊,经常分布于人迹罕至的高山、荒漠、海岛,依靠夫妻、父子等人员数十年如一日长期坚守的情形比较常见;同时,文物修复、“小剧种”表演等个别专业人才稀缺,依靠家族传承的情形也较多。本着既坚持原则又实事求是的原则,有必要留出一定灵活把握的空间。为避免政策灵活执行扩大化、随意化的隐患,经论证后,《回避规定》授权省级以上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可以对此做出具体规定,加强严格把关。
(中新网)
找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履职回避》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履职回避、股票今日行情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