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股价长期低迷,苏州银行的高管不得不再次“掏腰包”来稳定股价。
近日,苏州银行公告称,由于公司股价连续 20 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触发《稳定A股股价预案》,公司现任董事、*管理人员拟增持股份以稳定股价,增持金额不超过205.91万元。
深交所官网显示,截至目前苏州银行董事、董秘、高管相继通过竞价交易,共增持公司4.1万股,增持股份金额24.61万元。这样的增持规模对于市值220亿元的苏州银行显然只是杯水车薪,稳定股价方案发布后,苏州银行股价“波澜不惊”。
这是苏州银行上市以来第二次启动稳定股价措施,2020年10月苏州银行曾因为同样的原因触发《稳定A股股价预案》。
股价“破净”“破发” 稳股措施“杯水车薪”
根据公告,苏州银行本次采取股价稳定措施的原因是,2022年4月30日起至2022年6月1日,公司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8.65元(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从而触发稳定股价措施的启动条件。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苏州银行每股净资产为 9.79 元/股,在年度权益分派后,每股净资产调整为 8.65 元/股。
截至2022年7月1日收盘6.11元/股,苏州银行股价仍然处于“破净”状态。
实际上自2020年9月以来,苏州银行股价多处于“破净”状态。为此,苏州银行曾在2020年10月曾启动过稳定股价措施。彼时,苏州银行董事长、行长、副行长等在内的高管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增持了19.58万股,增持金额合计149.49万元。
但是这一轮增持后,苏州银行股价并未能止住跌势,稳定股价措施显然只是杯水车薪。
苏州银行于2019年8月2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为7.86元/股。但上市后,苏州银行股价表现不佳,在拿下上市前三个交易日三个涨停板后,苏州银行股价开始一路下跌,截至目前苏州银行仍处于破净破发的状态。
业绩增速放缓 息差收窄
苏州银行位于全球第一大工业城市苏州市,但是其体量以及发展速度却明显落后于同级城市商业银行。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苏州银行资产总额达4971.81亿元,较年初增长9.75%,在17家上市城市商业银行中排名第十三位,而同区域城市商业银行江苏总资产规模达到2.76万亿元,南京银行总资产规模为1.88万亿元。
近三年苏州银行收入增速放缓,2019年至2021年营收分别为94.24亿元、103.64亿元和108.29亿元,增速分别为21.80%、9.97%和4.49%,增速呈逐年下滑的趋势,2022年一季度营收为30.01亿元,同比增长5.01%。
同一时期,苏州银行的归属净利润分别为24.73亿元、25.72亿元、31.07亿元和10.73亿元,增速分别为10.31%、4.00% 、20.79%和20.56%。
2021年和2022年一季度,苏州银行归属净利润取得20%以上的增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苏州银行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5.22亿元,这一部分成为公司2021年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主要来源。
苏州银行业绩增速放缓还来源于公司净利差、净息差的持续收窄,数据显示2021年净利差为 1.98%,净利息收益率为 1.91%,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 0.30 个百分点和 0.31 个百分点。
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和拨备覆盖率齐增
在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苏州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78 %,10.68 %,13.21 %,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创10年新低。
不良贷款率为0.99%,较年初下降0.1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463.64%,较年初提升40.73个百分点。
苏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两个指标值得注意。数据显示,2021年苏州银行房地产不良率高达6.65%,这一数据在2020年时还只有1.36%,同时期南京银行的房地产不良贷款率也只有0.08%。
伴随着房地产不良率激增,苏州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也出现异常增长。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苏州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24.07%、291.74%、422.91% 和463.64%。
根据我国银行业监管标准,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超过监管要求2倍以上,应视为存在隐藏利润的倾向。而苏州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超出监管标准3倍有余。
商业银行的高拨备覆盖率向来被认为是调节利润的手段或为潜在不良做准备。苏州银行高拨备覆盖率的动机不得而知。但是,苏州银行频频出现信贷违规流入房地产事件,或存在潜在不良风险。
2021年1月、6月的12月,苏州银行都出现了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而被监管部门处罚的情形。
比尔·盖茨曾在《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一书中提到,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约510亿吨温室气体,而且总体上来看一直呈上升趋势。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中国作为全球*的碳排放国,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积极响应国际社会的要求,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
未来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全球能源结构将迎来巨大的变革,也将撬动相关领域的长足发展。平安证券在绿色经济系列报告中指出,从中国现有的能源结构与碳排放状况来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至少有三条路径:一是控制和减少碳排放,二是促进和增加碳吸收,三是通过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来支持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由此衍生出包括碳排放交易、清洁能源、工业、建筑、交通、技术固碳、生态固碳、绿色金融等八大领域的投资机会。资料平安证券2021/3/7发布的《绿色经济系列报告(一)》
汇添富始终致力于成为一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资产管理机构,也始终积极拥抱“双碳”目标,潜心探索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有效举措。在新能源领域,汇添富通过前瞻的产品布局、深入的产业研究和持续的投资实践及经验积累,取得了亮眼的业绩,在“选股专家”之外,也打响了“新能源投资专家”的招牌。
前瞻的产品布局:
新能源细分领域投资机会全覆盖
汇添富是业内较早在新能源领域开展“专而精”产品布局的基金公司,梳理汇添富的新能源产品布局时会发现,其对于新能源的理解,走在了更前一步。
从2006年起,汇添富就明确在消费、医药、TMT、环保四大赛道持续布局。2011年,汇添富社会责任混合基金成立,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汇添富第一只“碳中和概念基金”;2014年,汇添富环保行业股票基金成立;2016年,汇添富中证环境治理指数基金成立,也是汇添富第一只碳中和指数基金;2018年,汇添富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基金成立。
目前汇添富在新能源领域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产品线,涵盖环境治理、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环保、低碳投资、碳中和等细分主题。可以说,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汇添富在新能源这条赛道上的布局都能用“前瞻性”来形容。
而在产品规模和业绩上,汇添富也迎来了“双丰收”。截至2022年一季度,汇添富旗下新能源主题指数基金合计规模超169亿元,其中汇添富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LOF的规模达到149亿元。(规模数据来源于基金2022年一季报,截至2022/3/31。)
据了解,汇添富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LOF成立于新能源车行情尚未大热的2018年,且跟踪的是由汇添富向指数公司定制的嫁接了汇添富主动管理能力的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并取得了亮眼的历史业绩。截至2022年3月底,汇添富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LOF)A过去三年收益率为179.20%(同期基准收益率158.20%),业绩排名同类第一。(业绩数据来源于基金2022年一季报,业绩排名数据来自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截至2022/3/31,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7月4日至8日,汇添富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ETF(简称:碳中和ETF;认购代码:560063;基金代码:560060)正式投入发行,这是一只紧密跟踪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的被动型基金,该产品的发行将进一步丰富汇添富在新能源领域的产品布局。
专业的团队建设:
国际视野深入研究新能源全产业链
在长期的精耕细作和深入研究下,汇添富也在不断厚植新能源投资底蕴。据了解,汇添富对新能源等重点领域长期持续加大研究投入,并配备了专业的投研团队,团队特点可以用精细的产业链分工、宽广的国际化视野、稳定的专业化梯队来概括。
具体来看,汇添富新能源团队是以产业链为分工做到互相补位,无论是新能源车还是光伏,都体现出产业链长、上下游互相影响等特点,汇添富会将不同产业的上游、中游、下游给到不同成员来研究,同时加强讨论、互相补位,力争*程度做到产业链的全覆盖。
同时,汇添富新能源团队在立足本土市场的同时,也将视野扩展至全球,在美国、欧洲、中国香港等多个市场都有研究覆盖,对产业链有更加全球化的视野。此外,目前团队的核心成员均来自知名高校,并且形成了老中青三代研究员的传帮带机制,使得团队不断积淀。
在独具特色的垂直一体化投研组织架构下,汇添富持续在新能源领域夯实投研优势,也持续用专业为投资者分享新能源领域发展的成果。
数据新能源车LOF规模及业绩数据来源于2022年一季报,截至2022/3/31,新能源车LOF(A)成立于2018/5/23,2018-2021年业绩及基准表现分别为-23.19%/-36.04%、34.24%/28.16%、107.28%/102.30%、42.98%/42.83%,以上数据来源为基金各年年报,截至2021/12/31;排名数据来源于“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官网中的“中国公募基金长期业绩榜单”,汇添富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LOF)过去三年在分类为“标准主题指数股票型基金(A类)”的37只基金中,业绩*,具体评价规则及详细榜单请参见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官网,截至2022/3/31。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资料仅为宣传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投资有风险,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的其他基金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人应当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以详细了解产品信息。本基金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承受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客户-产品风险等级匹配规则详见汇添富官网。在代销机构认申购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本产品由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中证”)编制和计算,其所有权归属中证及/或其指定的第三方。中证对于标的指数的实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特殊目的的适用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不因标的指数的任何延迟、缺失或错误对任何人承担责任(无论是否存在过失)。中证对于跟踪标的指数的产品不作任何担保、背书、销售或推广,中证不承担与此相关的任何责任。标的指数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股票市场。标的指数成份股的平均回报率与整个股票市场的平均回报率可能存在偏离。具体发行时间以公告为准。本宣传材料所涉任何证券研究报告或评论意见在未经发布机构事前书面许可前提下,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所涉相关研究报告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咨询,或任何明示、暗示的保证、承诺,阅读者应自行审慎阅读或参考相关观点意见。(CIS)
证券之星讯,根据7月6日市场公开信息、上市公司公告及交易所披露数据整理,苏州银行(002966)*董监高及相关人员股份变动情况:2022年7月5日公司董事王兰凤、高管魏纯、高管后斌共增持公司股份7.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为0.002%。变动期间公司股价上涨0.0%,7月5日当日收盘报6.09元。
苏州银行近半年内的高管增减持详情
苏州银行的高管列表及*持股情况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7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4家,增持评级3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8.8。根据近五年财报数据,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苏州银行(002966)好公司3星,好价格4星,综合评分3.5星。(评分范围:0 ~ 5星,*5星)
股价长期低迷,苏州银行的高管不得不再次“掏腰包”来稳定股价。
近日,苏州银行公告称,由于公司股价连续 20 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触发《稳定A股股价预案》,公司现任董事、*管理人员拟增持股份以稳定股价,增持金额不超过205.91万元。
深交所官网显示,截至目前苏州银行董事、董秘、高管相继通过竞价交易,共增持公司4.1万股,增持股份金额24.61万元。这样的增持规模对于市值220亿元的苏州银行显然只是杯水车薪,稳定股价方案发布后,苏州银行股价“波澜不惊”。
这是苏州银行上市以来第二次启动稳定股价措施,2020年10月苏州银行曾因为同样的原因触发《稳定A股股价预案》。
股价“破净”“破发” 稳股措施“杯水车薪”
根据公告,苏州银行本次采取股价稳定措施的原因是,2022年4月30日起至2022年6月1日,公司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8.65元(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从而触发稳定股价措施的启动条件。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苏州银行每股净资产为 9.79 元/股,在年度权益分派后,每股净资产调整为 8.65 元/股。
截至2022年7月1日收盘6.11元/股,苏州银行股价仍然处于“破净”状态。
实际上自2020年9月以来,苏州银行股价多处于“破净”状态。为此,苏州银行曾在2020年10月曾启动过稳定股价措施。彼时,苏州银行董事长、行长、副行长等在内的高管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增持了19.58万股,增持金额合计149.49万元。
但是这一轮增持后,苏州银行股价并未能止住跌势,稳定股价措施显然只是杯水车薪。
苏州银行于2019年8月2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为7.86元/股。但上市后,苏州银行股价表现不佳,在拿下上市前三个交易日三个涨停板后,苏州银行股价开始一路下跌,截至目前苏州银行仍处于破净破发的状态。
业绩增速放缓 息差收窄
苏州银行位于全球第一大工业城市苏州市,但是其体量以及发展速度却明显落后于同级城市商业银行。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苏州银行资产总额达4971.81亿元,较年初增长9.75%,在17家上市城市商业银行中排名第十三位,而同区域城市商业银行江苏总资产规模达到2.76万亿元,南京银行总资产规模为1.88万亿元。
近三年苏州银行收入增速放缓,2019年至2021年营收分别为94.24亿元、103.64亿元和108.29亿元,增速分别为21.80%、9.97%和4.49%,增速呈逐年下滑的趋势,2022年一季度营收为30.01亿元,同比增长5.01%。
同一时期,苏州银行的归属净利润分别为24.73亿元、25.72亿元、31.07亿元和10.73亿元,增速分别为10.31%、4.00% 、20.79%和20.56%。
2021年和2022年一季度,苏州银行归属净利润取得20%以上的增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苏州银行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5.22亿元,这一部分成为公司2021年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主要来源。
苏州银行业绩增速放缓还来源于公司净利差、净息差的持续收窄,数据显示2021年净利差为 1.98%,净利息收益率为 1.91%,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 0.30 个百分点和 0.31 个百分点。
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和拨备覆盖率齐增
在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苏州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78 %,10.68 %,13.21 %,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创10年新低。
不良贷款率为0.99%,较年初下降0.1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463.64%,较年初提升40.73个百分点。
苏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两个指标值得注意。数据显示,2021年苏州银行房地产不良率高达6.65%,这一数据在2020年时还只有1.36%,同时期南京银行的房地产不良贷款率也只有0.08%。
伴随着房地产不良率激增,苏州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也出现异常增长。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苏州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24.07%、291.74%、422.91% 和463.64%。
根据我国银行业监管标准,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超过监管要求2倍以上,应视为存在隐藏利润的倾向。而苏州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超出监管标准3倍有余。
商业银行的高拨备覆盖率向来被认为是调节利润的手段或为潜在不良做准备。苏州银行高拨备覆盖率的动机不得而知。但是,苏州银行频频出现信贷违规流入房地产事件,或存在潜在不良风险。
2021年1月、6月的12月,苏州银行都出现了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而被监管部门处罚的情形。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苏州银行股价》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苏州银行股价、汇添富基金怎么样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