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价格走势(韩国指数)

2022-07-09 17:04:56 基金 xialuotejs

芯片价格走势



本文目录一览:



6月30日,据集微网消息,由于个人电脑与消费电子产品市场表现不佳,存储芯片厂商库存量持续处于饱和状态,DRAM和NAND闪存芯片的价格将持续下跌至今年第四季度。


(图片来自:西部数据官网)


从今年的消费电子产品市场来看,整体销量情况不容乐观。在刚刚过去的618购物节上,智能手机的销量仅为1400万台,同比下降了25%,而个人电脑的降幅就更大了。这样的市场表现,让不少厂商在第二季度初始就大幅砍单,减少下半年的出货量降低成本消耗。早些时候,韩国作为全球*的存储芯片生产国,在*的市场调研报告中公布了今年5月份的芯片库存量,其中存储芯片较同期增长达53.4%,是过去四年来*的水平。尽管市场表现不佳,但作为消费者来说,可以趁这个时期观望一波SSD的价格,有需求就果断入手。


(图片来自:三星官网)


虽然存储芯片价格下降不少,但早些时候开售的新款苹果MacBook Pro却因为“省料”导致性能表现不如预期。根据外国科技博主MacRumors的拆解可以发现,新款的MacBook Pro仅采用了一块256GB的NAND闪存芯片,而上代则是由两块128GB芯片组成,在同等容量的情况下,多块闪存芯片组合可有效提升硬盘的读/写速度,这直接使新款MacBook Pro的性能表现反倒不如旧款的“意外”发生了。虽然苹果似乎没有必要在一台售价上万的旗舰级产品中“省料”,但目前来说存储芯片的价格确实是呈下降趋势的,难道是因为M2芯片的造价成本太高?


(图片来自:苹果官网)


整体消费市场表现不佳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厂商会通过减产来减少损失,越来越少的库存反而会使芯片价格回升,这对消费者来说也绝非一件好事。不过,现如今电子产品的性能普遍都表现不错,在不追求*体验的情况下,使用两到三年也能保持流畅,而目前新款产品中也没有太多创新能够吸引消费者换代,这也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韩国指数

7月6日电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股汇两市6日双双下挫。综合股价指数(KOSPI)收盘价时隔1年零8个月失守2300点,韩元兑美元汇率连续两天跌破1300韩元,创近13年来新低。

6日,KOSPI低开11.67点,报2330.11点,之后跌幅持续扩大,最终收报于2292.01点,较前一交易日大跌49.77点,跌幅达2.13%。

报道称,KOSPI前一日时隔5个交易日以上涨收盘,但随着市场对全球经济低迷担忧的加剧,仅隔一天再度回落。分析认为,有价证券市场机构和外国投资者分别净减持623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2.05亿元)和3151亿韩元,导致股市下挫。

报道提到,6日,韩元兑美元汇率开盘价较前一交易日下跌8.2韩元,报1308.5韩元,而开盘仅两分钟就跌至1311韩元,时隔4个交易日刷新盘中*值。这是自2009年7月13日(盘中*值1315韩元)之后13年以来的新低。当日收盘报1306.3韩元(约合人民币6.72元),较前一交易日下滑6韩元,连续两天失守1300关口。

据报道,韩元走低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低迷推动美元走强。美国2年期国债利率昨夜赶超10年期债券利率,加上欧洲能源价格飙升导致欧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20年来*位。(APP)




芯片价格走势行情

自从华为被断芯后,全球芯片市场也迎来了“缺芯潮”,由于芯片产能不足,芯片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不少芯片厂商坐地起价,价格一路飙升。*时期,平时几十块钱的汽车芯片一度被炒到2000多块,要多疯狂有多疯狂!

然而,短短一年时间,“疯”了的芯片市场逐渐“冷静”下来,芯片价格也趋于稳定,之前涨价到90元左右的模拟芯片也回归到了10元的正常价格,跌价达到了90%。那么为何芯片市场会迎来这样的改变呢?不吹牛的说,都是因为中国,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在“缺芯潮”开始的时候,台积电、高通等芯片企业都迎来了价格调整,但因为YQ的影响,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业绩下滑,比如家电行业、汽车行业以及智能手机行业等等。以智能手机行业为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下滑了有40%之多。

在这种时候,手机厂商也没有“惯着”芯片企业坐地起价的坏毛病,果断的进行了产能的砍单。要知道,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除了三星和苹果外,其他的巨头几乎都是中国品牌,多家国内手机厂商都缩减了芯片订单,这对整个芯片行业的影响还是挺大的,直接影响了全球芯片需求。全球芯片需求降低,价格自然就稳定了,芯片市场也从供不应求转变为了供应过剩。

其二,在华为被断芯后,国内科技企业就纷纷加入了自研芯片的队伍,且制定了“2025年实现芯片自给率达到70%”的目标。虽然在高端芯片市场,由于EUV光刻机的缺乏而遇到了阻碍,但中国在中低端芯片领域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中国芯片进口量明显出现了下滑,国产芯片自给率也在稳步提升。

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前四个月的累计芯片进口量和上一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40亿枚。一方面,或多或少跟“全球缺芯”有关系,但另一方面,这也是国产芯片自给自足率提升的证明。

华为之所以会被老美卡脖子,就是因为存在芯片的短板。而华为也并非个例,一旦其他的国内科技企业在别的领域取得领先,那么也可能会和华为一样,遭到老美的不公平对待和制裁。所以,“造不如买”就是谬论,只是美企“迷惑”国内科技企业的套路罢了。

都知道,自己造的难度比花钱买要大得多,但这也不能成为我们松懈和妥协的理由。造芯就如爬山一样,攀登的过程确实很艰难,但当你站在山巅的时候,所有的辛苦都会化作乌有,而也没有人能够再限制你的“自由”,这才是真正的独立!目前我国芯片产业正处于攀登的过程中,辛苦、艰难、失望都是正常的。但只要我们足够努力,没有中国人攻不破的难关。

近日,处于低谷的华为也传来了好消息,自研NPU芯片已经交付使用,预计在华为Mate50系列上会网友分享,这对于华为以及中国芯片产业来讲都是一剂“强心针”,继续加油吧!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留言!




芯片价格走势图

内容来自经济日报,谢谢。

[ “在非常规渠道,模拟芯片去年上半年的价格可以喊到五倍以上。”一名芯片供应链分析师告诉


近日,全球模拟IC龙头德州仪器(TI)部分芯片在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引发行业“地震”。


有消息称,TI已通知客户下半年供需失衡状况得到缓解,而在此前,业内已传出TI部分芯片价格在最近两个月“跌价”达八成。在业内看来,这释放了一个危险信号:曾经最为紧缺的模拟IC芯片也开始遭遇去库存危机,芯片行业的“涨价派对”将告一段落。


截至发稿,德州仪器并未对上述消息予以回复。但在合约市场分销商的采访中,第一财经


“客户的询价很多,但实际订单很少,主要因为市场需求变冷了。”国内一家分销商企业负责人对


部分模拟芯片价格从“暴涨”到“暴跌”


长期需求的结构性增长,叠加供应链的短期失衡,导致此前半导体出现大范围的产能紧缺,其中模拟芯片是重灾区。


“在非常规渠道,模拟芯片去年上半年的价格可以喊到五倍以上。”一名芯片供应链分析师告诉


PMIC电源管理芯片是去年芯片缺货潮中受影响较大的类别之一,被视为电子设备的电能供应“心脏”,负责电子设备所需的电能变换、分配、检测等管控功能,同时也是模拟芯片*的细分市场之一。


但受市场需求影响,上述芯片在今年出现了较大的价格波动。


根据电子行业媒体芯世相的统计,此轮标准型消费类模拟芯片价格下跌幅度较大,不少降至常态。但总体来看,专用类模拟芯片相对通用类仍保持着高价状态。


CINNO Research 半导体事业部总经理 Elvis Hsu对


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曾冠玮则对


据电子元器件混合型分销商Quiksol的现货市场报告数据,5月份Tl的需求降低。OEM过剩和市场库存不断增加,市场价格趋于稳定,消费芯片和驱动芯片现在不再短缺,但是TI的汽车芯片和MCU仍然短缺。


国内一家头部元器件分销商企业的市场人员对


另一家分销商的负责人则对


“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几个方面可以参考,首先是国产芯片的产出量在增加,对应产品国内满足度有所提高,其次是欧美市场复苏态势比较明显,需求增加,带来的欧美品牌需求量上升,会从某种程度上占用原国内需求的产能。再者,国内某些市场需求的变化会局部影响对应的物料供需平衡。”上述负责人对


对于后续市场价格的波动,Couterpoint分析师Brady对


市调机构Jefferies Group前不久警告,芯片供应链库存增加,终端需求又出现下滑迹象,在2022年下半年或2023年初,芯片可能进入“泛滥期”。


中国市场需求影响几何


从目前中国电子行业的细分赛道来看,主要为半导体、元器件、光学光电、消费电子及其他五大类,其中半导体又有集成电路、分立器件、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设备四大子板块。


受益于半导体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2021年,A股电子板块股票进入估值扩张期。民生电子在今年5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提到,2020年以来,在全球流动性扩张和缺芯的背景下,电子板块机构持仓比重不断上升,2021年第四季度持仓比重达高点14.41%。然而,2022年第一季度,受消费电子需求不振叠加疫情影响,电子板块持仓占比回落至11.68%,环比下降2.73%。从*金额来看,持仓总市值环比下降1236.78亿元,降幅30.65%。


上述机构表示,今年一季度电子板块总营收达5727亿元,年增长18.21%,季度跌幅达到17.38%。综合来看,一季度电子细分板块业绩分化明显,功率半导体、设备材料等赛道表现较为亮眼,芯片设计板块增速有所放缓,至于消费电子、LED、面板等则有较大同比降幅。


同时,中国是全球*的芯片市场,但集成电路的产值仅占全球的9.7%,国内的晶圆产能缺口短期内不会过剩。


芯片咨询机构芯谋研究认为,国内方面首先看产能需求端,因需求减少,用于生产消费类芯片、低端芯片的产能有所过剩,但以国际公司为主的大型设计公司的订单依然旺盛,并与Foundry(工厂)签订下长期协议。这些综合因素导致国内产能需求端所受冲击不大。其次在扩产进度方面,由于所需设备的交付周期拉长,材料领域出现向中国公司减量限制的趋势,以及国内工厂分布较为分散的结构性特点,国内产业整体扩产速度并不快。因此,国内Foundry产能仍然紧张,8英寸晶圆仍一片难求,多数12英寸节点的晶圆亦是如此。


但也有悲观派认为,在高需求时期,不仅仅是中国的企业,全球半导体企业都进行了大量投资以扩大产能,新增的半导体公司会形成相当的“泡沫”,当需求增长放缓或下降时,产能过剩会导致厂商收入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价格下行周期,海外头部芯片厂商也可以通过“降价”的方式来阻击对手。


“全球以TI为首的前十大模拟IC公司几乎都是欧美IDM为主,凭借其产品组合多元化以及优质的成本结构,选择部分中低端产品大幅降价促销,其目的主要是降低目前高库存水位,刺激市场需求,并以超低价格逼退竞争对手,巩固并抢占市占率。”Elvis Hsu对


对于中国芯片厂商而言,芯谋认为,国内产业的高效有序发展,更应该依赖于产业链的协同,而非单打独斗,越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越要注重产业的结构性建设,符合产业的发展趋势与规律,而非一时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分享。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3069内容,欢迎关注。

晶圆|集成电路|设备|汽车芯片|存储|台积电|AI|封装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芯片价格走势》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芯片价格走势、韩国指数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