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中证协表示,2021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证券行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核心中介功能,在主动融入资本市场改革中不断强化能力体系建设、责任体系建设和文化体系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和居民财富管理能力持续增强,行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具体来看,证券行业资产规模稳步提升,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21年末,行业总资产10.53万亿元,净资产2.51万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20.0%、12.5%;行业净资本1.9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7%。2021年度证券行业业绩持续改善,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4,967.95亿元,实现净利润2,218.77亿元。2021证券行业净资产收益率为9.23%,较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
2021年,注册制改革持续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证券行业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定位,主动适应注册制改革,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创新资本形成、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等功能,推动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良性循环。2021年度证券行业投行业务收入达到699.52亿元,同比增长4.3%,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4.1%。2021年度证券公司实现股票主承销佣金收入320.11亿元,债券主承销佣金收入233.85亿元,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直接融资能力进一步提升。
此外,2021年证券行业持续发力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实现经纪业务收入1,529.62亿元,同比增长19.6%。同时,实现代理销售金融产品收入190.75亿元,同比增长51.7%;实现投资咨询业务收入53.75亿元,同比增长14.9%。客户资产规模达72.54万亿元,同比增长18.6%。2021年证券行业代理机构客户买卖证券交易金额达606.77万亿元,同比增长30.7%。与此同时,证券公司主动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企稳回升。2021年实现资产管理业务收入283.93亿元,同比增长9.0%。
在信息技术投入方面,证券公司信息技术投入指标发布以来,证券行业对信息科技重视程度不断增强,行业信息技术投入逐年增长。2021年全行业信息技术投入金额338.20亿元,同比增长28.7%,占2020年度营业收入的7.7%。2017年至今证券行业在信息技术领域累计投入近1200亿元,行业持续加大信息技术领域的投入为行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文|龙溪
来源|商业传奇
恒者恒强,在中国企业界得到充分体现。
以在202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排名前10位的超级巨头为例,在去年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整体仍出现不小幅度的增长。
先来看看去年排前10位的企业,他们分别是:华为,8914亿元;京东,7686亿元;恒力集团,6953亿元;正威国际,6919亿元;阿里,6442亿元;*,4821亿元;碧桂园,4629亿元;万科,4191亿元;联想控股,4176亿元;中南控股,3301亿元。
从前10强可以看,主要以包括互联网等在内的IT企业,以及房地产为主,除了“铜业大王”正威国际和恒力集团,8家企业来自这两大行业。这两大行业,在过去10多年,可以说是中国风头最盛的行业,但去年都不大景气,甚至很多企业遇了很大的打击,尤其是房地产行业。
不过,大多数企业取得不错的增长。
大部分企业已经发布了2021年的经营数据。根据京东发布的数据,2021年的营业收入9515亿元,增长了近2000亿元,相当增长两家千亿企业,增长速度相当惊人。在今年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京东将*跃居第一位。
两家互联网企业,过去一年变得低调异常,但也取得不错的增长。阿里为收7172亿元,*为5601亿元, 对比2020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分别增长了近700亿元和800亿元,这也相当了不起了。 当年的BAT,有的已经掉队,反而是业务相对单纯的京东,跃居到了第一位。
外界比较关注的某想,2021年增长也不小,达4898亿元,增幅为17%,这可能与很多人唱衰的现实有所不同。其实,有时候,大家对一家企业失望,可能是因为期望太高。一家企业几十年不倒,已经不容易了,何况还做到了近5000亿元的级别。不应该太苛求了,也不能一味用*秀的企业来做比较,在中国,毕竟只有一家那样的企业。
后者2021年的营业收入为6368亿元, 有所下降, 但众所周知,这已经相当不容易了。虽然下降,它反而是最受尊敬的中国企业之一。
房地产去年的情况,大家看到了。
碧桂园和万科的2021年仍然取得了增长。碧桂园是5231亿元,增幅为13%;万科为4528亿元,增幅为8%。对于四五千亿级别的企业来说,10%的增长幅度,显然已经相当不错,两家企业分别增长了600多亿元和300多亿元。几百亿级别的企业,在很多城市,已经算是超级巨头了。
来自江苏南通的中南控股,是一家建筑类的企业,也有房地产业务,由于不是上市公司,没有公布2021年的业绩。 但从其旗下的上市公司中南建设的业绩看,营收微涨0.8%。
两家来自制造行业的企业,表现也不错。
恒力集团是来自苏州的一家纺织、石化企业,2021年的营业收入为7323亿元,增长了300多亿元。 其去年排名第3位。
去年排第4位的正威国际是一家铜业企业,也没整体上市,而且一直相当低调,没有公布去年的数据。但从去年铜价的需求和价格看,其增长应该没有问题。
也就是说,来自江苏的恒力集团和来自深圳的正威国际,都有可能跃升到第二位,不知道谁胜出。
排第11位的吉利,2020年的营业收入为3256亿元, 从其旗下上市公司发布的数据看,去年营业收入增长了10%,因此,不排除这家企业跻身前10名的可能。
总体来看,中国排名前10位的民营企业,绝大多数去年是增长的,而且增长都达数百亿元,京东更是达近2000亿元,强者恒强的特征相当明显,让人不得不服。
民营企业的背后都有一位或一群富豪, 企业的营收增长,但股价反而跌多涨少,因此财富反而有所缩水。
互联网富豪的财富整体下降。在2022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京东刘强东的财富为1350亿元,下降了28%;两位马首富,马老师为2350亿元,下降了33%;小马哥为3300亿元,下降了30%。
房地产富豪,去年第一次无人跻身前10位,碧桂园的杨惠妍,财富为1650亿元,下降了21%;中南控股的陈锦石,为85亿元,下降了32%。万科由于股权比较分散等原因,无人上榜。
两位来自制造业的富豪,恒力集团的陈建华,财富为1700亿元,下降了33%;正威国际的王文银正好为1000亿元,与去年持平。
任老先生财富为160亿元,下降了16%,但他的财富不应该用钱来衡量。
经济参考报
2022年上半年收官,券商投行业绩情况出炉,分化持续。同花顺数据显示,按照发行日口径计算,今年上半年45家券商承担了176家A股IPO项目,共募集资金超2500亿元。从保荐项目数量看,中信证券保荐项目为23家居首,中信建投22家排名第二。承销收入看,中信建投IPO收入居首。
上半年45家券商
IPO收入超120亿元
同花顺数据统计显示,按照网上发行日期计算,上半年共有176家企业进行IPO,其中北交所企业为23家,创业板72家,科创板53家,主板28家,相比去年同期的266家下降33.8%,IPO募资规模则相比去年的2590.07亿元同比增长18%。
*投行人士王骥跃对《经济参考报》
从上半年IPO募资金额看,中信证券排行第一,共募集资金635.27亿元,中信建投、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和国泰君安分别募资401.64亿元、217.83亿元、175.55亿元、157.61亿元位列其后。截至
从券商主承销收入来看,同花顺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54家券商合计揽入137.61亿元(含IPO、增发、配股、可转债),较去年同期的149.49亿元下降7.9%。其中IPO、增发、可转债的承销收入分别为121.63亿元、8.84亿元、2.63亿元,IPO项目收入占比达九成。
在行业整体主承销收入有所减少的情况下,头部投行优势显现。去年上半年仅有2家投行主承销收入超10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则扩容至4家,分别是中信建投、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其中中信建投主承销收入超20亿元。从同比变动来看,除了海通证券同比略降以外,另外4家排名前五的头部投行均实现同比增长;排名前20位的券商,则仅有四成券商主承销收入呈现正增长。
具体来看,中信建投上半年主承销收入超达20亿元,同比增长超***,超过中信证券的17.92亿元,位居第一。中信建投居首的原因主要是IPO收入大幅增长达15.97亿元,IPO家数达到22家。
头部投行中,中金公司、国泰君安今年上半年的主承销收入也分别同比增长超50%、40%,上半年收入均超过10亿元。中小型投行中,东兴证券成为投行“黑马”,主承销收入同比增长超***,达到3.85亿元,去年同期为1.76亿元。
中信建投承销保荐收入居首
投行项目越来越向头部券商集中,分化持续存在。Wind数据显示,45家券商IPO网友分享数据看,排名前十的券商保荐家数达124家,占总数176家比例达七成。其中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分别以23家、22家的数量领跑,中金公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等券商上半年IPO家数也都超过了10家。
从上半年券商IPO收入情况看,Wind数据显示,中信建投IPO承销保荐费用为17.78亿元居首,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华泰联合紧随其后,承销保荐费用分别为15.97亿元、13.5亿元、10.96亿元、7.29亿元。
头部券商强者恒强的局势未改。从去年年报整体情况看,大券商投行赚钱能力最强。同花顺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承销业务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为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联合、招商证券、民生证券和国信证券。
中原证券研究报告指出,IPO规模呈现放量、单家融资规模增加。据其报告统计,2021年共完成524家IPO,2021年证监会、交易所共审核IPO申请503次,通过443次,审核通过率为88.07%,同比小幅回落;2021年IPO单家融资规模为10.36亿元,同比小幅下降5.82%。2022年第一季度41家纯证券业务上市券商共实现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139.04亿元,同比进一步增长14.95%,成为上市券商2022年一季度*实现增长的业务领域。
中原证券预计,投行业务的分化现象将持续存在。由于投行业务集中度处于持续提高的趋势中,预计全年头部券商与中小券商在投行业务领域的分化现象将持续存在。随着未来全面注册制的落地,中小券商在股权融资业务领域的发挥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时间如白驹过隙,匆匆而过。伴随着6月30日股市收盘,A股上半年行情已正式收官。过去的半年时间不算长,却令广大投资者格外难忘。
回顾整个上半年,A股先抑后扬,大盘一度回撤超过20%。4月27日,A股迎来阶段性底部,股市快速回暖,强势走强。尤其6月份,A股在全球重要指数中处于领跑之势。
短短半年时间,股市投资者经历了大起大落,有人浮盈也有人巨亏,个股股价也是如此。而在如此巨幅震荡的行情下,有一些股票出现大幅上涨,让我们看看上半年股票涨幅排行榜。
上半年十大牛股出炉
2022上半年股王是浙江建投,以310%的涨幅夺魁,在5月11日*点的涨幅一度达到超过500%,随后从47.49元高点回落到目前的30.87元。汇通集团、吉翔股份、中通客车、上海谊众、ST实达、君亭酒店、海汽集团的涨幅超过200%,山煤国际、中交地产均涨超150%。
上述十大牛股分布在建筑装饰、汽车、有色金属、医药生物、通信、社会服务、交通运输、煤炭、房地产行业中。
从主营或题材的角度划分,吉翔股份、中通客车、浙江世宝均属于汽车产业链,浙江建投、中交地产为泛基建,上海谊众是新品紫杉醇放量,海汽集团并购海旅免税,山煤国际是煤炭叠加HJT电池。
上半年最牛股浙江建投
浙江建投以310%涨幅夺魁,基建板块。据公开资料显示,公司主营建筑施工以及与建筑产业链相配套运营等业务。
复盘其上半年的股价走势,公司在2月7日至2月21日期间走出11天10板,横盘调整之后在3月中旬再次拔地而起,股价一度突破40元。随后进入阴跌状态,股价在4月25日见底,随后又走出一波8连板。
而据统计,浙江建投上半年的两波拉升共计收获27个涨停。从表现来看,浙江建投是2月份-3月份时市场最靓的仔,堪称一季度最强“妖王”。
汇通集团以291%的涨幅位居第二,基建板块次新股。据公开资料显示,公司主要从事公路、市政、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及相关建筑材料销售、勘察设计、试验检测等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该股于2021年12月31日登陆A股市场,当时上市发行价格极低,仅有1.70元,但上市后连续16个涨停板。在1月25日才*开板,上半年共出现31个涨停。
业绩方面,该公司上市当年营收业绩下滑,上市后第一季度财报亏损扩大,归属净利润同比下滑94.75%。
吉翔股份以276.85%的涨幅位居第三,小金属板块股票,主营为钼业务。上半年暴涨的原因是跨界收购锂业资产:1月6日公告称,公司拟以4.8亿元收购湖南永杉***股权,将业务板块延伸至新能源领域。湖南永杉主要生产电池级/工业级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等产品,系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原材料,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等。
随后吉翔股份股价开始走强,完美诠释了风口的魅力,以4.8亿元的并购推动公司市值增长90亿,公司市值翻了近三倍。
紧随其后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中通客车,以276.01%的涨幅位居第四,汽车板块股票。
5月13日开始,中通客车走出一波13连板,6月1日晚间被特停,复牌之后依旧震荡走高,6月21日晚间公告再次被特停。排名第九的浙江世宝也属于汽车产业链,6月13日开始走出12天11板,随后被特停。
从38台核酸检测车到太阳能增程式智能驾驶客车,让投资者感受到游资”相信未来“的力量,由于1月至5月份先跌了30%,加上6月21日关小黑屋至今的待遇,让短短一个多月涨幅近4倍的超级妖王中通客车掉到了第四名。如果不是被特停,有可能与浙江建投争魁首。
高位减持套现成“套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提到的4只牛股中,除了汇通集团因为刚上市不久无法减持外,其余三只股均出现了大股东高位减持套现的情况。
股价七连板后,5月9日晚间浙江建投公告持股5%以上大股东中国信达抛出减持计划,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比例的2%。此次减持原因为股东中国信达经营需要。
3月10日晚间吉翔股份公告,持股10.23%的股东聚宝盆66号拟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不超过6%的公司股份。此次减持原因为股东自身资金需求。
5月31日晚间中通客车公告,持股18.96%的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山东国投”)出于自身经营发展需要,拟在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的方式减持不超过1180万股,占总股本的1.99%。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证券公司排名一览表》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国证券公司排名一览表、中国公司排行榜前十名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