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兆易创新近日受350余家机构调研。据公司年报,2021年公司营收和利润均创新高,营收增长89.25%,归母净利润增长165.33%。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领先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开发先进的存储器技术和IC解决方案。
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存储器、微控制器和传感器三大类,各产品线处于不同业务的不同发展阶段,增速不同。2021年度*营收来源是存储器业务,而增长最快的是MCU业务。公司MCU产品(微控制器)连续七年在中国32位MCU市场位列本土第一,以累计超过10亿颗的出货量、超过两万家的客户数量,产品高中低端全覆盖。目前提供35个系列,约400余款产品供市场选择,是产品规格型号覆盖面最广的本土供应商。
产能方面,2021年存储器和传感器均实现超过30%的产量增长,MCU实现了160%的产量增长。
2022年一季度公司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增长,营收同比增长39.02%,净利润同比增长127.65%。公司表示,存储器、MCU等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持续保持结构性紧缺。
例如招商电子点评称:
22Q1业绩同比实现翻倍以上高增长主要系NOR和MCU等产品价格维持高位,而21Q1是2021年全年的季度价格低点。环比来看,公司各产品22Q1出货量受到下游需求疲软和疫情一定影响,但原厂价格水平依旧坚挺。从产业链跟踪来看,中低容量NOR Flash和消费级MCU产品在21Q4~22Q1有明显环比下跌趋势,但公司22Q1业绩的环比表现说明兆易NOR和MCU两大产品线价格环比稳定甚至有继续改善的趋势,充分印证了公司产品结构在不断持续升级,主要体现在:高容量NOR Flash产品占比提升、工控以及高阶型号MCU产品占比提升等。
笔者曾在3月写过兆易创新的文章,详见《汽车芯片再迎机遇,“龙头股”兆易创新“佳绩”可期?》。当时的背景是兆易创新公布1-2月主要经营数据及业绩快报,业绩高增长。而如今财报正式公布后,符合此前已公布的快报数据。
前文所述,公司亮点之一在于MCU产品。
公司MCU产品已经成为业绩增长最快的产品线,2021年同比增长高达225.36%。公司已发布及在研产品内核覆盖ARM Cortex-M3、M4、M23、M33,也是全球首个推出基于RISC-V内核的32位通用MCU产品,在市场同类产品具有竞争优势。在工艺制程上,目前公司产品覆盖110nm、55nm、40nm、22nm工艺制程,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笔者查询了近三年(2018-2021年)的利润构成发现,存储器、微控制器和传感器这三大主营产品中,MCU(微控制器)的占比已然越来越大(见下图灰色部分)。
2021年兆易创新在MCU方面的成果:公司推出低功耗和无线MCU系列产品,全面对标ST(意法半导体)MCU产品矩阵。此外,公司不断完善MCU生态协同,量产了电机驱动芯片(应用于电动工具、机器人、工业自动化三相BLDC和PMSM电机)和电源管理芯片(应用于TWS耳机、便携医疗设备等)。40nm车规级MCU产品实现量产,现已流片并进入客户测试,该产品将主要面向通用车身市场。
公司的MCU产品主要面向汽车产业,与汽车行业的发展联系紧密。目前,汽车芯片已广泛应用于动力、车身、座舱、底盘和安全等诸多领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单车芯片数量将超过1400颗。兆易创新作为重要的汽车芯片、汽车电子的相关企业之一(核心产品线为存储器、32位通用型MCU等),曾被平安证券分析师徐勇重点推荐。
在近期调研会上,公司也介绍了17nm DDR3以及车规MCU的进展情况。
公司表示,目前这两个产品的进度都在计划之内,正在客户送样验证阶段,整体来讲非常顺利。在DRAM产品上,今年还有新的17nm产品已经进入研发。40nm车规MCU产品也在送样测试。目前公司很多的研发都是围绕MCU、车规类在进行。
虽然业绩很好,亮点很多,但公司股价却与基本面似乎不太匹配。一年涨跌幅为-13.29%,5日涨跌幅表现为涨2.88%,近5日表现落后于上证指数与行业指数。
有机构也在调研会上提问了股价方面的问题。
公司表示:影响公司股价的因素有很多,“在目前这个时点,我们认为现在的股价明显严重低估了公司的内在价值。”。
笔者注意到,公司在描述股价时,特别强调了MCU产品的优势,是这样表述的:
在MCU产品上,大家可以从一些公开数据看到,在中国市场,只算中国公司排名,公司是第一名,领先第二名很多。如果计算所有在中国市场的全球供应商,公司与第一名的差距也非常小,按照趋势来讲应该很快可以超过第一名。而且公司现在的眼光已经不仅仅是在中国市场,因为在整个MCU市场,海外市场还是挺大的,所以公司也在布局全球性的市场。
笔者查了下数据,发现近三年的利润构成里,来自海外的占比达八成左右。见下图橙色部分是海外地区,蓝色部分是境内。
对于公司认为目前股价被严重低估的观点,笔者看了下机构的投资评级的情况,截至5月6日收盘,兆易创新报收119.30元/股。而机构给出的目标价格要远远高于目前股价,约在200元左右,见下图。
根据Choice数据,从4月至今共有20家机构给出评级,且普遍给出高于目前股价的目标价。见下表。*评级:3家增持,其余皆为买入。
近日兆易创新两融数据一览:
从股价K线走势看,暂时仍处于震荡过程中。
中国证券报
“面值退市”第一股——中弘退,进入退市整理期后连续7日跌停,截至今日收盘股价封死跌停0.36元/股。这一价格创下了A股*股价新纪录,此前的纪录是国新健康在1996年创下的0.4元/股。
奇葩的是,中弘退今日上午两度打开跌停板,成交量急剧放大。截至下午收盘,其换手率达7.14%,成交金额为2.16亿元,但跌停板上的封单数量仍超149万手。更奇葩的是,中弘退目前的市值竟然还超过30亿元。
机构资金密集出逃
中弘退本名中弘股份,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面值,成为A股首例跌破面值退市的股票。
从11月16日复牌进入退市整理期以来,中弘退已录得7个跌停板,暴跌51.35%。前6个跌停日,中弘退的成交量低迷,成交金额在百万元级别,换手率大多为0.1%-0.2%。
梳理龙虎榜数据发现,有机构资金持续卖出中弘退。机构专用席位合计卖出额达到257.08万元,占同期成交额的比例为13%。
11月19日,一机构专用席位的卖出额为27.71万元;
11月20日,一机构专用席位的卖出额为16.77万元;
11月21日,一机构专用席位的卖出额为49万元;
11月22日,一机构专用席位的卖出额为44万元;
11月23日,三机构专用席位的合计卖出额为119.6万元。
据东财Choice数据显示,三季度持有中弘退的基金产品数量骤降,由年中的49只降到只剩1只——南方中证500ETF,合计持股数由6776.01万股下降到5849.91万股。
值得注意的是,深交所11月14日发布《关于调整深证成指等指数样本股的公告》称,鉴于中弘股份即将终止上市,根据指数编制规则,中弘股份被调出深证成指、中小创新等指数样本股。
南方中证500ETF是一只被动式指数基金,采用完全复制法,按照成分股在标的指数中的基准权重构建指数化投资组合,并根据标的指数成份股及其权重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被调出的成分股,这种被动跟踪的指数基金要在合同交易日限卖出。
散户与游资谁在“博傻”
诡异的是,从中报到退市风险骤增的三季度,中弘退的投资者数量不减反增。东财Choice数据显示,中弘退三季报的股东户数为27.45万户(户均持股3万股),较中报增加了2.79万户。
有人不惧退市买入,这是什么情况?有私募机构人士表示,这是典型的博傻心态,但也存在被困游资试图自救,或者找市场上的配资账户转移仓位的可能。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教授认为,这种炒作极不正常。无论是退市整理期还是摘牌后进入股转系统,投资者都拥有依法退出的自由交易权利,但投资本身还是应该取决于标的公司的可投资价值。
一位长期跟踪游资动向的市场人士表示,“有一类资金就是这个市场上的秃鹫,专门吃这些腐肉,一旦跌得够透,他们就会du别人抢着去翘板,最后实际是市场合力撬板。”
中弘退复牌以来,龙虎榜现身多个知名游资营业部席位,
广发证券罗定人民南路证券营业部11月20日的买入额达到107.99万元,占当日总成交额的比例为35.77%;
华泰证券江西分公司11月21日和11月23日均有买入,合计买入额为61.21万元;
申万宏源上海静安区洛川东路证券营业部11月21日的买入额为71.05万元;
中国银河北京金融街证券营业部11月22日的买入额为51.96万元;
中国中投深圳深南大道证券营业部11月23日的买入额为80.08万元。
中弘退“窟窿”难填,切莫随意买入
“保护投资者利益,不会保护意识到风险后仍然‘博傻’而遭受亏损的行为。如果已经警示风险了,投资者依然甘愿冒险,那就风险自担吧。希望投资者对风险有清醒的判断。”刘俊海说。
在此对中弘退的各项风险进行简要回溯:经营巨亏、债务高企,控股股东股份被司法强制卖出、公司涉嫌财务造假遭立案调查,实控人遭谴责及被列为老赖等等。
一、经营困难连续巨亏
中弘退已经陷入连续巨亏,公司2017年巨亏25.11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亏损18.85亿元,不到两年的时间亏损高达44亿元。
二、85亿元债务高企
11月22日晚中弘退公告称,11月21日,公司及下属控股子公司新增逾期债务本息合计金额为5.38亿元,全部为各类借款。
截至公告日,公司及下属控股子公司累计逾期债务本息合计金额为85.91亿元,全部为各类借款。公司目前正在与相关债权人协商妥善的解决办法,并且在全力筹措偿债资金。
三、立案调查中,处罚在路上
深交所11月8日对中弘股份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并且进行了多项风险提示,其中提到,2018年8月14日,中弘股份因披露的2017年一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三季度报告涉嫌虚假记载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中弘股份2017年年报审查中发现公司存在违规支付收购款61.5亿元、未及时披露重大行政处罚、补流募集资金到期无法归还、业绩预告修正披露滞后等违规行为,深交所及时查明事实,启动纪律处分程序,并于9月4日对公司及实际控制人王永红、董事长王继红、董事兼财务总监刘祖明予以公开谴责的处分。
四、实控人避居香港,已是老赖
一个多月前,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王继红、总经理张继伟已经宣布辞职。实际控制人王永红仍然远避香港。
*法院被执行人信息平台显示,中弘集团、中弘股份、王永红均为失信被执行人。
根据公告,中弘股份控股股东中弘集团持有的部分股份已经被司法强制执行卖出。
看完中弘退的基本面,中证君引述交易所的一句话:终止上市公司风险高,退市整理期切莫随意买入。
最后提醒,预计中弘退最后交易日期为2018年12月27日。在退市整理期内,即便公司股票价格回到1元面值以上,根据相关规定,亦不能改变深交所已作出的终止上市决定,公司股票将在退市整理期结束后被摘牌。
兆易创新于2021年4月17日披露年报,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5亿,同比增长40.4%;实现归母净利润8.8亿,同比增长45.1%;每股收益为1.91元。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37.4%,同比降低3.1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9.6%,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注:兆易创新于2019年6月01日完成重大资产重组。
期间费用率升高1.7%,对公司业绩有所拖累
公司2020年营业成本28.2亿,同比增长47.8%,高于营业收入40.4%的增速,导致毛利率下降3.1%。期间费用率为21.5%,较上年升高1.7%,对公司业绩有所拖累。
本期“存储芯片销售”营收贡献较大
从业务结构来看,“存储芯片销售”是企业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具体而言,“存储芯片销售”营业收入为32.8亿,营收占比为73%,毛利率为35%。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兆易创新2022-04-15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1-3月归属净利润盈利约6.81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26.12%左右。
本次业绩变动的原因为:本季度业绩预增主要是由于主营业务的快速增长。受益于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客户结构,以及多元化供应链布局,公司克服疫情影响,2022年第一季度经营业绩大幅增长,实现2022年度良好开局。
兆易创新2021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63.3亿元,同比上升99.45%;归母净利润16.48亿元,同比上升144.92%;扣非净利润15.64亿元,同比上升171.76%;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26.89亿元,同比上升77.39%;单季度归母净利润8.62亿元,同比上升178.47%;单季度扣非净利润8.24亿元,同比上升212.11%;负债率13.88%,投资收益3988.48万元,财务费用-9944.08万元,毛利率44.32%。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20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7家,增持评级3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208.48。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7.43亿,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入4782.7万,融券余额增加。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兆易创新(603986)好公司评级为4星,好价格评级为2星,估值综合评级为3星。(评级范围:1 ~ 5星,*5星)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兆易创新年报》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兆易创新年报、打新股鑫东财配资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