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作者丨夏旭田
2月8日,工信部官微表示,中国口罩生产秒速仅需0.5秒/只,然而,一个解析消毒的标准流程,需要7天到半个月。
也就是说,大年初一加班生产的那批次口罩,可能今天刚刚上市,近期将会有大量口罩上市。
2月8日,工信部官方微博“工信微报”在转发***关于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的一段采访时回应了“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为何口罩不够用?”的问题。
工信部在官微中表示,实际上,中国口罩生产秒速,仅需0.5秒/只,然而,一个解析消毒的标准流程,需要7天到半个月。
“也就是说,大年初一加班生产的那批次口罩,可能今天刚刚上市!”
啥叫解析消毒?
工信部在官微中指出,医用口罩,采用环氧乙烷灭菌,灭菌之后,口罩上会有环氧乙烷残留,不但刺激呼吸道,还有致癌物,必须通过解析方式,使残留的环氧乙烷释放,达到安全含量标准,经检测合格后,才能出厂上市。
“如此来看,近期将会有大量口罩上市。”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2月2日介绍,中国口罩产能约为每天2000万只,目前产能恢复率60%以上,对于非常紧缺的口罩等物资,工信部正全力动员企业克服春节假期和疫情扩散等难度,尽快复工复产。
2月5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介绍,截至2月3日,全国22个重点省份口罩产量已经达到1480.6万只,比前一日环比增长3.1%,产能利用率达到了67%,环比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最紧缺的N95口罩已经达到11.6万只,环比增长48%。其他的医用口罩日产量998万只,环比增长36%。
“总体看,口罩产量呈现持续上升势头,尤其是防治一线急需的医用N95口罩,优先保障,增速更快。对于一些企业担心将来产能过剩的问题,我们再次强调,疫情过后富余的产量,政府将进行收储,只要符合标准,企业可以开足马力组织生产。”郝福庆表示。
据悉,中国拥有全球近一半的口罩产能,2015-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口罩产业高速发展,产值增长率维持在10%以上。
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口罩产量超过50亿只,产值达到102.35亿元。其中,可用于病毒防护的医用口罩占比高达54%。
智通财经APP获悉,国泰君安发布研究报告称,鉴于中国神华(601088.SH)主要产品销售价格上涨,上调2021~23年EPS至2.51、2.59、2.63元(原2.44、2.52、2.56元),参考市场2021年10xPE,上调目标价至25.1元(原22.19元),维持“增持”评级。
业绩报告:公司发布2021H1业绩预告,预计归母净利约260亿元,同比增26%;扣非净利256亿元,同比增26%,业绩超预期。
国泰君安主要观点
量价齐升,H1业绩同比提升。公司21H1商品煤销量2.41亿吨(同比增17.3%),主因:1)受疫情影响外购煤销量基数较低,20H1销量2.05亿吨同比减5.4%;2)21H1全国煤炭市场高景气,公司铁路沿线贸易煤增多。同期煤炭产量1.52亿吨(同比增4.7%),因龙头保供带动公司产能进一步释放。此外,21H1年度长协均价593元/吨(同比增10.1%),煤炭主业量价齐升。
以价补量,Q2业绩环比再升,产销环比走势出现剪刀差,保供任务提升。公司21Q2归母净利144亿(同比增32.6%)环比增23.9%,同期煤炭产量0.74亿吨环比减4.6%、销量1.25亿吨环比增8.7%、年度长协均价596元/吨环比增1%。产量微降主因内蒙地区执行严格限产,销量增加表明公司承担更多保供任务,7月后进入用电高峰期叠加21H1公司煤炭销量已接近历史*值(13H1销量2.43亿吨),伴随保供压力加大,下半年产量释放有望超预期。
火电、聚烯烃、航运、铁路业务量齐增长,21H1分别提升22.6%、8.6%、23.5%、12.5%,主因:1)印尼爪哇机组、黄大铁路、锦界三期提供增量;2)经济反弹,下游需求增加,公司电力、化工、航运等产能利用率提升。
风险提示:在建项目不及预期;煤价超预期下跌。
2月8日,工信部官方微博“工信微报”在转发关于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的一段采访时回应了“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为何口罩不够用?”的问题。
工信部在官微中表示,实际上,中国口罩生产秒速,仅需0.5秒/只,然而,一个解析消毒的标准流程,需要7天到半个月。
“也就是说,大年初一加班生产的那批次口罩,可能今天刚刚上市!”
啥叫解析消毒?
工信部在官微中指出,医用口罩,采用环氧乙烷灭菌,灭菌之后,口罩上会有环氧乙烷残留,不但刺激呼吸道,还有致癌物,必须通过解析方式,使残留的环氧乙烷释放,达到安全含量标准,经检测合格后,才能出厂上市。
“如此来看,近期将会有大量口罩上市。”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2月2日介绍,中国口罩产能约为每天2000万只,目前产能恢复率60%以上,对于非常紧缺的口罩等物资,工信部正全力动员企业克服春节假期和疫情扩散等难度,尽快复工复产。
2月5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介绍,截至2月3日,全国22个重点省份口罩产量已经达到1480.6万只,比前一日环比增长3.1%,产能利用率达到了67%,环比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最紧缺的N95口罩已经达到11.6万只,环比增长48%。其他的医用口罩日产量998万只,环比增长36%。
“总体看,口罩产量呈现持续上升势头,尤其是防治一线急需的医用N95口罩,优先保障,增速更快。对于一些企业担心将来产能过剩的问题,我们再次强调,疫情过后富余的产量,政府将进行收储,只要符合标准,企业可以开足马力组织生产。”郝福庆表示。
据悉,中国拥有全球近一半的口罩产能,2015-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口罩产业高速发展,产值增长率维持在10%以上。
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口罩产量超过50亿只,产值达到102.35亿元。其中,可用于病毒防护的医用口罩占比高达54%。
聚乳酸可降解口罩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4月18日,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我们研发的可降解口罩主体材料,采用了可生物降解聚乳酸材料。”据驼人集团蓝光实验室副总裁程杰博士介绍,研发团队通过对熔喷和纺粘的配方、工艺、设备参数等进行探索,实现了聚乳酸熔喷和纺粘非织造材料的自主生产。
值得关注的是,“可降解+有效隔离”是这款口罩的突出特性。自然环境下,该款口罩可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不会给生态环境增加负担。经权威检测机构(上海微谱检测科技集团)检测,在堆肥条件下,该款口罩主体材料180天内生物降解率可达90%以上,超出相关技术指标要求。此外,口罩细菌过滤效率BFE也达95%以上,呼吸阻力不超过35Pa,有效隔离,舒适透气。
“作为一家有着近30年的生产和研发技术积累的企业,我们要生产出群众用得起的好口罩,守护群众健康,呵护环境健康。”驼人集团创始人、总裁王国胜说,该公司利用口罩全产业链优势,于今年2月实现了可降解口罩技术攻关的快速破局。
王国胜认为,聚乳酸可降解口罩符合全球禁塑总趋势,契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驼人集团也将通过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等途径,尽可能降低口罩的生产成本,让消费者用得放心、安心。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口罩将大量上市》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口罩将大量上市、601088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