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排名(lme镍)

2022-07-08 7:11:00 股票 xialuotejs

东吴证券排名



本文目录一览:



2021年证券业“期末考”成绩单公布。

6月17日晚间,中证协发布2021年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排名情况,对证券公司经审计数据及业务情况进行了统计排名,共涉及38项指标。

据《证券日报》

行业业绩持续改善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2021年,证券行业资产规模稳步提升,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21年末,行业总资产10.53万亿元,净资产2.51万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20%、12.5%;行业净资本1.9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7%。其中,中信证券以9758.99亿元的总资产遥遥领先,紧随其后的华泰证券、国泰君安的总资产均突破6100亿元,还有20家券商的总资产均超1000亿元,较2020年新增了、东吴证券、财通证券、国元证券;此外,在2020年大跨越的基础上2021年跻身前20强,表现突出。

同时,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招商证券、申万宏源等券商净资产均超1000亿元,申万宏源为新进,并且在头部券商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由2020年的第九名跃升至2021年的第六名。

盈利能力方面,2021年度证券行业业绩持续改善,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4967.95亿元,实现净利润2218.77亿元。其中,有13家券商的营业收入均超100亿元,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位列前三。同时,2021年,有10家券商净利润超100亿元,相较2020年新增了招商证券、中金公司、中国银河、中信建投、国信证券。

与此同时,2021年证券行业净资产收益率为9.23%,较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继续增强。其中,共有16家券商的净资产收益率超10%,华福证券超越以17.8%的净资产收益率*。

业务结构不断优化

三大能力持续提升

2021年,证券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转型升级,业务结构不断优化。中证协在经营业绩榜单发布时,特别提及了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服务市场投资理财需求能力、数字化治理能力三大方面。

2021年证券行业深度发力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实现经纪业务收入1529.62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中信证券的经纪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第二名依旧是国泰君安,而广发证券则超越招商证券位列第三。同时,证券行业实现代理销售金融产品收入190.75亿元,同比增长51.7%,其中,中信证券依旧遥遥领先,广发证券由2020年的第五名跃升至行业第二,中金公司依旧排名第三。

此外,证券行业实现投资咨询业务收入53.75亿元,同比增长14.9%,第一名依旧为招商证券,第二名、第三名由2020年的平安证券、中信证券变为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同时,客户资产规模达72.54万亿元,同比增长18.6%。2021年证券行业代理机构客户买卖证券交易金额达606.77万亿元,同比增长30.7%。与此同时,证券公司主动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企稳回升。2021年实现资产管理业务收入283.93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第一名东方证券及第二名中信证券的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均大幅增长至34.92亿元、29.32亿元。

对于2021年证券行业业绩的*表现,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接受《证券日报》

同时,证券行业着力发挥投行专业优势,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2021年度证券行业投行业务收入达到699.52亿元,同比增长4.3%,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4.1%。2021年度证券公司实现股票主承销佣金收入320.11亿元,债券主承销佣金收入233.85亿元,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直接融资能力进一步提升。

具体来看,“三中一华”在投行业务方面的地位依旧难以撼动,不过,2021年中信证券超越了2020年的*中信建投,*。此外,除“三中一华”的股票主承销佣金收入均超20亿元外,2021年还新增了海通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光大证券的债券主承销佣金收入均超10亿元。

近年来,金融科技与证券业加速融合。证券公司信息技术投入指标发布以来,证券行业对信息科技重视程度不断增强,行业信息技术投入逐年增长。2021年全行业信息技术投入金额338.2亿元,同比增长28.7%。2017年至今证券行业在信息技术领域累计投入近1200亿元,行业持续加大信息技术领域的投入为行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其中,信息技术投入超10亿元的券商增加至10家,相较于2020年的华泰证券、国泰君安、中信证券、招商证券新增了中金公司、海通证券、中信建投、广发证券、中国银河、平安证券。在信息技术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方面,中小券商则优势突出,华林证券突出重围,以25.17%的占比位列第一,华鑫证券以24.33%的占比紧随其后,以14.26%的占比位列前三。




lme镍

(图源:图虫创意)

3月8日,LME镍期货价格站上10万美元关口,不仅刷新了价格高点,也创造了短期大涨幅度的历史。“2020年因疫情带来的负油价,都没有这个‘活久见’”有期货行业从业人员评述。

面对镍市场价格的激烈波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在官网发布两则公告,一是先暂停伦敦镍市场交易,二是取消了3月8日零点(含)之后在电话交易和LME SELECT上执行的所有交易。

镍价异动,已使得下游不锈钢市场出现停止报价现象,而近期整体有色市场的价格波动,也已对下游产业带来负面影响。

采访中分析人士多表示,当前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非理性上涨,已完全脱离基本面,需警惕高位跌落风险。

国际期镍大涨脱离基本面

从29770美元/吨,到101*美元/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镍期货仅用不足两日,就实现了高达240%的空前涨幅,刷新历史天价。继北京时间3月7日夜间出现74%的暴涨后,8日LME镍延续疯狂态势,盘中再度暴涨110%。

在此背景下,伦敦金属交易所也暂停了镍交易。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表示,自今日伦敦时间08:15(北京时间16:15)起,暂停LME所有场所的镍合约交易;目前LME镍合约的保证金将根据3月7日的收盘价计算。

公告称,将积极筹划镍市场的重新开放,并尽快向市场公布机制;考虑到近期地缘局势及镍价表现,镍合约的交易可能关闭数日,同时LME将安排处理接下来的交割工作。Wind数据显示,LME镍暂停交易前报80000美元/吨,涨幅66.4%。

另外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宣布,取消所有在英国时间3月8日凌晨00:00或之后在场外交易和LME select屏幕交易系统执行的镍交易,并推迟原定于3月9日交割的所有现货镍合约的交割。LME表示,当前的事件前所未有,LME致力于与市场参与者合作,确保市场继续有序运转。镍市场的暂停给市场参与者带来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际有色商品价格波动,无疑牵动国内期现货市场。

受近两日外盘走势影响,沪镍主力合约也在3月7日出现一字板12%涨停后,又于3月8日早盘再度封住涨停,涨幅达15%。2022年初至今,该主力合约价格已累计上涨超过53%。

现货市场上,据生意社镍价格监测,3月8日现货镍大幅飙涨。镍现货价格报263783.34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上涨24.92%,同比上涨109.63%。

价格拉动下,A股市场镍概念股近日也大幅上涨。

●8日早盘,Wind镍矿指数领涨市场,当日收涨2.63%。继3月7日报出涨停板后,鹏欣资源8日早间再度封至涨停。此外,8日青岛中程大涨18.46%,近两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过30%。

“中国镍产量60万吨、需求大概170万吨(占全球需求的一半),对外依存度较高。而俄罗斯作为全球第三大镍生产国,地缘因素使得近期市场对俄镍供应有所担忧。”生意社分析师刘美丽认为,造成镍价飙升的主要原因在供给端,俄镍供应担忧和全球低库存是镍价上涨的核心驱动。据生意社LME库存数据统计,镍库存不断下降至低位,上周LME镍库存下降3006吨至77082吨,显性库存跌破8万吨。

“目前市场镍供应缺口也就几万吨,完全不至于出现这么大幅度的暴涨。就算是俄镍遭受制裁,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更何况目前俄镍还保持正常出口。”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程小勇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

香港中睿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徐阳也分析,镍价高涨原因主要在多头在俄乌局势变化中炒作俄罗斯镍供应危机,这个涨速基本面参考意义不大,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多头在俄乌局势变化中炒作俄罗斯镍供应危机,尤其昨日LME镍价走势,基本上可以看作多头逼空。

光大期货分析师展大鹏也表示,短期镍价表现已经远远脱离基本面,该镍价下下游企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观望情绪或更加浓厚。短期建议观望,等待该风险事件结束。

有色商品价格异动冲击下游

镍金属价格异常高涨,对下游产业影响已显现。

作为不锈钢的重要组成部分,镍在304不锈钢中的含量达到8%,且由于价格相较另一重要原料铁更为昂贵,镍在不锈钢成本构成上占比超过55%。镍价波动也成为了不锈钢价格涨跌的风向标。

●3月8日早间,国内期货市场上不锈钢主力合约也直封涨停板。现货市场不锈钢价格也站上2万元大关。据生意社数据,8日不锈钢现货价格报20073.33元/吨,单日上涨4.15%。

而据我的钢铁网数据,3月7日早间,青山钢水价格上调400元/吨至13300元/吨,叠加期镍价格飙升,成品价格上调,市场心态好转,贸易商跟涨积极,各地304价格纷纷上调300-600元/吨不等。

受上游原材料价格异常涨幅影响,3月8日无锡市不锈钢电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更是发布了关于镍暂停交易的通知称,自当日起暂停镍品种所有提单买卖协议的交易,恢复时间另行通知;自8日结算时起,调整镍品种所有提单买卖协议的订金至20%,在此之前,所有持有镍品种提单买卖协议的交易商限制出金。

“不锈钢价格大幅跟涨,但部分贸易商因资源紧张短期内难以缓解而产生惜售情绪,有的封盘不报价。下游也是买涨不买跌心态,市场询价较多,但现货价格急拉,下游一时难以适应。”生意社刘美丽分析,上周不锈钢社区库存出现去库,成交有所回暖。今年不锈钢新增产能较多,3月份粗钢排产计划环比增加20.4%,钢厂供应预期偏多。目前国内外电解镍库存整体水平不高,国内受库存不足影响时间已久,俄镍供应若出现中断影响巨大,国内下游或无货可用。

除不锈钢市场需求拉动外,镍金属作为三元电池的重要原材料之一,近年来也伴随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价格持续受到提振。

“高镍化是三元电池发展的主流方向,正极材料中镍金属的比例从50%逐步提升至80%以上。”一位动力电池研究人士对证券时报·e公司

不过,也有投资机构人士在接受采访时称,尽管动力电池增速很快,但总体上电池对镍的需求仅占总需求的10%,尚不足以拉动镍价上涨。而近日镍价上涨与基本面无关,主要是期货层面的资金博弈,“这种情况一般很快就会过去,镍价还是会逐步恢复到以前的正常水平,对产业生产的影响不大。

国际镍价畸高,折射出大宗商品市场整体异常波动的现状。2021年以来,有色金属中包括铅、锌、铜、镍、锂价格都迎来大幅上涨,多个品种创下数年新高,加之近日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带来的短期拉涨,下游行情成本承压明显。

采访中有行业人士反应,整个商品市场非理性上涨,已使得下游加工企业遭受负面冲击。“电缆加工生产中需要采购铜金属。之前跟下游签单是材料成本才69000元/吨,现在已经涨到75000元/吨了,短短几天,几百吨货物就亏了上百万。”

滞胀担忧再起

警惕大宗高位跌落

“近期大宗商品市场整体非理性的价格上涨,推动因素主要是地缘政治风险带来的供应担忧,但这其中很多商品的涨价完全没有理由,仅是炒作资金的行为。”程小勇认为,近期黄金等贵金属价格拉涨在情理之中,贵金属的避险属性,可以满足资金的对冲需求。但此外,铅、锌等金属价格也出现了价格拉动,不符合基本面现状,也与地缘风险关联不大。

他表示,俄罗斯并不是锌的主要出口国,但近两日沪锌主力合约涨幅已达10%。市场逻辑是认为近期电价上涨或对西欧锌冶炼产生负面影响,但事实上当前国际市场锌处于产能过剩的情况。此外,近期价格出现上涨的铅,下游很大的需求市场是铅酸电池,但目前新能源电池技术不断迭代,铅酸电池已丧失市场需求,铅市场供应也处于完全过剩状态。

“众多有色商品价格的异常高涨,已经使下游工业出现运行紊乱,市场未来必然会出现纠正。而每一次原油暴涨过后,就是经济衰退的过程,没有一次例外。大宗商品暴涨对下游的影响是破坏性的,市场已经开始担忧滞胀出现。”程小勇称,短期内地缘因素会推动大宗商品价格继续走强,但后期地区冲突走向终将转变。需警惕商品溢价逐步缓和,价格向合理范围回落。

面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的大涨,3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近期俄乌冲突升级,对全球能源市场带来冲击,国际原油、天然气价格进一步攀升。由于中国原油、天然气外采比例较高,会受到影响,进口成本客观上会有所抬升。但总体上看影响是可控的。

●发改委指出,将紧盯重点大宗商品市场供需和价格走势,加强监测分析研判。保持市场监管高压态势,加大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对资本恶意炒作,将予以坚决打击。

兰格钢铁网也分析认为,大宗商品仍处于上涨周期,市场热衷继续炒预期,但市场恐慌情绪开始出现。发改委提出严厉打击捏造散布重点大宗商品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从目前市场反馈来看,观望情绪偏浓,此次喊话对市场的影响作用还未体现,当前市场仍处于炒作预期中。但随着价格不断走高,并不利于下游需求释放及成本稳定,这与国家保供稳价出现背离,下游恐高情绪恐将在本周蔓延。

徐阳也认为,原油市场近期的价格异常上涨的逻辑也与镍市基本相同,因为无论制裁与否,美欧都还在进口俄罗斯石油以保障供应,因此这些品种现在涨幅涨速基本上都是脱离基本面的,预计未来在地缘危机化解一些,高点出现后会迅速下跌,当前走势建议观望,不要操作。




东吴证券排名2021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2021年券商年度排名来了!





6月17日,中证协发布2021年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排名情况,涉及资产规模、各项业务收入等38项指标。



2021年证券行业取得多项突破,行业总资产突破10万亿,证券行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前十券商净利润超百亿元,盈利能力提升。


财富管理转型加速,券商加大服务市场投资理财需求能力,代理销售金融产品竞争激烈。而投行和资管板块,头部效应显著。


行业总资产突破10万亿

中证协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行业总资产10.53万亿元,净资产2.51万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20.0%、12.5%。这是行业总资产*突破10万亿元。


单家来看,中信证券总资产规模9759亿元,位居行业榜首,距离万亿规模仅有一步之遥。2020年末,中信证券总资产规模8103亿元,2021年增长迅速。


中信证券接近万亿元的总资产规模在全行业遥遥领先。排名第二的华泰证券总资产规模为6415亿元。总资产规模超过5000亿元的还有国泰君安、招商证券。总资产在4000亿元到5000亿元之间的有6家券商,分别是申万宏源、银河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中金公司以及中信建投。


2021年总资产超过千亿元的有23家券商,2020年年末总资产突破千亿共有19家券商。2021年总资产超500亿元的有45家券商,超百亿的有83家券商。在106家参与排名的券商中,网信证券以8.68亿元的总资产规模,排倒数第一。总资产低于10亿元的还有大和证券、摩根士丹利证券。


总资产增长迅猛,2020年末为802亿元,2021年末为15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87%。


3家净资本超千亿

衡量证券公司资本充足和资产流动性状况的重要监管指标是净资本。根据中证协数据,行业净资本1.9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7%。据了解,去年以来多家上市券商通过定增、配股等方式持续“补血”。


从具体券商来看,净资本超过千亿元的有3家,中信证券仍排第一,另外两家是国泰君安以及华泰证券。净资本超过500亿元的有11家。与2020年相比,国泰君安的净资本行业排名从第一变成了第二,华泰证券则是*突破百亿元。


中小券商方面,净资本低于10亿元的有3家,2020年是2家。

10家券商净利超百亿元

2021年度证券行业业绩持续改善,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4967.95亿元,同比增13%;实现净利润2218.77亿元,同比增30%。


单家公司来看,中信证券营收417亿元,全行业第一,且遥遥领先。营收超过200亿元的券商有7家,还包括国泰君安、华泰证券、招商证券、海通证券以及中信建投。营收超百亿的有13家券商,还包括中金、国信证券、申万宏源、银河证券、东方证券、平安证券。2020年,营收过百亿的也是13家券商。


营收超50亿元的有24家券商,超10亿元的有72家。营收低于1亿元的有4家,分别是金圆统一、大和证券、星展证券、网信证券。


净利润方面,中信证券231亿排名行业第一。净利润超百亿的有10家,其中有5家在100亿元到110亿元之间。国泰君安净利150亿元,华泰证券133亿元,海通证券128亿元。净利润超50亿元的券商有12家,超20亿元的有23家。


2021年的净利润水平同比增长较多。2020年,净利润超百亿的只有5家,分别是中信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


中小券商方面,有12家券商亏损。包括网信证券、星展证券、德邦证券、汇丰前海等。


经纪业务:中信证券*超百亿

2021年证券行业持续发力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实现经纪业务收入1529.62亿元,同比增长19.6%。


中信证券经纪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位居行业第一。国泰君安经纪业务收入83.5亿元,位居行业第二。广发第三,73亿元。招商证券第四,72亿元。经纪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的有10家,超过20亿元的有22家。2020年,该项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有8家,超20亿元的有20家。两年变化不大。

3家券商金融产品代销收入逾十亿

2021年基金代销规模增长迅猛,“卖基金如何”已成为券商看点之一。根据证券业协会数据统计,2021年证券行业实现代理销售金融产品收入190.75亿元,同比增长51.7%。


小编梳理发现,代销收入过亿的券商共有31家,而2020年有25家。


其中有3家券商代销收入突破10亿。中信证券以26.76亿元的收入保持第一,相比上一年度增长33.81%,收入规模遥遥甩开后来者。广发证券以11.73亿元排名第二,中金公司以10.70亿元排名第三。


前十券商座次有较大变动,显示出代销领域竞争激烈。比如上述广发证券排名上升3名。银河证券也前进3名,目前以9.16亿元排名第7。而2020年曾排名第2的国泰君安在2021年掉落至第6名,代销收入9.45亿元,同比微增1.11%,是前30家券商里增幅最小的公司。招商证券和兴业证券均排名下滑2位,2021年依次排在第8名(收入规模8.02亿元)和第10名(收入规模7.63亿元)。


前三十券商中共有7家券商代销收入实现高速增长。其中,排名第三十的东吴证券增幅达到194.33%,2021代销收入规模为1.06亿元,该券商排名前进13位。此外,银河证券、申万宏源、光大证券、中泰证券、海通证券、华西证券均增长逾***。



“三中”投行排名稳固

2021年注册制改革持续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其中,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去年证券行业投行业务收入达到699.52亿元,同比增长4.3%,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4.1%。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直接融资能力进一步提升。


从投行格局来看,前十大券商排名基本稳定,“三中”牢牢守在前三。2021年中信证券以69.33亿元*,中信建投以55.26亿元排名第二,中金公司投行收入为46.34亿元。


收入规模以及排名有较大浮动的发生在第二、第三梯队。


安信证券2021年投行收入为14.43亿元,增长44.55%,前进6位至14名。国元证券前进9位至21名(收入规模9.45亿元)。中原证券进步较大,从2020年的的62名上升至27名,收入规模为6.31元,增幅达到214.16%。


而银河证券排名有所下滑,2021年投行收入5.75亿元,同比减少33.73%,跌至30名。开源证券收入规模同样减少逾30%,以7.17亿元排名第25名。


资管头部效应明显

证券公司主动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企稳回升。根据中证协统计,2021年证券行业实现资产管理业务收入283.93亿元,同比增长9.0%。


从收入排名情况来看,前四名座次不变。第一名东方证券,资管收入规模为34.92亿元,增长47.69%。中信证券排名第二,为29.32亿元,同比增长51.24%。上述两家券商远远抛离其他证券公司。


华泰证券和国泰君安分别以18.53亿元和17.08亿元依次排在第三、第四位。


广发证券退步明显,资管收入8.51亿元,同比减少28.36%,排名下滑6位至13名。


前三十名券商中,进步较大的有中航证券,从过去的36名上升至29名,收入规模1.51亿元,增长30.05%。兴业证券前进5名,收入规模以2.12亿元排名第24,同比增长42.26%。


10家券商证券投资收入逾50亿

在证券投资收入方面,中信证券2021年收入规模为139.75亿元,同比增长28.75%,保持第一名,也是*家逾百亿的券商。第二名申万宏源前进四位,收入规模80.89亿元,同比增长52.31%。


国信证券进步明显,从11名上升至第7名,去年证券投资收入规模为73.30亿元,增速99.33%。


2021年共有10家券商证券投资收入超过50亿,而上一年度为7家。


此外,部分中小券商的排名也有较大提升。财信证券从52名前进至第28名,收入规模12.93亿元,同比增长165.35%。排名第30的国联证券,收入规模12.06亿元,增长79.13%,前进了13名。东吴证券以19.15亿元排名第17,同比增长49.58%,前进11名。


券商中国(ID:quanshangcn)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分享内容,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点击关键字可查看

潜望系列深度报道丨股事会专栏丨投资小红书丨e公司调查丨时报会客厅丨黑幕调查丨十大明星私募访谈丨突发!上海石化发生火情,消防正全力救援!丨10倍牛股被“清仓”减持,什么情况?散户却在疯狂炒作,追高者*亏损已超30%丨多家银行排队爆满?上海银保监局发布通知丨沪深交易所修改规则:可转债涨跌幅、交易门槛均调整丨郑州市纪委监委:就“红码”事件启动调查问责程序丨“妖股”尾盘跳水,啥情况?丨大反弹!一批基金\"回血\"超50%丨超重磅!我国第3艘航母下水,命名“福建舰”,配电磁弹射装置!丨新能源赛道爆发,千亿龙头批量大涨!




东吴证券排名第几

4月24日,小编了解到,4月22日,北交所、全国股转系统发布2022年首季度证券公司执业质量评价结果。本季度,安信证券凭借150.90的总分数夺得榜一,打破了由开源证券连续四个季度蝉联榜首的纪录。

据评价结果介绍,此次共计112家证券公司中参与评价,但11家证券公司子公司纳入其母公司合并评价,因此实际排名券商共计101家。

与2021年年度评价结果相比,安信证券名次由此前的第三升至榜一位置,2022年首季度,安信证券专业质量评估拿到53.40分的*分,同时合规质量仅扣掉2.5分,从而取得150.90的总成绩。

与此同时,2022年第一季度排名榜二的东吴证券与2021年相比名次也出现很大提升。在上一次评价结果中,东吴证券仅排名第13位,合计得分仅126.98。此次,东吴证券则凭借144.98高分名次连跳11位,晋升第二。

(图源:北交所、全国股转系统)

整体上看,北交所和新三板作为中小券商一直以来的优势发力领域,2022年首季度,不少中小券商名次都实现了较大飞升。这在前十强名单中也尤为明显。

相比于上一次评价,*评级结果中,新晋5家中小券商。而上一次位居前十的中信建投、广发证券、国泰君安、中信证券以及长江证券则全部退出前十之列。

2022年第一季度,除东吴证券外,前十强中新晋兴业证券、浙商证券、国元证券和华创证券,*排名分别为第7到第10名。

而在2021年,上述四家券商名次则分别为第15名、第19名、第20名和第51名。其中,尤以华创证券名次晋升最猛。

2022年首季度,华创证券不仅在专业质量得分明显提升,且合规质量扣分项也仅扣掉0.8分,而在2021年,华创证券合规质量扣分则高达2.67。

相比于上次,申万宏源名次下滑1位,此前已经蝉联多次榜一的开源证券下滑则较为明显。在*排名中,开源证券名次跌出前五,仅拿到第6,总得分为129.91。

具体情况来看,2022年首季度,开源证券在合规质量评价中被扣掉11.6分。除北交所保荐业务被扣掉2分外,在新三板发行并购业务以及持续督导业务中,也被相继扣掉4分和5.6分,从而最终影响了开源证券在首季度总成绩。

不过,尽管开源证券本季度名次出现小幅下滑,但专业质量得分依旧位居前五。与此同时,本季度合规质量0扣分的券商数量也明显增加。

2021年度,合规质量满分券商仅20家,前二十强名单中仅平安证券(排名第16)和华泰证券(排名第17)实现0扣分。

而在2022年第一季度,合规质量满分券商则增员至64家,前二十强券商中,10家券商合规质量达到满分;前十强中也有3家入围,分别为排名第4的中泰证券、排名第5的东北证券和排名第8的浙商证券。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东吴证券排名》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东吴证券排名、lme镍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