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青山控股使用建信期货席位做套保被逼仓?建信期货并未开设LME交易席位】财联社3月8日电,近两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镍价暴涨,关于镍矿巨头青山控股被逼平仓的传闻甚嚣尘上,该传闻称,青山控股本次使用了建信期货LME的交易席位。据了解,建信期货暂不具备为客户提供境外期货交易的资格,目前并未开设LME交易席位。
5月13日丨炬华科技(300360.SZ)发布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的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总量为1000万股,约占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1.98%,其中:*授予900万股,占拟授予权益总数的90%,占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1.78%;预留100万股,占拟授予权益总数的10%,占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0.20%。
该激励计划*授予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5.37元/股,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与*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相同。
该激励计划*授予激励对象总人数为250人,激励对象包括公司公告该激励计划时在公司及子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骨干人员和其他管理、技术、业务骨干人员。
提要
作为一家具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背景的期货公司,建信期货成立三年多来,利用期货行业创新发展的有利时机,发挥金融衍生品工具风险管理功能,积极融入建行集团综合化金融服务体系,力求为支持“三农”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多帮助。
以“保险+期货”模式助推银行涉农业务
目前国内粮食仍然是以农户分散化生产为主,抗风险能力较弱,而且缺乏有效的担保手段,因此农户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也制约了银行的涉农业务发展。“保险+期货”的推出,稳定了农户的收入预期,提高了经营保障能力,也拓宽了农业信贷的发展空间。建信期货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期货+银行”的契机,积极向交易所申报今年“保险+期货”项目试点,探索涉农金融新路径。
建信期货的“保险+期货”初步方案一经提出,就得到了股东建设银行的积极响应。建行新疆分行、大连分行主动帮助筛选目标客户,最终确定与新疆建设兵团棉麻公司和大连庄河地区分别开展棉花、大豆“保险+期货”项目。随着项目合作方以及项目细节的逐步完善,建设银行对项目的认识逐步加深,提出可以对投保方优先提供信贷支持以及其他配套金融服务,产品方案正式升级为“保险+期货+银行”。
银行的主动参与,为“保险+期货”项目带来了四个方面的好处。
首先,相较于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银行更加了解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并且与地方政府以及涉农企业有着长期、深入的合作,能够为筛选客户和完善项目方案提供建议与帮助。
其次,银行拥有农产品下游企业资源,能协助打通现货贸易和销售环节,而且银行可以通过贸易融资服务来提高项目现货端的销售能力。
再次,银行扎根当地,拥有庞大高效的客户经理队伍,能够持续为项目相关方提供金融服务,给项目落地和正常运行提供保证。
最后,“保险+期货”的出现,也缓解了长期困扰银行的支农业务风险高的问题,特别是让小额、短期、高频率的农户贷款看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随着“保险+期货”的日益成熟和常态化,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可以和银行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探索收入险,配套简化支农贷款申请流程、降低申请门槛,为农户扩大再生产和丰富收入来源提供支持,从而创新出更符合现代农业特征的金融服务产品。
以风险管理公司为依托 构造大宗商品贸易融资新模式
建信期货于2016年初设立风险管理子公司——建信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建行集团在境内*的现货业务平台,建信商贸凭借现货、期货综合经营的功能优势,深度切入建行大宗商品金融业务,以专业能力完善集团对大宗商品产业客户的综合服务体系。建信商贸成立后,与建设银行合作研发了大宗商品买断式融资业务,使银行传统的仓单融资业务实现了升级换代,在满足客户融资需求的同时,提高了银行信贷的风控水平,实现三方多赢。
该业务综合发挥了银行、期货公司和风险管理子公司各自的功能优势。通过与建行的深度合作,共同审核并监管客户的信用风险,由建信商贸向客户买断存货,同时利用期货市场对冲风险,在有效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前提下,解决了客户的短期仓单融资需求。与市场同类产品相比,大宗商品买断式融资业务具有存货真实出表、审批速度快、市场容量大等特点。
通过建信商贸承接存货、配套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交易,解决了银行传统仓单融资业务中的三大痛点。第一,通过货权转移至风险管理子公司名下,银行和风险管理子公司的联合监管,大大降低了存货灭失风险。第二,现货头寸在期货市场进行保值,降低了银行所面临的存货跌价风险。第三,风险子公司熟悉大宗商品贸易,可以及时通过现货市场处置存货,降低银行存货保有环节万一客户违约,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处置流程漫长的风险。
实体企业从中得到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不仅降低了获取短期融资的难度,同时,相较于以往的仓单质押贷款,存货买断方式也大幅提高了融资比例,相当于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以衍生品专业能力助力银行创新大宗商品业务
国内商业银行涉足大宗商品业务多年,但受制于不能直接进场交易,所以一直采取的是OTC方式,而且在交易品种上长期仅限于贵金属。虽然近年来逐步扩展到一些有色、农产品和能化品种,但依然只能通过境外通道进行平盘,交易效率和成本都不具有市场优势。
建信期货作为建行集团的一分子,弥补了建行在场内交易方面的缺失。通过对接场内场外业务,建信期货与建行共同研发出*境内外联动套保产品,解决了企业通过内外盘同时对冲原材料和产成品市场风险的需求。在这一业务框架下,企业通过建行OTC业务对冲外盘品种的原材料价格风险,同时通过建信期货在场内对冲产成品波动风险,从而达到锁定加工利润的效果。
依托场内对冲的优势,建信商贸还能够直接充当建设银行OTC业务的对手方,将建行OTC业务品种扩展到国内的主要期货品种,丰富企业的套保选择。
建信期货在开展母子联动和服务客户过程中发现,产业客户、“三农”部门和金融机构,都有大量的风险对冲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单纯依靠标准化的场内市场,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首先,场内期货品种体系尚不完善,不能覆盖所有的大宗商品。其次,通过复制期权的方式满足非标品的对冲需求成本过高,难以大规模推广。最后,需求方的衍生品交易能力不足,缺乏专业团队,或专业团队维护成本过高,目前风险子公司提供此类服务的进展也比较缓慢。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加快发展成熟的场外期权市场,让更多个性化的风险对冲需求在场外对接,相互匹配,逐步减少场内复制期权,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场外市场效率,吸引更多的主体利用衍生品工具管理市场风险。
推进场外期权市场建设,需要各市场主体共同努力,从四个方面进行推动:一是及早建成推出规范的场外交易市场,提供一个开放、完善的交易平台。二是以风险子公司为主体,培养一批合格的期权做市商,为市场提供流动性,逐步提升市场广度与深度。三是广泛开展风险对冲主体培训,引导其参与场外期权交易,包括实体企业、农业部门以及金融机构等。四是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加强与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合作,研发以场外衍生品为基础的风险管理工具,推出类似“保险+期货”的创新性产品,提高市场对衍生品的认识与需求。
4月7日,小编了解到,随着上市公司年报披露不断持续,过去一年期货公司的业绩也相继曝光。据资本邦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6日,包括A股、港股以及新三板在内,当前已有34家期货公司业绩已亮相。
从盈利能力来看,2021年,已有6家期货公司净利润超过5亿元,而2020年近有永安期货和中信期货两家。
其中,中信期货去年实现净利润9.92亿元,同比增长53.24%。其余5家期货公司中,银河期货、国泰君安期货、东证期货、中信建投期货、瑞达期货净利润分别为7.66亿元、7.43亿元、5.92亿元、5.59亿元、5.0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期货“一哥”虽尚未披露2021年业绩,但在去年*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公告书中,永安期货曾表表示,预计公司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68.2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2亿元。
从净利增速来看,截至目前,共计12家期货公司同比增速翻番。其中,广州期货以449.75%的增速暂列头把交椅;鲁证期货、建信期货、东证期货分列第三到四位,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速均在200%之上,分别达到259.56%、233.33%和208.67%。
其余8家净利增速***以上的机构还包括南华期货、华安期货、中信建投期货、银河期货、光大期货、兴证期货、瑞达期货、国泰君安期货。
整体上看,头部期货公司尤其是券商系背景期货机构在过去一年较都呈现了一份满意“答卷”。由此也奠定了2021年期货行业的高增长态势。
据南华期货年报指出,2021年,国内期货市场连续三年呈现快速增长,成交额和成交量也创下新高。根据中期协数据统计显示,2021 年 1-12 月,全国期货市场 1-12 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75.14亿手,累计成交额为581.2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13%和32.84%。
在活跃的成交态势下,截至2021年末,中国期货公司总资产1.38万亿元,净资产1614.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8%和19.56%。
分业务看,经纪业务收入314.98亿元,同比增长64.06%;投资咨询业务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39.68%;资产管理业务收入12.14亿元,同比增长35.34%,资管产品规模3542.65亿元,产品规模同比增长62.42%;风险管理业务收入2628.59亿元,同比增长26%。
对于过去一年,期货行业业绩大增的这一现象,瑞达期货在年报中分析指出,2021年,受“新冠疫情”以及国内外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的影响,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在全球流动性充裕和各国经济差异化恢复的环境下,市场各类投资者对风险管理和投资的需求不断凸显,我国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及避险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截至2021年末,期货市场客户权益1.18万亿元,较2021年初增长了43.65%,全社会各类企业、机构、投资者关注期货市场、运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和投资的行为大幅上升。
此外,瑞达期货还提到,报告期内,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进一步优化,“机构化”趋势越发明显,2021年法人客户日均成交量、持仓量占比分别达到41%和63%,同比分别增长5个和7个百分点,表明越来越多机构和产业客户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功能得到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的认可。
与此同时,期货公司两项创新业务,风险管理业务及资管业务焕发勃勃生机。据瑞达期货表示,截至2021年末,共有97家风险管理公司在中期协进行备案,行业总资产1245.02亿元,净资产322.24亿元,注册资本351.42亿元,分别是2013年的50倍、19倍和21倍;2021年度,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累计业务收入2628.59亿元,同比增长26%;累计净利润20.79亿元,同比增长84%。
同时,风险管理公司业务模式不断丰富,从仓单服务、合作套保、基差贸易等业务起步,逐步拓展到期权、远期、互换等场外衍生品以及做市业务。截至2021年末,期货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私募资管存续业务规模为3549.09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61.54%。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建信期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建信期货、300360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