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翻开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史,创维注定是一个绕不开的研究对象。作为一家成立于1988年的老牌家电企业,创维集团以电视、机顶盒等产品在中国的家电版图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如“SKY WORTH”的字面涵义一样,这家老牌家电企业,也正在打开新的价值空间——创维集团日前公布的2022年一季度数据显示,集团实现营收108.90亿元,增长9.5%,新能源业务大幅增长878.1%,成为领跑业务转型的排头兵。
而创维集团旗下的创维投资,近年也在国内创投圈崭露头角,扮演着集团“科技领航员”的角色,并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上游领域持续深入布局。仅在2021年,公司便收获了包括安路科技等公司在内的4个IPO,成为中国CVC新势力的一支“硬核”力量。
近日,证券时报
创维投资总经理、执行事务合伙人 王俊生
培育新兴业务 做集团的“科技领航员”
证券时报
王俊生:创维集团对创维投资的定位是,作为专业化、市场化的产业型投资机构,发展成为集团新的业务增长极,扮演集团“科技领航员”的角色。在早期的投资过程中,借助了集团的产业资源,但是后续发展的过程中,创维投资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和市场化,可以说主观上我们是以追求财务收益为目的,客观上起到了为创维集团触达新兴科技产业领域的效果。
从创维投资的战略规划来讲,明确定位于专业化、市场化的硬科技投资机构,围绕熟悉的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上游领域进深度布局。创维集团的创业投资业务在2015年以前归属集团战略与投资部,以财务投资为主。在2015年成立创投公司独立运作,2017成立基金管理公司,并正式成立第一只2.5亿规模的深圳南山创维创业投资基金,到目前创维投资管理基金总规模约为50亿人民币,已经累计管理11只基金,单只基金规模从几千万到20亿规模不等。目标在2025年左右能够达到100亿,并且成为国内领先的硬科技投资机构。
证券时报
王俊生:创维投资依托创维集团30多年的产业耕耘与积累,坚持“一二三四”的总体策略,即“一个属性”:硬核科技;重点关注“两个行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都是创维集团在做的主业;主要投向“三个领域”:芯片和元器件、功能材料、设备和装备;具体应用在 “四个细分”赛道:物联网、新型显示、家庭绿电、汽车智能。
简单说就是,主要投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两个行业上游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瞄准市场前景好、商业落地能力强、技术壁垒高、产品国产替代需求迫切的项目进行投资。
同时,我们也坚持“双协同、双闭环”策略,双协同策略中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业务协同:在细分行业产业链上投资企业组合,布局产业链高价值点,促进企业间的业务协同;其次是资本协同:当产业链上企业上市后,推进其并购整合其它已投优质企业,实现企业间的资本协同。
双闭环策略的第一个闭环是投资闭环:投资基于创维系企业及深度合作上市公司产业生态中的优质早期项目、VC类成长期项目、PE及并购项目,和相应上市公司形成相互赋能、并购整合的投资运作闭环。第二个是基金闭环:所管理的天使基金、VC基金及PE和并购基金可以对项目实现各阶段全周期投资,早期项目基金所投出的优质成长项目为后期项目基金提供安全、优质的标的项目,后期基金可以为早期基金提供项目需求,实现基金运作闭环。
秉承长期主义投资理念 适当控制投资节奏
证券时报
王俊生:在投资方面,2021年创维投资投了十几个项目,包含三类企业,第一类是物联网和传感器相关的芯片设计公司,如捷联微芯、杭州国芯、格兰康希通讯、华景传感等;第二类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的功率器件及上游的晶圆制造企业,如尚阳通、积塔半导体、中芯越州等;第三类是新型显示相关的关键材料企业,比如做OLED发光材料的浙江华显、做EC膜的Furcifer公司等。
退出方面,2021年创维投资收获了4家IPO(其中3家科创板上市,1家港股上市),包括国内FPGA芯片出货量第一企业安路科技、国内小容量存储芯片龙头企业普冉股份、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龙头企业振华新材以及国内互联网金融科技第一企业联易融。
前几年我们投芯片基本围绕芯片设计领域,但是目前已经逐渐放慢脚步,进入收获期。未来芯片领域里的企业,想要做成功不仅仅只是需要解决技术问题,还需要很强的供应链整合能力,设计、制造、封装三大块能力缺一不可。我们未来投资布局倾向于有*供应链整合及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此外在更加细分领域,比如芯片制造所用的上游材料,属于虽然用量少但是不可或缺、附加值很高,会成为接下来重点关注的方向。
针对今年的大环境,创维投资不会主动过度收缩投资,但在投资节奏上将适当控制。对于好的项目,只要是行业空间大、市场竞争力强,估值和市值合理,没有偏离我们的估值模型,不会因为外部环境不好而不投。我们要顺势而为、逆势而动,在行业不好的时候,反倒是你出手的时机,越是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更需要投资机构的心态平稳,秉承价值发现和长期主义的投资理念。
证券时报
王俊生:创维投资在近期拟发起一只10亿规模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投资基金,主投5G应用与8K超高清显示融合产业链的优质标的,该基金也获得了深圳政府引导基金的出资,根据公告,拟出资创维投资管理基金深圳创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不超过1.5亿元,基金总规模10亿元,占比不超过15%。
我们“5G+8K”新基金投资有明确的方向,即投产业链上游的关键器件、材料以及装备领域的商业前景好和对国产替代有重要意义的公司。设立该基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国家大力支持发展5G应用和8K超高清视频产业,抢占产业发展机遇。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会驱动信息采集、传输、呈现、应用能力的飞跃提升,5G正式商用以来为8K超高清视频产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预计未来全产业链有超万亿的市场规模。
第二、深圳市2022年将深圳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8K技术创新策源地、8K产业发展高地、“AI+5G+8K”应用先导区。规划核心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4000亿元。新基金将为深圳市“5G+8K”产业链的补链强链做出应有的产业贡献。
第三、由于创维集团的主业是围绕终端产品比如智能电视、机顶盒、网络接入设备等,产业链上游国产关键元器件是很缺乏的,所以核心元器件、材料等企业是我们重点投资的方向,产业空间巨大且国产化替代需求强。
坚持“三投三不投”原则 共同创业心态陪跑企业
证券时报
王俊生:创维投资是产业资本,以产业为依托、以投研能力为基础、以细分领域龙头为投资标的、致力于精品投资的创业投资机构。我们投资秉承“三投三不投”的原则,第一、投熟不投生,只投资熟悉的高端电子信息和新能源行业,不投其他行业;第二、投技术不投商业模式,投资产品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领先的企业,不投完全以商业模式创新为发展动力的项目;第三、投商业实质,不投商业概念,投资盈利模式能够有效验证的项目,不投未来三年无正向经营现金流的项目。
几个字总结特色就是:投懂、投精、投实、投稳。具体来看,投懂,就是要根据自身投资的方向和领域,以行业研究做导航来寻找投资标的,创维投资基于对产业的深刻理解,有一套成熟的行业研究体系和投资逻辑,以此筛选出行业、产业链中发展前景好的赛道、节点,在确定性较大的赛道和产业链节点中寻找隐形*。
投精包括两个方面,精品投资和*投资。所谓的精品投资,即对于项目的筛选精挑细选、要优中取优,投资项目不求多但求精,创维投资从成立至今出手不到50次,投资的项目近40个,对优质成长项目多次复投、重点押注;而*投资需要用科学方法论进行项目评估:包括数据化+可验证两个方面,数据化是将投研、尽调与评估模型相结合把项目评估数据化,可验证是通过产业资源和行业专家资源对项目的技术、产品进行测试和应用评价并将项目与同行主要企业进行对比交叉验证。
投实则更强调投商业实质,创维投资偏好于投资市场规模在20-100亿之间的细分领域、行业增长在年20%以上的细分领域前三名。通常而言,这些细分龙头都处于产业链的中上游,技术壁垒较高,产品和技术能力经过知名客户的验证,盈利模式得到有效的验证。
大部分所投项目,我们的跟踪时间至少在半年以上,很多都是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和创始团队有长期的接触和磨合,用共同创业的心态帮助被投企业一起成长,给被投企业导入金融、客户、供应链、人才等各种资源,帮助企业提升运营管理、成本控制、品质保证等各方面软实力,通过长期的孵化、陪伴和支持,与被投企业携手成长,促进企业稳步提升。
由于投资的打法基于上述逻辑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创维投资的失败率比较低,迄今为止已经出手的项目成功率在90%以上,总体IRR达到47%,DPI达到1.43。
协调导入创维产业资源 深度赋能实现价值创造
证券时报
王俊生:以投资的安路科技为例,去年在科创板上市,我们是公司早期投资人之一,到目前至少是70倍的账面回报,市值*的时账面回报达百倍,预计退出时回报将超过百倍,是早期价值发现型投资的一个经典案例。安路科技是国产高端FPGA芯片领先企业,也是中兴、汇川以及其他国内头部通讯及工控企业高端FPGA芯片的第一国内供应商。
我们在关注到FPGA芯片领域以后,把行业内相关企业摸排了一遍,发现当时做这个领域的有3家企业,由于一些机缘巧合的原因在很早期就和安路的创始团队有所接触。盘点下来,三家企业中,安路的团队不仅硬件能力好,软件能力也最强,而这正是做好FPGA芯片的关键能力,创始团队是来自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以及该院毕业的在国外相关企业工作过的校友,非常有能力和实干精神。公司在早期的发展还是比较艰难的,面对同行业海外巨头的竞争,我们在投资以后就帮助其做一些在显示终端产品领域的应用和市场拓展。虽然后来公司的大发展不是靠这块,但是由于之前打的基础好,后面做了通讯和工控领域的高端产品并迅速发展壮大。
还有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晶晨股份,也是在科创板上市的国内第一的智能多媒体终端SoC芯片设计公司,已实现20倍以上的投资回报。该公司最早从事电视主芯片业务,我们在公司比较早期投资后,帮助其芯片在创维彩电和机顶盒中量产应用,公司逐步成为国产电视、机顶盒主芯片龙头,并迅速成长为全球音视频SOC芯片领域龙头企业。
总结来看,我们能够帮助被投企业导入创维产业链和生态链资源,在创维集团+创维汽车两个板块已有的存量业务和未来业务增长,将产生大量的功能材料、芯片、器件和装备等国产替代和增量采购需求,创维投资做为集团的战略业务板块,可以帮助被投项目逐步对接和导入创维和开沃的供应链和生态链,实现业务的良性增长。除了晶晨股份,类似案例还包括激智科技、芯瑞达、尚阳通、杭州国芯等。
证券时报
王俊生:创维投资未来将继续坚持以科技为投资属性,坚持精品投资、全周期投资,持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上游产业链,在既有的优势领域深耕细作。首先是要加强早期投资,提高中早期投资的占比,项目数量上期望达到80%;其次,设立专门的并购基金,发挥团队在并购投资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在以往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每年做少量项目,对那些10亿以下营收规模、经营健康、产品和技术具有特色优势、成长遇到瓶颈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进行并购重组;最后,在保持现有投资收益水平和稳健投资风格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基金管理规模超过一百亿。
创业资本汇(ID:chuangyzbh)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分享内容,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老牌胰岛素企业通化东宝(600867.SH)更新了胰岛素集采以来的第一份年度成绩单。年报显示,2021年通化东宝实现收入32.68亿元,同比增加12.99%;实现归母净利润13.08亿元,同比增加40.69%。
对照历史业绩,2021年通化东宝收入增速为2017年以来*,归母净利润增速则刷新了2015年以来*。然而股价走势与之相反。自2018年6月以来,通化东宝股价累计下跌约60%,目前股价已回到2015年水平。
业绩公布后,4月20日通化东宝股价下跌3.32%,报收于9.89/股。通化东宝股价持续探底,到拐点了吗?
业绩拆解
通化东宝实际经营业绩不及市场预期,原因在于当年的投资收益“修饰”了业绩。2021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金额2.03亿元,其中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2.36亿元,是利润增加的主要原因。
这部分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于出售参股公司特宝生物(688278.SH)部分股权。根据披露,2021年9月3日至2022年1月14日,通化东宝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出售特宝生物1623.50万股,占后者总股本3.99%,金额达3.94亿元。
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2021年通化东宝归母净利润11.05亿元,同比增加15.68%;与归母净利润40.69%增速相去甚远。
另一方面,在历经2021年11月举行的胰岛素集中带量采购,通化东宝收入结构更值得关注。根据披露,2021年通化东宝来自人胰岛素产品收入24.19亿元,同比增加6.83%;来自胰岛素类似物产品收入4.01亿元,同比大幅增加204.79%。
人胰岛素产品代表了国内最主要的糖尿病药物“第二代胰岛素”,是通化东宝目前主要收入品种,占总收入比重达74%;胰岛素类似物产品则是“第三代胰岛素”,目前通化东宝主力产品是甘精胰岛素“平舒霖”。
第二代胰岛素为重组胰岛素,但由于重组胰岛素无法模拟人胰岛素的分泌周期,必须严格遵守使用时间,易引发低血糖症。第三代胰岛素属于胰岛素类似物,具备安全、长效的特点,采用皮下给药的方式,一般作用可持续24小时。因此第三代胰岛素综合效能更好,第二代胰岛素主打性价比,未来第三代胰岛素针对前代有一定替代效应。
通化东宝人胰岛素产品收入依然保持增长,与集采中相对有利的中标价格相关。根据去年11月26日,全国药品集中采购(胰岛素专项)拟中选结果公示,通化东宝(600867.SH)中选6个品种中的5个,中标价格均位于中位区间。
胰岛素类似物产品的增长恰逢“平舒霖”收入爬坡期,集中采购某种程度加速了“平舒霖”的推广。根据披露,2021年通化东宝“平舒霖”收入增加超过200%,截止2022年3月底已完成29个省市的招标备案工作,进入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超3800家。
基数相对较小是该板块增速较快的重要理由。2019年12月,通化东宝甘精胰岛素及注射液“平舒霖”正式获批;同时2020年“平舒霖”销售收入1.31亿元,基数相对较小。
短期内通化东宝收入仍由人胰岛素产品主导,如果集采进一步深入,则可能对整体业绩产生较大影响。此外,看点还在于胰岛素类似物产品能否继续快速增长。
增量在哪
第三代胰岛素主要包括短效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包括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其中甘精胰岛素又是最畅销的三代胰岛素,其次为门冬胰岛素。米内网数据显示,2019年甘精胰岛素样本医院销售额33.30亿元,按3倍计算全市场销售额接近100亿元。
“平舒霖”销售将成为通化东宝主要增长点,按2021年2倍增长计算,销售额约4亿元,市场份额约4%。“平舒霖”主要竞品包括跨国药企赛诺菲的原研药,甘李药业(603087.SH)和联邦制药(03933.HK)开发的甘精胰岛素。
其中由甘李药业开发的“长秀霖”最早于2005年获批上市,历经10余年的销售与推广,增长已有趋缓之势,2017年~2019年复合增速为8.32%。显示甘精胰岛素市场整体平稳,通化东宝“平舒霖”销售增长很大程度需要“牺牲”竞品的市场份额。
甘精胰岛素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已不可避免。在胰岛素集采中,甘李药业的甘精胰岛素以48.71元*价中标。按历史中标价计算,甘李药业报价降幅超过60%。如此激进的降幅,实际已经宣告了行业价格战的开始。
与甘精胰岛素相比,门冬胰岛素等其他三代胰岛素品种竞争相对缓和。2021年10月,通化东宝门冬胰岛素注射液,两个预混品种:门冬胰岛素30、50注射液,2022年1月已完成生产现场核查,接近正式获批。
胰岛素研发上,通化东宝布局了赖脯胰岛素、德谷胰岛素等其他三代胰岛素品种,超长效胰岛素品种GLP-1受体激动剂类降糖药,以及化学口服降糖药品种。长远来看,GLP-1等新型药物将成为糖尿病药物的主流。
目前通化东宝主要收入及潜在增量品种均受到集采的影响,市场情绪成为压制股价主要因素。从历史估值走势来看,通化东宝股价进一步走低的空间已经不大。目前通化东宝动态市盈率为15.2倍,过去5年中枢估值为34倍。
今日晶晨股份(688099)涨5.53%,收盘报107.73元。
2022年5月25日,东方证券研究员蒯剑,马天翼,唐权喜发布了对晶晨股份的研报《业绩持续超预期,芯片竞争力强》,该研报对晶晨股份给出“买入”评级,认为其目标价为145.33元,现价距离目标价尚有34.90%的涨幅空间。研报中预测公司22-24年每股收益分别为3.03/4.10/5.35元(原22-23年预测分别为2.80/3.77元,依据年报上调营收及毛利率预测),根据可比公司22年48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为145.33元,维持买入评级。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该研报作者对此股的盈利预测准确度为70.36%。
此外,开源证券研究员任浪,朱光硕,光大证券研究员刘凯近期也对该股发布了研报,同样给出“买入”评级。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计算显示,对该股盈利预测较准的分析师团队为东方证券的蒯剑、马天翼。
晶晨股份(688099)个股
激动人心的科创板第二批打新开始!
在首批科创板上市一周之后,我们即将迎来新的科创板打新。首批科创板上市的强势表现,令科创板新股赚钱效应满满。
本周(7月29日-8月2日)又有多只科创板新股发行,既有“001号”受理的晶晨股份,也有柏楚电子的68.58元发行价位居目前科创板*发行价。
科创板开市首日,安集科技暴涨400%;柏楚电子上市首日如果涨幅达到300%,按照中一签500股计算,中一签柏楚电子盈利可超10万元。
5只新股本周发行
数据显示,本周目前已有5只新股开启发行,3只科创板新股,1只中小板新股以及1只沪市主板新股。
分别为周一2只科创板新股晶晨股份、柏楚电子,周二1只中小板新股青鸟消防,周三2只新股,分别为1只科创板新股微芯生物、1只沪市主板新股海星股份。
从目前这5只新股,有3只科创板新股,其中周一发行的晶晨股份、柏楚电子2只科创板新股尤其值得关注。
发行价*的柏楚电子可能赚10万
柏楚电子此次发行总数2500万股,网上发行712.5万股,发行市盈率50.19倍,申购代码为:787188,发行价格:68.58元,单一帐户申购上限7000股,网上顶格申购需配市值7万元。
柏楚电子本次发行价对应市值为68.58亿元。68.58元的发行价,成为了科创板新股发行以来*价,首批25只新股中,*发行价为乐鑫科技的62.6元。按照科创板一签500股,如果上市涨幅达到300%,中一签可赚10万元。
001号受理企业晶晨股份
同样周一发行的晶晨股份,作为科创板“001号”受理企业,曾备受关注,不过该股并没有出现在首批上市25股名单之内。
晶晨股份此次发行总数4112万股,网上发行789.5万股,发行市盈率58.42倍,申购代码为:787099,发行价格:38.50元,单一帐户申购上限7500股,网上顶格申购需配市值7.5万元。晶晨股份发行价对应市值为158.28亿元。
除了晶晨股份和柏楚电子将在周一申购外,同属科创板的微芯生物(申购代码:787321)也将于周三申购,微芯生物是科创板首批过会的三家企业之一。不仅有科创板第二批发行开启,本周还有2只沪市主板、深市中小板新股值得参与。
首批科创板新股中1签*可赚10万
首批科创板新股中,安集科技发行价39.19元,上市首日盘中一度涨520%,按*涨幅投资者中一签盈利也可达到10万元。
由于科创板上市后前5个交易日没有涨跌幅限制,科创板上市首日可能就一步到位大涨,带来惊人涨幅,如7月22日科创板开市首日25只股票平均涨幅达140%,涨幅*的安集科技收涨400%,盘中更是一度暴涨520%。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晶晨股份》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晶晨股份、通化东宝药业股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