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近日,次新股丸美股份(603983.SZ)股价走势引人注意——两日来股价累跌超10%的走势可谓与上市四个月累涨216%%的表现大不相同。
具体而言,从盘面上看,昨日盘中丸美股份出现一波跳水走势,一度跌超8%,随后跌幅收窄于6.56%,报于67.54元。而截止今日发稿,其股价继续走低跌4.03%,报于64.82元,*总市值为259.9亿元。而需要指出的是,该股价自7月25日上市以来,短短四个月的时间累涨来216%,算得上次新股中一颗耀眼的“新星”。
(行情wind)
但令人意外的是,股价大跌的丸美股份,这两天都没有出什么利空信息。因此,根据丸美股份股吧的种种观点来看,目前市场更加倾向于“年底已至,机构要进行结算从而保住收益,而机构控盘多的个股则都会出现大跌”这一观点。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丸美股份发布的三季报表现还算不错,获得了不少研究机构的看好。据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12亿元,同比增长14.77%;归母净利润为3.59亿元,同比增长52.26%。其中,Q3营收为3.97亿元,同比增长21.28%;归母净利润为1.03亿元,同比增长150.62%。
对此,华创证券表示,丸美股份定位眼霜品类,在国产品牌中竞品少,高端的产品和价格定位也区隔了消费群体。目前盈利水平佳,后续拓品牌、品类拥有相应空间,未来电商拓展、员工激励方面为潜在看点,因而继续维持“推荐”评级。
然而,虽说这两天明面上并没有什么利空丸美股份的消息和事件,但换个角度来看,上市以来股价一路飘红的它,此次股价下跌是不是意味着藏在背后的利空效应或许要“发威”了?
股价累涨216%的逻辑有哪些?
“弹!弹!弹!弹走鱼尾纹”,丸美股份凭借着这一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词,不仅弹出来知名度,也弹出了市场。
据公开资料资料显示,丸美股份成立于2002年,主要从事化妆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服务,主打眼霜品牌,旗下拥有丸美(眼霜)、春纪(乳液)和恋火(彩妆)三个品牌。需要指出的是,擅长营销的它,通过请鲁豫、彭于晏、周迅等一些知名明星代言,一举打响了市场的知名度。
2019年7月25日,丸美股份登陆A股,以每股20.54元的发行价格创下本土化妆品企业发行价新高。而上市以来,凭借着优质的赛道和不错的业绩,其股价自上市以来便一路飘红,截至今日股价累涨了216%。
而就目前来看,做为一只次新股的它,丸美股份股价能够累涨那么多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利好:
其一,在化妆品市场不断扩大之际,丸美股份切入了中高端眼霜市场,算得上卡位了优质赛道。
据Euromonitor数据显示,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规模从2010年的2,045.33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615.7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 8.48%,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国,而随着化妆品市场的不断扩大,这一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
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消费者低龄化、消费高端化和新营销方式的推动,目前国内美妆消费者需求也呈现更多样、更具体的趋势,并且他们在产品用途、成分和品牌定位上的偏好也更为细分,而针对于眼部、唇部、脸颊以及颈部的细分产品也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
在这其中,丸美股份通过“丸美”切入中高端眼霜市场,在行业中占据了一定的先机。目前而言,该公司的眼霜在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其定价已经拉开了与国内竞争对手的差距,显示出了一 定的品牌溢价。与此同时,该公司也通过“春纪”和“恋火”打入了乳液和彩妆的市场,帮主助公司尽可能多的锁定更广阔的潜在消费市场。
其二,近三年来业绩维持稳健增长,其中高净利率、高周转,使得该公司ROE保持较高水平。
据财报显示,自2017年至2019年9月30日,丸美股份分别实现营收为16.81亿元、17.908亿元,13.43亿元,同比增长11.94%、16.52%、14.77%;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73亿元、4.74亿元、3.96亿元,同比增长34.34%、33.13%、52.16%。
(数据wind)
而分季度看,在产品、营销、渠道多维发力驱动下,公司19Q1/Q2/Q3收入同比增长8.88%、14.38%、21.28%,呈逐季加速趋势。其中,Q3实现收入同比增长21.28%至3.97亿元,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66.91%至1.19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66.7%至1.02亿元,业绩超预期。
需要指出的是,高净利率、高周转,带动该公司ROE领先行业。其中,净利率方面,一方面由于主打产品眼霜本身毛利率较高并且产品定位相对更高,丸美的毛利率较同行具有优势。同时丸美在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上均较竞争对手更低,公司整体净利率在18年达到26%,明显领先竞争对手。
(数据wind)
而周转率方面,丸美股份库存控制良好,对供应商均要求先款后货,应收账款较少,整体周转健康,2016年至2018年其资产周转率均维持在0.85倍以上,因此整体来看,该公司一直在行业中保持着较高的ROE水平。
根据以上种种,不难看出,卡位了优质的赛道,以及稳健的业绩水平成为了支撑丸美股份上市以来股价累涨216%的重要因素。
“利空效应”要显现了吗?
当然,没想到的是,丸美股份股价这两天“无缘无故”的下跌引起了外界的警惕——丸美股份藏于深处的“风险”要逐渐显现了吗?
而说起丸美股份的风险点,还得从它一波三折的IPO路一一说起。
据相关资料显示,从2014年6月*递交招股说明书算起,丸美股份一共递交了三次招股书,募资金额也从起初的14亿元缩减至5.8亿元。2016年11月,丸美股份首度上会遭发审委否决;2018年7月,临上会前一夜,因“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证监会取消对其审核。经历了多轮“折腾”后,丸美股份终于在今年4月底成功过会。
而丸美股份IPO路之所以屡遭挫折,就是被其“重营销轻研发”的运作模式给拖累了,而直到现在,“重营销轻研发”也一直是外界吐槽它的槽点。
据相关数据显示,丸美股份在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分别为4.67亿元、5.35亿元、2.38亿元,占同期营收的比重分别为34.5%、33.9%、29.2%,在广告宣传费用上,2019年上半年支出为1.63亿元,占销售费用的68.5%。
而与占大头的营销费用相比,该公司的研发支出则是实实在在的低。2016年-2018年,丸美的研发费用支出分别为人民币0.25亿元、0.28亿元和0.3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2.05%、2.09%和2.15%。其中,2019年上半年为2.2%,虽也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但与同行相比而言还是比较低,2019年上半年拉芳家化的研发费用占比为3.9%,而御家汇也为2.3%。
当然了,根据其*的三季报来看,30.18%的销售费用率和2.3%的研发费用率意味着其依然没有摆脱“重营销轻研发”的诟病。
而除了“重营销轻研发”的诟病之外,丸美股份也一直存有估值过高的风险。
就目前而言,丸美股份的静态市盈率为62倍,比行业中的老大哥珀莱雅的静态市盈率还要高出2倍。与此同时也明显比机构测算出的估值要高不少,其中银河证券预测该公司2019 / 2020 / 2021年将分别实现营收18.70/21.85/25.92亿元,净利润5.03/5.47/6.52亿元,对应PE为53/49/41倍。
除此之外,该公司上市之初也曾因估值过高,被监管层注意。今年7月份,丸美网下配售和网上发行的发行价格为20.54元/股,此价格对应的市盈率为22.99倍和20.64倍,而该行业当时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才16.97倍,这意味着丸美的市盈率高于行业水35.47%。
不难看出,以上两种风险从丸美股份上市以来就一直伴随至今,虽然还没有出现一些导火索,但可以预见的是,一旦没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这个隐藏的“地雷”迟早会影响其股价走势。
此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风险点不容忽视。众所周知,对于护肤产品来说,产品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而研发投入处于薄弱状态的丸美股份,更容易在产品安全方面爆出一些不好的事件。
例如,2016年8月,国家食药监总局通告称,丸美股份多个产品批次防晒类产品实际检测成分和标注的成本不符,其中包括丸美激白防晒精华隔离乳、丸美防晒精华隔离乳、丸美生产的春纪美白防晒乳等明星产品。
2017年9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再次通告,丸美股份子品牌春纪美白防晒乳涉嫌假冒产品。同年11月,丸美生产的丸美激白防晒精华隔离乳和丸美嫩白防晒乳两款产品被当地食药监督部门现场鉴定为假冒伪劣产品。
因此可以看出的是,产品的质量、安全的问题,对于丸美来说也是一个隐藏着比较深的风险点。
结语
结合以上可知,在行业的发展空间以及不错的业绩因素下,丸美股份上市四个月以来股价录得了216%的涨幅。但不得不说的是,随着股价一路飞涨,其不论是浮于表面的高估值风险,还会隐藏在水面下的“重营销轻研发”的模式风险都一一被扒出来了。
显然,此次股价下跌是市场对它的一场清晰认知,而随着估值过高的风险逐渐散去,股价跌回到合理的估值区间,丸美股份也算的上在次新股中表现不错的一只个股。
近日,继2011年“中国黄金ChinaGold及图”商标(第5366859号、第5366862号)注册成功后,“中国黄金”文字商标(第41650089号)正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成功注册。这标志着中国黄金品牌再添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品牌建设迈上新台阶。
▲中国黄金文字商标注册证
▲中国黄金ChinaGold及图”商标(第5366862号)
▲中国黄金ChinaGold及图”商标(第5366859号)
商标是品牌的重要载体,是企业最为重要的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商标保护,从宏观层面看,是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企业品牌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从微观层面看,是打造知名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家通过持续的战略制定和政策落实不断推动品牌强国建设。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
2017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品牌日;
2021年,“十四五”规划提出“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
作为央企品牌,“中国黄金”是助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和参与全球品牌竞争合作的“国家队”。“中国黄金”始终坚持通过品牌建设引领企业发展,提升品牌管理水平,升级品牌资产价值,为央企品牌健康持续发展、实现民族品牌复兴而不懈努力。此次成功注册“中国黄金”文字商标,正是“中国黄金”积极维护品牌资产、强化品牌形象的又一生动实践。
“国”字当前,使命在肩。未来,“中国黄金”将继续践行央企担当,坚持中国创造,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守护永恒价值,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完毕,美妆公司的业绩再次体现了如今化妆品消费的火爆。行业龙头贝泰妮(300957.SZ)和珀莱雅(603605.SH)延续营收、净利润双双高速增长趋势,此前正经历渠道调整的上海家化(600315.SH)业绩也在恢复中。
但在行业景气度持续高涨的背景下,丸美股份(603983.SH)却成了例外。这家公司净利润已经连续五个季度大幅下滑,今年第三季度更是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时加速下滑。丸美股份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
化妆企业的业绩分化
A股主要的6家美妆类上市公司中,贝泰妮和珀莱雅继续高增长。截止今年三季度,贝泰妮营业收入21.13亿元,同比增长49.05%;实现净利润3.56亿元,同比增长66.11%。同期,珀莱雅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速分别为31.48%和25.74%。
上海家化的业绩也在恢复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虽然略微下滑3.4%,但净利润增长4.6%,这证明费用管控取得了效果。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8.7%和34.7%。
互联网美妆零售品牌水羊股份(300740.SZ)和丽人丽妆(605136.SH)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分别增长53.8%和36%,净利润分别增长了107%和37.9%。
相比之下,丸美股份净利润的连续下滑就显得格外异常。丸美股份三季度营业收入11.38亿元,同比微增0.4%;净利润1.37亿元,同比下滑59.5%。单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则分别下跌了23.19%和167.51%。
三季度毛利率骤降是丸美股份业绩下滑的原因之一。公司第三季度的毛利率只有57.28%,相比于去年同期和上一季度毛利率下滑均约10个点。这可能和加大促销力度有关。丸美股份表示,直播间配赠力度加大带来了营业成本增长,同时影响了原有电商平台正常销售目标的达成。
为应对销售不振,丸美股份不断尝试,致使费用投入也大幅增加。今年,公司将“丸美天猫旗舰店”由原来的第三方代运营模式调整为自建团队自行运作,同时大力布局线上抖音、快手等新兴直播渠道。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涌向线上,线上竞争变得空前激烈,流量成本、红人成本等各项费用大比例快速上升。截止今年三季度,丸美股份的销售费用已经达到4.84亿元,同比增长28.7%。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值达到42.5%,比去年底升高10个百分点。管理费用为3.37亿元,同比增长27.4%。
展望四季度,丸美股份的业绩也不乐观。“双十一”作为美妆品牌冲销量的重要节点,但丸美股份恐怕难有亮点。从备货角度看,截止今年三季度,丸美股份为1.55亿元,比二季度时下降13.4%。与之对比的是珀莱雅和贝泰妮,两家公司三季度的存货比二季度分别增长了34.2%和62.9%。可见他们对四季度销售比较有信心,因此增加了备货。
线下渠道受冲击
丸美股份如今的落后,是其早年渠道布局的苦果。
近年来,美妆消费虽然火爆,但主要是由线上渠道销售放量带动的。因此,线下渠道销售占比较重的上海家化和丸美股份都先后面临业绩增长压力的问题。与之对比的是丽人丽妆和水羊股份。这两家公司是互联网美妆零售商起家,自然最得益于电商红利。
贝泰妮、珀莱雅和上海家化都及时改变了策略。贝泰妮坚持以线上渠道为主导的销售模式,应用互联网思维,成功打通线下与线上。截止今年上半年,贝泰妮线上渠道贡献收入达到78%。
珀莱雅第一阶段的增长依靠线下渠道布局,但随着电商流量红利期到来,珀莱雅把握住了机会。目前,除了主品牌珀莱雅是线上、线下全渠道模式外,其它品牌如悦芙媞、彩棠、INSBAHA以及CORRECTORS都是线上渠道销售,这使得线上销售额短期内占比迅速提升。截止今年上半年,珀莱雅的线上销售占比已经提升到80.8%,两年前该比例还只有53.1%。
上海家化今年上半年线上渠道实现16.07亿元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39%。由于线上渠道占比较少,业绩增长面临压力。最近两年,上海家化着力发展线上渠道,关闭部分低效线下门店。从三季度业绩看,公司渠道改革正逐步起到效果。
上海家化面临的渠道问题有船大难掉头的原因,但丸美股份线上渠道始终没有放量,更多的原因在于自己策略失误。
丸美股份介入线上渠道并不晚,但一直想做的是全渠道模式,始终没有把重心倾斜于线上渠道。今年上半年,丸美股份实现线上营收5.16亿元,占比59.22%。
而且,丸美股份一直推动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策略,线下还有日化专营店渠道,百货专柜渠道和美容院渠道,线下渠道也分流了丸美相当一部分的资源。由于线下渠道的流量被线上渠道吸引,因此造成丸美线下渠道业绩不及预期,尤其是日化专营渠道的表现,这也影响了总体销售额。
渠道转型失了先机的丸美股份,恐怕将要经历一段痛苦的转型期。
8月27日丨丸美股份(603983.SH)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8.74亿元,同比增长10.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9亿元,同比下降29.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9亿元,同比下降27.25%;基本每股收益0.47元。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丸美股份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丸美股份股吧、中国黄金标志图片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