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6月27日古越龙山(600059)盘中创60日新高,收盘报11.06元,当日跌1.34%,换手率6.94%,成交量63.23万手,成交额7.1亿元。资金流向数据方面,6月27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008.29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出4171.15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7179.44万元。融资融券方面近5日融资净流出2033.86万,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出9.88万,融券余额减少。
重仓古越龙山的公募基金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3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2家,中性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12.25。
根据2022Q1季报公募基金重仓股数据,重仓该股的公募基金共4家,其中持有数量最多的公募基金为嘉实沪深300指数研究增强。嘉实沪深300指数研究增强目前规模为24.79亿元,*净值1.6994(6月24日),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53%,近一年下跌15.11%。该公募基金现任基金经理为龙昌伦 刘斌。刘斌在任的基金产品包括:嘉实量化精选股票,管理时间为2015年12月7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91.92%;嘉实润泽量化定期混合,管理时间为2018年1月19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20.22%;嘉实润和量化定期混合,管理时间为2018年2月9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13.94%;龙昌伦在任的基金产品包括:嘉实量化精选股票,管理时间为2017年6月22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87.42%;嘉实中证500指数增强A,管理时间为2020年1月20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37.98%。
嘉实沪深300指数研究增强的前十大重仓股
本文共1935字
阅读完约4分钟
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近日,一家汽车上市公司发布的销售数据又让众股民们惊呆了。
不仅生产量断崖式下滑,更可怕的是,一辆车都没卖出去。网友表示:这简直连卖废品的不如!
1
海马汽车8月轿车销售为0
9月5日,*ST海马(000572)的一则公告惊动了股吧中的所有股民。
公司称,8月基本型乘用车——也就是轿车,生产量为10,同比下降97.47%;基本型乘用车销量为0,同比下降***。
不仅是基本型乘用车,*ST海马的其他车型也产销惨淡。
MPV(多用途汽车)和交叉型乘用车8月生产量均0。根据公告,前8个月海马汽车就没生产过这两个车型。因此,MPV的生产量是同比下滑***!
销售上,MPV和SUV这两个车型虽然没有交白卷,但是无论是从本月同比还是本年累计来看,都是大幅腰斩。可见,*ST海马所处的行业有多冷。
车不卖掉,半年报自然不好看。
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经营情况十分严峻!
报告期内,*ST海马营业收入23.23亿元,同比下降14.67%;净亏损1.78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2.7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亏0.97亿元。
由于海马汽车2017年和2018年连续亏损,今年4月已被深交所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并变更为*ST海马。因此,如果*ST海马今年不能实现盈利,那么又一家退市公司要诞生了。
二级市场上,*ST海马的股价也是一落千丈。虽然相较于8月中旬有所上涨,但是分时图却显示,*ST海马每天都没有什么交易,更别说什么盘中拉升了。
2
上半年卖房求生,未来该怎么活?
作为一家*ST公司,上半年海马汽车还是干了一件大事:卖房求生。
关注资本市场的小伙伴都晓得,上半年*ST海马因卖房求生一事而“名声大噪”。
据悉,今年4、5月,*ST海马共计抛售401套旗下闲置房产以及出售全资子公司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所持有河南海马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股权。
这些房产值好多钱?
根据*ST海马测算,出售房产出售后,公司预计累计实现资产处置金额约3.34亿元,影响归母净利润约1.7亿元。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总是很残酷。
7月23日,*ST海马披露了出售闲置房产的进展公告。截至公告日,上述401套房产,只有15套办理了过户手续,交易金额共计795万元。
也就是说,想靠卖房求生的*ST海马,房子根本没人买。而预计的3.34亿元金额,实际也只变现了795万元,仅占预计金额的2.3%。
主营业务车卖不出去,房子也难以变现,这让原本日子就过得很艰难的海马汽车怎么过活?
数据显示,2019年1至7月汽车销量下跌了11.4%。大势的低迷考验着每一家厂商,即便是那些处在领头地位的企业也不例外,更何况是风光不再的海马汽车呢?
在国六排放的大标准下,诸多汽车商都选择抱团取暖,很多曾经高端的汽车品牌都选择降价销售。
金妹儿了解到,从去年开始,很多汽车品牌均开启了一波降价潮,但即便是这样,汽车行业的销量还是十分惨淡:
从2018年主流车企销量目标完成率来看,仅有北京奔驰、北汽新能源、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完成了年初销量目标,其他多数车企均未能如愿完成。
其中,众泰汽车、华泰汽车、长安汽车等车企目标完成率未能达到70%,而海马汽车、江淮乘用车等遭遇斩腰式下滑,目标完成率不及50%。
2018年,海马汽车全年生产量为60261辆,同比下跌55.24%;全年销量仅为67570辆,同比腰斩51.88%,与年初制定的18万辆销量目标相比,完成率仅为37.5%。
今年1-8月,根据9月4日的公告,汽车产量17240辆,同比下滑62.99%;销量18755辆,同比下滑63.69%。
对比下来,海马汽车的销售是继续遭遇下跌。因此,今年的完成率有多少,大家也可想而知。
本文为|金融投资报jrtzb028(微信号)分享文章|
未经授权, 如需转载,请联系金妹儿
转载须在正文开头显著位置
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名,违者必究
本报法律顾问
北京炜衡(成都)律师事务所 罗浩斐 律师
联系金妹儿
商务合作:028-86968491
AI快讯,沪深300指数上涨1%至5020.55点。
未来1年,计划把我认为最有投资价值的指数的缘来和具体规则以及方向,全部剖析一遍,用我的经验和分析,用普通投资者的视角分析指数的价值和机会,便于大家理解和投资。
今天我们就来拆解沪深300这个A股“元老级”指数。
一、编制轶事
沪深300指数是A股历史上第一只由官方编制发布的跨市场指数,
甚至可以说这一指数的编制过程最终引导了中证指数公司的成立(沪深300指数发布于2005年4月,而中证指数公司成立于2005年8月),
毕竟在沪深300指数发布之前,上交所和深交所各自为阵,只发布过专注于自己市场的上证、深证系列指数。
上交所、深交所关于跨市场指数的研究由来已久,但由于政策制度、市场定位和信息系统等各方面的原因,两大交易所一直未能联手。
1998年,A股市场正式运行8年后,“A股缺乏反映市场运行整体情况的指数”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沪深两大交易所终于坐到了一起,开始研究跨市场指数编制方案。
现已任职证监会市场部副主任的皮六一在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曾将沪深300指数的编制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998-2000年,摸索期。
两大交易所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开始跨市场指数编制的前期研究;
2001-2003年,编制期。
两大交易所对沪深指数编制的总体思路、方案细则进行了讨论并形成最终定稿;
2004-2005年,内测期。
两大交易所按照编制方案对沪深300指数进行实测,并各自承担半年指数的主计算和主发布任务。
在各自负责时间内,两大交易所分别完成了一次指数样本的调整实操;
2005年4月8日,沪深300指数正式运行。
从前期研究到最终发布,沪深300指数打磨了整整7年,而这也成就了其*特点——严谨!
二、规则概述
图片来自中证指数公司官网
最可以说明沪深300指数编制严谨的例子,就是其成份股的选择标准,四个字——纷繁复杂!这里主要给大家讲解两个概念——样本空间和成份股,掌握了这两个概念就能基本了解沪深300指数的选股标准。
1)样本空间样本空间简单来说就是沪深300指数的股票池,入选这个“鱼塘”需要满足以下两个基本条件之一:非ST、*ST沪深A股、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红筹企业指注册在境外,主要业务在境内的公司)。
满足了基本条件后就是进阶条件,通过“初试”的公司需要上市超过一个季度,或者上市不到一个季度但日均总市值排在A股前30位。针对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本条规则做了特殊限制,要求其上市必须满一年。
总的来说就是上市时间要够久,新股炒作期的影响已经结束,或者市值够大,短线热钱根本炒不动。
2)成份股入选样本空间只是第一步,下面就要说怎么从中选出成份股,首先是去除其中的糟粕:公司违法违规的;公司经营状况差的;
公司财报有重大问题的;
公司股价有明显异常波动或人为操纵的。我
们将这一步剩余的公司集合称为A。然后是在A集合中选出成交额靠前的:公司过去一年日均成交额由高到低排名前50%;
公司是现在的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但过去一年日均成交额由高到低排50%-60%之间。我们将这一步剩余的公司集合称为B。
PS:这条规则的判断标准是成交额,不是市值!
从这里明显看出沪深300指数编制过程充分考虑了股票实际交易中的流动性问题,并非纸上谈兵式的纯粹理论研究。
接着从B集合中选出市值大的:公司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排名前300名;公司是现在的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但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排名在301-360名之间。
我们将这一步剩余的公司集合称为C。
注意,C集合公司数最多不会超过360只。
最后一步,也是我觉得最复杂的一步。沪深300指数为了保证指数稳定性、降低周转率,设计了一个“缓冲区”的概念,它最终决定了C集合中哪300家公司能真正入选下一期的沪深300指数:公司是现在的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但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排名在301-360名之间;
公司不是现在的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但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排名在1-240名之间;
将符合上两个条件的公司填入D集合,最后将C集合中剩余的公司按照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排名并逐次填入D集合,直至D集合公司数达到300家为止。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大功告成了?
还没有,因为只要公司市值够大,哪怕还没有上市,都可以直接入选沪深300指数成份股:公司发行总市值与A股过去一年所有证券日均总市值相比,由高到低排名前10,在公司实际上市第十个交易日收盘后,将公司纳入沪深300指数。
说真的,这个成份股选择标准太复杂了,我一直在想怎么把这个过程表述给大家,思来想去最终还是选了数学里的集合概念,建议大家用纸画一画,应该就能完全理解了。
三、行业分布
一个*的跨市场指数最重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能全面的反应市场情况!
图片来自中证指数公司官网
从沪深300指数的行业分布来看,各行业占比相对均匀,CR3为56.07%。
金融行业占比最多,但也仅仅达到21.12%。
占比超过10%的行业有金融、工业(主要是新能源)、主要消费(主要是白酒)、信息技术和医药卫生,与A股实际情况相符。
图片来自中证指数公司官网
从权重个股情况看,沪深300前十大权重股占比达24.16%,上榜个股均为行业龙头,能充分反应行业当前的景气程度。
四、指数表现
沪深300指数做为A股市场的“晴雨表”,可以称之为“投资公理”,一般都是拿别的指数来和它比较,现在要论述它自身的表现似乎是个悖论。
这里我们另辟蹊径,用沪市和深市的两个经典指标——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对比沪深300指数,看一看沪深300指数的跨市场表现究竟如何。
数据来自同花顺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沪深300指数表现一直强于上证指数但落后深证成指,不过从2017年中开始,沪深300指数开始全面跑赢沪深两大经典指数,而2017年,正是机构投资者在A股真正开始发挥影响力的第一年。
总体来说,沪深300指数明显强于单市场指数。
数据来自Choice
从*表现来看,沪深300指数经过前期的剧烈波动,现在已进入平稳运行期,其振幅约为±20%,适合机构投资者或稳健型个人投资者关注。
五、相关基金
最后送上沪深300指数相关的基金,这里仅展示了境内上市的规模较大的部分基金,
实际上沪深300做为A股最重要的跨市场指数之一,有不少国外基金公司也发行了相关产品,比如DBXAdvisors就在纽交所上市了*名叫X-trackers Harvest沪深300中国A股ETF的产品,其规模高达150亿元人民币(2021年12月17日数据,仅供参考)!
数据来自中证指数公司
在跟踪沪深300指数的相关基金中,ETF和ETF联接是规模*的两类(如上图所示),
普通个人投资者可以在场内购买ETF份额(本质上不是申购基金,ETF规则比较复杂,后续会单开一篇讲解),或者在场外申购ETF联接。
近年来为了满足投资者实时交易的需求,部分ETF联接基金发行时选择了LOF的形式,这样投资者申购和赎回时均可以在场内完成,不用等T+1日的结算。
数据来自中证指数公司
如果你对单纯跟踪指数的ETF类基金收益不满意,近年来国内又出现了部分追求β的指数增强型基金。
这部分基金以沪深300指数为基础,或对其中的上市公司进行再次筛选(比如名字里包括“基本面增强”、“精选增强”等字眼的),
或对其中的上市公司权重进行灵活调整(比如名字里包括“量化”字眼的),或采用其它投资品种风险对冲手法平抑指数的波动(比如一些名字很朴素的指数基金),
总之是想出各种办法在保证投资者获得沪深300指数基础收益的情况下,增加一部分超额收益。
指数增强基金是近年来市场的一大热门,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们也可以专门写一篇介绍。
声明:基金研究、分析和基金组合服务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本账号发布的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和买卖依据。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及基金组合的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可以继续表现出色。敬请认真阅读相关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声明,基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投资。
欢迎关注个人*:复利无声
#基金##投资理财#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沪深指数300》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沪深指数300、海马汽车股票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