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讯(
由于业务存在违规问题,证监会拟暂停江海证券债券自营、资产管理、股票质押三大核心业务6个月。同时,对分管领导给出认定为不适当人选并限制有关权利等监督管理措施。
三大核心业务被暂停
根据相关文书,经查,证监会发现江海证券存在三类问题,一是开展债券投资交易过程中,存在交易员资格管理及交易行为管控不足、标的证券和对手方管理不到位、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有效性不足等;
二是开展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存在违规新增通道业务、内部管理混乱、风险管理不到位等;
三是开展股票质押业务存在业务决策流于形式、尽职调查不充分、内部控制不健全等。
按照相关规定,证监会拟对江海证券作出如下监督管理措施:暂停债券自营业务6个月;暂停资产管理产品备案6个月(按规定为接续存量到期产品持有的未到期资产而新设立产品除外,但不得新增投资);暂停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6个月(存续合约可以依规办理延期)。
除对江海证券的三大主要业务暂停6个月外,证监会还对江海证券相关人员出具《认定为不适当人选并限制有关权利事先告知书》和《公开谴责并限制有关权利事先告知书》,同时,江海证券总裁董力臣也被监管采取了谈话措施。
今年前5个月业绩同比“腰斩”
公开信息显示,江海证券成立于2003年,系目前*一家注册地位于黑龙江的证券公司。截至2019年底,江海证券共有20家分公司和57家营业部,主要集中于黑龙江省内,从规模上来看,属于中小型券商之一。
而据江海证券2019年年报显示,上年江海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5.58亿元,同比增长23.73%;净利润1.86亿元,扭转上年的亏损的境遇,较上年同期实现翻倍。
然而,今年来,江海证券的业绩表现大幅下滑。此前哈投股份公告披露,今年一季度江海证券实现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73%。从江海证券1-5月的月报统计,江海证券营业收入合计为6.43亿元,较2019年同期下降41.96%;净利润为2.01亿元,同比跌幅达58.08%。净资产也同比下降了0.99%,为100.40亿元。
仅5月未经审计的母公司数据,江海证券成为为数不多的营收、净利双双为负的券商之一。据悉,江海证券2020年5月营业收入为-1882.24万元,环比下滑107.15%;净利润为-7,319.24万元,环比下滑149.52%;期末净资产为100.40亿元。
而对于业绩的下滑,江海证券董秘在接受投资者关于“负营收”的提问中,列举了计算公式,证券公司财务报表格式“营业收入”为净收入,等于:利息净收入(利息收入-利息支出)+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损失为负)+其他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为负)+汇兑收益(损失为负)+其他业务收入+资产处置收益(损失为负)。
尽管从业绩构成来看,经纪业务、投行业务是是江海证券的主要业绩来源,但三大业务的暂停,也将对江海证券今年的业绩带来明显的影响。根据上年年报,报告期内,江海证券信用业务营业收入较 2018 年同比降低了70.07%。主要原因是股票质押业务规模减少带来利息收入减少。而由于本期计提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同比增加,导致营业成本同比增长了 795.61%。同年,江海证券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1.17亿元,仅次于经纪业务、投行业务收入。
分类评级可能再受影响
而在业绩可能受到影响的同时,业内人士指出,主要业务被限也将对江海证券分类评级带来直接影响。
在上年的分类评级中,江海证券得到BBB级的评级,滑出2018年的A级队伍,而今年证监会新修订的评级新规可能将使江海证券“雪上加霜”。
在新规中,对于券商的盈利能力、风控能力更为重视,这也使得江海证券将错失多个加分项。
“上一年度净利润位于行业中位数以上且净资产收益率位于行业前10名、前20名的,分别加1分、0.5分”, 根据中证协公布的2019年券商经营数据,133家券商平均净利润为9.26亿元,也就是说,2019年净利润低于9.26亿元的将被排除出盈利能力指标的加分。而江海证券失去了此加分项。
在风控管理上,新规中对最近3个、4个评价期内主要风控指标持续达标的,分别加2分或3分。
此外,在资管业务方面,新规中增设资产管理产品投资权益类资产的规模占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的比例分位排名,对于资管业务规模比例位于行业前10名、前20名的,分别加1分、0.5分。
除了错失加分项外,江海证券还将因为监管措施被多项扣分。
根据规则,公司被采取公开谴责,限制业务活动6个月(含)以内,暂不受理与行政许可有关文件,或者董事、监事、*管理人员因对公司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认定为不适当人选1年(含)以内或者公开谴责的,每次扣2.5分。
此外,公司或者其董事、监事、*管理人员因对公司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采取出具警示函,责令公开说明,责令定期报告的,每次扣0.5分。
10月14日丨永东股份(002753.SZ)公布,预计2021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623.26万元–27423.26万元,同比增长287.47%-299.11%;其中,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00万元–390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3775.04万元。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国际国内经济均遭受冲击,炭黑行业生产经营受到较大的影响,炭黑价格跌入低谷。2020年下半年随着国内疫情的好转,国内制造业回暖,下游市场需求快速回升,炭黑行业也稳中有升,炭黑价格走出低谷持续回升,盈利能力提高。延续上年四季度行情,2021年前三季度炭黑市场价格处于高位,价格在高位小幅波动。公司抓住市场机遇,加强生产管理,稳定产品质量,提高设备产能利用率,实现满负荷生产。2021年前三季度炭黑的销量、平均单价均高于上年同期,煤焦油加工产品的销量、平均单价也高于上年同期,导致公司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涨幅较大。2021年原料煤焦油价格处于上涨趋势,第三季度煤焦油价格进一步上涨,产品毛利有所下降。
近日,继中山证券之后,又一券商因严重违规收到证监会监管措施《事先告知书》,证监会拟暂停其三项业务,以及认定其三名高管为不适当人选。
据哈投股份6月22日发布的公告称,哈投股份全资子公司江海证券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监管措施《事先告知书》。事先告知书显示,经查,中国证监会发现江海证券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开展债券投资交易过程中,存在交易员资格管理及交易行为管控不足、标的证券和对手方管理不到位、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有效性不足等问题;二是开展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存在违规新增通道业务、内部管理混乱、风险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三是开展股票质押业务存在业务决策流于形式、尽职调查不充分、内部控制不健全等问题。
按照相关规定,中国证监会拟对江海证券作出如下监督管理措施:
1、暂停债券自营业务 6 个月(已持有存量债券可以卖出,不得新增买入,为防范流动性风险而从事的必要债券交易除外,回购交易融入资金规模不得增加)。
2、暂停资产管理产品备案 6 个月(按规定为接续存量到期产品持有的未到期资产而新设立产品除外,但不得新增投资)。
3、暂停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 6 个月(存续合约可以依规办理延期)。
据了解,一旦被处以限制业务,不仅意味着该证券公司相当一段时间内失去业务收入,更代表着该部分业务已被视为“高风险”。而江海证券曾确立了“以经纪业务为基础,以投资银行业务为龙头,以资产管理业务和证券投资业务为两翼”的战略发展思路,此次三大业务被暂停6个月,或将对江海证券今年的业绩以及日后的发展产生不小的影响。
5名高管将被处罚 其中3人将被认定不适当人选
另外,除了对公司的处罚以外,证监会拟对江海证券总裁、合规总监以及三名业务分管副总裁分别出具罚单,其中饶晞浩、孔德志、蒋宝林三人拟被认定为不适当人选,高管层面可谓损失惨重。
公告显示,饶晞浩、孔德志、蒋宝林三人分别作为江海证券债券自营、资产管理、股票质押三项业务分管副总裁,对江海证券存在的问题,负有领导责任。因此证监会拟对饶晞浩、孔德志、蒋宝林作出认定为不适当人选并限制有关权利。
葛新作为江海证券合规总监兼首席风险官,对江海证券存在的问题,负有管理责任。因此中国证监会拟对葛新作出公开谴责及限制有关权利的监督管理措施决定。
另外董力臣作为公司主要负责人,对江海证券存在的问题,负有领导责任。中国证监会决定对董力臣采取监管谈话措施。
据了解,董力臣为江海证券现任总裁,2003年起进入江海证券。
1~5月业绩同比下滑 正谋求转让旗下子公司控股权
据江海证券官网显示,江海证券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哈尔滨,注册资本67.67亿元,是黑龙江省辖区内*一家国有控股券商。现下设77家分支机构以及三家子公司,分别为全资子公司为江海证券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和江海证券创业投资(上海)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为江海汇鑫期货有限公司。
据公开资料显示,江海证券现任董事长为赵洪波,2018年4月27日经黑证监许可字〔2018〕1号批复成为江海证券董事长。
进入2020年后,江海证券业绩下滑较为明显。按照2020年1~5月月报数据合并计算,江海证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43亿元,同比下滑41.96%;实现净利润2.01亿元,同比下滑58.08%。
值得注意的是,5月29日晚间,哈投股份发布公告称,江海证券拟以不低于约3.64亿元作为挂牌转让价格,通过产权交易机构正式公开挂牌转让所持有的控股子公司江海汇鑫期货51%股权。哈投股份公告中称,此次股权转让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江海证券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力争通过公开挂牌转让引入更具实力的战略投资者,有效提升江海汇鑫期货的资本实力、盈利能力和行业竞争力,与江海证券共同促进江海汇鑫期货发展壮大。
然而在今年1~5月业绩同比下滑以及此次遭证监会重罚下,该交易也同样引人遐思。究竟是为引入“更具实力的战略投资者”,还是急需资金回笼,江海证券此次股权转让仍有待观察。
半月内三家券商遭暂停相关业务 涉事11位高管遭罚
另外,据不完全统计,近半月内已有三家证券公司遭证监会暂停或拟暂停业务,涉及11位高管被处罚,其中5人被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6月3日,首创证券因开展债券自营业务中存在交易管控不足等问题,被证监会暂停债券自营业务3个月;分管固定收益事业部高管兼部门负责人张志名约谈。
6月11日,锦龙股份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中山证券因四项违规收到中国证监会深圳证监局下发的监督管理措施《事先告知书》。在拟暂停多项目业务以外,深圳证监局拟对中山证券董事长、总裁、合规总监等五名高管做出处罚,其中两人拟被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电信骗局年年有,上当受骗者甚众。
4月14日下午,“网信中国”官微显示,国家网信办曝光一批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今年以来,国家网信办反诈中心排查打击涉诈网址87.8万个、APP7.3万个、跨境电话7.5万个,并纳入国家涉诈黑样本库。
在此次通报的6个典型案例中,有投资者因下载“平安证券”仿冒APP被骗50万元,下场颇令人唏嘘。与此同时,基金君也关注到,平安证券今年以来曾多次发布“关于警惕假冒平安证券名义进行诈骗的声明”,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
网络骗局花样繁多,以券商名义行金融诈骗的方式当然也不止假冒APP这一种,被“碰瓷”的券商比比皆是。有业内人士指出,近期市场行情欠佳,部分投资者“心急乱投医”,容易轻信犯罪分子编织的骗局,导致资金损失。
下载假券商APP被骗50万
“冒充公检法诈骗”、“股票杀猪盘”、“虚构校园贷”……电信诈骗的方式层出不穷。
4月14日,国新办举行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进展情况发布会。*人民法院刑三庭负责人李睿懿在发布会上介绍,去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此类案件2.5万余件,6.1万余名被告人被判处刑罚。
据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利用APP进行诈骗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主要犯罪手段之一,约占整体案发量的六成。其中,网络兼职刷单、快速贷款等诈骗APP较多,特别是有一些仿冒各大银行和金融平台的APP具有较大迷惑性和欺骗性,广大人民群众需提高防范意识。
网信办数据显示,目前国家涉诈黑样本库已涵盖并处置涉诈网址318.7万个、APP46.9万个、跨境电话39.7万个,互联网预警劝阻平台预警超6亿人次。
具体来看,此次国家网信办共曝光了6个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其中仿冒金融平台APP的就占了一半,涉及“京东.J.R”、“汇龙支付”APP、“平安证券”等仿冒APP:
1.2022年2月,江西省某市受害人洪某某下载了*名为“京东.J.R”的仿冒APP,受到“额度高”“利息低”等表述诱导,注册账户并申请贷款。平台谎称其账号异常,需转账到所谓的“银保监会账户”进行验证,洪某某先后多次转账,合计被骗5万元。
2.2021年8月,江苏省某市方某某下载了“阿聊”APP和“汇龙支付”APP,参加所谓的“高额”任务返现活动。平台以连单任务、信誉不足为由让方某某先充钱再重启任务,方某某累计被骗11万元。
3.2021年11月,四川省某市张某某接到谎称某电商的客服电话075xxx384,称张某某购买的尿不湿因质量问题可申请退款。张某某未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对方信息,按照对方指示进行转账操作,合计被骗7.5万元。
4.2021年6月,诈骗分子冒充浙江省某市派出所民警,联系郭某称其已涉嫌诈骗被立案,并要求郭某登录仿冒的某公安局官网查看立案信息,将资金转移到“安全账户”。郭某按照诈骗分子要求转账,合计被骗50余万元。
5.2022年2月,河北省某市受害人胡某看到炒股广告,下载“平安证券”仿冒APP进行相关投资操作,开始投入小金额盈利并提现成功,遂加大投资金额,最后提现失败,合计被骗50万元。
6.2022年1月,湖北省某市张某某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平台客服,能准确说出张某某个人信息,并表示要帮张某某消除“校园贷”记录,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张某某按照对方要求向多个网贷平台借款,并分别转到对方提供的账户,合计损失6万元。
基金君注意到,类似的案例屡见不鲜,多个投诉平台都有投资者投诉假冒券商APP平台进行诈骗导致资金损失的情况发生。
APP屡被“碰瓷”
作为中国平安旗下重要的金融板块,平安证券在大众投资者中知名度颇广。但当品牌效应被诈骗分子所利用,更容易产生放大效应。
基金君注意到,近期平安证券曾多次在官方发布提示称,有不法分子冒充该公司名义诱导投资者从事诈骗等非法活动,涉及“环球通讯”APP、“平安QDII”APP、“中国平安资金APP”等多个平台。
在手段上,相关不法分子谎称其平台(如“小安金融”、“荷包金融”、“云联慧”等)与平安证券开展债权转让、P2P返现、清退回款等诈骗活动,通过伪造APP、伪造下载链接、假冒客服等方式开展欺诈活动。
对此,平安证券声明称,该公司始终坚持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依法合规从事证券业务,从未开展类似债权转让、返现、清退回款、兑付证券等活动。平安证券同时提醒投资者提高警惕,通过公司官网、各大官方应用市场下载官方APP,切勿通过其他渠道(如非官方认证的微信群、QQ群、个人短信转发的二维码或链接等)下载软件或进行投资操作。
平安证券2021年年报显示,2021年平安证券APP保持日活行业排名第二、月活行业排名第三。易观千帆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平安证券APP活跃用户数658万,券商排名第三。
北京某大型券商网金人士向基金君介绍,实际上想要做出一个以假乱真的券商APP并不容易。证券类APP需要直接对接交易所数据,假APP对于老股民来说基本可实现“一眼假”。且证券类APP涉及到银证转账,银行方面也具备诈骗自动识别功能,容易触发警报。因此,上当受骗的人群大部分是投资“小白”,此前并没有真正的炒股经验,但也正因为此,其造成影响更为恶劣。
该人士进一步建议,投资者在使用证券公司交易软件时,应通过正规渠道下载交易软件。“拉群发二维码这种基本可以断定为是诈骗,应第一时间识别并举报,以防他人上当受骗。”
假冒券商名义行骗者甚众
网络骗局花样繁多,以券商名义行金融诈骗的方式当然也不止假冒APP这一种,被“碰瓷”的券商比比皆是。甚至有业内人士戏言,“没被冒名顶替过的券商不是好券商”。
在中证协的“打击非法证券活动”板块,仅今年3月至今,已有18家券商在“投资者风险提示”频道发布被假冒的声明,提醒投资者相关投资风险。
基金君为您梳理近期较为“热门”的假冒方式
1.假冒券商工作人员(高管、首席经济学家、分析师、普通员工)非法荐股
中银证券公告称,近期有不法分子假冒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开设微信*,账号名称为“管涛”且使用管涛先生真人照片为头像,存在严重的侵权违法性和极大的公众误导性,并涉嫌非法荐股等非法证券活动。该账号由“经济技术开发区陈若服装店”注册开设,并在编发文章中提及“实盘指导QQ2863177724”等信息。
大和证券(中国)表示,存在不法分子通过搜索引擎诱导投资者下载名为“大和证券”炒股app等软件,另有不法分子利用QQ等手段,冒充公司*管理人员或客服人员开展股票投资合作,并诱导投资者下载其手机app进行转账等诈骗行为。
国信证券公告称,有不法分子谎称其为“国信证券分析师曾光”,在QQ群进行荐股、直播;不法分子通过私人号码拨打投资者电话,谎称其为“金太阳客服”,邀请投资者加入VIP群享受免费VIP服务,在群中进行荐股、直播等非法证券活动。
2.虚构“买入涨停股”、“购买原始股”等诱导性信息
华融证券提示称,其客服热线收到投资者反映,有人假冒华融证券名义诱骗客户加入微信群、QQ群,实施非法证券活动。主要诈骗手段是谎称可以通过机构账户优先挂单买入涨停板股票,诱使投资者转账汇款到骗子的银行账户,并利用假冒的交易APP伪造虚假成交欺骗投资者。
江海证券表示,有不法人员假冒其公司名义,诱导投资者通过非法链接下载名称为“江海”的非法APP,开通“承销商账户”、“VIP账户”诓骗可以买入“一字板”股票等行为。聊天内容明确提及“江海证券”、发布仿冒营业执照、红头文件等,仿冒公司工作人员开展欺诈、诱导交易等非法证券行为。
国元证券网站显示,有某组织团伙通过定期解散旧群建立新群的方式诱导投资者加入名为“国元主力拉升群”的QQ群聊,声称其可让投资者在国元证券开户,并使用名为“GYS”的交易软件开展证券交易(非场内交易、非三方存管方式转账)。此外,该团伙内部有关人员通过冒充国元证券分析师李朝松、保荐代表人李辉,向群内投资者展示具备向其提供证券投资咨询、原始股上市申购交易等证券服务的资质和能力,以此编造虚假信息,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兜售所谓“原始股”在境外柜台市场上市交易。
3.假冒券商旗号开展“粉丝见面会”等活动
万和证券官微称,有ID为“觉慈.陈红旭”的视频号在未经万和证券许可的前提下,使用“万和证券”、“理财训练营”、“线下粉丝见面会”、“*赞助”等字眼进行商业宣传。万和证券表示,已就该视频号所发布涉及万和证券不实信息向相关部门投诉处理,请广大投资者谨慎识别虚假宣传,注意防范投资风险。
4.冒充券商名义引导下载交易软件
湘财证券称,有不法分子冒充其名义引导投资者下载非湘财证券的交易软件,并列出多个假冒名义的网站,多为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网络科技公司所为。
有业内人士指出,近期市场行情欠佳,部分投资者“心急乱投医”,容易轻信犯罪分子编织的骗局,导致资金损失。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江海证券合一版》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江海证券合一版、永东股份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