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威生物股吧(波导股份股票股吧)

2022-06-30 6:56:53 基金 xialuotejs

迈威生物股吧



本文目录一览:



《电鳗快报》文 / 李瑞峰

12月7日晚间,证监会发布文件批准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威生物)在科创板*公开发行股票注册。招股书显示,迈威生物是一家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主营业务为治疗用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为抗体药物。

在阅读该公司提供的上市资料时,《电鳗快报》注意到,迈威生物至今还未盈利,而且未有产品上市,也无销售收入。在未盈利且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研发的情况下,迈威生物不得不四处融资,而且还向关联方拆借资金。尽管迈威生物描述了公司未来的光明前景,但报告期内该公司的多项经营指标在恶化。

至今未盈利

招股书显示,迈威生物成立于2017年,主营业务为治疗用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注册资本为3亿元,实控人为唐春山、陈姗娜夫妇,合计控制56.34%股份。迈威生物此次拟发行股票9990万股,募集资金约29.80亿元,将用于抗体产业化建设、抗体药物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财务数据显示,从2018年至2020年(以下简称报告期),迈威生物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737.57万元、2942.57万元和530.22万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25亿元、-9.28亿元和-6.4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迈威生物产品仍处于研发阶段,产品尚未实现商业化生产和销售,在研管线数量较多且研发投入较大,目前仍处于经营亏损状态。2021年1-6月,迈威生物实现净利润为-3.53亿元,亏损幅度较上年同期有所扩大。

目前,迈威生物未有产品上市,无销售收入。迈威生物共有16项在研产品,其中有1项TNF-ɑ产品预计能在2021年9月前上市,有3项产品则需在2023年至2026年才能完成上市。

招股书显示,TNF-ɑ靶点药物竞争十分激烈,目前市场上已有5款同类型药物。业内人士认为,迈威生物这款TNF-ɑ靶点药物上市后,售价或将受到市场竞争挤压,盈利可能受限。

借钱不够花 还需向关联方拆借

报告期内,迈威生物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69亿元、3.63亿元和5.81亿元,三个完整会计年度累计研发投入达到11.13亿元。长期大额的研发投入,迈威生物的现金流不太乐观。

报告期内,该公司的现金流持续为净流出状态,2020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为-2.41亿元。对于公司的资金状态,迈威生物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主要通过股权融资等方式获取资金,来满足研发投入及日常经营支出的资金需求。

2020年上半年,迈威生物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为11.56亿元。此外,该公司在招股书中提到,公司已经取得浦发银行贷款5000万元,还获得招商银行1亿元的授信额度,有效期均为1年。

截至2020年6月30日,迈威生物账面货币资金为1.26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合计7.80亿元。公开信息披露,2020年4月,迈威生物就曾进行一次融资,由拾玉资本领投,东方富海、海通资本等机构跟投。融资金额为19.70亿元,将用于创新品种的研发和产业化,其研发重点为治疗用单克隆抗体、长效重组蛋白以及其他几个细分技术领域大分子创新药。

截至招股书披露日,迈威生物的控股股东为朗润股权,持股46.73%。此外,拾玉资本旗下苏州永玉持股5.78%,东方富海旗下深圳富海持股2.68%、海通资本旗下海通创新持股1.65%,均位于十大股东名列。

值得一提的是,唐春山、陈姗娜夫妇通过朗润股权持有迈威生物1.40亿股,通过朗润咨询持有迈威生物200万股,通过中骏建隆控制迈威生物2000万股表决权,通过真珠投资控制迈威生物680万股表决权,两人合计控制迈威生物股权比例为56.34%,为迈威生物的实际控制人。

在完成A轮融资的8个月后,迈威生物便开始进行科创板上市申请。此次迈威生物拟募集资金29.8亿元,将用于年产1000kg抗体产业化建设项目、抗体药物研发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值得关注的是,在资金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报告期内迈威生物仍向关联方进行资金拆借。从2017年至2019年,迈威生物向控股子公司德思特力累计提供资金3220万元,向控股股东控制企业上海青赛累计提供资金3.97亿元。

招股书中提到,迈威生物与关联方约定无须就前述资金拆借支付利息,实际亦未支付利息。目前,两公司已全部归还完毕

各项经营指标在恶化

报告期内,迈威生物资产总额分别为8.92亿元、10.72亿元和16.39亿元;同期货币资金分别为2233.07万元、2392.87万元和3.05亿元。

2018年末至2020年末,迈威生物负债总额分别为10.24亿元、3.15亿元和1.68亿元。其中,短期借款分别为0元、0元和5004.06万元。

迈威生物表示,上述借款为抗疫流动资金借款,借款用途需为“用于COVID-19疫情抗体研发相关的材料费、能源费、检测费、人工费用、管理费等支出”。期限为1年,年利率为3.60%。

截至2021年6月30日,迈威生物资产总额为15.99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45%;负债总额3.8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6.09%。报告期内各期末,该公司的流动比率分别为0.22次、0.49次和4.00次,速动比率分别为0.21次、0.40次和3.79次,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14.76%、29.36%和10.28%。

报告期内,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流动比率均值分别为5.59次、5.98次、12.26次,速动比率均值分别为5.52次、5.91次、12.16次,资产负债率(合并)均值分别为133.23%、92.15%、17.57%。

迈威生物表示,2018年有较多关联方拆借款,所以公司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中值,且资产负债率明显高于同行业。随着公司在2019年和2020年增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提高,资产负债率降低,偿债能力提升。预计公司本次上市融资后,偿债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报告期内各期末,迈威生物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2425.12万元、942.32万元和26.52万元,占公司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0.71%、6.11%和0.04%,目前该公司处于收入规模较小,因此应收账款金额较小,应收账款余额占流动资产和资产总额的比例整体较低。

迈威生物的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降低。报告期内,该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3.07次/年、1.75次/年和1.09次/年,同期该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918.51万元、2890.13万元和3479.22万元,占公司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4.06%、18.73%和5.21%。

迈威生物存货为原材料及耗材和周转材料,由于该公司尚未有产品上市,报告期内存货均为用于研发活动的原料、对照药,以及培养袋、配液袋等耗材。报告期内,该公司存货余额逐年增长,主要原因是随着研发规模的扩大,对实验用的相关材料的需求持续增加,故公司增加了原材料和耗材的储备。

迈威生物的存货周转率逐年降低,报告期内,该公司司存货周转率分别为5.38次/年、0.93次/年和0.10次/年。

对于以上问题,《电鳗快报》向迈威生物发去了求证函,但截止发稿前未收到该公司的回复。




波导股份股票股吧

“手机中的战斗机”许久没见这样昂头向上的股价走势了。8月17日,波导股份盘中一度触及涨停,收盘上涨3.13%报4.28元,创出年内新高,*总市值攀升至33亿元。

有趣的是,消息面上,波导股份当日早间发布一则澄清公告,否认了近期网络平台上有关荣耀手机借壳上市的传闻,并申明“双方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合作”。

无关“荣耀”,却成就了波导股份近年来鲜有的高光时刻。昔日“手机*”在面对如今的市场格局时,不免唏嘘怅惘。与过去野蛮生长的打法不同,靠政策、“砸”广告的“土办法”已然过时,技术创新正成为智能机时代的发展命门。

股价异动,否认借壳

荣耀借壳上市的传闻,最早见诸股吧等投资者社区。

8月13日上午,有投资者在上证e互动向波导股份求证:“坊间听闻荣耀手机借壳波导股份上市,是不是有此事?”波导股份迅速回应称,目前没有收到相关信息,一切请以披露的公告信息为准。当日,公司股价上涨3.29%。

公司的“不置可否”并未浇灭投资者的热情。8月16日,波导股份斩获涨停板。最近3个交易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近21%。拉长时间周期来看,波导股份股价在2015年时达到19元左右的高位后,便一路走低,长期徘徊于个位数区间。

8月17日,波导股份发布澄清公告,言明近日在网络平台关于荣耀手机借壳上市的传闻并不属实。公告称,截至目前,公司未与荣耀手机有过商议,不存在荣耀手机借壳波导股份上市事项,公司也未代工生产荣耀手机。双方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合作,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

“绯闻”的另一主角荣耀也在日前透露了其资本化计划。8月12日晚,荣耀CEO赵明公开回应公司上市话题称:“荣耀近期没有上市计划,但并不排斥未来合适的时机上市。”

盛极而衰,转型艰难

在第一代国产手机的浪潮中,波导无疑是个“弄潮儿”。

1992年,29岁的徐立华坚信中文寻呼机将成为市场主流,随即辞职下海,创办波导。1998年,国家出台《关于加快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让他看到了手机行业的春天,波导正式开启自己的“手机元年”。

与当时全球第六大手机制造商法国萨基姆的技术合作,帮助波导跨过了第一道技术难关;与一家国企的重组,则帮助公司解决了手机生产牌照和资金问题。“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一时间,这句广告词让波导手机家喻户晓。

2003年,波导占据全国手机市场销量榜首,并将这个第一保持了7年。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是,该年波导在广告宣传费上的支出高达2.58亿元,研发费用却不升反降,仅为广告费的五分之一。

2004年,波导第一次跻身全球十大手机厂商,位列第八,成为名列此榜单中的*的本土手机厂商。

然而,盛极而衰。2005年,国家取消手机生产审批制的政策,成为“波导神话”的拐点。

2007年,正处于智能手机方兴未艾的机遇窗口,波导选择在此时“玩”汽车,先后投资宁波神马汽车与长丰汽车,并涉足房地产和投资理财。

2008年,公司因与萨基姆之间的摩擦终止合作,失去技术迭代支持,亲手把自己拉下了国产手机第一阵线。

如今,波导股份传统的手机主板及整机业务整体低迷,业务模式也调整为以ODM为主、整机同主板并举。年报显示,波导股份2020年实现营收7.1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430.58万元。

波导坦言,手机整机业务方面,“代工厂”的模式虽然避免了大额亏损的可能,但毛利越来越低;主板业务方面,由于公司现有研发能力不足,产品销量及毛利逐年下降;智能设备业务方面,因公司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加之市场竞争激烈,盈利能力有限,销售规模也很不稳定;公司新购入的汽车电子类业务虽然实现了一定的销售规模和经济效益,但存在产品单一、研发能力不足的隐忧。

群雄逐鹿,创新为王

对于瞬息万变的手机市场来说,竞争无处不在,排序时时生变。

从2017年至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来看,总体格局较为稳定:三星与苹果竞逐前两位;国内“华米OV”四巨头并立。

不过,今年以来,手机江湖既有的“平衡”被打破。今年一季度,vivo*以23%的占比成为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销量*。7月,Canalys发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调查报告显示,小米在二季度出货同比大涨83%,成功超越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市占率达到17%。

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7月16日发布的公开信中表示:“相比庆祝,更期待能够尽快真正坐稳世界第二。”与此同时,小米的未来布局也在加紧。公司预计其2021年的技术研发投入将超130亿元;在销售渠道方面,将加速完成线上与线下市场的融合,以提升品牌渗透率。

另一方面,华为渐渐淡出第一梯队,荣耀以独立的形象*步入大众视野。随着全球缺芯情况愈演愈烈,能否稳住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的供应,掌握核心技术,已经成为智能手机厂商竞争的重要因素。

激烈厮杀之中,亦有人另辟蹊径。今年上半年,素有“非洲手机*”称号的传音控股预计将实现归母净利润17.17亿元左右,同比增长57.35%左右。

而追溯传音控股的“起家史”,竟与“初代国产手机品牌”波导有着深厚的渊源。

公开资料显示,传音创始人竺兆江自1992年大学毕业后加入波导,曾是波导销售寻呼机的基层业务员,后因业绩突出被派到国外,负责开拓国外市场,由此积累了国外手机销售的经验。

2006年,竺兆江决定离开波导自立门户,成立传音。两年后,传音将非洲作为主战场,自此开辟了一番新天地。

和波导重宣传、轻研发的策略不同,传音走的是本土化的步子和接地气的风格:非洲人民爱音乐,便提高喇叭功率并赠送头戴式耳机;非洲姑娘也爱美,于是研发团队就集中攻克黑人美颜功能;非洲运营商之间结算成本高,传音便为此推出四卡四待手机……2020年,传音控股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3.80%,并分别在上海、深圳和重庆建立了自主研发中心。

由此观之,手机江湖潮起潮落、人来人往是常态,唯有创新求变,为应变之法。

上海证券报




688062迈威生物股吧

迈威生物(688062.SH)公告,公司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549.88万户,有效申购股数为735.97亿股。由于本次网上发行初步有效申购倍数为4333.57倍,超过100倍,发行人和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决定启动回拨机制,对网下、网上发行的规模进行调节,将945.8000万股股票由网下回拨至网上。

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下最终发行数量为6813.5618万股,占扣除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72.04%,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2644.1000万股,占扣除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27.96%。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为0.03592675%。




迈威生物股吧股吧

实习

1月18日,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迈威生物,688062.SH)在科创板上市交易,发行价为34.80元/股,对应公司市值为139.06亿元。

刚一开盘,迈威生物便破发跌8.05%。截至收盘,迈威生物报24.5元,跌幅29.6%,总市值97.9亿元,缩水超42亿元。打新的投资者中一签要亏约5000元。

迈威生物有新冠药概念加持,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上市,为什么刚上市股价就打七折?

盈利遥遥无期

迈威生物是一家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根据招股书,公司主营业务为治疗用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具体包括人用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双功能抗体及ADC药物在内的抗体药物以及包括长效或特殊修饰的细胞因子类重组蛋白药物。

创新药研发一般具有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的特点。截至目前,迈威生物的研发管线包括15款抗体或融合蛋白药物,覆盖了自身免疫、肿瘤、代谢、感染、眼科等多个治疗领域。但所有品种均处于研发阶段,没有*药品实现销售收入。

因此,迈威生物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分别为4.0亿元、13.3亿元、9.7亿元和13.1亿元。

而且这些药物的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及新药上市前准备等开发业务的开展仍需持续较大规模研发投入。界面新闻

在研新冠药风险重重

此次上市,迈威生物最受关注的地方之一,便是其在研制的新冠中和抗体9MW311,公司计划在上海金山投入年产1000kg抗体产业化建设项目。

据招股书,这款药物目前处在II期临床试验阶段,于2020年5月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重点专项新冠肺炎应急项目的支持,并于2021年6月再次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目前,该药物已实现海外授权。

新冠药看似能成为迈威生物的盈利希望,但其实风险重重。

首先是竞争激烈。截至2021年12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市场上能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药物,已上市了1种,在II/III期临床实验的有11种,I期临床实验的有4种。迈威生物的9MW311是否存在优势,尚无定论。

而且,迈威生物的新冠药存在着知识产权风险。该药物在发现阶段时,迈威生物利用了与格物智康共同申请中的专利。在部分海外市场中,迈威生物将该品种的开发和商业化的权利授予美国生物技术公司ABPRO, 并将开发过程中涉及到的共同申请中的专利以普通许可方式授权给后者。

于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格物智康有权利在该专利基础上也进行新冠药的开发,还能将该专利授予他人。这样一来又给迈威生物的新冠药增添了新对手。不但如此,到底要向ABPRO收取多少专利使用费,迈威生物与格物智康还未对这个费用的具体金额和后续分配达成一致。

本次发行,迈威生物的保荐公司为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后者获得了1.55亿元保荐承销费。不久前的1月14日,同为海通证券保荐的翱捷科技(688220.SH)也是上市首日即暴跌33.75%。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迈威生物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迈威生物股吧、波导股份股票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