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东医疗*消息(a股指数今日行情)

2022-06-29 20:12:09 证券 xialuotejs

万东医疗*消息



本文目录一览:



截至2022年6月23日收盘,万东医疗(600055)报收于23.61元,下跌1.25%,换手率1.76%,成交量9.51万手,成交额2.22亿元。

资金流向数据方面,6月23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711.21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218.49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2492.72万元。

近5日资金流向一览

万东医疗融资融券信息显示,融资方面,当日融资买入2984.38万元,融资偿还3808.58万元,融资净偿还824.21万元。融券方面,融券卖出3.01万股,融券偿还3.86万股,融券余量5.14万股,融券余额121.4万元。融资融券余额10.62亿元。近5日融资融券数据一览

该股主要指标及行业内排名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家机构给出评级,增持评级1家。

注:主力资金为特大单成交,游资为大单成交,散户为中小单成交




a股指数今日行情

三大指数午后震荡走高,截至收盘,沪指涨0.89%,深成指涨1.37%,创业板指涨2.33%,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1603亿元。景点及旅游、HJT电池、酒店及餐饮、CRO概念等板块涨幅居前,教育、煤炭开采加工、油气开采及服务等板块飘绿。两市超3000只个股上涨,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96.17亿元。

盘面上,景点及旅游板块午后迎来大爆发,板块涨幅超7%,西域旅游(300859)涨超15%,张家界、桂林旅游(000978)、云南旅游(002059)、九华旅游(603199)等多股涨停;HJT电池板块全天涨幅居前,金刚玻璃(300093)20cm涨停,宝馨科技(002514)、鹿山新材(603051)、金辰股份(603396)、星帅尔(002860)等近10股涨停;教育板块午后震荡走低,勤上股份(002638)、豆神教育(300010)双双跌超8%;贵州茅台(600519)涨超2%,时隔5个月再次收复2000元关口;浙江世宝(002703)今日再度涨停,走出10连板。

板块热度:

同花顺热股榜:

异动回顾:

09:25 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沪指开涨0.14%,深成指开涨0.31%,创业板指开涨0.70%,汽车热管理、智慧政务板块开盘活跃。

09:26 宁德时代(300750)高开2.05%,股价创3个月新高。公司发布CTP3.0麒麟电池,轻松实现整车1000公里续航,将于2023年量产上市。

09:28 智慧政务板块开盘强势,数字政通(300075)、久其软件(002279)、华是科技(301218)、南威软件(603636)等涨幅居前,消息上,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数字政府建设的七方面重点任务。

09:32 HJT电池板块开盘冲高,金刚玻璃涨超16%,金辰股份涨停,赛伍技术(603212)、迈为股份(300751)、星帅尔等跟涨。

09:35 硅能源板块异动拉升,宇邦新材(301266)涨超12%,集泰股份(002909)、晨光新材(605399)、硅宝科技(300019)、润禾材料(300727)等跟涨。

09:38 猪肉板块异动拉升,天邦食品(002124)涨超3%,新五丰(600975)、益生股份(002458)、东瑞股份(001201)、赛为智能(300044)等跟涨。

09:40 国防军工板块异动拉升,火炬电子(603678)涨超8%,铖昌科技(001270)、中航重机(600765)、立航科技(603261)、钢研高纳(300034)等跟涨。

09:43 CRO概念板块持续拉升,美迪西涨超5%,昭衍新药(603127)、泰格医药(300347)、皓元医药、药明康德(603259)等跟涨。

09:44 中药板块异动拉升,大理药业(603963)涨超5%,上海凯宝(300039)、红日药业(300026)、太极集团(600129)、生物谷等跟涨。

09:47 风电板块异动拉升,日丰股份(002953)涨停,永福股份(300712)涨超8%,海力风电(301155)、隆华新材(301149)、中天科技(600522)、天能重工(300569)等跟涨。

09:48 特高压板块持续拉升,神马电力(603530)涨停,永福股份、中天科技、硅宝科技、晶澳科技(002459)、航天晨光(600501)等跟涨。

09:50 食品加工制造板块持续拉升,千味央厨(001215)涨超9%,立高食品(300973)、安琪酵母(600298)、南侨食品(605339)、中炬高新(600872)等跟涨。

09:53 集泰股份盘中触及涨停,走出11连板。

09:54 饮料制造板块异动拉升,古越龙山(600059)涨停,金种子酒(600199)涨超5%,金枫酒业(600616)、会稽山(601579)、承德露露(000848)、天佑德酒(002646)等跟涨。

09:56 中药板块持续拉升,大理药业涨超7%,健民集团(600976)、上海凯宝、红日药业、广誉远(600771)等跟涨。

09:58 厨卫电器板块持续拉升,老板电器(002508)涨超7%,奥普家居(603551)、火星人(300894)、亿田智能(300911)、华帝股份(002035)等跟涨。

10:00 工业金属板块持续拉升,光智科技(300489)、志特新材(300986)涨超15%,华峰铝业(601702)、银邦股份(300337)、亚太科技(002540)、新疆众和(600888)等跟涨。

10:08 创业板指涨幅扩大至1%,上证指数涨0.57%,深证成指涨0.83%。

10:10 深证成指涨幅扩大至1%,上证指数涨0.67%,创业板指涨1.24%。

10:13 半导体及元件板块持续拉升,国芯科技涨超10%,弘信电子(300657)、阿石创(300706)、赛微微电、东山精密(002384)、新洁能(605111)等跟涨。

10:14 汽车热管理板块持续拉升,创业板股科创新源(300731)涨停,松芝股份(002454)、振邦智能(003028)、汇得科技(603192)、盾安环境(002011)涨停,银邦股份、长虹华意(000404)、银轮股份(002126)、高澜股份(300499)、亚太科技等涨超5%。

10:30 据同花顺(300033)iFinD数据,截至目前,沪深两市成交额突破5000亿元,其中沪市成交额2143亿元,深市成交额2865亿元。

10:32 科创50指数涨超2%。

10:33 小康股份(601127)连续2日涨停,股价创历史新高。

10:34 浙江世宝再度触及涨停,收获10连板,成交额9.89亿元。

10:42 汽车整车板块持续拉升,小康股份、安凯客车(000868)涨停,长安汽车盘中涨超5%,亚星客车(600213)、汉马科技(600375)等跟涨。

10:50 创业板指涨幅扩大至2%,宁德时代涨超2%,上证指数涨0.78%,深证成指涨1.23%。

11:01 景点及旅游板块异动拉升,九华旅游涨超6%,峨眉山A、曲江文旅(600706)、张家界、桂林旅游等跟涨。

13:02 钠离子电池板块午后异动拉升,瑞泰新材涨超12%,新宙邦(300037)、宁德时代、容百科技、格林美(002340)、天赐材料(002709)等跟涨。

13:06 证券板块午后再度活跃,华鑫股份(600621)回封涨停,光大证券、财通证券(601108)、中金公司(601995)、东方证券、华林证券(002945)等跟涨。

13:07 体育产业板块异动拉升,双象股份(002395)、国恩股份(002768)涨停,牧高笛(603908)涨超6%,鸿博股份(002229)、久祺股份(300994)、舒华体育(605299)、华利集团(300979)等跟涨。

13:12 传媒板块异动拉升,天威视讯(002238)涨超6%,巨人网络(002558)、歌华有线(600037)、金逸影视(002905)、恺英网络(002517)等跟涨。

13:20 酒店及餐饮板块持续拉升,君亭酒店(301073)涨超6%,西安旅游(000610)、西安饮食(000721)、首旅酒店(600258)、华天酒店(000428)等跟涨。

13:22 景点及旅游板块持续拉升,九华旅游涨停,峨眉山A涨超8%,张家界、丽江股份(002033)、桂林旅游、曲江文旅等跟涨。

13:40 教育板块持续走低,豆神教育跌超8%,勤上股份、博瑞传播(600880)、全通教育(300359)、昂立教育(600661)等跟跌。

13:43 机场航运板块异动拉升,吉祥航空(603885)涨超5%,华夏航空(002928)、上海机场(600009)、白云机场(600004)、厦门空港(600897)等跟涨。

13:47 免税店板块异动拉升,岭南控股(000524)、西藏珠峰(600338)涨超5%,众信旅游(002707)、王府井(600859)、皇氏集团(002329)等跟涨。

13:56 稀土永磁板块持续拉升,龙磁科技(300835)拉升涨超18%,包钢股份(600010)、中科三环(000970)、宁波韵升(600366)、金力永磁(300748)、银河磁体(300127)等跟涨。

14:13 上证指数涨幅扩大至1%,深证成指涨1.25%,创业板指涨2.05%。

消息面:

1、经济日报:严防“忽悠式”回购

经济日报文章指出,现实中存在一些上市公司漠视相关监管规定,在回购资金没有到位时,就急于发布回购方案。公司后续实际回购迟迟不见行动,或者是“雷声大、雨点小”,实际回购金额与发布方案中的金额相差甚远。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发布的回购价格与公司市场价格明显不符,成倍高于当前市场价格,给投资者造成信息误导。针对上市公司在回购股票中出现的“忽悠”行为,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要加大对以股份回购名义实施股价操纵、内幕交易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发布虚假不实信息的上市公司不能仅仅停留在纪律处分层面,还要进一步提高违法违规成本,让上市公司心怀敬畏之心。要切实保障中小投资者利益,畅通维权通道,进一步完善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制度,推进依法治市、从严治市,让违法违规者在A股市场没有立足之地。

2、上海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

上海市卫健委今早(6月24日)通报:2022年6月23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例,均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3例和无症状感染者8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新闻)

3、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8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6例

据***新闻消息,6月23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7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9例;本土病例18例(内蒙古14例,上海2例,北京1例,广东1例),含13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均在内蒙古)。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06例,其中境外输入80例,本土26例(吉林8例,辽宁7例,广东4例,广西4例,北京2例,上海1例)。

4、央行今日开展6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央行今日开展6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0%,与此前持平,今日另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

5、反垄断法完成修改

据新华社,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6月24日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反垄断法的决定,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

6、郭明錤:Meta放缓对VR事业投资无碍VR产业持续成长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表示,即便Meta放缓对Reality Labs/VR事业投资,因VR产业/生态已趋成熟,故无碍VR产业持续成长。在VR产业持续成长下,Meta减少VR硬体投资有利其他VR头戴品牌。此外,庞大潜在需求的中国市场与预期将在2023年1月发布的Apple AR/MR也将促进头戴产业持续快速成长。受益于中国庞大潜在需求并快速成长,预期2022年Pico VR头戴出货量将同比成长至少40–50%达100–150万台。Meta放缓VR硬体投资有助于Pico在非中国市场成长。受惠于Apple AR/MR头戴的创新体验,Apple与Apple供应链将在未来2–3年内可能被重新估值并有助于股价。

7、农业农村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生猪产能调控工作考核方案》

6月23日,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传达学习国务院常务会议和李克强总理在河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强调,要紧盯不放抓好夏收扫尾,指导新疆、甘肃等地安排好夏收春小麦收获,帮助农民做好粮食晾晒烘干,协调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夏粮收储,把好不容易夺取的丰收、增加的产量全部拿到手。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生猪产能调控工作考核方案》,强调要把生猪产能调控工作考核作为稳定生猪生产的关键措施,从严从实建立奖优罚劣机制,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会同相关部门督促落实好支持生猪生产的金融、环保、用地等政策,切实稳定生猪生产。结合考核有针对性地改进完善生猪产能调控机制,确保长期持续发挥作用。

投资建议:

源达指出,今日指数携手高开后继续保持强势格局,主板分时上黄线领涨白线,说明市场赚钱效应良好。日线上留有向上的跳空缺口也说明多头发力格局明显。不过接下来要注意观察上方144日线以及前期放量高点附近的突破情况,若不能有效攻击,预计还会有所反复。创业板指也是以跳空向上的方式进行趋势演绎,短期临近144日线,周线也临近120周线,这个位置短期也要重点留意。策略上看趋势保持叠加盘面活跃下建议可继续顺势而为,不过短期临近压力位也要注意下可能潜在的风险。




万东医疗*消息万东dsa买的怎么样

挖贝网4月22日,万东医疗(600055)近日发布2021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56,174,686.02元,同比增长2.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3,193,054.55元,同比下滑16.98%。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9,723,684.83元,截至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396,012,169.64元。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56亿元,同比增长2.14%;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减少16.98%。利润下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原因:1、按照公司未来三年发展战略规划,公司加大了研发投入,包括增加研发人员、新增研发项目等,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1.11亿元,收入占比9.64%,同比增加29.01%;2、按照公司未来三年发展战略规划,公司加大了市场投入,包括增加营销人员和市场推广,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1.85亿元,收入占比16.04%,同比增加28.28%;3、公司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移动DR、DR等高毛利产品销售台数同比减少,超导MRI、CT等低毛利产品销售台数同比增加。

公告显示,报告期内董事、监事、*管理人员报酬合计816.80万元。董事长胡自强未在公司领取报酬,董事、总裁谢宇峰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146.67万元,副总裁、财务负责人井晓权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89.23万元,董事会秘书任志林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81.87万元。

公告披露显示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以公司*总股本703,061,058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0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70,306,105.80元。上述利润分配方案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挖贝网资料显示,万东医疗主要从事放射类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维护,主要产品包括普放(DR、移动DR、数字胃肠机、乳腺机)、DSA(血管介入治疗系统)、MRI(磁共振成像系统)、CT(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超声诊断仪器,产品用于临床影像学检查和辅助疾病诊断、血管及肿瘤介入治疗。




万东医疗*消息第三方贷款

任何一家公司都有优劣两面性,研报的本质在于客观公正地把这种两面性展现出来,本文的核心在于客观数据和分析逻辑,而非标题或某句话的观点。希望读者可以带着自己的商业逻辑辩证性地看本文,跟着本号一起建立自己的商业逻辑和投资逻辑,而不是成为断章取义的网络喷子。

——坑爷

上篇我们讲完了万东医疗当前的主要盈利产品:DR(数字X影像机)和MRI(核磁共振)。接下来,我们来聊聊万东医疗最有炒作基因的“医学云影像”业务。

万东体系中负责这一板块的经营主体叫“万里云”,大股东万东医疗持股60%,二股东阿里健康持股23%。万里云这个名字就来自于“万东&阿里”的融合。目前这家公司已经完成了二轮融资,估值14.5亿人民币,A轮投资人就是阿里健康,*投了2.25亿。

一听这背景,就知道是要搞事情!

万里云这家公司,核心业务就是利用互联网和远程通讯技术,立足北上,通过高速网络通讯,实现医疗影像诊断服务对全国的辐射。

可能说的不太清楚,举个例子,目前全国各地大小医院在诊疗前,基本都是依赖各种体内外成像设备或血液检测技术进行病灶判断。正确的诊断,是一切治疗的前提,这一点基本是全球共识。而在目前严重依赖检测设备的医疗体系中,只要掌控了检测阶段,基本就等于掌控了治疗的核心,剩下的手术操作和临床用药,实质属于基本的操作阶段,技术含量要低很多。想不明白的,就去了解一下医生与护士的业务分工和收入差距。

万东医疗的老本行,刚好就是做各种体内外成像设备的,在高速通讯技术的支撑下,体内外成像和远程诊断,理论上就毫无技术难度。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人往高处走”的现实背景。通常,*医疗人才基本都会选择科教文卫、生活环境*的北上深等地区发展,而落后的中小城市及广大农村,基本不可能留住*的医疗人才。

正是在这一人才分布的空间结构差异上,远程医疗才显得如此重要。通过互联网和高速通讯技术,打破空间约束,实现北上*专家对全国临床影像的集中诊断,并制定*的治疗方案。其实,这个远程集中诊疗,跟云计算是一个道理,就是在分工上更加集中,实现各级(人力/算力)资源的*化利用。

万里云的商业逻辑,正是基于这一点。通过在北上等一线城市,集中圈养一波*专家,对全国患者的临床影像进行集中诊疗,并出具相应的治疗方案。放一张图给大家看看:

听起来是不是觉得牛B轰轰?阿里系之所以会投资,很可能就是因为万里云这个商业逻辑,跟阿里巴巴“B2B/B2C”的集中云交易如出一辙,似乎全国医疗体系的影像诊断马上就要收归“中央”。

理论上如此,但是你想多了,社会是极其复杂的,尤其是在我大中国的医疗体系,各自为政、互相看不起的例子不胜枚举。特别是在三四线及以下城市,转个院都是极其麻烦的,检测结果能互认的都凤毛菱角,更不要想跨院联合诊疗了。所以,现场的医生们,谁接受远程治疗的指挥,基本就相当于承认自己无能;除此之外,大多医院对同行的认可度都比较低,不愿意给别人背锅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这个现实,谁转过院谁知道!!!

要推动远程诊疗,技术基本毫无难度,核心问题在于人心~

即便如此,趋势总是不可逆的,总有一天,远程诊疗这一产业能磨下来,但时间周期就不可预测了。实际上,远程诊疗只是第一波收割线下医疗业务,一旦这一业务模式走通了,就会出现第二波医疗大数据收割,这个影像数据库对未来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化诊断,将是极其具有竞争力的核心资产,堪比茅台的陈年基酒。

当然,这个似乎还太遥远,说点现实的:一旦打通了远程诊疗的产业链,就相当于*专家的触手直接能够伸到全国。终南山等国宝级专家也就不必舟车劳顿,省下来的在途时间都可以直接坐在家里远程指挥救命,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远程诊疗产业通常都会贴上一个更牛X的标签:健康中国!

有了阿里的电商平台经验,当前的万里云走的也是平台路线,除了医疗通讯技术和中央影像大数据库之外,其他资源都是第三方的。截止2020年初,万里云共有10多个影像中心,3000多家合作医院、6000多位影像医生,每天能够实现在线诊断超20000次。

3000家医院是个什么概念?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已获批的医院合计共33009家,万里云的覆盖率基本占到10%,这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我怕你们看了就冲动,所以特别说明一下:远程医疗产业是有前景的,但万里云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去年利润只有164万;而且这个赛道还有联影等独角兽的竞争,万里云未来能做个什么样,还不太好预测,冲动的看客们先冷静冷静。

上一篇在对比中外高端医疗设备厂家的商业模式中提到,外资品牌主要是赚售后服务的钱,国内品牌主要是赚前道销售的钱,所以我们打价格战打不赢人家。

其实,以万东医疗、联影医疗为代表的的国内龙头,也在逐渐走这种售后服务创收的模式。

以万东医疗为例,凭借远程智能监测硬件,能够实时了解任何一台设备的运行状况。一旦某台设备出了问题,万东就可以及时联系最近的售后服务点,进行设备维修。目前,万东在全国设了一百多个售后服务点,打的口号也是相当牛X:有路的地方,就有万东的服务!

对于单品货值高的行业,市场总有饱和的一天,存量运维终将替代增量拓展。明白这个道理的企业,基本都在提前布局,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旧动能转换的模式之一。

如果对高端医疗设备这种行业不了解,就好好琢磨一下房地产市场,逻辑都是一样的:在增量地产高位运行的这三四年,龙头房企的物业公司已经集中在港股分拆上市了。你品,你细品~

业务就说到这里,下面来看看经营情况。



万东医疗的业务也是相当简单,DR和MRI两大设备就占了营收的80%。在这种产品结构中,新增装机量只能随着我国医疗体系的进步水涨船高。在过去的七八年,这个业务增速甚至都跑不赢GDP,因此,市场给的估值也比较低,常年都在20~25倍PE左右。

今年受疫情和医疗板块影响,估值也是水涨船高翻了个倍。至于为何跑不过医疗板块平均水平,主要就是因为万东是做医疗设备的,跟疫情完全没有太大关系。

当然,这些都是历史了,咸鱼也有翻身的一天。

2019年,国家卫健委、发改委、医保局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这一举措在放宽民营医院的路上又更进一步,对成本精打细算的民营医院,刚好就是万东这类主打性价比的本土厂家的目标客群。

随着高端检测设备的持续研发和上市,万东的医疗器械毛利率也是持续上升。这里特别说明一下,对于非高精尖的行业,技术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只不过隔行如隔山,让外人感觉很难罢了!这一点,普通企业研发体系的人,应该是深有感受吧~

就万东那百八十个研发人员,每年在技术上优化优化,提提参数,产品就算是不断迭代了,然后就可以同步提价。实际上,新一代产品和前几代的成本基本没差,这就是为何毛利率能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

至于其他业务,实在是没什么说头,因为占比实在太小了。

资本市场是很看重增长率的,万东的营收增长率常年混迹在GDP的自然增长水平,净利润也是连续大幅下滑,导致市场估值一直不是很高。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万东的销售额出现大幅反转,营收增长同比增幅50%,净利润同比增长780%。一季度的*表现,必将同步拉高上半年和全年利润水平。因此,今年总市值上涨也是具备强业绩支撑的。

如果这一增长能够在二季度延续,那后市就相当可期了!

作为装备制造企业的万东,营业成本率只有53%,在制造业中已经属于高附加值的产品了。这个毛利率,完全可以吊打我国半导体设备的那些头部公司。但行行都有本难念的经,医疗器械虽然暴利,营销却要花大成本,成本和销售费用平衡下来,净利润基本能够维持在10%~15%的水平,属于比较稳定的行业。

万东当前这个净利率,已经比同行好太多。至于销售费用率,这个是会随着业务规模和品牌知名度的提升而降低,因此,万东如果未来混得好,这个品牌价值也将发挥显著的降本增效效果。混得不好那就另说~

看着这家公司的成本结构,最主要的感受就是:盈利稳!只要不太作,基本年年都有钱赚,属于典型的现金牛企业!

万东医疗的经营效率基本处于行业平均水平,今年一季度,账期呈现小幅缩短,主要是医疗物资短期紧缺所致,预付款订单大幅增加,给公司带来了较好的现金流,但这种情况并不可持续。至于存货的周转率显著上升,主要是疫情期间交通瘫痪导致运输、远程安装和运维的难度加大,这同样也是不可持续的。

总体来看,过了疫情这个阶段,万东的经营效率依旧会很稳,基本就是前三年的样子。

在各项利润率方面,随着产品持续更新迭代提提价,在成本率差不多的情况下,销售利润率也能缓缓上升,就是上图的样子。高毛利的行业必然会吸引新的竞争者加入,尤其是医疗器械这种技术门槛不是特别高的行业。因此,万东的毛利率上升也是有上限的,预测65%应该就是极限,再高了行业就会饿狼涌入,届时价格战是免不了的。

2016年,万东医疗定增融资8个多亿,还了大部分贷款,承诺投资的项目尚未大见成效。经营负债被大幅稀释,资产负债率显著降低,短期抗风险能力也有大幅提升。

万东医疗的回款真的堪称*,剔除增值税销项税额后,每年的回款率都在90%以上,堪称制造业的活貔貅。由于坑爷还没有做同业对比,是否整个行业都是如此,目前还不好说,但万东的回款率,基本是吊打大多数装备制造业企业了。

今年一季度,或许是受疫情影响,相关医药行业基本都是货源难求,万东的订单预付款也大幅增加,回款率高达155%。还是那句话,这是不可持续的~

现金流方面,现阶段主要看红柱,核心特点就是很稳,这就是前几年25倍市盈率的业绩支撑。未来主要看紫柱,就是近两年募投的主要项目,包含万里云、高端医疗检测装备产业化项目、营销体系建设项目、以及对咨询公司的投资。

从万东的资金投向来看,未来路子也是很清晰的,核心就是高端装备技术、终端营销、云医疗、以及(技术)咨询服务。除了传统制造业“研产供销”微笑曲线两端的高利润环节之外,万东也对未来云医疗进行布局,这个战略可以说是相当*的。

自从2016年募了一大笔钱之后,万东医疗的债务基本都还的差不多了,因此也几乎没有什么偿债风险。

在资产结构方面,主要也是以流动资产为主,属于装备制造业中少有的“轻资产公司”。

从资产结构和人员配置来看,万东医疗的生产环节很可能是找的外协,跟苹果公司的路子基本一样,这也是其估值水平要高于同业的重要模式支撑(前两年实际是被低估了,借着疫情,基本算是完成了估值修复)。



作为“本土高端医疗检测设备最有国产替代前景的公司之一”,万东医疗还是很有竞争优势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五十多年的品牌沉淀;

【2】国内DR销量龙头的地位和品牌影响力;

【3】高端MRI和CT基本也都做出来了,技术在本土企业中也是相对领先的(top3吧);

【4】国内医疗体系的营销渠道覆盖力度也相当可观,这一点算是当前中国这种低端医药市场最重要的竞争力了;

【5】民营医院政策的放开,以及中央政府对本土医疗设备国产替代的支持,未来万东的市场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6】万里云的业务布局,这个虽然算不上多大的前瞻性和领先性,但好歹也是第一批进赛道的,至少有机会在未来分一杯羹;新兴产业,唯快不破,至少还有阿里系的支持,你觉得呢?

【7】鱼跃系和美年健康的股东背景,以及股东们的资金支持;

【8】其他。



万东的组织团队还是很有看头的:

作为装备制造业企业,生产人员只有82人,占比12.2%,由此基本能够断定,其生产环节大部分都是外包的。当然也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自动化生产程度非常高,坑爷认为,现阶段这个概率还是比较低的,所以生产外包的概率更高一些。

其次,万东占比*的就是销售和技术人员,也就是“研产供销”微笑曲线*钱的两端环节,也就是典型的苹果模式。因此,相比大多数医疗装备制造企业,万东在商业模式上也是技高一筹。当然,在研发和销售两大环节中也是有差别的,业内还有一个共识:产能大家都没问题,市场需求(销售能力)才是决定因素。

除此之外,万东全公司只有672人,考虑到全国一百多服务网点、以及云影像中心六千多阅片医生的资源撬动。显然,万东走的是纯平台模式。

在人员结构上,万东还有391人的退休待养人员,比现有工作人员的一半还要多,这就是五十多年经营遗留下来的,也是曾经作为央企子公司所遗留下来的。未来逐渐丢掉这个包袱,肯定会跑的快一些。

最后再特别说明一点,万东72名硕士及以上人才中,64人都是研发人员,好钢都用在了刀刃上。即便如此,这个团队对于高精尖技术的研发,还是显得有些薄弱;但是,坑爷一再强调,对于这种非高精尖的行业,这种技术人员的配置已经完全足够了。毕竟,在医疗器械行业,迭代创新非常少,大量研发都是改进式创新,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提提参数优化一下。其实大多数非高精尖行业都是如此,不信你就看看自家公司研发团队的配置和技术实力。看完你就明白,对于大多数行业,技术和专利,都没有太大的门槛,只能说是隔行如隔山,阻挡外行人罢了!(也可能是坑爷最近半导体行业研究多了,对技术难度的评估参考系出现了偏差)

薪酬方面,大家看看就好,这个数据只能作为基本的参考,毕竟390人的退休待养人员对平均薪酬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当然,从这个不太准确的数据也能看出,以万里云为代表的高技术子公司,平均薪酬要显著高于公司总部和传统业务。其次就是销售人员的薪酬,在医疗设备这个行业,销售赚得多都是行业共识(如今已经好很多了,早些年赚的更多!)不了解的看官,可以去查一个叫“医药代理”的暴利行业。



作为“未来或许有大转机的本土医疗器械头部公司”,万东医疗综合评分

万东医疗这两篇文加一起也有上万字,该说的基本都说的差不多了,这里简单总结一下:万东过去的模式属于缓慢增长的稳定盈利型制造业模式,类似于慢慢向上爬的蜗牛,核心特征就是稳,基本很难出问题。但对于这类没有爆发力的公司,资本市场通常不会给太高的估值。但是,随着平台型服务模式的搭建,万东医疗在商业模式上实际上是发生了转变,虽然业务仍旧是医疗器械,但估值水平就会逐渐转变为平台类企业的估值水平(以前是制造业的估值水平)。在这种新旧动能理念的转化中,万东医疗基本是处于低估的状态,大概就是2018年以来的状态。

无独有偶,我国遭遇新冠疫情,医疗概念股普遍跟风上涨,万东医疗也莫名其妙被拉起来了。从内在估值来说,虽然暗含临时炒作动因,但价格表现只能算是估值修复。也就是说,这个价位,坑爷认为几乎不存在泡沫。

除此之外,万东医疗在云影像业务上的布局,属于第二次的模式升级,这也是未来进一步拉高估值的重要因素,只不过目前业绩表现和市场影响力都不够,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让资本市场接受。这个时间段目前就不太好预估,但既然是爆点,就一定会有爆发的一天。综合来说,短期下跌概率很低,长期看涨,有耐心的可以上,没有耐心就观望。

当前,万东医疗主要有“医疗器械、互联网医疗、健康中国、智能医疗、股权转让”等概念,前面四个都好理解。至于股权转让,主要就是鱼跃医疗将22%的股份转让给了美年大健康*俞熔。坑爷在上篇也说到了,鱼跃集团同时手握两家医疗器械公司,同业竞争是个早晚要解决的问题,至于处理办法,还真是有点难为鱼跃的吴老板,里外都肉疼。

未来,万东医疗很有可能增加“工业物联网、医疗大数据、国产替代”等概念。这三个概念都比较好理解,工业物联网就是当前万东总部对远程装机设备的实时联动;医疗大数据就是未来万里云的数据资源积累;国产替代就是我国当前大力助推国产医疗器械对进口的替代,受益的还是本土医疗器械公司。

万东医疗的战略路线很多,核心就是两条路子:一是大力销售,在国内以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先搞定中小城市的医院,再向大城市的头部医院推进;在国外则是通过全产业链产品供应攻打国外市场。二是加快云影像和医疗大数据业务的推进,主要就是大力支持万里云的发展。

坑爷认为,万东医疗在战略上仍旧是抄袭国内互联网龙头的模式,分毫没提技术创新。文中也说得比较清楚,这种行业的创新根本没有那么重要,沿用医药行业跑马圈地的老套路,同时嫁接物联网平台模式,就够万东吃成大胖子了。至于攻打国外市场,这两年还是省省吧!

本文为“上善若水”点名研究!

重要声明:本文仅作为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研究,旨在做到客观、真实、全面、系统。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推荐任何股票,感谢各位老铁的观看和转发!

另外,想点名研究的,在*“股不踩坑”发送关键词“点名”,查看点名规则!只要符合要求,你随便点名,坑爷来研究!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万东医疗*消息》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万东医疗*消息、a股指数今日行情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