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今年以来,军工板块(399967)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年初时候,军工板块因涨幅大、估值高等问题出现了持续4个多月的回调行情,*跌幅超过30%,跌幅颇深。然后,从5月中旬开始逐步企稳回升,经过两个月后,板块反弹幅度也超过20%。笔者从去年底以来也持续关注军工板块的走势,在今年6月下旬时候也曾写过一篇文章《百年奋斗目标,布局正当时!》,提示关注军工板块的行业景气上行机会。现在一个月过去了,随着中报业绩的不断披露,军工行业景气度上行的逻辑持续得到验证,军工板块也在逐步走强并在上周五创出近期的新高。
图1 中证军工指数(399967)走势
资料通达信软件
军工板块属于高弹性的板块,其大起大落的背后其实是流动性与基本面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面对即将到来的建军节和不断披露的中报业绩数据,笔者依然看好该板块的投资机会,继续关注军工板块的反弹行情。主要逻辑
一、基本面:巨额预付款到账、中报业绩预告持续反映行业高景气
6月9日,航发动力公告将开展117亿元的现金管理,而一季报显示只有44.38亿元的货币资金。另外,今年各大航空主机厂纷纷上调与各自集团财务公司的存款限额,其中航发动力将存款限额从40亿调整至100亿;中航沈飞预计2021年的存款额将达到500亿元,是 2020年的5倍左右;中航西飞将存款限额从80亿调整至140亿。这表明航空产业链下游企业订单大幅释放,资金面也获得大幅改善,产业链以往诟病的现金流、交付确认等问题也有望大幅改善,生产调度及产能利用效率也将大幅改善。主机厂存款规模的大幅提升和产业链各环节产能持续扩张充分佐证了行业的高景气度。
截至7月16日,在已经发布业绩预增公告的37家行业上市公司中其净利润同比平均增幅达163%,这充分体现了前期扩产增效带来的收益已经落地,行业下游订单驱动因素明显,国防军工行业已经正式拉开高景气大周期序幕。行业需求充分、企业产能加速落地,上下游企业正在享受“十四五”开局高增长订单及需求。
二、估值面:军工板块仍具较高配置价值
从军工板块(剔除船舶总装类上市公司)估值水平的历史走势来看,我们将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看做是一个时间跨度较大的典型牛熊周期,其中包含两个次级周期,经测算,大周期的板块估值中枢(取中位数)约为57倍,两个次级周期分别为53倍和59倍。截至2021年7月23日,军工板块整体估值(TTM)约为71倍,处于历史63%分位,属于中等小幅偏上水平。未来随着板块景气度提升,EPS和估值双扩张可期,中长期看板块仍具较高配置价值。
图2 军工板块估值走势
资料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三、技术面:放量新高,上行趋势逐步显现
上周五,中证军工指数(399967)出现放量上行现象,指数大涨2%并创出近期的新高。从日K线看,该指数已经走出震荡上行趋势了。同样,从周K线看,军工指数也走出了上行趋势。此外,月K线也完成了探底回升动作,重新开启上行趋势。
图3军工指数(399967)周、月K线图
资料通达信软件
总的来说,目前军工板块已经走出了震荡上行的趋势。其次,八一建军节将至,行业催化剂渐多,市场风险偏好将得到提振,叠加中报业绩披露期,行业投资窗口有望再度打开。中期看,下游军品需求旺盛,行业景气度持续高企,订单+产能扩张驱动行业快速增长可期。长期看,2027年建军百年奋斗目标近在咫尺,百年变局势必将加速我军的现代化进程,行业发展有望迎黄金时代。建议优选赛道,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筛选估值和成长兼备的标的。当然,由于军工板块涉及个股众多,个股筛选难度大,投资者也可选择相关军工行业ETF投资,相对简单方便。
风险提示:“十四五”规划和军工改革不及预期,武器备采购进度不达预期,军品价格因大量采购出现大幅度降价等。
以上部分资料wind、网、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国盛证券研究所、首创证券研究所、银河证券研究院、中信建投通达信软件、蜻蜓点金APP等。
重要声明:
本文内容仅为投资顾问个人观点,不代表公司立场,仅供参考。文中个股均基于公开资料梳理,不作为推荐,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股票历史走势也不能代表未来趋势。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文: 陈重庆
S1440614090007
中国基金报
随着公募基金2021年年报全部披露完毕,揭开了2021年公募基金的整体答卷,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各项数据也公之于众。
虽然A股市场2021年演绎结构性行情,但整体基金还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盈利答卷,基金2021年总体盈利超7000亿元。
备受市场关注的基金管理费、托管费、交易费、销售服务费等“四费”,2021年合计金额超过2000亿级别,达到2122.86亿元。受益于公募基金总规模的大幅增长,这四大费用较去年同期均出现显著增长。
2021年管理费收入1425.71亿
同比激增超50%
权益基金发展驶入快车道,公募基金也集体迎来管理费的丰收。
根据WIND对基金2021年报的统计,2021年全年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总计达到1425.67亿元,比2020年的938.03亿元增幅达到51.99%。这一增速要低于2020年的68.54%,不过,2021年整个行业管理费收入创出历史新高。
业内人士表示,管理费增幅主要受益于以权益基金为代表的公募基金规模的大幅激增。截至2021年底,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25万亿大关,当年度不断创新高。同时,很长时间权益类基金都是公募基金规模增长的主力军,去年底权益类基金规模已突破8.5万亿。
从基金类型来看,相比2020年,2021年各类型基金管理费收入都有增长。其中管理费收入*来源是混合型基金,这类基金合计收取管理费765.23亿元,在管理费总收入中占比达53.67%。而这类产品相较2020年全年425.88亿元的管理费收入增长了79.68%。
紧随其后是货币基金,2021年收取了243.81亿元的管理费,占比超17%。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2021年收取的管理费分别为198.14亿元、178.59亿元,分别占比13.9%、12.53%。这类基金管理费收入较2020年也拥有17.47%的增幅。
QDII基金和另类投资基金2021年管理费收入分别为23.55亿元、9.03亿元。虽然FOF管理费仅7.35亿元,在所有类型中*,但相较2020年的水平增长了154.6%。
31家公司管理费收入超10亿
受益于基金公司管理基金规模的激增,不少基金公司2021年管理费收入都赚得盆满钵满。
根据WIND资讯对基金2021年报的统计,2021年,在173家有数据可统计的公募基金公司中,有31家公司管理费收入超过10亿元。而在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为20。
也就是说,在短短一年时间内,管理费收入超过10亿元的基金公司数量大幅增长。
具体而言,非货币资产规模*的易方达基金以106.06亿元的管理费收入稳居第一,成为首家管理费收入超百亿的基金公司。
而同样基金管理规模较大的广发基金和汇添富基金紧随其后,2021年管理费收入分别达到73.82亿元、70.37亿元,均较2020年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除了这三家2021年度管理费收入超70亿的基金公司外,还有5家公募超过50亿元,分别是富国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中欧基金、嘉实基金。这些基金公司非货管理规模也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另外,还有4家基金公司2021年管理费收入在40亿元至50亿元之间,包括兴证全球、工银瑞信、景顺长城、博时等。
这12家公司合计收取管理费698.05亿元,占行业总收入的差不多半壁江山,显示出行业集中度依然高企。
同时,2021年有61家基金公司收入不足5000万元,收入低的基金公司(包括券商资管)上半年仅得到6多万元管理费,规模大小带来的收入差异巨大。
整体来看,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结构继续分化。在可比基金公司中,2021年共有136家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实现同比增长,仅17家出现管理费收入下滑,这些公司多数是中小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近一年以来管理费收入实现几何式跃升。其中恒越基金2021年管理费收入为1.57亿元,较2020年的438.35万元的数据激增近3492.54%。
管理费的跨越式上升,源于其规模大步前行。2021年底,恒越基金总规模达到146.98亿元,全年实现规模大踏步发展。而在2020年底,恒越基金权益基金规模仅10.55亿元。
无独有偶,朱雀基金2021年管理费收入同比涨幅同样惊人。朱雀基金管理费收入达到3.89亿元,而相比2020年的5597.34万元,同比增加594.24%。而该基金公司也实现了管理规模大幅增长。
业内人士表示,2021年基金公司基金管理规模的跨步前行,主要来自其突出的业绩表现及其市场号召力,尤其是一批业绩较好的中小基金公司强势“逆袭”,在2021年个股分化加剧、板块轮动加速的*化结构性行情中较好地把握住了市场机会。
客户维护费合计408.11亿
占管理费的28.7%
事实上,基金公司并不能得到账面上的全部管理费收入,银行、第三方基金销售公司等基金销售渠道也要从中分一杯羹,客户维护费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支出环节。
根据Wind数据统计,扣除没有客户维护费的部分基金管理人,纳入统计的基金管理人在2021年共向销售机构支付客户维护费(即“尾随佣金”)408.11亿,比2020年全年的242.68亿元有较大的幅度增长,达到68.17%。
统计还显示,2021年基金向销售机构支付的尾随佣金占到管理费收入的28.7%,与上一年的25.94%相比有所上升。
从基金公司的情况来看,尾随佣金占管理费收入的差异较大,部分基金管理人尾随佣金占管理费收入比例较高,如贝莱德基金、汇泉基金、兴证资管、朱雀基金、达成基金、凯石基金、国融基金等,这一比例高达40%以上,多数为中小型基金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剔除基金公司向销售机构支付的客户维护费,基金公司2021年实际取得的公募基金管理费净收入约为1013.7亿元,依然突破了千亿大关。
基金托管费收入288.3亿元
工行排名仍居第一
除管理费收入外,另一项受市场关注度较高的是基金托管费收入。伴随着行业竞争白热化,基金公司新产品发行及持续营销愈加依赖渠道,托管费持续激增。
Wind数据根据2021年基金年报所做的统计显示,去年49家托管机构合计收取基金托管费收入288.3亿元。对比来看,2020年基金托管费合计199.85亿元,今年出现44.26%的大幅增长。
对比来看,去年托管费收入增速明显加快。2020年,44家托管机构瓜分了200亿元的托管“蛋糕”,同比增幅为36.55%。
其中,全年托管费用超过十亿元的商业银行共计有9家,较2020年新增1家,累计达245.99亿元。仅上述9巨头的市场份额超过了八成,高达85%。
与2020年相比,2021年基金托管收入前三的机构座次未发生改变。具体而言,2021年,“宇宙行”工商银行以51.5亿元的托管费收入,蝉联托管费收入第一的宝座。
而建设银行以45.78亿元的托管收入位居第二。中国银行以33.88亿元的托管费收入,位居第三。招商银行继续占据托管收入排名第四的位置,2021年共获得托管费收入29.02亿元。
此外,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等8家银行2021年全年的托管费收入也超过5亿元。
相比之下,券商系托管情况不尽人意。截至2021年年末,多达13家证券公司全年托管费用不足上千万,仅在数百万元以下。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从公募行业托管格局来看,“头部效应”显现。可以说,托管机构获得的托管收入高低往往和基金托管规模有关,而基金托管规模则与托管行的销售能力相关。鉴于大银行的销售渠道广且销售能力更强,自然获得的托管费也较多。
从增长比例来看,除个别机构外,绝大多数机构2021年托管费实现正增长,多达38家机构增幅超过***。
从基金公司的角度看,托管费同比增幅同样明显。数据显示,易方达基金托管费超过20亿元,广发、汇添富、华夏、富国、南方等基金公司2021年托管费已超11亿元,景顺长城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银华基金、招商基金、鹏华基金托管费支出也超过5亿元。
销售服务费189.82亿
大型公募激增明显
在上述各项费用之外,货币基金或基金C类份额收取的销售服务费也受到业界关注。去年大型基金公司销售服务费激增明显。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2021年基金销售服务费合计189.82亿元,主要是货币基金收取较多。而在2020年基金销售服务费为151.02亿元,同比增长26%。
从基金类型来看,货币基金2021年收取的销售服务费大概在147.17亿元左右,在全部销售费用中占比达到78%,是收取销售服务费的主力。
对比来看,2020年,货币基金占整体销售服务费的比例为85%,显然因为各大银行渠道逐渐增强对权益基金C类份额的布局力度,因此混合型、股票型的相关费用的占比明显提升。
混合型基金在2021年收取销售服务费为22.66亿元,而2020年这一数据仅8.26亿元,显示出去年较快的增长力度。同样,去年股票型基金的销售服务费为7.3亿元,占比达到4%,而2020年这一数据仅3.32亿元。
债券型基金2021年的销售服务费合计达到9.53亿元,较2020年的9.99亿元出现一定幅度下滑;其他类型基金销售服务费较低。
从基金公司来看,上半年收取销售服务费*的基金公司为天弘基金,另外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南方、中欧、博时基金等公司也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大型基金公司销售服务费激增明显。数据显示,华夏基金2021年销售服务费6.92亿元,同比增长38%;招商基金销售服务费4.89亿元,同比增长14%;银华基金销售服务费4.70亿元,同比激增55%;鹏华基金销售服务费4.18亿元,同比下降10%;景顺长城基金销售服务费4.12亿元,同比增长35%。数据显示,除个别基金公司外,去年多数基金公司销售服务费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交易佣金合计219.02亿元
同比激增近6成
数据显示,受去年行业竞争加剧和市场风格频繁转换等原因影响,2021年基金公司销售服务费增加外,交易佣金更是大幅度上升。
Wind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末,基金交易佣金合计219.02亿元,较2020年末的138.54亿元增加58.1%。
按照基金公司来看,交易佣金*的是富国基金,达到13.4亿元;汇添富基金的全年交易佣金同样超过10亿元,为12.47亿元。另外,南方基金、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的交易佣金均比较领先。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些公司高企的股票交易额。
受市场风格频繁变换影响,去年基金换手率普遍较高,基金交易佣金激增。
数据显示,招商基金2021年交易费用5.93亿元,同比增长100.41%;中欧基金2021年交易佣金费用9.39亿元,同比增长近90%。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基金公司交易费用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债基个人投资者占比上升
从2021年年报披露的公募基金持有人结构来看,伴随着市场震荡调整,个人投资者明显谨慎起来,持有混合型基金、债券基金份额占比提升。
天相投顾根据基金年报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末,债券型基金中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88.74%,较去年二季度末减少2.29个百分点,较2021年末同期减少4.07个百分点;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11.26%,较去年年中增加2.29个百分点,较上一年年末增加4.07个百分点。
同样地,对于权益类基金的配置,机构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出现降温。近一年混合型基金持有人结构也呈现出机构投资者占比下降、个人投资者占比上升的态势。
截至2021年末,个人投资者持有混合型基金份额占比83.56%,较2020年末增加5.28%,较2021年中略微降低,基本保持不变;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在一年内则由21.72%减少至16.44%。
对股票类基金而言,与2021年中相比,机构投资者占比出现上升,由24.32%增至27.24%;而个人投资者占比则减少近3个百分点。与2021年相比,同样呈现出机构投资者占比增加、个人投资者占比上升的趋势。
同时,个人投资者持有FOF基金份额份额占比持续攀升。截至2021年末,这一比例高达95.29%,较2021年中的93.75%稳中有升,较2020年末的90.39%更是增加近5个百分点。
55只权益基金持有人户数超百万
从单只产品持有人结构来看,天相投顾数据显示,个人投资者最为偏爱的权益型基金(包括股票型、混合型)仍然为侯昊管理的招商中证白酒指数A,截至2021年年末持有人户数为943.57万,个人投资者占比99.73%,仍然为当之无愧的“国民”基金。
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和葛兰掌管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C,截至2021年年末持有人户数分别为602.61万和527.87万,同样受到个人投资者青睐。此外,刘彦春管理的景顺新兴成长混合去年四季度末末持有人户数接近500万,显示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除了上述4只权益基金“坐拥”数百万基民,还有51只基金也拥有上百万投资者。其中,持有人户数在300万到400万之间的基金有2只,分别为天弘中证食品饮料ETF联接C和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持有人户数在200万到300万之间的基金有11只,包括诺安成长混合、华夏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运作混合、兴全合润混合、兴全趋势等。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0年末,拥有百万级别以上投资者的权益型基金共计44只,2021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增加至55只。
2021年震荡之下不弱的盈利能力
2021年全年基本演绎的是震荡格局,但新能源、光伏、半导体等走势较强,让公募基金仍整体获得不错收益。
根据天相投顾对全部基金2021年年报统计显示,2021年各类基金合计盈利达到7171.89亿元,虽然相比2020年创出历史性纪录的1.98万亿的利润下滑了64%,但是整体上维持了不错的盈利水平。
从基金类型来看,除了商品性基金和QDII基金之外,其他债券型、货币型、混合型、股票型、FOF、封闭式等各类型基金利润均为正。
具体来看,因2021年权益市场震荡不已,偏稳定的固收类基金成为助力2021年基金获得不错利润的主要来源。其中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利润分别达到2287.24亿元、2159.42亿元。
因为2021年仍存在结构性行情,整体权益类基金还是交出了正收益的答卷。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2021年整体盈利也得到1868.04亿元、1186.72亿元。
2021年赚钱50强公司出炉
由于规模大小和基金业绩表现差异巨大,基金公司盈利情况较为分化,一些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旗下基金整体盈利非常可观。
纳入统计的147家基金公司(含有公募资格的券商资管)中,仅11家公司未实现盈利。其中有25家基金公司盈利超100亿元,广发、天弘、富国、博时、国泰、工银瑞信、南方基金、华安基金等公司盈利较高。
突发!上海刚发布:离沪需48+24双阴性!普京宣布重磅决定!拜登放大招:史上*石油储备释放!新冠疫苗龙头去年狂赚超900亿?
媒体报道称,奥迪近日在德国法院对蔚来汽车提起诉讼,指控其侵犯奥迪的商标权。对此,小鹏汽车一位高管6月17日公开发声,为蔚来鸣不平。
奥迪表示,蔚来汽车将旗下两款车型命名为ES6和ES8的决定侵犯了奥迪旗下车型S6和S8的商标权。6月17日,奥迪中国对外发声,确认了这一诉讼。蔚来对此事未予置评。
万万没想到。
今天的A股是这样的:
开盘跟随外围大幅下跌,后快速收窄跌幅,但10点半开始连续跳水,创业板一度跌超4%。午后又峰回路转,最终反涨超过1%!
01
太神奇!几大指数全部上演“深V”反转 创业板全天振幅超5%
今天A股的神奇首先体现在行情的反转上,特别是创业板的大反转,几大主要市场指数均呈现盘中V形反转形态。
行情数据显示,受到周一美股暴跌千点的冲击,今天A股市场开盘均大幅下跌,后一度反弹,10点半后出现急速下行,上证指数盘中一度跌近3%,截至上午收盘,上证指数盘中失守3000点整数关口,报2970.63点,下跌2%,创业板指数盘中再创阶段新高后开始大幅下行,盘中一度跌逾4%。
但在午后开始,A股市场却开始持续反弹,上演“深V”反转。最为典型的还是创业板。
行情数据显示,在早市一度大跌后,午后创业板几乎完全和早盘反了一个方向,呈现单边上行,收盘时反涨超过1%。总的来看,创业板指全天振幅高达5.38%。
不过,截至今天收盘,两市下跌个股数量超过2600只,仍显著多于上涨个股数量,市场强势度明显不如前几天。
从板块表现来看,电子类、快递物流、汽车、医药等板块领涨,船舶、交通、传媒娱乐等多个板块仍旧下跌。
个股方面,今天两市同时出现3只成交额超过100亿元的个股,亦为近期所罕见。
02
成交继续放量 两市成交额创最近4年多的“天量”
随着盘中巨幅震荡,多空对战激烈,市场交投异常活跃。
今天沪深两市合计成交14153.16亿元,这一成交额创下了2015年7月24日之后,最近55个月(注:约相当于4年半的时间)的“天量”。至此,沪深两市成交额已连续5个交易日突破1万亿元。
数据还显示,目前沪深两市的成交额已远超2019上半年A股市场火爆时的成交额。2019年两市成交额*时也未能超过1.2万亿元,这表明当前市场活跃度一定程度上已超过2019年火爆时期。
此外,统计数据还显示,今天中小板和创业板不论是成交股数,还是成交金额,均创下历史新高。
03
火爆行情下 有网友称行情软件故障
或许是因为交易太火爆,今天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反映,通达信软件在今日14:45分左右出现显示故障,下面的成交量出现断层的情况。同花顺交易软件也出现卡顿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在A股行情极度火爆时,券商软件也曾出现过崩溃的情况。
比如2019年2月26日早间,部分券商用户反映服务器崩溃,无法进行正常交易。当天两市成交超过万亿元,达到10977.11亿元。
更早的出现在2015年牛市期间。资料显示,2015年5月29日上午,多个券商交易系统不堪天量交易重负,出现了故障。当天,仅开市后一小时内就累计超过5000亿元的成交量。在短时间的巨额成交下,多个券商交易系统无法登录,客服电话也无法打通。
对于今日盘中大幅震荡,市场分歧加剧,国盛证券的策略观点认为,科技成长的大逻辑大趋势未被破坏,仍是阶段性主线。趋势的结束需要逻辑被打破,而反复强调支撑科技向上的逻辑当前并未改变:1)首先,增量资金仍在不断涌入。今日市场回调,反而吸引抄底资金踊跃申购科技ETF等相关产品。而往后看,最近3个月待审核及已审核未发行的偏股类基金分别有206只和38只,后续仍将为市场带来千亿级别增量。2)宽货币环境持续。3)再融资放松周期来临,科技成长最为受益。4)从基本面来看,科技成长同样具备较强支撑和景气优势。
对于市场风格会否切换,国盛证券认为,风格切换条件尚未具备。系统性的风格切换,可能在如下几种情形,但当前均未出现:1)流动性收紧,宽货币环境终结。科技成长受冲击较大,市场风格切向低估值防御型板块。当前出现概率较小。2)流动性全面放松,行情从结构性向全市场扩散。类似14年底情形,金融地产等板块带动指数性行情。当前虽然货币已经宽松,但尚未到全面放水阶段。3)经济进入复苏周期,分子端成为主要矛盾。但疫情冲击下,经济仍在“填坑”中,乐观情形需等二季度逆周期调控进一步加码之后。因此,虽然部分价值蓝筹已经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但出现系统性风格切换仍为时尚早。
华创证券近日的策略观点认为,整体逻辑上,当前市场整体处于微型“2014-2015年”环境,经济有下行压力但担忧情绪逐渐缓解,对冲政策宽松以及定增重组趋于活跃,自上而下看,流动性/利率以及风险偏好将会是市场预期相对强势引导主线,经济周期性动能阶段内料将维持相对弱势,当前整体进度均处于上半程。市场结构上看,疫情冲击之后科技股相对逻辑强势强化,风格层面可能会在经济增长动能恢复以及稳增长政策发力显明时有变化的风险,但当前开工还未展开,“疫情防控-经济增长”政策演化整体略偏前端,尚不足为虑。当前,新引擎结构性牛市可期,对于新引擎资产的估值上限,市场存在重估可能性。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国盛证券通达信版》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国盛证券通达信版、中国基金公司排名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