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近两年来,“爆款”基金频出,在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和渠道营销的攻势之下,一日售罄的基金不在少数。经过近一段时间市场波动的洗礼,“爆款”基金的表现如何?
根据天相投顾统计数据,2020年和2021年设立的188只新发“爆款”基金(指5日及以内募集完毕,且募集规模在50亿元及以上的基金,下同),自2021年至2022年一季度共计亏损1792.21亿元。“爆款”基金的净值表现也不佳,部分产品近一年净值跌超30%。
两年内成立的“爆款”基金共亏近1800亿元,多数净值下跌
2019年开始,“炒股不如买基金”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大量新基民被吸引入场,随后两年基金发行市场持续火爆,“爆款”基金频出,“爆款”基金的赚钱效应又如何?
根据天相投顾统计数据,2020年和2021年两年内共计成立188只“爆款”基金。自2021年至2022年一季度,这188只基金共计亏损1792.21亿元。其中,亏损主要来自于2022年一季度,这些“爆款”基金在这一季度内共计亏损1627.74亿元,而2021全年的亏损仅164.47亿元。
2020年-2021年两年内新发的“爆款”基金中,2021年利润前十名共计盈利151.93亿元,而亏损前十名共计亏损233.70亿元,其中不乏募集规模超百亿但在2021一年之内就亏损超过10亿元的基金,最多亏损超过50亿元。
从净值增长率来看,爆款基金的表现也难言乐观。根据wind数据,2020年、2021年两年内成立的募集规模在百亿以上且一日售罄的基金中,截至今年6月2日,仅有6只基金成立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为正值,其余19只基金净值增长率均为负值;而这些基金的近一年净值增长率全部为负值,*下跌超过30%。并且,这些基金中大部分规模已经相较*规模出现较大缩水。
“爆款”基金的利润和净值增长情况诚然与市场行情有关,2020年全年A股市场呈结构性牛市,2021年A股三大指数全年均录得上涨但涨幅较上年缩小,而2022年开年A股出现了较大回落,上证指数一季度累计下跌超10%,深证成指下跌超18%。不过,投资者追逐“爆款”产品的一大原因就是期待其能收获强于整体市场的表现,因此,基金表现低迷也引发投资者不满,许多投资者称一些“爆款”基金和明星基金经理已经跌下神坛。
曾经创下超1300亿元公募基金发行认购历史纪录的“超级爆款”基金(启动比例配售后最终募集规模为297亿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基金规模已经跌至百亿元以下,近一年来该基金净值下跌达33.32%。有基民表示,该基金的基金经理“不配国民经理的称号”。
在这两年的基金发行大年之下,公募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费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根据天相投顾数据,2020年,我国公募基金全行业管理费总收入为931.12亿元,2021年增长至1418.19亿元,增幅达到52.31%。其中,非货币基金2021年管理费收入为1174.38亿元,相较2020年增长62.29%。
权益类产品是基金公司管理费的贡献主力,并保持了较快增长。混合型基金2021年管理费收入为764.61亿元,占据全行业管理费收入的一半以上,较2020年增长了80.73%;股票型基金2021年管理费收入增长也较快,达到56.54%,而债券型基金仅增长15.42%。
今年“爆款”基金难再现,“牛市产物”需谨慎?
今年以来,在A股整体的震荡行情下,曾经“爆款”基金的火热发行场景已经很少出现。根据wind数据,除了作为现金管理工具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之外,今年新成立的基金几乎没有发行规模达到百亿元的,今年以来(按基金成立日统计)新成立基金的平均发行份额为7.96亿份,相较2021年的平均发行份额下降49.5%,相较2020年则下降了65.2%。
分产品类型来看,权益类基金发行的清冷境遇更为明显。债券型基金的平均发行份额变动不大,而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则出现明显下滑。今年以来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发行份额为2.90亿份,较2021年下降60.9%,较2020年下降82.7%;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发行份额为5.90亿份,较2021年下降69.3%,较2020年下降77.9%。
基金业内人士表示,基金公司有扩大管理规模的需求,以增加管理费收入,同时销售渠道也有做大规模的动力,对于在市场高点发行的新基投资者往往会有更高的认购热情,可以说“爆款”基金是多方力量的产物。不过,基金业内素有“好发不好做”的说法,在市场高点建仓后续下跌的可能性大,规模过大对于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也是更大的挑战。
前光大证券分析师刘均伟曾指出,“爆款”基金是牛市下的产物,而牛市是把双刃剑,可以让踩准节奏的基金产品成为爆款,但后续业绩表现若不尽人意,不仅规模缩水,也将对投资者带来伤害。“爆款”基金后续份额的变化主要受业绩主导,据其统计历年年末规模排名前十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数据,大多数基金是依靠*优势进入前十,且依靠*规模进入前十的主动权益基金,若后续业绩表现一般则规模将出现大幅下行。*规模过高的基金往往在管理难度以及基金经理心理压力上均较大,若业绩表现一般,将面临大量赎回,对投资者而言造成的伤害极大,也不利于基金公司对客户的维护。
他建议,投资者的基金投资应更为谨慎,即使在产品数量急剧上升的情况下,投资者的资金也逐步流向中长期业绩优异的基金,不必过分关注是否为“爆款”基金,而更多要长远来看基金的发展。同时,基金公司也应制定符合自身的战略产品布局,避免跟风引发踩踏。
投资路上众说纷纭,投资者应如何透过分歧确定机会?
本刊
近期,头顶“AI龙头”光环的科大讯飞(002230,诊股)(002230,股吧)(002230.SZ)因一篇分析文章卷入舆论风波。有学者质疑,科大讯飞业绩增长虽快但含金量不高,公司盈利状况难以撑起千亿市值。公司随即回应,“亚马逊亏损20年,估值却达4800亿”。
现金与利润、当下与未来,自证券市场开市以来,投资的道路上总是争论不断,分歧固然是促成交易的要素之一,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参与者该如何在争论中反思机会?
盈利质量遭“质疑”
自2008年上市以来,科大讯飞业绩表现喜人,公司10年营收年化复合增长率约为36.19%,净利润年化复合增长率约为27.86%。
2016年,科大讯飞实现营业收入33.2亿元,同比增长32.78%,较上市前的2.06亿元增长15.11倍;实现净利润4.84亿元,同比增长13.79%,较2007年的5350万元增长9.13倍。
进入2017年,人工智能概念持续火爆,科大讯飞成为各路机构追捧的对象。
6月份,科大讯飞股价开启狂飙模式,自29.79元/股一路飙升至57.9元/股,三个月累计涨幅94.36%,公司市值亦由413.78亿元升至804.23亿元。
但市值飞速膨胀之际,质疑接踵而至。8月29日,长江商学院会计学教授薛云奎公开撰文质疑科大讯飞盈利质量,“科大讯飞是2017年表现最抢眼的一家高科技概念公司,但公司光鲜的增长背后隐含巨大的风险。”
薛云奎指出,近年来,科大讯飞外延扩张频繁,而内生增长不足;公司利润增速低于营收且应收款项增长过快,公司盈利“含金量”偏低。
根据Wind数据统计,自2012年以来,科大讯飞前后耗资13.31亿元并购五家公司,行业涵盖造纸、教育、旅游,跨度颇大。
2016年,科大讯飞实现净利润4.84亿元,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9亿元,同比下滑41.95%,占净利润比重亦下滑至61.78%。存货和应收款项增长过快是导致公司现金流入减少的主要原因,2016年,其应收账款同比增长25.76%、存货同比增长93.18%。
除此之外,频繁融资成为科大讯飞受人诟病的另一诱因。
上市至今,科大讯飞已累计募资52.07亿元。其中,公司*上市募集资金3.14亿元,自2011年起的五次定向增发募集资金48.93亿元。2016年年底,科大讯飞短期借款3.06亿元、长期借款3.71亿元。
或是受募资影响,科大讯飞资产规模呈现出几何式增长,由上市之初的2.7亿元增至2016年的104.14亿元,其中包括应收账款17.98亿元、固定资产10.59亿元、无形资产10.71亿元、商誉11.26亿元以及存货6.04亿元。
然而,与体量扩张相伴的是资产周转率的逐年下降。2016年,科大讯飞总资产周转率由上市之初的0.59下滑至0.35,存货周转率由16.3下滑至3.58,固定资产周转率由6.08下滑至3.46。
与融资规模相比,科大讯飞盈利能力也随即失色。统计数据显示,自上市以来,科大讯飞累计实现净利润22.67亿元,累计现金分红6.76亿元,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扣除/平均)一路下滑,由上市之初的17.25%下滑至3.83%。
文末,薛云奎总结道,“科大讯飞在经营层面是一家快速增长但含金量不高的公司。在管理层面,是一家扩张很快但效率低下的公司;在财务层面,是一家擅长募资但却不擅赚钱的公司;在业绩层面,是一家大手笔花钱但股东回报率低下的公司。”
现金or利润?
薛云奎的质疑很快得到回应,8月30日,科大讯飞在深交所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按照作者(薛云奎)的观点和逻辑,就不会有亚马逊、特斯拉、京东等这样的企业了,以亚马逊为例,其亏损近20年,估值却达4800亿美元,就是其广大投资者对其战略和落地执行能力的认可。”
上述言论随即招来反驳,“科大讯飞与亚马逊,根本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企业。一个是人工智能,一个是在线零售。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公司规模,二者都差异巨大。不知为何科大讯飞却要比肩亚马逊?而且,还把特斯拉和京东也放在一起?”薛云奎如是说。
亚马逊于2004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05年实现营业收入84.9亿美元,净利润3.59亿美元。2016年,亚马逊实现营业收入1359.87亿美元,同比增长27%;实现净利润23.71亿美元,同比增长298%。
事实上,自上市以来,亚马逊仅有2012年和2014年两年出现亏损,亏损金额分别为3900万美元和2.41亿美元,连续20年亏损的说法应是无从谈起。
更为重要的是,上市至今,亚马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逐年增加,公司实际现金流入远超业绩表现。
上市之初的2005年,亚马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为7.33亿美元,约占同期净利润的204.18%;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为119.2亿美元和164.43亿美元,分别是同期净利润金额的20倍和6.94倍。即便是在亏损年份,亚马逊现金流量净额也分别高达41.8亿美元和68.42亿美元。
自上市以来,京东依旧在亏损之中,2014-2016年的净利润分别为-49.96亿元、-93.78亿元和-38.07亿元,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金额同样高于净利润,公司自身造血能力尚可。2014-2016年,京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0.15亿元、-18.12亿元和87.67亿元。
在薛云奎看来,衡量一家企业的产出既可以采用净利润指标,也可以采用净现金指标。前者依循应计会计原则,后者依循现金会计原则。所以,对企业估值如果采用净利润指标,通常采用市盈率;如果采用净现金指标,则通常采用市现率。
亚马逊因其会计政策稳健,而且不断致力于尝试新的技术,所以报表盈利水平一直不高,市盈率也因此居高不下。但如果用市现率来衡量,亚马逊当前的市值却并不离奇,约为27倍。
与亚马逊和京东相比,科大讯飞的表现却是背道而驰。数据显示,2014-2016年,科大讯飞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2亿元、5.16亿元和2.99亿元,占同期净利润的比重分别为110.82%、121.41%和61.78%,公司造血能力有所衰退。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9月7日,科大讯飞的市现率(经营现金流TTM)为3256倍,市盈率(TTM)为241倍。
争论背后 有“机”可寻?
采用现金估值还是利润估值已是投资者争论多年的话题,但其初衷均是期望为评估决策提供依据。
财报分析作为工具虽不是*的,但也不是毫无用处,公司股价或许并不完全取决于会计利润,但长期而言会计利润对股价变动仍有解释力,而基于现金的分析方法同样不失为一种应用工具。
一个相对普遍的共识是,高市现率通常意味着一家公司正在以一个较高的价格交易,但并没有产生足够的现金流去支撑高股价,而低市现率则表明公司经营过程中产生着充足的现金,但这些现金还没有反映在股价之上。从市现率的角度出发,亚马逊和京东的整体估值并非不可理喻。
值得思考的是,以市现率作为参考指标,是否能够发掘出尚未得到充分认识的公司?
以A股市场为例,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9月6日,按市现率由低到高排序,依次剔除净利润(扣非后)低于50%分位值、市盈率高于50%分位值的标的,排名前10位的公司分别为三一重工(600031,诊股)(600031,股吧)、徐工机械(000425,诊股)(000425,股吧)、供销大集(000564,诊股)、鄂尔多斯(600295,诊股)(600295,股吧)、铜陵有色(000630,诊股)(000630,股吧)、锡业股份(000960,诊股)(000960,股吧)、江苏有线(600959,诊股)(600959,股吧)、深天马A(000050,诊股)、首旅酒店(600258,诊股)(600258,股吧)、中国武夷(000797,诊股)(000797,股吧)。
而由此引发的进一步思考是,是否存在利润指标与现金指标均处于相对低位的公司?
2015年,广证恒生曾发布策略投资报告,依照股息率由高至低排序,筛选依次剔除市现率、市净率和市盈率三项指标排名低于25%分位值的标的公司。
根据报告,截至2015年8月27日,在不考虑行业重叠的情况下,排名前列的公司包括上汽集团(600104,诊股)(600104,股吧)、深高速(600548,诊股)(600548,股吧)、福耀玻璃(600660,诊股)(600660,股吧)、农业银行(601288,诊股)(601288,股吧)、大秦铁路(601006,诊股)(601006,股吧)、中国神华(601088,诊股)(601088,股吧)、鲁西化工(000830,诊股)(000830,股吧)、雅戈尔(600177,诊股)(600177,股吧)、中国石化(600028,诊股)(600028,股吧)、华域汽车(600741,诊股)(600741,股吧)。
自2016年9月7日至今,上述公司涨幅分别为61.47%、25.83%、70.8%、33.33%、56.29%、80.38%、116.08%、17.47%、34.03%和61.63%,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约为15.2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时至今日,上述名单已然发生变化。经统计,截至9月6日,按股息率由高至低顺序,依次剔除市现率、市净率和市销率三项指标排名低于25%分位值的标的,在不考虑行业重叠的情况下,排名前10的公司分别为中国神华、金地集团(600383,诊股)(600383,股吧)、上汽集团、梅花生物(600873,诊股)(600873,股吧)、农业银行、森马服饰(002563,诊股)(002563,股吧)、宁沪高速(600377,诊股)(600377,股吧)、中国石化、鲁泰A(000726,诊股)、厦门空港(600897,诊股)(600897,股吧)。
自从上次小夏给大家讲解了如何看K线图之后,不少小伙伴也在问卷中提到,想要了解如何去看基金收益走势图,小夏今天就来满足大家~
01
基金业绩走势图在哪儿看?
基金收益走势图又叫收益曲线图,顾名思义,就是将基金每天的净值连接起来,代表了基金一段时间内的涨跌走势情况。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观察基金业绩走势图:
第一种是基金定期报告,比如季报、半年报、年报。基金定期报告中提供的业绩走势图的数据最权威准确,能够清楚地看到基金成立以来的业绩走势情况。但缺点是基金定期报告间隔时间较长,数据相对滞后,比如现在已经6月下旬了,但我们目前能看到的还是基金一季报中截止到今年3月末的业绩走势图。
第二种是基金公司官网以及各大平台提供的基金业绩走势图。其优势在于更新及时,一般在交易日晚上9点左右就能看到截止当天的业绩走势图。
02
不同颜色的曲线怎么看?
各大平台提供的基金业绩走势图中,一般会有几种不同颜色的曲线,分别代表该基金的业绩走势以及参考数据。为什么要有参考数据呢?因为市场有涨有跌,如果只看基金的业绩涨跌并不能判断基金业绩是好是坏,此时就需要参考数据来对比判断。
以最常见的三条曲线为例,一般包括基金业绩走势线、同类基金业绩平均走势线,以及沪深300指数走势线。加入沪深300指数走势就是为了和市场整体情况比,了解这只基金在这段时间内是跑赢了大盘还是跑输了大盘;和市场比完还要和“同行”比,加入同类基金业绩平均走势就是这个作用,如果是普通股票型基金就和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水平比,偏股混合型基金就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比,了解该基金产品在同类基金中处于什么位置,是长期领先还是一直在“拖后腿”。
(蚂蚁财富;图片仅做示例;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
不过,不同平台提供的基金业绩走势图有时候会有所差异。有的平台会加入第四根线,“业绩基准线”;而有的平台则会干脆用“业绩基准线”来代替“沪深300走势线”。
(wind;图片仅供参考;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
如果是看基金定期报告中的曲线就比较简单,只有两条,一条是基金本身业绩走势线,一条是业绩基准走势线,“业绩基准走势线”判断的也是基金的超额收益获取能力。当基金的收益长期超过业绩基准线时,说明这只基金的超额收益相对较高,反过来则说明这只基金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比较一般。
(2022年基金一季报;图片仅供参考;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
03
看走势线,如何帮助投资决策?
了解了基金业绩走势图中不同曲线所代表的意义,咱们又该如何将它运用于投资决策中呢?
首先,通过全面观察基金在不同阶段的表现,筛选出长跑基金。第一步,全面观察基金在不同阶段的表现。一般来说平台提供的走势图可以分为不同时间段,最常见的有近1月、近3月、近6月的短期表现,以及近1年、近3年的长期表现等。比如,小夏看到某基金这段时间的走势颇为犀利,考虑投资这只基金,但是打开基金业绩走势图后发现,该基金只是近3个月走势比较好,长期的表现却都跑输了大盘及同类,那我们选择时就需要慎重考虑,要多方面了解基金A近段时间表现好的原因是偶然性的还是长期性的,再做打算。
其次,在有明确投资方向时,选择同类中表现更好的基金。当我们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投资方向比如新能源板块或半导体板块,可以通过对比基金收益走势图来筛选。通过和沪深300指数走势线或同类基金业绩平均走势线的对比,大致能判断出这只基金的超额收益情况以及在同类产品中所处的位置,筛选出超额收益显著、在同类中处于领先位置的绩优基金。
(蚂蚁财富;图片仅供参考;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
最后,小夏还要提醒大家两件事:
其一,基金业绩走势图并不是选择基金的*标准,我们需要综合多项基金分析指标,比如*回撤、波动率、夏普比率等等,这些指标可以衡量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如果一只基金历史收益比较好但*回撤和波动率也比较高,那可能就不大适合稳健型投资者去购买;还有基金目前的持仓分布、基金经理的实力分析等等,结合这些数据我们能更了解基金本身的情况。这些内容我们在往期内容都有帮大家科普过,新来的朋友们如果对这些指标还不太熟悉,可以点击文末链接回顾~
(蚂蚁财富;图片仅供参考;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
其二,小夏并不建议大家利用基金业绩走势图进行波段操作。因为基金和股票不同,股票的价格围绕估值在波动,而基金净值取决于所购买的股票债券等资产的波动,对于一只好的基金来说,可能一直在净值创新高的路上;同样的,对于一只差的基金来说,可能也一直在净值下跌的路上。不能因为基金业绩曲线到达高峰了就判断要卖出,也不能因为其业绩曲线到达低谷了就认为应该买进。
风险提示: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6月24日汇得科技(603192)涨9.99%,收盘报27.41元,换手率4.21%,成交量5.83万手,成交额1.58亿元。资金流向数据方面,6月24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246.39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出1388.16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1858.23万元。
重仓汇得科技的公募基金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家。
根据2022Q1季报公募基金重仓股数据,重仓该股的公募基金共5家,其中持有数量最多的公募基金为华夏中证500指数智选增强A。华夏中证500指数智选增强A目前规模为24.27亿元,*净值0.9017(6月23日),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94%。该公募基金现任基金经理为孙蒙。孙蒙在任的基金产品包括:华夏智胜价值成长A,管理时间为2020年3月17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53.48%;华夏中证500指数增强A,管理时间为2020年4月17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51.47%;华夏安泰对冲策略3个月定开混合,管理时间为2020年6月5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6.82%;
华夏中证500指数智选增强A的前十大重仓股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2022年基金怎么一直下跌》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2022年基金怎么一直下跌、600959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