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基金胡涛如何做到连续11年年化10% 纯干货分享(社保基金优秀投资经理)

2023-04-02 8:43:46 股票 xialuotejs

文|《巴伦周刊》中文版撰稿人 吴海珊

不做择时,靠自下而上精选个股获取超额收益,将价值和成长结合在一起选股,分享公司成长的红利,获得持续的超额回报。

胡涛,是一位值得投资者托付的基金经理。

理由很简单,社保理事会选择了他。自2015年开始,他一直在管理社保基金,年化收益率近30%。

众所周知,鉴于社保基金要求稳妥性的要求,其对于管理机构和基金经理的要求相比于个人投资者更高、更严格。截至目前,仅有11家公募基金具有社保组合管理的资格。胡涛所在的嘉实基金就是其中之一。

胡涛,毕业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凯利商学院MBA,持有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证书,曾先后就职于券商、基金公司。2014年3月加入嘉实基金,现任平衡风格投资总监,目前管理着嘉实优质精选、嘉实远见企业精选、嘉实优质企业、嘉实成长收益和嘉实新收益等五只产品。

2018年胡涛获得社保理事会颁发的“三年贡献社保奖”。

同时,在基金圈里还有一个标准叫做“双十”,也就是连续从业十年,年均投资收益超过10%的基金经理。按照这个标准筛选,中国公募基金经理的2300多人一下子就会变成区区一百来人。如果再加上一个管理规模超过50亿的标准,就只剩下二三十人。胡涛也是其中之一。

2020年,中国公募刷新的多项 历史 纪录。截至10月底,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18万亿元,刷新公募基金规模纪录;截至11月底,本年度新成立基金1,282只,发行份额2.85万亿份,创年度新基金发行数量和份额 历史 新高。同时,截至11月底,首发规模超100亿份的新基金多达39只,一日售罄的基金达117只,刷新年度新成立百亿基金数量纪录。

胡涛也发行了自己的新基金。

近日,《巴伦周刊》中文版对胡涛进行了专访。其投资风格中最大的特征是“长期”。对这一风格的解读,贯穿了整个访问。他的核心观点包括:

1、什么叫做好公司?就是当投资者看到公司当下增长的时候,管理层就已经布局了未来的增长,这样的公司才具备可持续成长的能力。

2、投资策略其实都是殊途同归——追求回报率。但是投资的回报,必须要放在长时间维度去看,无论是绝对收益组合还是相对收益组合都是如此。有人说,投资回报需要每年都有绝对回报,但我可能有一些不同的意见。

3、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行业,无论是正在发展的产业还是已经成熟的产业,市占率能持续提升的公司都是好的投资标的。

4、当公司长期的基本面和竞争力发生变化时,就要做公司的切换,把变弱的公司卖掉,再买入一些长期更看好的公司来补仓。

5、投资者在选公司的时候,要区分一家公司是阶段性增长的公司,还是能够持续增长成为行业龙头。

6、有时候看似买了一家便宜公司,但如果这家公司的成长性不高,现在很便宜的公司未来会更便宜,这种杀伤力是很恐惧的。

以下为经编辑后的主要观点:

《巴伦周刊》中文版:您曾经提到过,您的投资策略是长期持有能够为市场带来增长的10%的头部公司,您说的这10%的公司具备什么样的特征?

胡涛:在我看来,10%的好公司有一个必备关键词是“具有前瞻性”,因此对管理层的考察非常重要。优秀的公司主要依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立足于市场,但一家保持持续稳定盈利增长的公司,并非是靠一个增长点驱动的,它一定具备前瞻性的布局。不仅需要有很强的战略,同时也要对自身战略有深刻的认识。

总体来说,什么叫做好公司?就是当投资者看到公司当下增长的时候,管理层就已经布局了未来的增长,这样的公司才具备可持续成长的能力。

《巴伦周刊》中文版:您提到,您看中的公司是能在维持增长的前提下保持现金流的长期稳定增长,同时为股东带来分红回报。可以理解为,现金流和派息是您选股最看中的两个指标么?其他什么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胡涛:我认为的优质的成长股主要具备三个标准:首先,在公司经营层面,必须具有比较强的研发优势、销售能力、管理能力、成本优势,具有深深的护城河,能够维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在业绩层面,ROE(股东回报率)要常年超过企业资金成本,能够长期带来正现金流,同时为股东带来回报;第三,具有稳定的长期利润增长预期,就像第一个问题所说的,好公司一定要有前瞻性的布局,才具备可持续成长的能力。

《巴伦周刊》中文版:中国投资者信奉绝对回报,而且通常以年为参考单位,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胡涛:投资策略其实都是殊途同归——追求回报率。但是我一直认为,投资的回报,必须要放在长时间维度去看,无论是绝对收益组合还是相对收益组合都是如此。

有人说,投资回报需要每年都有绝对回报,但我可能有一些不同的意见。

我认同投资股票需要在长时间里有绝对回报。

然而,很多人投资时缺乏长期投资的思维,投资策略框架本身就存在问题,虽然表面上看好像控制了回撤,但实际上却是牺牲了长期收益,本末倒置了。

《巴伦周刊》中文版:您做基金经理11年,既做过公募也做社保基金,公募是否跟社保基金不同,比如社保基金资金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可以数年持有,那在回报方面是否也有不同的衡量?

胡涛:投资这件事殊途同归,都是要在长时间实现比较高的收益。所以说,无论是做社保投资,还是做公募基金,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在自下而上选股票。

当然,从投资方法上看,两者还是有区别的。首先,社保基金经理是经过社保基金主管单位筛选的,要有一定投资年限,比如公募基金有一定的从业 历史 、业绩,才会把社保组合交给这个基金经理来管。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保基金主管单位会选择风格稳定的、投资理念清晰的基金经理。其次,社保基金投资有很多约束,比如对投资行业偏离度就有一定的约束。基金经理只能在固定的框架下选择优质公司,创造超额收益。

社保划定一个不是很热点的区域,反而让我有更深入研究,也能更早挖掘出很多很好的投资标的。

这是我觉得对于一般基金经理来说,不太容易适应社保投资要求的策略方法。但归根结底,如果管理人是一个自下而上研究股票的基金经理,其实是受益于这种投资框架的。

《巴伦周刊》中文版:在我看来,想要获得好的投资回报,既要有长期基石股,也要抓住当下热门股。在您的回报里,这两方面分别贡献如何?您会对行业有固定的配置比例要求么?

胡涛:我偏好的是那些市占率能持续提升的企业。我认为,决定是否买入一家公司的关键在于其核心竞争力,而不在于其所处行业。时常有人用传统行业或新兴行业来区分公司,但我认为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行业,无论是正在发展的产业还是已经成熟的产业,市占率能持续提升的公司都是好的投资标的。

至于如何判断市占率,正如上面所说,优质成长股需要具备一些标准,包括具有比较强的研发优势、销售能力、管理能力、成本优势,具有深深的护城河,能够维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ROE常年超过资金成本,能够长期带来正现金流,同时为股东带来回报等,此外还有具有前瞻性眼光的管理层。一般来说,能够具备这些特点的公司,未来在行业中也会强者恒强。

至于行业布局是不是不合理,我一直认为,投资中最大的风险并不是源于集中,而是源于无知。很多时候,为了行业均衡或者组合分散而去投资了我们不熟悉的企业,看似会分散风险,但如果买了一些自己一知半解的品种,实质上风险可能会更大。

《巴伦周刊》中文版:您能不能介绍一下您是如何建仓,建仓完成后是会一直持有吗?除了公司基本面发生重大变故?

胡涛:在建仓操作上,我会更加审慎。首先我需要挑选出好的公司,然后还要寻求在较为合理的价格买入这些公司,所以更注重建仓时点和节奏的把握。

我的选股理念,永远是选择那些能够在长期带来超额回报率的公司。具体来说,这些公司需要能够长期带来好的现金流、具有核心竞争力、比较深的护城河。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总是会有不同领域的公司诞生出来,进入到这个选股标准当中。好的公司总是在切换的,所以不能一成不变地持有一家公司。在公司基本面发生变化的时候,比如核心竞争力减弱,有更强的竞争对手,或护城河没有以前那么深的情况下,增速会从原来的高增长变成低速增长,当这种长期的基本面和竞争力发生变化时,就要做公司的切换,把变弱的公司卖掉,再买入一些长期更看好的公司来补仓。

但是我的理念——保持高仓位运作、较低换手率,不会变化,我永远是自下而上选择优质公司长期持有。

《巴伦周刊》中文版:市面上也有很多“假成长股”和“伪护城河”的概念,怎么判断公司只是在讲故事,而不是真正有实力?一般情况下,您对这家公司了解多久才会做出买入或者卖出的决定?

胡涛:所谓“护城河”,其实有很多表现方式,比如品牌壁垒,或者成本优势、研发优势,还有一些公司有网络优势、规模效应等。选股的时候,需要看公司的护城河在这些不同方面的体现。但总而言之,都是只有这家公司能做、别人做不了,或者别人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够做到相同的地步,而不是一阵风吹来,谁都能做到。

有些壁垒不高,但是有增长的公司,更多享受的是一种行业红利。这种行业的增长可能会持续1 2年。在这个行业里,除了龙头,排老二、老三的公司都会增长不错。因为处于行业红利中,这些公司属于新的业态,行业渗透率在提升。

当然,这种红利也不一定非得来自行业,也可能来自一种新兴的消费品。

这样的行业可能壁垒比较低,很多公司都在做,可能这些公司都成长得不错。但未来随着竞争者越来越多,利润率就下来了。

假如投资者正好买入的是这种行业的排名第二、三、四的公司,也获利了,可能就是这个逻辑——享受这个行业红利。

但因为壁垒不深,这个行业的红利期会比较短。因此投资者在卖出这些公司的时候很难掌握好卖点。最终可能随着潮水退去,在这个行业中只有少数公司才能长期发展的比较好。所以说,投资者在选公司的时候,要区分一家公司是阶段性增长的公司,还是能够持续增长成为行业龙头。

至于选股,我的选股标准还是比较高的。我要求企业长期能保持竞争力,在长时期能够维持稳定的现金流增长。所以我买股是比较谨慎的,不会轻易买股。这一点从我的换手率可以看出来。我的换手率很低。我卖出个股一般是在基本面发生本质变化、长期的变化的情况下才会做出的决定,而不是短期业绩不达标,或是因为风格的扰动去卖出、做出公司的切换决定。

《巴伦周刊》中文版:我知道您有海外留学的背景经历,如果说您的投资理念跟谁更靠近的话,您觉得是谁,彼得林奇吗?

胡涛:我的投资风格更倾向于GARP(Growth at a Reasonable Price),也就是用合理价格买成长性,淡化择时和仓位。但好公司和好价格往往无法兼顾,如果一定要选择的话,我会选择好公司。因为好价格是相对的,而好公司是能够不断超越市场预期的。相对于价格风险,更可怕的是估值陷阱。

有时候看似买了一家便宜公司,但如果这家公司的成长性不高,现在很便宜的公司未来会更便宜,这种杀伤力是很恐惧的。

所以说,我选择把公司质地放在首位,再比较市场预期和实际回报能力,也就是价格和价值的衡量,最终筛选出成长能力突出,同时还不贵的标的。就像是在海边选贝壳,最终可能会选出一个有珍珠的,但需要有一个过程。

《巴伦周刊》中文版:如果用一句总结您的投资策略,您会怎么总结?

胡涛:不做择时,靠自下而上精选个股获取超额收益,将价值和成长结合在一起选股,分享公司成长的红利,获得持续的超额回报。不跟风、不追高,不被无效信息干扰,选择出那些真正具备长期竞争优势的公司,这是我笃定的投资体系。

成立21年大赚1.8万亿,社保基金是怎么做投资的?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由中央财政拨款、国有资本转移、基金投资收益和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组成。 国家着眼长远,借鉴国际经验,通过资本运作保障养老基金保值增值,解决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资金缺口问题,建立全国性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基金。

1.从社保基金的具体投资方式来看,主要分为直接投资和委托投资。 其中,2.24万亿元社保基金直接投资资产9915.40亿元,占比44.36%,委托投资资产占社保基金资产的比重。 占总额的55.64%,达到12438.38亿元。 全国社保基金成立以来,年均投资收益率7.82%,累计投资收益9552.16亿元。 从收益率来看,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超过了很多专业机构,真正体现了养老金的长期保值增值效果; 从累计投资收益来看,累计投资收益近万亿元,社保基金近一半资金为投资收益。

2.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分为直接投资和委托投资。 直接投资:社保基金直接投资于市场,但投资范围非常有限,仅限于银行存款和一级市场购买国债; 委托投资:如果国家社会保障基金会理事会委托国家社会保障基金进行投资,则应选择符合法定条件的专业投资管理机构和专业受托人机构,以作为国家社会社会的投资经理和受托人专业投资机构 保障基金,可分为境内和境外。 中国有18家社保投资管理机构,涵盖了中国最优秀的资产管理机构。 选择的投资经理基本上都是各家公司投资业绩最好的专业人士。 社保基金的持有量往往是市场研究的主题。

对于社会保障而言,如何在保障的控制下实现利润最大化,确实是一项艰巨而艰巨的任务。 事实上,我国社会保障投资刚刚起步,完全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谨慎稳妥推进发展。 社保基金未来的发展前景一定是光明的。

工行001245基金经理

工银生态环境股票(001245)

单位净值(06-19):0.9750

基金经理: 何肖颉

基金经理简介:何肖颉先生:16年证券从业经验;曾任博时基金基金裕阳的基金经理助理、基金裕华的基金经理、博时新兴成长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2004年5月至2005年1月担任社保基金管理小组基金经理助理;2008年加入工银瑞信,现任权益投资部副总监,2014年3月6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核心价值基金基金经理。

成立日期:2015-06-02

类型:股票型

资产规模:33.88亿元(截止至:06-19)

明星基金经理牛在哪里?

;     入学校希望有个好老师,入单位希望有个好领导,入基金市场希望有个好的基金经理。那么明星基金经理和菜鸟基金经理有什么区别?明星基金经理究竟牛在哪里?

      以王亚伟为例,王亚伟管理华夏大盘前的十年时间里,虽然也有过良好的业绩,但发挥并不稳定,起初其在社保基金、华夏成长(000001,基金吧)基金管理中“很不顺利,迟迟找不到市场感觉、踏不准节奏”,直到2005年9月,王听从范的劝,放下投资,调整心态,去国外学习,回国后王亚伟便“神”了。

一、王亚伟十年磨一剑

      围绕王亚伟的争议很大。有人说他是被华夏打造出来的,有人质疑他投资有猫腻,但没有人去研究过他的投资成长历程。

      在炒作以及神话王亚伟的时候,投资者仅看到了其2005年接受华夏大盘至其2012年离开这7年间,基金累计净值增长了1046%,以及王总神秘地出现在重组股里,但却没有人认真思考过或无从知悉他的成长经历和他投资组合的艺术。王亚伟给人的印象跟范勇宏描述的在1995年面试王时相似,平和、淡定,时不时憨笑,王亚伟的同事评价他,顾家、喜欢摄影。

      在1995年进入华夏证券至2005年的10年里,他和现在很多基金经理一样,犯过很多错误。

      1998年,王亚伟刚刚管理基金,投资五粮液(000858,股吧)时因拘泥于原先设定的目标价,最终1000万元账面盈利化为乌有,王常常以此告诫自己戒骄戒躁;2001年重仓持有茅台(600519,股吧),在熊市中坚守几年终于在2003年没有收获地斩仓,错过大牛股;2004至2005年期间,因选股面窄等原因没有处理好股票组合弹性和稳定的关系,业绩波动较大。

      据范勇宏描述,2005年王回来后,投资策略较以往更灵活,既发掘隐蔽资产、又有再重组驱动的个股,同时也不排斥低市盈率、低市净率的架子型投资,持股更为分散,少有单只股票超过净值的5%,大多数个股占净值2%以下。在范勇宏看来,此时王亚伟的投资理念才基本成型了。

      不随大流,爱好冷门股,甚至刻意回避基金重仓股和某个阶段的热点股,强调考虑了隐蔽资产的安全边际,王亚伟对重组股情有独钟,以至于在他的大投资组合里,还有一个重组股的小组合(关于组合投资的艺术)。

二、投资逻辑清晰有价值

      那么,投资逻辑到底有价值吗?

      应该说,符合自己的投资逻辑有价值,别人的投资逻辑仅仅有参考价值。不得不说的是,很多人忽略了这个看似很虚的东西。

      即使业绩很好的基金经理,在投资过程中,也不一定能静下心来把自己的投资逻辑明确梳理出来。王亚伟之所以从2006年开始,年年业绩靠前,当然与其勤奋、严谨和高悟性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他形成了基于独立思考和市场检验的符合自己性格的投资逻辑。

      基金经理尤其是没有经历过牛熊市场检验的人,应该时时反省过往的操作,不断修正错误,结合自己的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风格。这样,稳定的业绩才是大概率事件。

三、平庸的大多数

      易方达基金公司副总经理陈志民说,的行情几乎是2010年的翻版,小盘成长股VS大盘周期股,基金经理们几乎被逼疯了!

      为什么被逼疯了?大抵是因为基金经理难取难舍。他们要盯着盘面不断地问自己,要不要追持续上涨的小盘股?不追,业绩落后,持有人先骂后赎回,领导还要找谈话;追,估值太高,进去容易,怎么出来?

      两个字,纠结。

      到底怎么选择,这要看基金经理的追求了。

      美国福特基金会投资政策研究部门的主管劳伦斯?西格尔(Laurence Siegel)把基金经理分了四种类型,非常犀利。

      第一种,随大流同时又是正确的,这是最理想的;第二种,坚持独立立场同时是正确的,他们是英雄;第三种,随大流但是错的,对公募基金经理而言,这并不严重,至少不会丢掉饭碗;第四种,坚持独立立场,但是错的,或者一定时期内是错的。

      在这四种选择中,基金经理必须选一个,毫无疑问,选择第四种的一定是傻瓜,因为领导、公司的销售人员、同行、持有人都不会拿5年或者10年的时间来验证你的对错。

      显而易见,从以往的经验和趋利避害的需要看,很多人会选择随大流。无论是A股2007年的大牛市,还是美国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前的狂欢,无不如此。虽然当时很风光,但事后很惨烈。优秀的基金经理诞生于有独立立场的坚持,当然这需要付出代价。

      所以英雄是寂寞的,但恰恰这个行业追求的是浮华,这多少注定了大部分人会选择平庸。

四、选择的困难

      就更大的意义而言,基金经理的选择并不仅仅停留在,到底是选茅台(600519)还是选万科,到底是选更大的股票头寸还是更大的债券头寸,而是要在牺牲客户和牺牲客户的钱这两者之间做选择,即使这并非基金经理个人一厢情愿的事,但这的确决定了他的行为。

      在20世纪末期科技股鸡犬升天的情况下,基金经理并非不知道随时会来的风险。但不随大流,就意味着要牺牲客户,而客户就意味着利润,因此职业基金经理也将面临职业风险。毕竟客户只在乎更高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至于风险那只是泡沫破裂后才会有的真切感觉。

      所以,对多数基金经理来说,他们更愿意随大流,这只不过是牺牲了客户的钱,更无关道德上的指责。

五、理性认识风险和运气

      华安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尚志民3月底在“金牛奖”颁奖现场代表基金经理讲话时,曾很有感触地说:“长期而言,心态大于智力”。这可以理解为,对自身局限性的认识,远比自认为高明重要。

      认识自己是一生的功课。对基金经理而言,有两点或许需要时时记住:预测有很大局限性;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业绩贡献来自于运气的成分大于技巧。

      前者警示我们,没有哪项投资决策是绝对正确的,因而要实时控制风险;后者的警示意义在于,一次良好的业绩记录是诸多运气的结果而非全凭技术高超,这样才不至于因信心膨胀而误入歧途。

      与其说这是基金经理的风格,不如说这更像赌徒。

六、控制风险犹如建筑师

      雅安地震后,很多房子倒塌,对于掏大价钱买房的人来说,损失不言而喻。但房子能否经受住地震的考验,只有地震后才最直观。基金经理就像建筑师,其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在平地上建起房子,更重要的是地震来时能保证房子的安全,进而保证房子里人的安全。

      在投资领域,所有人都存在高估自己认知风险的能力,并低估规避风险所需要的条件。极端的例子就是王海用投资者的血汗钱来证明自己对房地产股的乐观判断。在地震没发生之前,谁也不知道把八成资金投到地产股上到底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对王海而言,赌对了,成为英雄;赌错了,对自己也没有什么损失。顺便提一句,一个机构投资者允许这种赌博行为的存在其实比赌博更危险。

      巴菲特和林奇之所以牛,并不是他在那一年取得了多么高得离谱的业绩,恰恰相反,其出色的投资成就来源于他们数十年没有大亏。这跟建筑师一样,即使房子建得再好,扛不住一次7级地震,那么所有的收获都终将变成一地瓦砾,这便是投资的残酷性。

      在牛市中,风险就像变色龙一样能把自己掩藏得滴水不露,就像上世纪末的科技股泡沫,就像中国的传媒股一路高歌猛进一样。此时所有人都觉得,这里根本就没有风险,但当熊市来临,风险这个变色龙的伪装撕去,攻击性就表现无疑。所以说,专业的机构投资者的最大价值更多体现在风险控制上,而不是在牛市中的勇敢。

七、运气和技巧

      大多数人都更倾向于否认运气在成功中的作用,而强化自己的技能和聪明等。

      也许大家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美国投资理论界提出设想,《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出面组织,一场比试选股水平的历时数年的著名公开竞赛拉开了帷幕。竞赛的一方是由当时华尔街最著名的股票分析师组成的若干组,另一方则是一头通过掷飞镖选股的大猩猩,比较谁选出的股票组合产生的投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高,结果是大猩猩赢了。

      在这里,笔者无意否定基金经理的价值,投资最权威的考官是时间,长时间里,纯属靠运气的大猩猩不可能战胜华尔街。但基金经理要真切地明白,好的业绩并不全部是技能,或者获得几次“金牛奖”也并不能证明自己的高明,更重要的是,不要否认运气在其中扮演的作用,这样才不至于信心膨胀,才不至于放大直观而忽视真实的风险。

      分析了这么多,明星基金经理和菜鸟基金经理到底有什么区别,明星经理究竟牛在哪里?其一,是否通过不断的纠错,形成适合自己的投资逻辑或者风格;其二,是否做到既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下风险最小化,以及是否对运气有正确的认识;其三,是否有像管理自己家人的钱一样的心态管理持有人的钱。

总回报近万亿元 社保基金放长线钓大鱼

在前不久召开的2019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内投资管理人座谈会上,一位获奖的权益基金经理在发言中表示:保持较高权益配置比例,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责任投资,是社保基金始终取得并保持优秀业绩的关键原因。

从2000年底至2018年底,从200亿元的财政拨款到2.24万亿元的资产总额,回报总额接近1万亿元,年均收益率达7.82%,社保基金不仅作出了价值投资的表率,还深刻影响着公募基金的投资理念。

“长钱长投的价值观和深入研究,正引导市场逐渐走向成熟。展望未来,公募基金需要鼓励投资人做对的事、做长期的事,并对长期行为予以奖励。市场也会给予坚持正确理念和方法的投资者以丰厚的回报。”上述获奖的权益基金经理表示。

深耕价值

2018年度社保基金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底,社保基金资产总额为22353.78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资产总额为7032.82亿元。从投资业绩来看,2018年社保基金权益投资收益额为-476.85亿元,投资收益率为-2.28%;累计投资收益额为9552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达7.82%;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018年权益投资收益额为98.64亿元,投资收益率为2.56%。

社保基金长期投资业绩缘何优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曾表示,除了正确的投资理念,社保基金能够获得较高的年化回报,与几次在资本市场的逆向投资有关。此外,社保基金是最早对二级市场投资进行长期考核的机构。在他看来,只有坚持长期考核,才能让具体的基金管理人按照长期的市场目标配置资产,精选个股、把握波段。

而在具体管理社保组合的基金经理看来,比例较高且稳定的股票配置是社保收益率来源的主要原因,对长期业绩的重视更是体现了社保基金的专业性。“在公募或者专户领域,很多客户不仅要看半年和季度的业绩排名,甚至要看一个月、一周、每日的排名,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而且还会提出许多要求。社保基金长期投资的成功之处恰恰在于对基金经理充分放手,具体的要求和干预很少,这使得基金经理能够潜心研究公司,从而充分把握个股成长和市场波动的机会。”

社保的长期持有还催生出一大批牛股。Choice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在格力电器、长春高新、三一重工、华润三九、同仁堂、乐普医疗等绩优股中,社保持仓市值居前,而海大集团、涪陵榨菜、金新农和鲁泰A等个股也同时被多个社保基金组合持有。

变中制胜

外资的不断进入会否与境内机构争夺A股的定价权和主导权,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一位长期管理社保组合的资深基金经理表示,不是外资在逐渐主导市场,而是长期投资的价值观和深入研究在引导市场。

他说:“像社保这样的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已经建立了符合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体系和方法,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已经体现在其长期可持续的业绩中。而且,与外资相比,境内机构投资者对中国公司的研究更加深入,具备显著优势。我们乐见外资进入,帮助推动市场进一步走向成熟有效,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理念也能够更好地发扬光大。”

在社保基金的影响下,公募基金的投资理念也在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基金市场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投资换手率居高不下,二是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经常发生漂移。上述短期行为使得中国基金市场“短期明星”层出不穷,而“长期明星”少之又少,客户的盈利体验也难以改善。

对此,部分基金公司已经开始行动,不但在考核方面加大了长期业绩的权重,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投资策略,从过去比“快”的博弈策略转向比“远”的长线基本面策略。业内人士表示,过去是挑选“好股票”,即便公司质地一般,只要有题材、概念和想象空间,就不妨短期炒作挣把快钱。未来将是“称体重”的游戏,必须寻找“好公司”,特别是股价低于内在价值的公司,买入持有等待价值回归。

社保基金、养老基金入市提速为A股提质“撑腰”

社保基金职业年金险资跑步入市 A股迎千亿增量资金

社保基金入市提速 应提高权益类投资比重

投资动向

社保基金最新持仓曝光:4年钟爱一股 11只新进股两月涨幅超20%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