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家化年报(债券基金收益排名一览表)

2022-06-25 11:43:47 基金 xialuotejs

上海家化年报



本文目录一览:



上海家化(600315)3月16日晚间发布2021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76.5亿元,同比增长8.73%;净利润6.49亿元,同比增长50.92%;扣非净利润6.76亿元,同比增长70.76%,达近6年*水平。其中,护肤品类全年增速达22.22%,收入占比提升至35%,已跃升为公司第一大业务品类。年报发布后,上海家化管理层在线上业绩沟通会上谈到了渠道进阶、产品涨价等市场关注的话题。

去年净利6.49亿元

上海家化年报显示,2021年公司营收76.5亿元,同比增长8.73%;毛利率58.73%,同比增长2.84%;销售费用 29.47 亿 元,同比增长 11.68%;管理费用 7.91 亿元,同比增长 9.75%;研发费用 1.63 亿元,同比增长 13.07%;净利润 6.49 亿元,同比增长50.92%;扣非净利润 6.76 亿元,同比增长 70.76%。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差异化的品牌发展策略,定位高毛利快速发展的护肤品类取得快速增长,优化了毛利结构,提升了盈利能力。

渠道方面,2021年,公司运用策略合作、数字赋能、智慧零售、私域运营、模式创新五大核心举措,下半年克服海外和特渠业务受到的短期不利因素的影响,全面推动线上线下渠道进阶。报告期内,上海家化线上业务营收32亿元,收入占比达42.04%,线上占比与2020年相比基本持平。在特渠营收下滑的情况下,通过电商业务快速增长,弥补了特渠业务下降带来的缺口。

另外,公司线下业务保持稳定增长。新零售业务同比增速超过***,占国内线下业务超10%,商超、百货、CS等渠道通过到家、到店、云店等形式促进线下业务线上化,降低了疫情带来的线下流量下降的影响;其次,百货渠道积极提升优化效率,截至年底现存专柜及门店数合计866家,同时通过四季SPA业务线上化成功实现扭亏为盈;CS渠道通过传统CS重建和屈臣氏增利,盈利能力明显改善。

上海家化表示,公司还积极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私域,并进行全域用户精细化沟通,积累了超百万的用户、9000多个私域沟通群,搭建了VIP客户的1对1沟通渠道,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提升了16%。

年报还显示,佰草集天猫旗舰店及百货复购率由2020年的33.7%提升至2021年的41.6%,玉泽天猫旗舰店复购率由2020年的36.4%提升到42.6%。

释疑产品涨价等问题

在年报发布后的线上业绩沟通会上,上海家化管理层回答了营销创新、产品涨价、渠道变化等问题。“彩妆药妆和高端护肤是我们判断的一个快速增长的品类,但是我们也做了组织内部能力的分析。” 对于公司彩妆业务的战略布局,上海家化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潘秋生表示,公司目前的组织能力侧重点不在内生孵化品牌,因此会持续看一些外延式的机会。

在营销创新方面,有人提问公司是否会布局元宇宙,上海家化管理层表示:“元宇宙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创新模式,但我们也要结合自己的品牌调性,还有公司未来的营销计划,暂时我们还是在观摩的阶段,在看有没有更合适的契机。”

另外,产品原材料上涨也颇受市场关注。上海家化管理层称,从去年10月份以后,就看到整个行业的大宗原材料不断上涨,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是整个环境的治理,还有就是疫情的影响,目前,涨价的趋势仍在。根据上海家化公告,2021年第四季度,皂粒、油脂类原料受棕榈油、棕榈仁油上涨波及,采购均价上涨 6000 元/吨左右,涨幅***。表面活性剂受棕榈仁油、环氧乙烷上涨的影响,采购均价上涨 3000 元/吨左右,涨幅约50%。

“我们行业中,其实很多同业在做涨价的准备,我们也会根据行业整体的实际情况,同时去根据对消费者调研的结果,会去做涨价的准备。”上海家化管理层提到,从目前来看,六神的部分的产品,已经开始在3月份做陆续做涨价的准备。“但是,我们肯定是希望能够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获益,因为我们希望给到消费者是一个质量可完善的好的产品。”管理层方面强调。

对于线上和线下的占比,上海家化管理层认为,本身不同城市、不同品类的线上线下占比区别很大。比如低线市场的线下渠道可能有80%,而一线大城市可能是对等均分。护肤品通常线上占比较高,母婴、个护家清线上比例则不大。“线上既有流量平台有红利消失的情况,也会有流量洼地待挖掘的机会。公司要做的,是拓展更多新兴渠道,拥抱新模式。”上海家化管理层表示。




债券基金收益排名一览表




上海家化年报2021

3月16日,小编了解到,A股上市公司上海家化(代码:600315.SH)发布2021年全年业绩报告。

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46亿元,同比增长8.73%,净利润6.49亿元,同比增长50.92%,基本每股收益为0.97元。

公司所属行业为美容护理。

其中,美妆日化收入76.38亿元,同比增长8.67%,其他业务收入824.64万元。

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121.46亿元,营业利润为7.52亿元,应收账款为11.09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93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84.52亿元。

上海家化,公司全称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12月01日,现任总经理潘秋生,主营业务为从事美容护肤、个人护理、家居护理品类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上海家化年报2020

3月16日,上海家化(600315.SH)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公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6.5亿元,同比增长8.73%;净利润6.49亿元,同比增长50.92%,扣除非净利润为6.76亿元,同比增长70.76%,达近6年*水平。其中,护肤品类全年增速达22.22%,远超行业平均增速,收入占比提升至35%,已跃升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品类。

2021年,上海家化的整体业绩表现稳健,但营业收入增长趋缓,较行业增长略有不足。海外及特渠业务下滑、疫情影响持续存在等短期不利因素对公司业务造成一定影响。上海家化表示,今年将进一步推动产品研发、营销创新、提升毛利、渠道端以电商为引领和多平台布局等举措,加速营收增长。

在3月18日“2022年上海家化战略”发布会上,上海家化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潘秋生指出,2022年,123经营方针将进行全面升级和迭代:在以消费者为中心方面,将以全域多维度洞察驱动研发,升级研发方法论,通过智能服务实现营销一体化等。

2022年的化妆品行业将迎来史上最严监管,与此同时,原有的流量带货也受到冲击。面对趋严的政策格局,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化妆品行业和上海家化将何去何从,又会受到哪些影响和冲击?

流量红利逐渐消失

2021年上海家化线上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2亿元,收入占比达到42.04%,线上占比与2020年相比基本持平。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在2019年到2020年上半年,上海家化的直播业务对超头的依赖程度较高,为此公司开始进行改革,开展精细化运营策略推动电商多平台布局,逐渐降低对单一平台的依赖。

从年报数据来看,上海家化在国内各大电商平台均有布局,总计运营了82家店铺。其中天猫旗舰店平台加强布局店铺自播,进一步丰富直播矩阵,运营能力得到提升,整体保持稳健增长;京东平台业务经过优化调整后开始实现快速增长并扭亏;拼多多平台首批入围“超新星计划”、兴趣电商平台创新探索人货场新玩法,业务均呈现快速增长。此外,公司还设立了上海家化直播中心,累计直播时间已达18000小时,来助力公司的自播业务。从这些举措来看,上海家化正在努力调整线上直播业务结构。

上海家化首席数字官张晓娟特别指出,上海家化的直播中心自2019年底成立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公司在上海、成都两地有直播基地,公司签约主播已达到50人。后台运营人员、督导和场控的人数也在不断壮大。整体来看,公司直播间70%以上的直播都是由公司内部的团队完成,在未来公司内部团队的产出也期望进一步扩大。

在线下业务,上海家化2021年的新零售业务发展态势迅猛,同比增速超过***,占国内线下业务超10%,商超、百货、CS等渠道通过到家、到店、云店等形式促进线下业务线上化,降低了疫情带来的线下流量下降的影响。其次,公司优化了百货渠道的效率,数据显示,截至年底现存专柜及门店数达到866家。此外,CS渠道通过传统CS重建和屈臣氏增利,显著改善了盈利能力。

有媒体指出,相对于其他企业,上海家化的线上并没有呈现增长态势。

对于上海家化线上、线下业务比重的问题,上海家化证券事务代表陆地表示,不同品类、不同城市的占比是不一样的。

“在一线城市,线上下的占比大概是50%对50%,但在四线、五线城市,线下的占比可能占近八成。而对于护肤品类,线上的占比也是相对比较高的。”陆地指出,上海家化的线上业务包含了两部分,电商和特渠。对比2020年和2021年,公司整体的线上的比例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但是细分来看,电商的销售比例在增长。由于特渠销量下降,2021年整体的线上占比呈现维持而不是增长的态势。

对于特渠业务,张晓娟特别指出,虽然与2020年相比有一定下滑,但公司的特渠业务仍然处于健康的、盈利的状态。2021年特渠业务的挑战主要来自于平安集团寿险战略布局的变化,因此上海家化将借此契机逐渐转型。张晓娟表示,公司将会推动特渠的零售化,提升效率、客户的转化率和复购率,带动业务增长。与此同时,通过群运营、小程序等加强和平安集团、银行等平台的合作,不断推出新品,加强双向的深度合作。

与此同时,随着步入后互联网时代,流量成本不断增加,消费生态已由最初的流量红利转向品质和品牌红利,消费者愈发注重视产品质量与品牌诚信。

对此,张晓娟向

张晓娟表示,在未来,上海家化仍会把精细化运营策略进行到底,探索如何在流量红利渐渐消失的情况下提升流量的效率。张晓娟还指出,公司将会拓展更多的新兴的电商的渠道,比如跟蘑菇街、德沃的合作;探索如何把内容、人群和流量三者有机结合,在大平台或者传统平台电商流量红利降低的情况下,寻找新兴平台的流量洼地。

潘秋生亦认为,新时代下,品牌除了流量以外,还需要转化和复购,而这些都必须依靠长期坚持匠心持续打造好的产品和体验。据了解,上海家化还积极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私域。上海家化通过全域用户精细化沟通,积累了超百万的用户、9000多个私域沟通群,搭建了VIP客户的1对1沟通渠道,渐进式提升整体用户体验,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提升了16%。

行业监管趋严,上海家化能否把握机遇?

新版《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施行,叠加药监局引导,推动化妆品进入严监管时代。

上述《条例》于2021年1月开始施行,相应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等二、三级政策文件也陆续出台,对于注册备案、生产经营、标签管理等各环节都作出详细规定。与此同时,2021年以来药监局高频发布通知、文章,对“大麻化妆品”、“刷酸”、“干细胞化妆品”、“促进睫毛生长”、“377等美白成分”等多个类型的产品或话题予以规定或引导,行业监管力度明显加大。

其中,对于注册人备案人责任、原料与产品功效分类管理、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等环节的监管变化较大。《条例》明确注册人、备案人对化妆品的质量安全和功效宣传负责,同时要求设有5年以上从业经验的质量安全负责人,对于过往以委托加工为主的中小品牌方的责任予以明确;并且按照风险程度对化妆品实行分类管理,对特殊化妆品实行注册管理,对普通化妆品实行备案管理。化妆品原料同样实行双重分类管理制度;对于具有功效宣传的化妆品,要求进行功效宣称评价检测,从法律层面对化妆品虚假宣传、舆论误导等行业乱象进行约束。

2022年2月2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我国在化妆品安全监管层面又取得突破性进展,意味着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将进一步加强,对化妆品安全风险的把控也将趋严。

在潘秋生看来,一系列化妆品监管新法规的出台,核心目的是促进化妆品行业的标准化发展,确保消费者使用化妆品的安全,创造更有序的市场秩序。面对趋严的监管形势,化妆品行业或将迎来一轮企业和品牌的大洗牌,这对于历来高度重视研发和产品合规的行业长期主义者的上海家化而言,是长期利好,一旦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策略,将会是更大的机遇。

潘秋生向

目前上海家化已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以期更好应对新法规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021年度,上海家化仍在研发领域深耕发力。根据年报数据,2021年度上海家化的研发费用同比上升了13.07%。报告期内,上海家化搭建新提交了82项专利申请,同比增长68%;拥有授权有效专利374项,在行业主流期刊上发表21篇论文,并参与多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同比增长280%。” 潘秋生介绍称。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上海家化年报》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上海家化年报、债券基金收益排名一览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