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 最糟糕的财报,竟带来最多信心 (上海小鹏汽车股票行情最新)

2023-03-24 11:28:07 基金 xialuotejs

3月20日开盘,当蔚来港股还在跌超2%的时候,小鹏汽车反而涨超3%。

吃瓜群众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小鹏公布了一份全面下跌的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资本市场反而信心满满。上周五财报公布当天,小鹏汽车美股股价甚至一度上涨逾11%。

从全年来看,小鹏的情况看起来还算正常。

小鹏汽车2022全年总收入达到268.6亿元,同比增长28.0%,汽车销售收入 248.4亿元,同比增长23.9%,总交付量 120757 辆,同比增长23%。

看起来是正增长,但是11.5%的毛利率相比2021年12.5%的水平有所下滑,91.4亿元的净亏损更是同比增长87.9%。

如果单看四季度,问题的严重性就凸显出来了。

2022年Q4小鹏汽车总收入 51.4 亿元,同比下降 39.9%,环比下降 24.7%,汽车销售收入 46.6 亿元,同比下降43.1%,环比下降 25.3%。

毛利率只有8.7%,净亏损却高达23.6 亿元,同比扩大83%,为全年季度亏损之最;总交付量为 22,204 辆,同比下降 46.8%,新款车型G9三个月6189 辆的成绩更是尴尬,连L9单月销量水平都比不上。

然而,有意思的是,虽然财报数据很悲观,但是财报会上的何小鹏本人也和股价的走势一样,出奇的乐观,甚至是心情还不错。

为什么会这样?

有句话说得好,“因为当你处在人生低谷时,往哪个方向走都是上坡路。”而刚刚过去的四季度,正是小鹏近年来的最低谷。

终端销量方面,虽然同比增长了23%,但是相比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大涨93.4%的行情,小鹏跑输大市。不仅多个月遭遇零跑、哪吒、深蓝、问界反超,个别月份销量更是一度腰斩至五千多辆的水平。

尤其是被寄予厚望的新款中大型SUV G9,不仅遭遇了严重的SKU翻车,订单销量更是严重不及预期。

资本市场的悲观情绪更加严峻,小鹏港股股价从6月份138港元的巅峰持续下滑了半年,11月底一度跌到了27港元的新谷底,堪称“脚踝斩”。

庆幸的是,也正是因为在小鹏G9身上史无前例的翻车以及终端销量持续掉队的表现,终于刺痛了何小鹏,并且暴露了表面光鲜的小鹏背后用户思维薄弱、组织架构混乱,产品规划研发与市场销售的匹配上的不成熟等深层次病灶。

也正因为病灶的暴露,才让小鹏汽车立下了刮骨疗毒的决心。

所以说,2022年四季度既是小鹏汽车的谷底,同时也是小鹏前所未有的重大调整的开端。

不同于2021年财报会议花重笔墨在 XPILOT和NGP的作风,2022年财报会财报会议上,何小鹏针对管理层改革、车型销量、自动驾驶趋势、规模化、降低BOM成本等关键领域给出了更有指向性的规划。

这正是前文所说,财报数据悲观,资本市场和何小鹏本人却更乐观的关键原因所在。

组织架构方面,今年2月开始,小鹏所有的设计、研发、生产、供应链、组织管理、流程制度团队都直接向何小鹏汇报;同时,小鹏还将NPS用户净推荐值定为公司各个业务部门的考核核心目标之一,每月收集反馈。

在品牌营销方面,公司完成了品牌和市场团队的初步整合,并重新确定了整体策略,营销成本预计可实现大幅度下降。

产品方面,小鹏明确透露,除了G6将会在二季度末正式发布并交付外,公司下半年还会再推出一款全新的纯电七座MPV。

小鹏最引以为傲的XNGP,这一次并没有过多强调技术的OTA,反而是强调BOM成本(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大幅下降。

何小鹏还破天荒地表态,一家企业是否拥有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至关重要。所以小鹏汽车将通过平台模块化和技术创新这两个方向来推进降本战略。明年整车硬件含动力系统成本将下降约25%。

谈到小鹏的刮骨疗毒,则不得不提王凤英这位营销老将的加入。

王凤英入职小鹏前在一份报告里毫不留情地批评小鹏在规划和营销上都没有做好。所以王凤英入职后规划和营销两手同时抓。在王凤英的把持下,小鹏已经完成了销售网络的扁平化管理的组织调整,并正在加强网络布局和提高一线销售人员培训和战斗力。

何小鹏还特别强调,王凤英给他最大的压力,就是一周工作七天,卷得他也得跟着干七天。

虽然表面上说是压力,但看得出何小鹏说这话的时候,内心可是乐开了花。毕竟小鹏最严峻的渠道问题,正是王凤英最擅长的领域。如今这位53岁的老将愿意躬身力行整顿小鹏最关键的痛点,意味着小鹏不久的将来就能看到改革的成效。

不得不说,过去一直只在乎技术性能和功能的小鹏汽车,真的在发生一些积极的变化。

正如前文所言,过去的小鹏,三句不离NGP、XPILOT、OTA,给人的感觉常常是在画一些虚无缥缈的智能化的饼。但是说到底,智能化不能代表汽车消费的全部,再大的饼车主吃了终究不管饱;成本、效率、用户体验、产品力、产能、供应链……才是终端市场和资本市场在意的指标。

所以,当小鹏如今开始大篇幅考虑降成本,抓营销的时候,虽然不能确信一定能逆袭,但起码足以说明,曾经飘在天上的小鹏,这次是真的要落地,拥抱消费者真实的需求,2023年改变掉队的局面也将更有底气。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大事记,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小鹏汽车“深陷泥潭”,亏损近30亿还能翻身吗?

随着新能源 汽车 逐渐火爆,入局的玩家也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三巨头之一的小鹏 汽车 ,在前不久发布了2020年年报。

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小鹏 汽车 的营收高达58.44亿元,其中 汽车 销售收入为55.47亿元。相比之下,2019年营收为23.21亿元, 汽车 销售收入为21.71亿元,可以说数据均实现了翻倍增长。

不过令人可惜的是,小鹏 汽车 仍然没有实现盈利。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小鹏 汽车 2019年、2020年的净亏损分别为37.188亿元、29.918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一直看好小鹏的高瓴资本跟纪源资本也均在去年减持了股票。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投资机构早早就会减持小鹏 汽车 股票呢?是否跟企业一直处于亏损有关?

小鹏 汽车 资本市场遇冷,只是因为亏损吗?

关于小鹏 汽车 在资本市场遇冷一事,业界内部的争议还是比较多的。有业内大佬认为,小鹏 汽车 遇冷跟持续亏损有关,毕竟小鹏上市之后投资人一直在等待回报,但事与愿违。尤其在去年年底,美国做空机构就大肆唱空在美上市的中概新能源 汽车 股,小鹏 汽车 自然也深受其害。在糟糕的大环境影响下,小鹏 汽车 股价从74美元一度下跌到了25美元,市值随之大幅缩水。

不过,在资本市场受冷的小鹏 汽车 ,却在产品销量上实现了一定提升,所以小鹏 汽车 在近期的股价也出现了反弹,不过距离最高的74美元 历史 股价,仍然有很大差距。

在谈到资本市场对小鹏 汽车 的态度转变上时,有业内资深人士分析称,造车本身需要大量的资本和人才,毕竟 汽车 跟手机不一样,不管是设计、生产等供应链环节,还是从营销、销售到售后,远远要比手机复杂的多,不过替换周期也要比手机更长。

而小鹏之前之所以能够打动众多投资人,主要在于小鹏提出要在智能化体验上寻找差异化创新,而从目前市售产品的体验来看,其实际体验效果虽然不错,不过问题是,随着入局造车的 科技 企业越来越多,小鹏 汽车 在智能化上的优势还能保持多久?恐怕就不好说了,尤其在华为、百度这些 科技 巨头加入后,造车新势力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产品力撑不起市场表现,一切只是空谈

稍懂市场营销的人都应该知道一句话,“销量即是一切”。虽然早几年新能源车还属于跑马圈地的阶段,补贴满天飞、竞争压力小、资本热度高,当时就算没有量产车,PPT只要写得好,一样可以让投资人排着队往里投钱。

不过,现如今的境况就大不一样了,传统 汽车 厂商也开始逐渐发力新能源 汽车 ,再加上像特斯拉这种海外造车新势力也进入到中国市场,同时跨界造车的企业跟平台纷纷加入“造车”行列,造车新势力们可谓是如临大敌。毕竟市场就那么大地方,虽然前景看似一片汪洋蓝海,但实际上从目前入局者的数量来看,已经接近饱和了。

单就小鹏 汽车 来说,如果是跟自身相比,那么成绩还算不错,但是同横向和同级市场相比,其实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一些端倪的。比如小鹏P7的销量在同级市场中优势并不明显,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小鹏P7在今年3月新能源销量排行榜中,位居第13。而在小鹏之前的,还有蔚来、理想跟比亚迪。

要知道,当初小鹏 汽车 标榜要做新能源市场中的小米,试问小米要是靠这种销量,怎么可能成长为今天的庞然大物?要知道,从价位、空间、内饰豪华程度以及配置来讲,小鹏P7都妥妥盖过了特斯拉Model 3,甚至平心而论,小鹏推出的NGP自动驾驶导航辅助系统也要比特斯拉NOA更适应国内的道路。这点大家还可以参考我们之前的试驾视频,并非信口开河。

但是,从市场反响来看,别说Model 3了,就连比亚迪汉都比不过。市场表现如此,想必投资人心灰意冷也在情理之中。

技术优势“靠友商”,小鹏 汽车 何时才能翻身?

咱要说 汽车 销量不行,可以归结于消费者习惯尚未养成。那起码也得在技术上努力钻研一下吧,别光靠PPT“画饼”。事实上,小鹏 汽车 确实有技术,尤其在自动辅助驾驶上,但是在前段时间,小鹏 汽车 跟特斯拉之间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摩擦事件,引起了业界一片哗然。

这件事主要源于特斯拉前任首席计算机视觉科学家、现小鹏 汽车 员工曹光植博士。曹博士从特斯拉跳槽进入小鹏 汽车 ,并负责自动驾驶视觉感知业务。但在2019年3月,特斯拉却在美国正式起诉曹光植,认为他在将相关自动驾驶源代码库的压缩文件进行了备份、储存,并还窃取了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技术源代码提供给了小鹏 汽车 。

为此,特斯拉还要法院强制小鹏 汽车 公布其自动驾驶源代码,不过小鹏 汽车 果断选择拒绝。但据某位业内资深人士向我们透露,二者之前的自动驾驶技术在之前确实极为相似。不过,咱们也不能听别人的“一面之词”,对吧?不过,究竟有没有“借鉴”过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想必小鹏 汽车 内部员工心里应该非常清楚。

当然,小鹏 汽车 在创新领域也不是一事无成,毕竟还搞出了“飞行 汽车 ”。不过从目前国内形势来看,就连无人机飞行都有限制,这个“飞行 汽车 ”究竟何时能够商用就不得而知了。

当今之计,我们建议小鹏 汽车 应该在技术研发上尽快实现新突破,毕竟销量比不过,技术再拼不过,你让投资人相信一个不可能“飞起来”的“飞行 汽车 ”?是不是有点太想当然了。当然,如果小鹏 汽车 在技术上遇到瓶颈不好突破,那么不妨找一些合作伙伴,譬如说以技术服务商身份入局造车的华为,假设小鹏 汽车 能跟华为联手的话,相信肯定对其销量有所助益。

写在最后

从小鹏 汽车 当前的处境来看,新能源 汽车 风口迟早退热,而众多 科技 巨头却纷纷加入战局,不光竞争将越来越激烈,资本市场的注意力也会被最大程度分散。时间不等人,如果小鹏 汽车 也能跟比亚迪一样搞出来“刀片电池”这样的设计,即使充满争议但资本市场仍然愿意“抛出橄榄枝”,但如果不能,真不如趁早另谋退路,千万不要忘记,“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

港股汽车股集体走低,小鹏汽车跌近10%!小鹏汽车的经营现状如何?

一年比一年严重的亏损状况,势必会压垮小鹏汽车的未来和发展。以目前情况来看,小鹏汽车还在艰难的寻找发展时机,或将通过技术改变市场壁垒。

汽车公司上市频率越来越高,多家汽车公司在股票市场中表现不足。然而,股票市场变化时,同一个类别的股票下跌已成常态。以汽车股为例,整体状态较低迷。小鹏汽车在港股的表现一般,下跌幅度较大,接近10%。

小鹏汽车艰难运营,并维持现状

新兴企业发展前期,大多都经历过用钱砸市场。这里指的是小汽车制造公司无法通过知名度打开市场,他们只能不断地控制汽车成本。并花费一部分金钱用于宣传造势,从而逐渐获得市场认可。

在此之前,小鹏汽车保持快速发展状态,这得益于小鹏汽车独一无二的定位和市场走势。现如今,燃油汽车已不再吃香,新能源汽车体验竞争激烈。小鹏汽车还在不断地找寻新的发展商机,对于小鹏汽车而言,维持现状刚刚好。

不必经历车辆制造企业的高度内卷,努力维持已经扩展的汽车销售市场。小鹏汽车在艰难中向上攀爬,可是该公司却面临着水涨船高的亏损金额。对于一家还在成长期的汽车制造公司而言,生产成本和企业亏损都会使公司面临困境和经营问题。其实,小鹏汽车不断的找寻技术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技术突破,才能够确保该企业在汽车制造市场中不败为胜。

总的来说,新兴企业面对市场发展困境,缺乏大型企业的应对经验和发展技巧。如此一来,他们只能不断地调整基础研发速度和战略发展方向。尽管如此,小鹏汽车需要解决公司亏损和开拓新市场。

小鹏汽车跌超10%!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小鹏汽车跌超10%!造成的原因是:

1、从消息面上来说,主要是因为美联储加息的结果,美联储迎来了第5次加息,而它的加息使得港股整体低开走。进而影响到了小鹏的汽车股价。

2、小鹏汽车第4款车上市售价大约是在30~46万之间,随着新汽车的上市,也必将会给股价带来一定的冲击。新上市无疑对于销量上是可以保证的。而且在10月底国内大规模交付。新车的上市不仅可以让小鹏汽车实现销售量的快速增长,而且对于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够起到推动的作用。虽然销售量在增长,可是小鹏汽车整体的盈利仍然是在亏损。上半年几乎每卖一辆车,便亏一辆车。而且小鹏汽车的毛利率在造车商家当中是最为低的。对于公司目前公布的销售数据来显示,意味着后面4个月销售的压力还是挺大。

如果不能够完成销售目标,无疑资本市场将会以股票大跌回应。在售价空间上,小鹏汽车被压缩。下半年因为大宗商品持续的涨价,再加上原材料的稀缺,导致7月份进行了调价。小鹏汽车的促销也被越来越难以持续。每辆能源汽车在 *** 补贴之后,至少将增加约1万元的成本。但是随着季节性因素疫情的影响,消费者都是在等待比较中,因此小鹏汽车的业绩仍然不能达到预期。亏损部分还包括了研发和投入的建厂这两方面。小鹏汽车的研发投入最高,但是售价却一直是低廉的。

3、小鹏汽车在二季度明显亏损扩大,单季亏损是27亿元,相比一季度这样超过了。对于这份财报,再次让市场感到失望,因此小鹏汽车的市值与其他汽车越拉越大。

小鹏汽车2021财年年报归母净利润

4月28日小鹏 汽车 (股票代码:XPEV)公布财报,公告显示公司2021财年年报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48.63亿人民币元,同比增长0.54%;营业收入为209.88亿人民币元,同比上涨259.12%。

小鹏 汽车 有限公司于2018年12月27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为获豁免的有限责任公司。根据IHS Markit的数据,中国是全球最大的 汽车 市场,其在2020年售出的19.7百万辆乘用车中,超过18.4百万辆为内燃机 汽车 。公司认为,传统内燃机 汽车 核心技术在过去数十年中的演进已变得有局限。因此,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可能尚未得到充分满足。相比之下,自动驾驶、车联网及 汽车 电动化有望彻底改变未来的出行体验,带来智能、节能及环保的出行体验。自公司成立以来,公司一直坚持 科技 创新,以实现公司所展望的未来出行方式。公司希望通过差异化的智能电动 汽车 为消费者带来颠覆性的出行体验。公司认为通过软件的快速更新迭代以及与硬件的紧密结合,能够引领智能电动 汽车 技术的创新,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的智能电动 汽车 产品。自2015年成立以来的短短六年时间内,公司已经成为中国领先的智能电动 汽车 公司之一,以领先的软件、数据及硬件技术为核心,为自动驾驶、智能互连和核心 汽车 系统带来创新。与传统的 汽车 制造商(或整车厂)以及部分纯电动 汽车 初创公司(通常依赖第三方供应商的软件解决方案)相比,公司的创新速度以及独有的实力使公司的 汽车 软件能够适应中国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和中国特定的道路状况,这是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根据IHS Markit的数据,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自主开发全栈式自动驾驶软件,并在量产 汽车 上应用该软件的 汽车 公司。根据同一信息来源,公司最新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系统XPILOT3.0是目前市场上所售 汽车 中已采用的最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之一。根据IHS Markit的数据,在中国的 汽车 制造商中,公司交付了最多的配备闭环数据功能的乘用车,可以通过积累有价值的现场数据及边角案例,训练公司的深度学习算法及自动驾驶软件。随着公司不断提升公司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计划在2021年4月推出的第三款车型P5上应用车规级激光雷达技术,以进一步提升该款车型的视觉感知能力,根据IHS Markit的数据,该车型预计在交付后将成为全球首款配备激光雷达的量产智能电动 汽车 。

小鹏股票代码是什么

股票代码是:XPEV。2020年8月27日,小鹏汽车登陆纽交所上市,以“XPEV”为股票代码。小鹏汽车正式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注未来出行的科技公司。

小鹏汽车一直坚持饱和式研发投入,构建全栈自研的核心能力,小鹏汽车已经成为中国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之一。小鹏汽车的使命是,用科技为人类创造更便捷愉悦的出行生活。

小鹏汽车智能系统以中控大屏幕为核心。它不仅是互联网的入口和终端,也是一个智能平台。中控大屏幕取代了传统的中控实体按钮,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虚拟按钮。更重要的是,结合智能相机、雷达、GPS等外围传感器资源,可以搭建智能驾驶平台,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配置、切割或扩展。

小鹏汽车自成立以来,已完成全球布局。公司总部位于广州,在北京、上海、深圳、硅谷、圣地亚哥设立中心,并在肇庆、广州、武汉设立自己的生产基地。小鹏汽车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开展跨地区、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汇聚全球人才。小鹏汽车在全球拥有1万多名员工,组建了一支规模化、多元化、自主研发的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