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大摩发布研究报告称,予上海医药(02607.HK)“增持”评级,目标价由19.5港元降至19.1港元。在公司公布首季业绩后,该行将2022-30年盈利预测下调0.3%至5.2%,以反映分销和生产部门的销售预测下调。
截至2022年6月20日收盘,上海医药(02607.HK)报收于12.7元,上涨0.47%,换手率0.2%,成交量185.68万股,成交额2346.58万元。投行对该股的评级以买入为主,近90天内共有1家投行给出买入评级,近90天的目标均价为18.1。中金公司*一份研报给予上海医药买入评级,目标价18.1。
机构评级详情
上海医药市值116.72亿元,在医药商业Ⅱ行业中排名第2。主要指标
11月11日,华润微(688396.SH)发布公告,持股5.92%的股东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基金)拟减持不超过1%公司股份。
11月12日,华润微股价低开低走,收盘跌6.13%,目前市值863.5亿元。
大基金减持动作频频
值得一提的是,11日有3家半导体公司披露大基金减持计划,除了华润微之外、半导体测试设备商长川科技、导航芯片厂商北斗星通均在本次减持名单中。
从大基金一期过往多项减持计划来看,整体而言减持比例/计划减持比例均较小,基本介于 1%-2%。分析师认为,目前大基金一期尚持有16家上市公司股权,且持股占比相对较高,未来大基金减持或成为常态。
作为投资行为,大基金的减持无可厚非。中信建投在研报中指出,大基金一期成立于2014年,至今已投资20多家半导体上市公司,按其规划,2019-2023年进入回收期,因此减持或将为常态,有其合理性。
粤开证券研究也在报告指出,国家大基金一期成立以来通过投资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获利丰厚,大基金二期成立以来,一期也在有序退出优化投资结构。按照大基金一期自身规划,2019至2023年进入回收期,开始有选择、分阶段退出。
上述券商分析师还对媒体表示,“大基金并未整体退出半导体领域,而是做了结构性的调整。虽然大基金今年开启新一轮减持,但在大基金二期开启的新一轮投资中,分别投资了不少半导体的项目。”
截至目前,大基金二期公开投资项目已约22个。三季度以来,大基金二期相继投资中微公司、格科微、南大光电、北方华创、华天科技、至纯科技等多家厂商。
分析师认为,大基金二期目前投资进程有所加速,且对半导体设备、材料等薄弱环节有明显倾斜。总体说来,行业支持的力度不会减少。
功率半导体景气度高,业绩大增
华润微是中国功率半导体的领军企业,*的MOSFET供应商,产品体系完善。
业绩方面,10月27日,华润微公布2021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69.28亿元,同比增长41.70%,归母净利润 16.84亿元,同比增长145.20%。
很明显,今年以来公司营收、利润维持高增长态势,背后的逻辑是功率半导体下游需求的高景气度。
功率半导体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据信达证券研报分析,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功率半导体用量约为350美金,是传统燃油车的5倍左右。变频家电领域,单机功率半导体价值可达9.5欧元,相比非变频家电增长近13倍。
东莞证券指出,功率半导体是电路转换与电能控制的核心,未来汽车电子、光伏/风电、5G基建等下游领域驱动行业快速发展,我国目前是全球*功率半导体消费国,行业产业规模增速快于全球,但功率半导体器件自给率较低,在器件的生产制造和自身消费之间存在巨大供需缺口;近年来,在行业快速发展、产业技术升级和国家产业政策扶持等多重利好加持下,我国功率半导体企业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
另一方面,业绩高增长也和“芯片荒”不无关系。因为全球疫情的严峻,东南亚供应链走向崩溃,缺芯问题日益显现,功率半导体产品涨价趋势不止。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半导体及芯片的价格一直处于上扬阶段。全球半导体各细分子产品均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其中功率半导体、模拟电路、传感器等涨幅均超20%。
半导体IDM模式,华润微、士兰微的对比
华润微为何能直接受益本轮芯片荒,本质上和他的IDM模式是有关系的。
所谓IDM,即设计制造一体化,至厂商范围涵盖了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整个流程。与IDM相对应的是垂直分工模式,包括专门从事IC设计(Fabless)、晶圆代工(Foundry)、封装测试(Package& Testing)的三类厂商。
可以看出,IDM受上下游厂商的制约小,各环节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不容易受产能紧缺的影响。但同时对厂商的技术、研发、资金和市场影响力等方面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在国内,只有少数几家公司采用了这种模式,例如华润微、士兰微等。
说到士兰微,同样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IDM模式的功率半导体企业,和华润微有不少相似之处,今年以来,士兰微也充分受益本轮芯片涨价行情,业绩迎爆发式增长。
10月30日,士兰微发布公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2.22亿元,同比增长76.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2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5倍之多。
两家公司的营收规模、以及利润增长情况如下图所示——
数据显示,两家公司目前的营收规模已经比较接近,所以目前市值也比较接近,士兰微950.6亿元,小幅超越华润微。
但是华润微的经营数据相对更加稳健。而士兰微利润规模基数较低,所以增速很高,这也是资本市场给予士兰微更大涨幅的原因之一。截至11月12日,士兰微2021年年内涨幅达168%,而华润微涨幅不到5%。
另外,二者之间的差别就是产能方面。产能是IDM公司的基础,有产能就有收入,才有产品线的升级和利润的转化。
过去10年,华润微在8寸线的先发优势很明显,良率比士兰高,扩产比士兰快,从而奠定华润微在国产Mosfet的龙头地位。士兰微的大拐点则是抢先投产了12寸线,又恰好赶上功率半导体的需求爆发,12寸芯片产能紧缺,所以公司产能爬坡迅速。
士兰微表示,预计到今年底可以实现12寸月产芯片3.5万片的目标。同时,今年上半年,厦门士兰集科公司已着手实施12英寸扩产项目,拟进一步加大对12英寸芯片生产线的投入,目标是在2022年四季度形成月产12英寸圆片6万片的生产能力。而华润微的12寸线预计2022年下半年投产。
不过,华润微也在大力拓展8/12英寸以及封测产能。8月19日,在华润微的业绩说明会上,首席运营官李虹表示,无锡的8英寸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会逐步释放出来,重庆的12英寸线会在明年年底释放出来,封测基地将配套自身产品,和12英寸晶圆同步进行相匹配。
“国际上成熟工艺的大厂清一色都是IDM模式。半导体IDM模式的发展具有重资本、投资周期长、盈利兑现慢的特征,且投资周期是前高后低。因此,短期利润不应成为判断加速成长期间IDM企业的价值。”一位TMT行业分析师表示,“士兰微和华润微是有资金和财务基础上产能的,未来2~3年是产能不断爬坡的关键期。”
结语——
华润微是国内功率半导体的佼佼者,当下半导体行业景气度高涨,公司主要产品MOSFET下游需求旺盛,产能紧张,产品供不应求。
同时华润微以IDM模式发展,背靠华润集团,稳打稳扎。半导体毕竟是重资产行业,公司有着先天的资金优势。随着未来产能的进一步扩张,盈利空间不容小觑。
上海医药(601607)4月29日披露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68.98亿元,同比增长10.27%;归母净利润12.51亿元,同比下降40.99%;扣非净利润12.50亿元,同比增长2.9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90亿元,上年同期为-11.00亿元;报告期内,上海医药基本每股收益为0.44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21%。
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为12.88%,同比下降0.8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4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69%,较上年同期下降1.92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下降0.21个百分点。
2022年一季度,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21%,同比下降2.36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95个百分点。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4.90亿元,同比增长126.37%,环比下降216.54%;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75.94亿元,较上一季度末增长146.70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6.31亿元,上年同期为-20.37亿元。
2022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现金比为97.19%,净现比为-199.05%。
公司近年主要资产结构变化如下图:
2022年一季度末的公司十大流通股东中,新进股东为工银瑞信前沿医疗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取代了此前的阿布达比投资局。在具体持股比例上,上实集团及其全资附属子公司及上海上实、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有所上升,HKSCC NOMINEES LIMITED、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国盛集团及国盛资产、全国社保基金六零四组合、银华基金-农业银行-银华中证金融资产管理计划、嘉实基金-农业银行-嘉实中证金融资产管理计划持股有所下降。
股东名称 | 持股数(万股) | 占总股本比例(%) | 变动比例(%) |
---|---|---|---|
HKSCC NOMINEES LIMITED | 74746.34 | 26.292468 | -0.07 |
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 71651.6 | 25.203875 | -0.01 |
上实集团及其全资附属子公司及上海上实 | 36948.78 | 12.996952 | 0.05 |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 8533.37 | 3.001663 | -0.00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 7660.22 | 2.694527 | 0.83 |
国盛集团及国盛资产 | 4217.21 | 1.483429 | -0.09 |
全国社保基金六零四组合 | 1305.85 | 0.45934 | -0.06 |
工银瑞信前沿医疗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 1269.16 | 0.446433 | 新进 |
银华基金-农业银行-银华中证金融资产管理计划 | 1196.44 | 0.420854 | -0.00 |
嘉实基金-农业银行-嘉实中证金融资产管理计划 | 998.69 | 0.351295 | -0.00 |
8月12日下午,上海医药召开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主要审议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方案、发行方式和发行时间、发行价格及定价原则等12项与定增方案相关的议案。
此前,上海医药曾计划于今年6月29日召开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上述议案,后因统筹内部工作安排取消召开。
3个月前,上海医药发布一份定增方案,拟以16.87元(为定价基准日前二十个交易日上海医药股票交易均价的 80%)价格发行不超过8.53亿股,募资金额约143.84亿元。其中31.55亿元将由上海医药控股股东全资子公司上海潭东认购,剩余112.29亿元由云南白药认购。
上海医药称,云南白药将作为战略投资者加入上海医药,交易完成后云南白药将可以提名1名执行董事候选人、1名非执行董事候选人以及1名监事候选人。
本是“强强联合”的一次合作,却引起不少中小股东的不满。有股民表示,定增价格过低,会对小股东股权造成比较大的稀释,认为公司漠视小股东权益。更有不少小股东在雪球网发表言论称,将要在股东大会上投票反对相关议案。
雪球网友在定增方案公告下的评论
从本次出席会议的股东及代理人人数和投票结果也可以看出中小股东对此次定增计划的关注。昨晚上海医药的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显示,出席会议的股东和代理人人数共计955人,其中A股股东人数952人。而6月30日的2020年度股东大会参会股东数只有355人,足可见广大中小股东对此次定增的关注。
不少股东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尤其是对此次定增的发行价格的不满意。A股类别12项议案中,反对票票数*的是第7项议案《关于公司未来三年(2021-2023年)股东回报规划的议案》,反对票数为2236.36万,比例为6.46%。反对票*的是第2项中第4小项议案《发行价格及定价原则》,反对票数2854.34万,比例为8.24%
股东大会现场,也有不少股东对此次定增价格犀利提问。有股东直言此次定增定价过低,对上海医药主动“打八折”的行为非常不满意,并对独立董事未发表不同意见表示不理解。
对此,执行董事左敏回应道,公司此次定增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公司需要资金,这是最基本的需求;其次是公司一直在混改上不断努力,但是还不够市场化,而云南白药混改是个很成功的例子;最后是能在业务上与公司产生协同效应。
左敏表示,市场上能满足这三个条件又能拿出100多亿元现金的买家少之又少,而且这个价格对云南白药来说其实并不便宜。
董事长周军补充道,其实云南白药并非是上海医药此次定增的*选择,为什么选择云南白药主要出于两个原因。首先云南白药符合上海医药所要求的战略投资者要求;第二点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云南白药是典型的投资高手。公司希望引入云南白药后,能起到进一步推动公司混改的作用。同时云南白药作为一家市场化企业,它对公司的长期持有,不仅能完善公司治理决策机制,也对公司的业绩增长、市场表现有一定推动作用。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上海医药股票》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上海医药股票、华润微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