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总市值超过格力的股票,小米登上世界500强,为何小米的市值能超越格力?

2023-03-11 10:22:46 证券 xialuotejs

格力与小米的企业估值对比

1、格力(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一般指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格力电器),成立于1991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化家电企业,拥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品牌,主营家用空调、中央空调、空气能热水器、手机、生活电器、冰箱等产品。

2、小米(小米公司)一般指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3日,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的全球化移动互联网企业 ,同时也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8-1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小米登上世界500强,为何小米的市值能超越格力?

因为小米出货量大,销售额高,利润大,发展潜力高,所以市值能超越格力。今年的第三季度成为世界第四大手机厂商,领先oppo、vivo,居于三星、华为、苹果之后,小米手机全球出货量3270万部。

小米主业目前仍然是智能手机,但是小米IOT(物联网)产品在主营业务构成占据更大比例,成为小米的两大未来战略之一。小米业务包括米聊等软件,MIUI手机操作系统,和笔记本以及平板电脑、电视以及小米盒子、路由器等电器。

多元化的发展,以及快速发展的国际化使得市值一度超越格力。加上手机的耐用性不高,一般两年一换,加上更新换代速度快,而且手机基本上人手一部,市场需求量大,加上小米品牌出名,市场占有率达,所以手机的出货量大。

但是空调方面,更新换代速度不快,而且一台空调可以用上几年,加上空调的季节性需求差异大,空调市场已经进入了存量市场,空调的销货量停滞不前。

加上在格力之下,有美的、海尔、海信、奥克斯在其后紧追不放,挤压格力在空调市场的占有率。虽然格力已经开始布局新兴领域,从专业的空调生产企业迈入多元化的高端技术产业时代,但是在工业机器人、半导体领域都是高额投入,时间跨越长,利润一般,仍然是空调占据主导。

所以格力这些年市值在增长,但比不上小米的突飞猛进。

小米科技上市,是否能超越格力市值

你好

简单从市值上看,7月12号,格力电器市值为2773.3亿元人民币,小米市值为4309.6亿港币,约合人民币3661.2亿元。很明显成立30年的格力电器已被成立8年的互联网公司小米所超越。

雷军10亿赌约即将到期,小米超越格力了吗

3月8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了格力和小米的10亿赌局。董明珠表示,“他的数字没办法来确认,他不是上市公司,他怎么说也看不到。他如果上市了,或许愿意兑现。上市后不是看市值,是看你的销售,笑死了。”

2013年12月,在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年度人物奖项获得者雷军表示,5年内如果小米的营业收入击败格力,希望董明珠赔自己1块钱,董明珠在现场强硬回应道:“1块钱不要再提,要赌就赌10个亿。”2018年年底,雷军和董明珠的5年赌约到了兑现的时候。

“小米估值已超过格力市值”

“2018年不是还有一年吗?”被媒体问到与小米雷军的赌约,董明珠昨日回应称,“他的数字没办法来确认,他不是上市公司,他怎么说也看不到。他如果上市了,或许愿意兑现。上市后不是看市值,是看你的销售,笑死了。”

此前雷军在 *** 中提到,小米2017年10月提前实现了营收过千亿目标。格力财报显示,公司在2017年前三季度的营业额里面,总收入已经超过了1120亿元。据业内人士预测,格力全年营收有望达到1550亿元。

2013年赌约成立的时候,小米的营业额为316亿元,格力的营业额为1200.43亿元。两人的赌约在2018年底到期,小米和格力谁的赢面会更大?

产业观察家刘步尘告诉记者,如果从两者的营收金额上来看,格力赢的概率比较大。“格力2017的营收在1500亿左右,2018年底格力营收目标是2000亿。小米今年底,比较难实现2000亿的营收。”

如果从市值的角度看,又会是另一个结果。近日,小米传言已经启动上市,一份由媒体披露的小米Pre-IPO融资项目方案显示,目前小米底层资产估值540亿美元,上市后保守估计市值为1000亿美元。另一版本称小米市值或达2000亿美元。截至3月8日收盘,格力市值为3197.96亿元,按目前汇率,约合504.7亿美元。

从两家公司成长性来看,刘步尘认为小米的成长性更好,“格力的问题是过度依赖空调,其他没有培育起来,或者说虽然在培育,但是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小米的情况要好得多。”

八年前,格力营收是小米的4.5倍!八年后,小米营收是格力的1.8倍

一个 互联网 科技 公司和一个传统的制造业公司,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有人说,互联网模式会让传统实业公司举步艰难,会让很多实业公司倒闭;

有人说,互联网是风口,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在2013年12月12号,更具有互联网模式代表的小米CEO雷军,传统制造业代表的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参加了 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两人因此就互联网模式和传统制造业模式展开争论,现场雷军提出了一个赌局:5年之内,如果小米营业额将超过格力,董明珠我1块钱就行了。董明珠也不甘示弱回应到:我告诉你不可能, 要赌就赌10个亿 。

当着全国人民的面,“十亿赌约”就这样形成了。当时小米的年营收还不到265亿元,而格力的 营收已经是1200.43亿元了,是小米的4,5倍,所以董明珠也很有底气地说到“不可能”。小米仅成立3年,如此大的差距,但雷军看好互联网这种模式,有信心便应下了。

5年时间过去,小米已经在 2018年7月9日 正式挂牌上市,成为一个上市 科技 公司,同年也是“10亿赌约”到期日。2018年的小米年营收为 1749.15亿元,5年时间成长了6.6倍,但依然没有超过格力,2018年格力的年营收是 1981.2亿,比小米多出238亿元。

这个“赌约”,按照年营收来看的话,雷军输了,但这样的速度足以让董明珠感到不可思议,两者的差距在快速地缩小,从935亿缩小到238亿,平均每年缩小187亿,如果再多一年,小米就很有可能超过格力了。这足以证明小米的 互联网手机模式是成功的。

事实也正是如此,6年时间,也就是在2019年小米就已经超过了格力,小米年营业额2459亿元,格力营业额 1704.97亿元 。到2021年,小米上半年的财报营收为 1647亿,格力2021年上半年总营收是910亿,小米营收是格力的1.8倍,实现大反超, 如今看来雷军大赢 。同时,根据小米2021年Q2的财务报表,小米的出货量已经是全球第二了,仅次于三星,这也把小米品牌提升到了另外一个高度。

不可否认,互联网模式给小米带来了快速的发展,但并不是没有弊端的,随着不断地发展,也看到了互联网的一些弊端,不能完全依靠互联网思维。

小米在2016年的时候进入了低谷,经过重新调整,雷军开始发力像OPPO、vivo那样的传统线下渠道,2019年又投入 50亿元建设新零售渠道, 突破互联网模式的局限。

八年前,格力营收是小米的4.5倍!八年后,小米营收是格力的1.8倍!对于小米来说,这一切并不是那么容易,小米和格力属于不同的行业,8年前小米对于手机行业来说是一个新手,格力已经是家电龙头企业了,处于的位置也十分悬殊。

由于手机行业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小米不仅还要跟华为、OPPO、vivo、苹果、三星等众多手机激烈竞争,还要跟一些兴起的手机品牌竞争。同时,手机每一年都要有技术迭代,除了硬件之外,软件都要跟上,投入大,更新速度快,研发出来的功能还不一定叫座。

而一些空调、冰箱等家电技术,可能是好几年都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当然,前提是自己本身有着很多技术的积累,格力也是大量投入研发,才有今天的领先地位。

雷军跟董明珠的“10亿赌局”,见证了小米如何反超格力,也让 雷军不再过度自信互联网模式,懂得了更加尊重竞争对手和市场规律。带领小米绝地反击,到成为全球出货量第二,让小米更加成熟了。

雷军在小米十周年的演讲上说到: 更深地理解了格力、理解了制造业,要向格力学习。

格力营收都被小米反超了,他们为何还要争当“接盘侠”?

在惜败董明珠之后,雷军在2019年一季度,率领小米实现了对格力的反超。数据显示,一季度,小米总收入为437亿元,而格力电器总收入为405亿元。

不过,这依旧阻挡不住百度、高瓴、厚朴、淡马锡等巨头竞购格力电器400亿股权。云集如此多的明星资本,格力电器凭什么?

迟到的“逆袭”

2013年,雷军与董明珠订下为期5年的“10亿赌约”。当时,小米的营收刚到300亿元,而格力的营收已达1200亿元。在“10亿赌约”到期之日,小米营收达到1749亿元,格力电器则为2000亿元。

这一业绩,正式宣告董明珠赢得“10亿赌约”。不过,仅仅过了一个季度,小米的营收就实现了对格力电器的反超。数据显示,一季度,小米实现营收437亿元,而格力电器营收为405亿元。

雷军“逆袭”董明珠,靠的是什么呢?有网友为格力电器打抱不平。他们认为,一季度格力空调是销售淡季,这种“反超”不公平。也有网友甚至调侃称,“这恐怕是要怪格力空调质量太好了”。

段子毕竟是段子,小米营收反超格力是事实。小财迷思考的是,小米凭什么反超格力?哪些业务对营收增长做出主要贡献?

先来看看小米智能手机的情况。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达到2790万台,同比增长16.2%。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的背景下,小米全球市占率却从8.4%提高到了8.9%。小米手机业务的逆势增长,可以说与其在印度等海外市场的增长密切相关。一季度,小米国际业务实现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34.7%。

除了手机之外,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以及互联网服务贡献的营收已经接近40%。这无疑跟小米战略调整有关。此前,小米确立All in IoT战略,全面发力大家电业务。在雷军看来,小米在IPO后立即开启了创业2.0时代,在公司核心战略、组织架构、技术研发、产品品牌等范畴,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升级和调整,这是为小米接下来5到10年的发展打下基础。

一季度营收“逆袭”格力,只是小米一个新的开始。接下来,小米能否维持这样一种高增长态势,对投资者来说,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格力引资本大佬“竞折腰”

虽然一季度营收及增速均低于小米,但这丝毫不影响格力电器的混改进程。5月22日,格力电器在珠海召开424亿股权 *** 项目意向投资者见面会。

从已经披露的信息来看,参加本次见面会的投资者可谓豪门云集,除此前传闻的厚朴投资外,还有百度、淡马锡控股、高瓴资本等25家机构。有评论称,无论是实力背景,还是知名度,参与此次竞购格力电器股权的阵容豪华程度,在A股 历史 上都非常罕见。

格力电器凭啥如此吸引豪门?格力是块肥肉!

从格力电器的业绩来看,2018年,格力电器实现净利润262亿元,同比增长16.97%。截至一季度末,格力电器账上现金超过1000亿元。从财报来看,格力电器充沛的现金储备是其产品升级和多元化扩张的根本保障,也是推动其业绩稳定增长的关键要素。对投资者来说,强劲的现金流,也为格力电器每年丰厚的股息提供了现金保障。

正因如此,早在2016年,前海人寿就盯上了格力电器这块“肥肉”。当年,前海人寿频频买入格力电器,持股比例由0.99%迅速提升至4.13%。目前来看,格力电器已经是全球家电行业无可争议的霸主,其空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连续十年位居国内之一。

无论是股息率,还是行业地位,格力电器在诺大的A股市场都堪称优秀的上市公司。这无疑是吸引资本争夺的法宝。不过,不少投行认为,格力电器要想继续提升估值并不简单。花旗、德银、中国银河等机构纷纷调低了该公司的评级。其中,花旗银行将格力电器评级由“买进”下调至“卖出”,并将目标价由调低至47元。该机构认为,格力电器2018年派息比率为48.2%,低于2017年的60%,全年业绩表现欠佳。

不过,这依旧阻挡不住厚朴、高瓴、淡马锡、百度等豪门争夺格力424亿股权。有评论认为,如果厚朴能够入主,凭借厚朴与万科、ARM的关系,应该与格力电器产生不错的协同效应。这对于提升格力电器的估值,将大有好处。

现在说这些为 时尚 早,格力电器424亿股权究竟花落谁家,且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