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软件网(300181)中国工业软件网网址

2022-06-23 12:52:44 股票 xialuotejs

中国工业软件网



本文目录一览:



|

4月29日,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工业软件/APP标准工作组主编的《工业软件标准化路线图(2022)》正式发布。该路线图由我国工业软件主流厂商、典型行业用户、科研院所共同打造,对我国工业软件产业现状、标准化需求、标准体系进行了深度剖析,为我国当下快速发展的工业软件产业提供了及时且强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工业软件产业愈加重视,上海、福建、重庆等10余省份相继出台了扶持性政策,有效激发我国工业软件产品的研发投入及应用推广,“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的产业生态逐步完善。2021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重点突破工业软件”“完善软件产业标准体系”等重点工作任务。工业软件标准化既是凝聚工业软件产业共识、促进经验固化的有效手段,又是引领工业软件技术创新、推进规模化应用的重要抓手,对于加强工业软件产业健康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软件标准化路线图(2022)》围绕当前社会各界所关注的工业软件到底是什么、工业软件为什么重要、工业软件标准有哪些、工业软件标准有何价值等问题进行了逐一解答,业界可通过该路线图深刻了解我国工业软件的未来标准化之路走向何方,从而共同推动我国工业软件的高质量发展。




300181

12月28日丨佐力药业(300181.SZ)公布,为进一步完善公司上下游产业链、发挥业务协同效应,有效应对市场变化,公司拟以1065.68万元人民币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收购浙江拓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拓普药业”)股东俞寅持有拓普药业8%的股权。该次交易完成后,拓普药业将成为公司参股公司。俞寅系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俞有强之子,为公司关联方。

公司近期获批的聚卡波非钙片用于缓解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患者的便秘症状(后期公司将围绕增加用于腹泻适应症进行二次开发),系《国家医保目录》(2021年版)品种,在美国、欧洲及日本得到广泛应用。该品种的获批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的品种线,其与乌灵胶囊在消化科的应用有一定的协同效应,为公司重点培育的新品种。

拓普药业为公司聚卡波非钙片原料药聚卡波非钙的*供应商,拓普药业属于特色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行业,主要从事医药中间体、原料药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拥有独立完整的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拓普药业生产的原料药聚卡波非钙达到国际标准。

该次交易系公司经营发展需要,有利于增加聚卡波非钙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完善公司上下游产业链、充分发挥业务协同效应,有效应对市场变化,从而提升公司整体竞争优势。同时,公司将根据聚卡波非钙片的市场开拓、拓普药业的经营发展等情况决定后续增持拓普药业股份事宜。




中国工业软件网solidworks

达索系统SOLIDWORKS大中华区销售副总裁吴俊杰

“我们的客户最需要的是为他们未来的业务发展提供更充分的能力,但今天整个工程领域所面临状况与以往已经完全不同,而且越来越复杂:上一次行业革命的重点是降低商品成本,以便使其更加符合大规模生产的要求,让企业有能力为尽可能多的用户提供更多的产品;但今天企业所面对的挑战早已超出了这一范畴,环境因素、可持续性、创新……影响企业竞争的因素更多,因此需要我们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全面和完整的支持。”2021年10月,在一年一度的达索系统SOLIDWORKS新品发布会上,达索系统SOLIDWORKS首席执行官Gian Paolo Bassi也延续了去年的“惯例”,通过视频发表了演讲。

其中,Gian Paolo Bassi也更新了SOLIDWORKS目前对于自身业务的定义:“2022年将是SOLIDWORKS持续扩大产品战略的一年。我们将持续为业界提供包括:机电一体化设计、分析、数据管理、制造生产和市场营销五个方面的软件,从而为工业企业提供一个能够实现以数字连接的实时处理、调度、生产、物流和市场营销的流程,实现对工程、制造和商业电子商务的*管理解决方案。”随后,达索系统SOLIDWORKS大中华区销售副总裁吴俊杰在发言中证实:传统设计软件供应商SOLIDWORKS,正在尝试以组合销售的方式,销售来自达索系统的分析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如ENOVIA、SIMULIA,DELMIAWORKS……而这对于SOLIDWORKS来讲,可能是自成立以来的近30年时间里,在产品和业务层做出的*的一次改变。

SOLIDWORKS与达索系统

要想了解这一改变的意义,就只能从SOLIDWORKS成立说起。SOLIDWORKS的成立始于一位在工程CAD领域的传奇人物Jon Hirschtick:他在1993年12月成立SOLIDWORKS的初衷,仅仅是为了打破之前工程CAD系统运行在Unix系统上的“传统”,开发一个能够更容易被“亲近”、易于使用且价格合理的三维CAD软件——这成为在过去近30年的时间里,SOLIDWORKS始终坚持和坚守的自我定位。即便是在1997年被达索系统收购后,SOLIDWORKS依然保持这样的产品和业务定位,以及坚持每年更新一个版本的更新周期。

很多时候,与创新所造成的市场轰动效应比起来,坚持本身可能更有力量。而自收购之日起,就能够长期保持自身独立定位,最根本的原因,是达索系统收购SOLIDWORKS的本意就不是要补充自身的产品功能,而是为了拓展自己的用户边界。

达索系统成立于1981年,早于SOLIDWORKS 10年之久。其最初是法国第一家族企业达索集团为产品研发部门提供软件支持的一个部门,1981年,来自这一部门的一支工程师团队共同创建了达索系统,专司设计三维产品,并迅速成为全球航空航天领域行业设计软件产品的*,产品涵盖从三维CAD到分析、制造、数据管理等各个业务节点。

从本质上说,达索系统拥有自己功能和性能都足够强大的三维设计软件CATIA,完全没必要收购SOLIDWORKS。但是,一方面,由于达索系统的CATIA从功能和性能设计上,发源于航空航天企业,因此系统相对更加庞大和复杂,因此更合适大型集团型企业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另一方面,在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上,既要有大型集团型的总机厂,也需要有大量的中小型零配件提供商——而SOLIDWORKS的主要目标用户就是针对中小型企业。所以,从完整服务整个产业链的角度讲,达索系统与SOLIDWORKS实际上是互相配合的关系:SOLIDWORKS和CATIA联手,就可以用松耦合的方式,完全覆盖整个产业链上对于三维CAD工具的全部需求。

除了产品用户边界相对更加清晰外,SOLIDWORKS和达索系统不同的业务模式,也是SOLIDWORKS能够保持多年独立品牌的一个重要原因:SOLIDWORKS面向数量庞大、地域分散、行业广泛的中小型企业,且其产品功能强调易学易用,因此从创立之初起,其就采用发展渠道商的方式经销软件,以用户数量换取商业价值,是业界公认的渠道销售模式的翘楚;达索系统则不同,其目标用户是大型集团型企业,用户数量有限,因此在营销环节更加强调对行业知识的专精,倡导为用户提供“专家级”服务,用更深入的服务赢得与用户的更深入合作。

因此多年来,SOLIDWORKS与达索系统之间,更像一对在市场上配合默契的左手与右手:达索系统主攻重点行业的重点大型企业,SOLIDWORKS则在包围重点大型企业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的同时,渗透到更加广泛的各个行业。

这种默契从达索系统推出3DEXPERIENCE平台以后,发生了改变。

软件云化,带来新契机

2008年,达索系统在ENOVIA V5和MatrixOne的基础上,投资近20亿美元打造的达索V6平台;3年后,2012年,达索正式推出了全新的、更加强调社交化行业体验的3DEXPERIENCE平台——这可以看成是一个没有明确以“工业云”命名的工业云产品,因为其对于以往CAD和PLM领域知识的整合,以及表现出来的平台化、开放性、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等特征,所反映出的就是工业云产品的核心标签。

3DEXPERIENCE平台的推出,不仅改变了三维CAD系统的技术走向,而且对于用户体验、获取方式、服务方式等一系列与业务相关的活动,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实际上让达索系统和SOLIDWORKS都看到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一方面,云化产品和平台化产品的出现,*的价值在于将软件本身的专业性和技术复杂性,与企业现实的业务需求进行了屏蔽,因此对于达索系统和SOLIDWORKS而言,拓展原有用户群都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对于达索系统和SOLIDWORKS来讲,基于云计算的SaaS软件销售和服务,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但是如果对比达索系统和SOLIDWORKS现有的销售和服务模式,显然SOLIDWORKS构建的那种广泛的、本地化的渠道合作伙伴的业务方式,更符合现在用户对于SaaS服务的定义。

因此对于SOLIDWORKS而言,借助3DEXPERIENCE平台实现产品云化和业务拓展的同时,利用自身已有的渠道营销经验和能力,带动达索系统云化产品的市场拓展,也是一种大势所趋。

作为一个技术和产品先导的工业软件企业,SOLIDWORKS选择从技术和产品云化入手。在3DEXPERIENCE平台正式面世后不久,在2014和2015年,SOLIDWORKS连续推出了SOLIDWORKS Conceptual Design和SOLIDWORKS Industrial Design(SWID)——两款基于达索系统三维体验平台、基于云端具有社交特质的、SaaS应用模式的、用于概念设计的三维CAD应用。

当时,现任首席执行官Gian Paolo Bassi的职位是SOLIDWORKS研发*副总裁,正是他亲自主导了SOLIDWORKS在产品和技术研发走向上,全面向3DEXPERIENCE平台靠拢,向云计算迈进,并且从设计向全产品业务流程价值链拓展。

2015年,SOLIDWORKS2016版本中增加了“SOLIDWORKS创新平台”,开始尝试在SOLIDWORKS中拓展除设计功能之外的仿真、PDM等方面的功能。

2018年,SOLIDWORKS推出了纯云端部署和应用的设计工具SOLIDWORKS Xdesign和兼顾云端与桌面的SOLIDWORKS Product Designer。

2019年,SOLIDWORKS第二款纯云端CAD工具是此次大会正式推出的SOLIDWORKS xShape——*面向概念设计的CAD工具。同时,2019年对于SOLIDWORKS和达索系统来讲,最重磅的发布,是推出了基于三维体验平台的全新应用组合3DEXPERIENCE Works:包括SOLIDWORKS和来自达索系统 的ENOVIA、SIMULIA,以及ERP软件DELMIAWORKS。“很明显的,我们跟达索系统其他三个品牌有更密切的合作,包括有数据管理的ENOVIA,有更强分析的SIMULIA,还有进入到ERP资源管理的DELMIA、制造GC系统……我们把这些都融入到我们的产品线里面。”当时接受笔者采访的Gian Paolo Bassi称:未来将“在单一的数字环境中,独特地将社交协作与设计、仿真、制造、ERP功能相结合”。

SOLIDWORKS的业务突破

如果说以往基于3DEXPERIENCE平台的产品云化,还只是为了基于云平台,实践达索系统和SOLIDWORKS产品在用户使用体验层面的融合,那么3DEXPERIENCE Works的推出,实际上已经标志着SOLIDWORKS与达索系统之间实现业务融合发展的开始。

在3DEXPERIENCE Works推出后的一年时间内,2020年,SOLIDWORKS在中国市场已经已经推进和实践通过自身的渠道销售云化的达索系统解决方案。

“如果单单只是把云当成一个买卖,认为只需要打个电话跟客户解释一下云的技术就好了,这是不对的:云产品没有这么简单,很多客户在做这方面投资的时候,他们会从公司的层面进行多维度考量,比如数据安全、现有技术手段,技术团队的接受程度——我们的方式是:用本地的代理商去沟通本地的客户。所以,本地的代理商所拥有的近距离优势在目前这个阶段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从2019年底就一直强调“渠道合作伙伴转型”的吴俊杰,经过2020年一年的准备后,在2021全年,将SOLIDWORKS渠道的能力发挥到了*——使其在充分掌握了云化SaaS软件销售规律的基础上,迅速形成了自身的能力。

吴俊杰展示了在过去一个财年,SOLIDWORKS团队通过渠道销售基于云端设计、仿真和数据管理软件的成绩表:云端设计软件从无到有,从第一季度的3个用户到第二季度的135个用户、第三季度的106个用户;仿真软件则是从第一季度的2个用户增加到第二季度的16个用户、第三个季度的21个用户;数据管理软件从第一季度没有用户到第二季度的77个用户和第三个季度的67个用户。“我们在第三季度总共有超过194家客户,其中的关键在于代理商都理解转型的重要性。”吴俊杰说。

至此,从创立之处就强调自己是“提供易于使用且价格合理的三维CAD软件”供应商的SOLIDWORKS,不仅从技术和产品架构上,完成了从设计向分析、数据管理、制造和市场营销的拓展,而且,从商业结构上,也正在实践由SaaS业务所带来的业务边界不断拓宽的战略规划。

“达索系统SOLIDWORKS的业绩,在2016年到2020年的5年时间中,实现了业绩增长翻了3倍。展望未来,我们希望能在接下来的5年内也能翻三倍。而我们的使命,是帮助中国的民营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在SOLIDWORKS工作了16年的吴俊杰对SOLIDWORKS此次业务拓展非常有信心,他反复强调:SOLIDWORKS在中国市场有16年的渠道积累和基础,有合作了16年的合作伙伴,所以在渠道覆盖面、渠道规模和渠道凝聚力方面,SOLIDWORKS实际上已经做好了准备。“16年来,我们整个渠道目前的布局还是比较完善。今年SOLIDWORKS通过渠道销售仿真分析软件,就是一场彩排,目的是要在SOLIDWORKS和达索系统原有销售系统之间,建立起一个更加高效的销售规范流程,减少没有必要的重叠,更好地满足最终用户——只要这个体系建立起来之后,我们甚至也可以把CATIA的渠道给激活起来。”

写在最后

过去20多年时间,达索系统给了SOLIDWORKS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让其有机会构建了覆盖更广泛的销售网络;如今,SOLIDWORKS的销售网络正在为达索系统提供向云端转化的动力——这可能就是坚持和创新的辩证关系:日常的坚持,在某个特殊的节点,就会成为创新的动力。





中国工业软件网网址

导 读 ( 文/ e-works 黄培 涂彬 胡中扬 )

e-works精心梳理了活跃于中国市场的国内外工业软件及服务企业名录,打造了《中国工业软件及服务企业名录》,分别收录了活跃在中国市场的600家国内厂商和124家国际厂商,形成中国工业软件及服务的产业地图。


● 工业软件是工业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利器,日益引起政府、工业界和投资界等多方的高度关注。那么,工业企业如何跟进自身需求选择工业软件产品与服务?

● 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产业的核心板块,自动化厂商、自动化集成商和智能装备厂商纷纷在大力发展生态合作伙伴。那么,这些厂商如何选择适合自身行业、领域和区域定位的合作伙伴?

● 工业软件企业当前是投资界十分重视的风口。那么,VC如何选择具有高成长性和发展前景的工业软件企业进行投资?

● 各地政府越来越重视当地工业软件产业的发展。那么,各地工业软件企业的发育,产业生态的建设状况如何?



为了准确回答各种关注的问题,作为我国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媒体与交流平台,e-works精心梳理了活跃于中国市场的国内外工业软件及服务企业名录,打造了《中国工业软件及服务企业名录》,分别收录了活跃在中国市场的600家国内厂商和124家国际厂商,其中包括国外工业软件企业总部所在的国家,我国工业软件及服务企业的总部所在省市、主要软件及服务类别、所从事的核心业务、企业品牌和官方网站等信息,形成中国工业软件及服务的产业地图。


本名录排名不分先后,严格按企业品牌的首字母排序。收录的软件和服务厂商既有跨国公司,也有国内的上市公司,还有一些中小型的厂商。本次收录的厂商绝大多数有自己的工业软件产品,有部分厂商提供工业软件应用和智能制造咨询规划服务,也有一些厂商从事国内外知名软件厂商的产品经销与实施服务。



希望本名录对于工业企业进行软件和服务选型,对于各类企业发展生态合作伙伴,对于投资界寻找*的投资标的,对于各地政府出台促进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促进工业软件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的产业地图。


e-works特此声明,本名录并非排行榜,不包含每个公司营业额信息,也不表征某个厂商技术能力、产品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强弱,而只是工业软件及服务企业的黄页,便于检索和查询。名录肯定还会遗漏一些工业软件厂商。欢迎尚未被收录的厂商与e-works联系,在下一次发布的版本中进行增补。


本分析报告是针对所收录的这600家国内工业软件与服务企业和124家国际工业软件与服务企业进行分析,不代表对某个区域工业软件发展的排名。


温馨提示:本次分析报告中,e-works将工业软件所覆盖的核心类型分为了四大类(在名录中分别用蓝色、黑色、红色和绿色标识):


详细名录如下(后文有解析)


图片可点击放大,每个字都清晰可见


1

工业软件领域类型划分


本次分析报告中,e-works将工业软件所覆盖的核心类型分为了四大类(在名录中分别用蓝色、黑色、红色和绿色标识):


● 第一是产品创新数字化领域,包括支撑工业企业进行研发创新的工具类和平台类软件,其中包括CAD、CAM、CAE、CAPP(包括三维结构化工艺规划软件)、EDA、BIM等工具类软件和PDM/PLM软件,还有浏览器、图文档加密、三维模型库、MBSE、仿真平台、TDM,以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数字孪生、数字化交付,以及服装、船舶等行业的专业设计软件;

● 第二是企业管理数字化领域,涵盖支撑支持企业业务运营的各类管理类软件,包括ERP、MES/MOM、SCM、SRM、CRM、BI、EAM、QMS、SPC、HCM、项目管理、能源管理、Andon系统,以及协同办公软件的软件和服务厂商;

● 第三是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主要是对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自动化产线进行监控和控制、数据采集和安全运行的工控软件;

● 第四是IT基础架构领域,主要涵盖了IT、工业云、大数据与AI、工业互联网等相关软件与平台。这类软件企业往往服务诸多行业,但工业是其服务的重要行业。


2

我国工业软件与服务企业

区域分布情况分析


e-works此次收录的600家工业软件与服务企业的总部位于25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前五强是北京(147家)、上海(123家)、广东(97家)、江苏(86家)和浙江(39家),总数量约占82%,可见我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极不均衡。e-works认为,主要原因是这些区域工业发达,工业企业数量众多,企业效益较好,对于数字化也更为重视,因此对于工业软件的市场需求量巨大。同时,很多规模较大的工业软件和服务企业也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分支机构,发展了很多生态合作伙伴。


本名录收录的工业软件与服务企业中,湖北省17家,山东省13家,福建和辽宁均为12家,陕西省9家。排名前十名的省份总计554家,占92.3%。


图1. 我国工业软件与服务企业总部的地域分布

图2. 我国工业软件与服务企业总部分布地图


3

部分地域工业软件企业分布


广东省工业软件与服务企业分布

名录共收录了97家广东省工业软件与服务厂商。从地域分布情况来看,深圳依托科技产业集群优势和人才优势,便于工业软件厂商的发展,共有56家厂商,其次是广州22家,东莞7家,其他地区珠海、佛山、惠州制造业发达,但工业软件厂商相对偏少。

图3. 广东省工业软件与服务企业总部分布图


江苏省工业软件与服务企业分布

名录共收录86家江苏省工业软件和服务厂商,地域分布较广,其中苏州、南京、无锡占据了绝大多数厂商。苏州共有40家,南京有23家,无锡有14家,这三个地方集中了江苏大量的制造企业,因此对工业软件的需求也较大,市场较为活跃。

图4. 江苏省工业软件与服务企业总部分布图


浙江省工业软件与服务企业分布

名录共收录39家浙江省工业软件和服务厂商,其中杭州25家,宁波9家,温州和嘉兴各两家,绍兴一家,集中度较高。

图5. 浙江省工业软件与服务企业总部分布图


4

我国工业软件与服务厂商

核心业务类别


我国工业软件与服务厂商核心业务类别

在本名录中,核心业务聚焦企业管理数字化的厂商为359家,占比达59.83%,其中主要包括提供ERP、MES、SCM;产品创新数字化类型为140家,占比23.3%,其次是IT、工业云、大数据与AI厂商88家,占14.67%,工业自动化控制软件厂商13家,占比2.17%。部分大中型厂商的业务跨多个领域。

图6. 中国工业软件与服务企业核心业务类别


产品创新数字化领域分析

从此次收录的140家核心业务是产品创新数字化领域的厂商来分析,我国在支持工艺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工艺规划、仿真优化,以及产品数据管理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自主版权软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突破。例如,此次收录了9家能够自主提供EDA软件的国内厂商,也有几家能够自主提供三维CAD软件的厂商,还有一批提供自主的专业仿真软件和仿真平台的软件公司,有一些厂商能够提供TDM、FMEA、三维结构化工艺软件、MBSE(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以及服装设计、船舶设计、数字化交付、AR等专业软件。


企业管理数字化领域分析

在企业管理数字化领域,我国的软件厂商较多。其中,能够提供MES/MOM软件的厂商众多,高达236家。能够提供WMS软件和解决方案的厂商达86家,ERP软件和解决方案的厂商51家,CRM软件和解决方案的厂商23家,APS软件和解决方案的厂商28家,QMS及SPC软件和解决方案的厂商23家,提供HCM领域(包括HRM、薪酬管理、劳动力管理等)软件和解决方案的厂商13家,提供BI软件和解决方案的厂商18家,此外,还有提供项目管理、能源管理、协同办公等各种类型的厂商。在该领域,国产软件厂商已经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IT、工业云、大数据与AI占比情况分析

该名录收录了52家提供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应用的厂商,38家厂商提供大数据解决方案,21家厂商提供AI解决方案,提供云计算相关解决方案的厂商69家。该领域的市场需求增长较快,带动厂商数量和规模迅速壮大。


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分析

根据此次统计,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我国已有厂商一些主流厂商能够提供DCS、组态软件、APC等控制软件,有30多家厂商提供设备数据采集软件,此外,也有提供面向离散行业的DNC/MDC软件厂商。该领域专业性强,行业特征明显。


5

国际厂商区域分布


本名录收录了124家活跃在中国市场上的国际工业软件厂商,从总部所分布的地域来看,这些企业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其中,来自美国的厂商整体最多,共有53家,其次是德国23家,日本12家,法国9,还有来自英国、印度、瑞典等13个不同地区的国家工业软件厂商。

图7. 服务中国市场的国际工业软件与服务企业总部分布


6

国际厂商核心业务类别分布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国际厂商如ABB、达索、罗克韦尔、海克斯康、西门子等都属于全能型的跨界厂商,这些企业通过不断地并购整合,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旗下产品与解决方案所涵盖的领域范围众多,在本次统计分析中我们只选取了其主要产品所涉及的业务类型来进行归类。从覆盖领域上看,收录的国际厂商在企业管理数字化上占比44%、产品创新数字化领域占比31%,IT、工业云、大数据与AI占比17%,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占比7%。这些活跃于中国市场的国际厂商,普遍发展了主动渠道合作伙伴,帮助其进行市场推广与服务。

图8. 服务中国市场的国际工业软件 与服务企业核心业务类型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工业软件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国工业软件网、300181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