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大跌(东北证券通达信)基金大跌后会大涨吗

2022-06-23 1:20:26 基金 xialuotejs

基金大跌



本文目录一览:



截至6月15日,年内共有133只(A/C份额分开计算)基金清盘,更有不少基金在5000万元的基金清盘线下挣扎。

随着市场行情的震荡和基金的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年内部分基金的规模出现了大幅缩水,清盘基金数量也随之激增。

133只基金清盘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15日,年内共有133只(A/C份额分开计算)基金清盘。多数基金的清盘原因是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

6月15日当天,就有嘉实中证中期国债ETF、嘉合消费升级混合等多只基金进入清算程序。此外,工银瑞信中证800ETF也于同日发布了终止上市的公告。

嘉实基金于6月15日发布公告称,根据持有人大会相关安排,嘉实中证中期国债ETF已于2022年6月14日开市起停牌,不再复牌直至终止上市,并于2022年6月15日进入清算程序。该基金申购赎回业务已于2022年6月14日暂停,不再恢复。

嘉实中证中期国债ETF于2013年5月份成立,进入清算程序前的基金规模958万元。

从收益率来看,2022年以来嘉实中证中期国债ETF基金净值上涨0.14%,2021年和2020年基金净值分别上涨1.77%、0.4%,跟同类基金相比业绩不佳,排名居于下游。

嘉合消费升级混合于2019年6月成立,在成立3年以后进入清算程序。嘉合消费升级为偏股混合型基金,在进入清算程序前,基金规模2430万元。

嘉合消费升级在2020年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居于同类基金中前列,基金净值上涨达63.89%。2021年,该基金净值上涨0.91%。但是,嘉合消费升级在2022年并没有实现正收益,基金净值下跌16.45%。

此外,6月份还有博时文体娱乐主题混合、长盛同锦研究精选、诺安纯债定开、鹏扬景颐混合等多只基金进入清算程序。

多只基金不满周年就“夭折”

今年以来,还有不少基金成立未满一年就“夭折”。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15日,年内清盘的基金中有12只基金(A/C份额分开计算)成立不满一年,就无奈进入了清算程序。

由于基金资产净值低于合同限制,鹏扬景颐混合成立不满10个月就于6月3日进入清算程序。鹏扬景颐成立于2021年8月,为平衡混合型基金,2022年基金净值下跌1.17%。

融通稳健添瑞灵活配置于2021年11月成立,基金运行不到半年,该基金资产净值出现连续5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自2022年5月6日起,融通稳健添瑞进入清算程序。

华宝中证沪港深500ETF和建信中证物联网主题ETF分别于2021年3月和6月成立,但是两只ETF均存续不满一年,分别在2022年2月和5月合同终止并进入清算程序。

此外,泰信双债增利债券、民生加银汇利混合、九泰久元量化、中航瑞昱一年定开债、长信添利安心收益、宝盈盈辉纯债、前海联合泓旭定开债等多只基金成立不满两年就无奈进入了清算程序。

琢磨金融研究院院长姚杨对《国际金融报》

“迷你基”护壳

今年以来,除了百余只已经进入清算程序的基金,还有一些基金在清盘的边缘挣扎。

面对濒临清盘的情况,也有一些基金通过持有人大会审议持续运作、修改终止条款来极力“护壳”。

6月15日,渤海汇金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决定以通讯方式召开渤海汇金新动能主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关于该基金修改基金合同终止条款的有关事项。

渤海汇金新动能主题将基金合同条款中基金备案部分的“连续5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将终止基金合同并进行清算,不需要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修改成为“连续 60 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 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并在6个月内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一般来说,持有人户数不足200户或基金净资产低于5000万是基金的清盘线。截至2022年6月9日日终,渤海汇金新动能主题已连续4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渤海汇金新动能主题为偏股混合型基金,*规模0.47亿元,该基金从2021年3月成立以来净值下跌13.22%。

今年4月,新华基金发布公告称,新华精选成长主题3个月持有(FOF)以通讯方式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关于持续运作新华精选成长主题3个月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基金合同的议案》。

另外一只FOF基金泰达宏利全能优选(FOF)则于5月发布公告称,决定以通讯方式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提议持续运作泰达宏利全能优选。

为何有些迷你基选择奋力“保壳”?

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对于公募基金来说,新发起成立基金需要2个亿的规模,而保壳只需要5000万元规模,保壳难度较小;另一方面,新发行公募基金的审批流程比较长,因此发行周期会比较长。从多方面的综合成本角度来考虑,公募都会有比较强的动力来保壳。




东北证券通达信


8月13日晚,备受市场关注的“东北药茅”长春高新,较之前预告的中报披露期提前十天发布了2021年半年报。


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长春高新实现营收49.63亿元,同比增长26.71%;实现归母净利润19.23亿元,同比增长46.8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48%;基本每股收益为4.75元,同比增长46.60%。


经历了多重风波后,长春高新今年股价连续出现调整,截至*收盘,累计下跌了31.23%。


不过,今日长春高新股价大涨逾5%,收在300元以上,在半年报发布前夕,获得了投资者积极买入。


Wind



净利润增逾四成



长春高新以生物制药、中成药生产及销售、房地产开发为主导产业,辅以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物业管理等。


半年报显示,子公司金赛药业实现收入37.88亿元,实现净利润18.59亿元;


子公司百克生物实现收入5.82亿元,实现净利润1.38亿元;


子公司华康药业实现收入3.04亿元,实现净利润0.23亿元;


子公司高新地产实现收入2.70亿元,实现净利润0.37亿元。


长春高新2021年半年报数据

公司公告


据了解,金赛药业是最早开发出生长激素的国内企业,长春高新持有金赛药业股权比例达到99.50%。


根据半年报数据计算,上半年,金赛药业给长春高新贡献了约76%的营业收入,同时也贡献了约97%的净利润。


长春高新表示,报告期内,金赛药业克服疫情影响,合理制定、及时优化调整销售政策,通过持续服务和全流程管理来提升患者满意度、加强患者管理,持续做好新患者开发工作,加大市场开发,扩大产品覆盖,有力提升了经营业绩。


半年报十大股东情况显示,长春高新股东金磊与林殿海进行了减持。全国社保基金一一八组合也进行了减持。


不过,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新进入前十大股东行列,此外,“顶流”基金经理葛兰掌管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在报告期内加仓了长春高新。


2021年半年报十大股东情况

通达信



此前回应生长激素的安全性等问题



近期,市场高度关注生长激素的安全性。作为国内生长激素龙头企业,长春高新自然备受关注。


长春高新在日前举行的电话及网络会议上表示,合规永远是公司生存的前提和基础。生长激素产品具有超过60年的使用历史,经过了国内外几十年临床应用,充分证明了产品的安全有效性。


长春高新称,任何药品都必然存在不良反应,因此药品必须在医生等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在医生的正确诊断和指导下,生长激素是非常安全、有效的产品。就目前生长激素产品使用的诊疗情况来说,国内外均有着一系列严谨的诊疗标准和流程,医生需进行一系列严谨的检测项目后方可进行处方,对确实需要治疗的患者并在患者本身自我接受的前提下进行治疗。


长春高新表示,正是在产品宣传和诊疗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合规要求的限制,使得目前对生长激素的认知率和诊疗率极低。按照相关诊疗规范,矮小症的发病率为3%,以现有适龄人口来算,需要治疗的患儿约有600万人至700万人。目前实际治疗率极低,这也使得产品未来市场潜力仍然较大。公司也将持续协助推进专科医生进一步系统规范培训,协助建立更加完善的诊疗规范。


在生长激素成人适应症方面,长春高新表示,该产品未来市场潜力较大。公司持续与*专家合作拓展产品应用领域,积极拓展医疗机构和专家覆盖,增强专家和患者的认知。例如,重大的脑外伤、中风等有较大概率引起生长激素缺乏,通过相应合理治疗可以改善中风患者肌肉情况、提升运动能力等,改善其生活质量。后续,公司也将积极推进生长激素产品未来在大龄女性备孕、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抗衰老、医美等方面的合规应用。


而对于市场关注的生长激素集采问题,长春高新称,从现有情况看,公司预计短期内生长激素产品不会进入国家集采。当前只有个别省份拟进行集采事项,相对来说影响较小。假设集采政策落地、产品价格下降,公司将努力通过提升用户体量等方式确保公司业绩。目前,生长激素水针产品只有三家厂商,暂未发现其他厂商申报相关产品,公司预计短期内市场竞争格局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三个月股价跌43%

股东、高管拟增持



长春高新在今年5月17日创下522.17元/股的高位后,受市场上生长激素带量采购等传闻影响,股价不断下挫,8月6日股价*触至264元/股,跌幅逾43%。


Wind


面对下跌的股价,长春高新8月6日晚公告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金磊,公司现任董事马骥、姜云涛、王志刚,监事赵树平及*管理人员李秀峰、朱兴功、张德申通知,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公司投资价值的认同,计划未来6个月内以自有或自筹资金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合计不低于3000万元、不高于5000万元。












基金大跌2022会上涨吗?

进入2022年以来,连续两个月,股市剧烈震荡,基金也大幅度的下跌,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这都是前所未有的大跌。

但其实我们是健忘的,有一些过去不久的事情,就已经印象模糊了,在去年的春节之后,同样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再往前,还有多次这样的下跌。

现在这样的下跌到底算不算大跌?

过去出现这样的下跌之后,市场是怎么表现的?

我们来复盘一下过去的历史数据。

01

上图是几个指数在今年1月每个星期的涨跌幅。一次是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上证50指数,中证500指数。

比如:上证指数第一个星期跌1.8%,第二个星期跌1.6%,第三个星期涨0.04%,第四个星期下跌1.9%。其他几只指数的情况也类似。

在大家的感受里,1月份跌的挺厉害的,好像每一天都在大幅度下跌,但其实回头来,我们以星期为周期,跌得比较多的也就是周跌幅2%而已。

02

只看1月份数据还不算太多,我们再来对比一下2021年上证指数的每周涨跌幅情况,如上图。

上证综指在2021年整年下来,52个星期的涨涨跌跌里,有将近一半的星期是下跌的,一共25个星期下跌,另外有27个星期是上涨的。以星期来看,涨跌各一半。

其中跌超过2%的其实不多,一共就五次,连续下跌的最长纪录就是在去年的春节之后四个星期的连续下跌,2月底到3月下旬的那一段时间,从此之后就没有再出现过连续的下跌。

也许在那个时候,我们同样觉得股市跌的很厉害,但当2021年完全走完之后,我们才发现,那一段时间就是最差的时间。

我们以为2012一年经常都出现大幅度的下降,但其实周跌幅超过2%的也只不过才5次。

所以2022年到目前为止连续的下跌,很有可能把全年的主要下跌星期,都已经不知不觉之中熬过去了。

03

如果再把时间拉得长来看,上图从2004年到2021年,一共18年的周涨跌幅。

为什么选2004年呢?因为我就是2004年真真正正开始做基金投资的,所以对2004年比较有感觉。

在这18年里面,周跌幅有达到8% -9%左右的,这些下跌才叫做比较*的。甚至有一些一天跌5%的,数据统计下来,一天跌5%的一共有46次,一天跌2%的有300多次(天)。

有了这些数据,你还觉得现在这段时间的下跌很厉害吗?

常态而已。

我想跟大家先讲一个我的想法,如果觉得这段时间跌的很厉害,其实回头看一看,跌得更厉害的比比皆是。

而过去,同样历经过一次又一次类似的下跌,甚至更厉害的下跌,但只要掌握了合适的投资方式,收益也还是不错的。

都知道要低买高卖,但我们往往被情绪影响,反向操作。当你了解了过去这些数据,是不是可以把手上的基金拿得更稳一些呢?

04

有些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一开始就跌了那么多,会不会影响一年的收益呢?

其实没有多大的影响,一年的涨跌跟年初涨跌应该是没有多大的关系。或者说,跟一年里任何一个月的涨跌幅没多大关系,一年的12月下来,会把涨跌抹得平均。

上图是过去这些年来1月份和整年的涨跌幅。

我们看一些一月下跌的数据,2014年1月份跌了3.9%,全年反而涨了52%;2016年1月份因为有两次的熔断,跌得特别厉害,1月份跌了22%,但是全年只是下跌12%;2020年1月份跌了2.4%,全年涨了13.87%。

当然也有反过来的,比如像2013年1月份是上涨5.13%,但是全年是跌6.7%。

这个说明什么?

我们不需要在乎短期的走势,一个月的涨跌幅,对于全年的涨跌可能没有什么因果关系的。

今年全年下来怎么样,要走完全年才知道。

说不定,今年是2014年,大家不是更开心吗?2014年1月份跌了3.92%,全年涨了52%,有没有梦里想笑的感觉。

财说得明白,带你看懂财经现象背后的真相。

关注财说得明白*,交流更多基金理财知识。

长按下方大拇指有惊喜,你的每个点赞都是我们创作的动力,点赞越多更新越快。




基金大跌后会大涨吗

四月底的反弹至今,已经延续上涨了30多个交易日了。这两天在券商的带动下,沪指强力拉升,维持了持续上涨的态势,经过今天的大涨,沪指已经收复了3300点大关,今天的上涨确实有些猛了,特别是保险和券商,盘中涨幅都超过了7个点,真的是非常*。但是下午收盘前出现了回落,券商ETF(512000)最终涨幅3.08%。面对突如其来的大涨,面对盘尾的回落,很多投资者开始手足失措,我们的基金应该怎么办?

3300点的位置和之前3000点之下相比,已经涨了不少了,现在基金投资者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不上不下、难上拿下。想买却又不敢买,想卖但是又舍不得卖。因为目前这个位置,如果真的还能往上涨的话,可能又会突破到另一个区间,空间还是有的。但是如果涨不动了开始往下调整,下面也有了一定的空间,此时买进去,被套一段时间那是妥妥的。究竟该怎么办呢?

一直以来我致力于向大家科普基金知识,曾多次明确地提示普通基金投资者,投资基金想要短期择时是不可取的,基金赚钱向来也不是靠短期择时成功的。因为和股票等投资产品相比,基金*的弊端就是无法短期频繁择时。因为基金的运行机制和交易规则就已经对它定性,基金就是*中长期投资产品,而非短期。比如,基金的净值是当天收盘后才会公布,基金的买入和卖出都是第二个交易日才会确认,基金的赎回费用是持有时间越短越高,一般7天内赎回,会有高达1.5%的惩罚性费用。而持有时间越长,整体费率会越低等等。

其实基金投资的真谛是,提前埋伏等待上涨。而很多基金新手和小白,往往都是后知后觉,看到上涨后才感觉行情来了,等买进去之后,正好去接盘。我想,大家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应该不会再那么纠结现在的大盘走势了。

我们都知道,投资股票除了消息外,还需要过硬的知识和技术,而投资基金,技术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只要再相对低位买入,心理素质过硬拿得住,那么等待上涨直至赚钱是迟早的事。之所以很多基金投资者没有赚到钱、甚至亏了钱,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太贪婪。本来自己只能承受10%的波动,却想要赚30%的钱,于是基金组合持仓的配置过于激进,涨起来永远不嫌多,调整时下跌没多久就撑不住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我想正在看文章的你,大概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吧。

作为一名刚入门的新手基金投资者,作为几亿基金投资者中普普通通的一员,我们其实对基金了解的并不多。与其每天关注大盘的大盘的涨跌、走势,其实还不如花时间深入学习一些基金知识,更多地关注一下你所持有的基金,或者你重仓基金所覆盖的行业板块,这个相对大盘涨跌而言,对你更重要、也更实惠一些。

最后郑重提示,你要铭记一点,那就是等你逐步成长起来后,再去尝试基金择时、波段操作也不迟,毕竟市场一直在那里,机会一直有。而你刚开局就想浪,一直浪下去肯定会翻车,等不到发育起来,你就会被淘汰的。投资基金是自己的真金白银,上点心吧。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入市需谨慎。逐日学基金,每日更新分享基金知识,喜欢的记得关注+转发,你会第一时间看到更新!

#基金#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基金大跌》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基金大跌、东北证券通达信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