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6月14日东微半导(688261)跌6.33%,收盘报230.8元,换手率7.3%,成交量1.04万手,成交额2.39亿元。资金流向数据方面,6月14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403.96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3093.47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310.49万元。融资融券方面近5日融资净流出3741.52万,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出0.8万,融券余额减少。
重仓东微半导的前十大公募基金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8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5家,增持评级2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200.0。
根据2022Q1季报公募基金重仓股数据,重仓该股的公募基金共22家,其中持有数量最多的公募基金为泰信鑫选灵活配置混合A。泰信鑫选灵活配置混合A目前规模为0.99亿元,*净值1.19(6月13日),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57%,近一年下跌7.82%。该公募基金现任基金经理为董山青 董季周。董山青在任的基金产品包括:泰信行业精选混合A,管理时间为2012年2月22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77.32%;泰信蓝筹精选混合,管理时间为2019年8月8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82.88%;泰信中证锐联基本面400指数(LOF),管理时间为2021年8月5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1.25%。董季周在任的基金产品包括:泰信中小盘精选混合,管理时间为2019年7月16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144.8%;
泰信鑫选灵活配置混合A的前十大重仓股
想看更多大国工程故事,那就赶紧关注神侃胖先生吧!
2011年1月,土耳其安卡拉到伊斯坦布尔高速铁路机车项目全球招标,这是一次打入欧洲高速铁路市场的*机会,为了顺利击败国外同行,中国南车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在技术上和价格上都拥有*的竞争优势,首轮报价200万美元,极具性价比的报价让一众外国同行感到绝望,预感到这块肥肉要被中国人吃下了!
然而就在胜利的果实即将到手时,让南车没想到的对手意外出现了,而它竟然是一奶同胞的中国北车!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北车为了拿下这个项目,报出了一个基本没有任何利润的价格:120万美元!北车的拆台行为让南车非常愤怒,既然你如此不讲武德,那我不争馒头争口气,80万美元!没想到北车继续跟,失去了理智的两家公司开始互相压价,不合时宜的打起了价格战。
曾经的北车和南车
这可吓坏了业主土鸡,土鸡一看中国人不讲究啊,价格越报越低,明显一开始拿我当冤大头了,况且这种窝里斗自己人下黑手的玩法从来没见过,看着害怕啊!再说了高铁可不是小玩具,虽然贪便宜但也知道一分钱一分货,这个价格卖我的机车,会不会跑着跑着就散架了?
土鸡越想越不对,于是放弃了和南北车的接触,转而和韩国企业洽谈,最终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土鸡的订单被韩国公司拿下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乐坏了韩国人,他们甚至为此庆贺,感谢中国公司的窝里斗,才给了他们起死回生的宝贵机会。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南车北车窝里斗,乐坏了韩国高铁
转眼间就来到了2013年,南美的阿根廷想要把自己老旧的铁路系统升级,于是开启全球招标,北车一看这活自己最拿手,必须接啊,于是组织人力物力攻关,誓要拿下阿根廷。
面对国际同行群狼的围攻,北车报出了一个良心价格:每辆239万美元,一下子镇住了全场,就在大家鸦雀无声看着北车准备喜提订单时,半路杀出了个程咬金:中国南车,只见他大手一挥,十分局气的报出了一个腰斩价:127万美元一辆!南车这个价格明显就是赔本赚吆喝了,都是圈内人,北车哪能不明白,人家这是来报当初的一箭之仇了。
不过这次的阿根廷业主并非当初的土鸡,这家伙不是省油的灯,一看南北二车互相杀价,当场提出重新竞标,并且这次竞标的封顶价就是127万。
阿根廷高铁项目
说实话,要是南北二车有些许理智,及时收手,也不会造成后面巨大损失,但是愤怒冲昏了两车头脑:既然你和我过不去,那么拼了命我也不会叫你得逞!于是南北二车又开始互相杀价,最终南车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赔钱拿下订单,报了当初土耳其项目北车搅局的一箭之仇。
但是得了好处的阿根廷也不说中国人的好:一方面怀疑北车的诚信度:“南车报127万你报239万,这是坑冤大头呢?”另一方面怀疑中国制造质量:“南车给的报价这么低,是不是列车质量不过关?”反正甭管南车北车,都是中国车,人家自然全把这笔账算在了中国的头上,所以南北二车的恶性竞争,最后伤害的还是中国的国家形象。
眼瞅着南北车这么胡闹,影响越来越不好,中央不乐意了,于是大手一拍:“别闹了,你俩合并,从此就是一家人!”于是在2015年,中国中车诞生了。
分久必合后,中国中车诞生了!
以上事件就是中国南车和北车合并前的背景介绍,那位可能说了:“既然两车大搞恶性竞争,为什么当初还要分开呢?”其实当初分有分的道理,现在合有合的好处,毕竟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嘛。
要说当时南北二车为啥要分家,主要还是因为那时候国内市场足够大,分家有利于两家在竞争中提升技术,同时避免国内垄断局面,所以在2000年南北二车正式分家,并且在后面的十年间,南北车以黄河为界,各自热火朝天耕耘自己的主场,两不打扰。
南北车的辉煌时期始于2004年铁道部的直钩钓鱼,那时为了顺利消化日本川崎、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和加拿大庞巴迪的先进技术,南车四方和北车长客成立了自己的研发平台,最后的成果也表明铁道部的这手棋摆的高明,南北二车也足够*,保证了了中国动车组技术能够迎头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引弓待发的中国高铁
除此之外各大城市地铁、轻轨的建设也给南北二车开辟了除高铁外的第二战场,不过从那时候开始,南北二车的产品已经有了不可避免的同质化,原本清晰的界限也不再有约束力,两家不可避免的接触,为日趋激烈的竞争埋下了导火索。
当2011年震惊中外的“7.23”甬温线特大事故发生后,全国高铁建设陷入了低谷,现有的市场已经不足以支撑两个巨型机车公司,大家不约而同盯上了海外市场,此时两家公司都明白,谁能先在海外占得先机,积累起客户和品牌美誉度,谁就能代表中国高铁获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激烈竞争的导火索终于被引燃,而其中最为典型的两个案例,就是咱们在视频开头所演绎的两个。
说到这可能大家都明白了,南北车合并,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但是也有人会说,两车合并后,国内能够生产高铁机车的企业就仅此一家别无二处了,会不会导致行业垄断呢?其实这就是多虑了,因为即便南北车合并,他们曾经旗下的那些独立子公司,在国内也还是独立开展业务的,竞争激烈程度一点也不比合并前弱,只是在面对国外订单时才会拧成一股劲儿,一致对外,就像国家队队员,有国际赛事时*秀的一拨人集合在一起,平时国内赛事,那就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一个道理。
说到这里,中国高铁发展史上具有浓墨重彩一笔的南北车合并事件就到此为止了,拧成了一股绳的中国力量,接下来就要全球征战,和自己曾经的老师们PK,一较高下,预知后事如何,关注我,订阅专栏《影响中国高铁命运的十大生死局》专栏,咱们下回继续分解!
PS:本文是《影响中国高铁命运的十大生死局》系列专栏第8讲,第1-7讲故事,请看评论区置顶链接即可阅读哦!
6月15日东微半导(688261)涨5.53%,收盘报243.56元,换手率6.08%,成交量0.87万手,成交额2.07亿元。资金流向数据方面,6月15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699.17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出1411.52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287.66万元。融资融券方面近5日融资净流出4212.1万,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出1.6万,融券余额减少。
重仓东微半导的前十大公募基金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8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5家,增持评级2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200.0。
根据2022Q1季报公募基金重仓股数据,重仓该股的公募基金共22家,其中持有数量最多的公募基金为泰信鑫选灵活配置混合A。泰信鑫选灵活配置混合A目前规模为0.99亿元,*净值1.161(6月14日),较上一交易日下跌2.44%,近一年下跌10.07%。该公募基金现任基金经理为董山青 董季周。董山青在任的基金产品包括:泰信行业精选混合A,管理时间为2012年2月22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74.69%;泰信蓝筹精选混合,管理时间为2019年8月8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82.99%;泰信中证锐联基本面400指数(LOF),管理时间为2021年8月5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1.92%。董季周在任的基金产品包括:泰信中小盘精选混合,管理时间为2019年7月16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140.44%;
泰信鑫选灵活配置混合A的前十大重仓股
刚上市,业绩就大幅增长。
2月24日,东微半导发布业绩快报,2021年营业收入为7.82亿元,同比增长153.28%;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429.12%。
2月25日,东微半导股价高开震荡,报收186元/股,目前市值125.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月10号才登陆科创板,当日股价收盘为130.11元/股,随后股价便一路上扬,不断创出新高,半个月的时间,股价大幅上涨超40%,资金追涨情绪很高。
功率半导体的春天
东微半导的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通信电源、光伏逆变器等终端市场快速发展,对于功率半导体,尤其是MOSFET产品的需求持续提升,而这也正是东微半导的主营业务。
功率半导体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储能等领域。据信达证券研报分析,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功率半导体用量约为350美金,是传统燃油车的5倍左右。
东莞证券指出,功率半导体是电路转换与电能控制的核心,未来汽车电子、光伏/风电、5G基建等下游领域驱动行业快速发展,我国目前是全球*功率半导体消费国,行业产业规模增速快于全球,但功率半导体器件自给率较低,在器件的生产制造和自身消费之间存在巨大供需缺口;近年来,在行业快速发展、产业技术升级和国家产业政策扶持等多重利好加持下,我国功率半导体企业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
另一方面,业绩高增长也和“芯片荒”不无关系。因为全球疫情的反复,半导体供应链的紧张,结构性的缺芯问题一直存在,功率半导体产品涨价不止。
近日,全球功率半导体的巨头英飞凌给下游各分销合作伙伴发布通知函,称由于市场供不应求及上游成本的增加,英飞凌无力承担溢出的成本,暗示或将涨价。
英飞凌由于其在MOSFET领域和IGBT领域的地位,其涨价预警对行业景气度风向有重要参考意义。
充电桩芯片第一股,华为、大基金入股
东微半导的主要产品为MOSFET与IGBT等功率器件 ,其中高压超级结MOSFET 产品贡献了大部分的营业收入。
官网显示,其GreenMOS系列产品从2015年上市至2019年底,累计出货超600万颗,是国内直流充电桩核心功率器件第一大供应商。
科普下,MOSFET 主要应用于中小功率场合如电脑电源、家用电器、工业电源、充电桩等,具有门极输入阻抗高、驱动功率小、电流关断能力强、开关速度快、开关损耗小等优点。所谓超结型结构,实际是综合了平面型和沟槽型结构两者的特点,是在平面型结构中开一个低阻抗电流通路的沟槽,因此具有平面型结构的高耐压和沟槽型结构低电阻的特性,英飞凌*将这种结构生产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东微半导的股东来头很大。
公司在2019年曾吸引到了华为的注意力。2019年,哈勃投资曾与东微半导就潜在投资意向进行了沟通,并最终在2020年4月入股。截至目前,哈勃投资对东微半导的持股比例为4.94%。
此外,东微半导股东名单显示聚源聚芯持股7.46%,后者出资人包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芯国际的股权投资机构。
公司 2018、2019、2020、2021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 1.53 亿元、1.96 亿元、3.09 亿元以及 5.59 亿元,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0.13 亿元、0.09 亿元、0.28 亿元以及 0.93 亿元,趋势持续向上。
从业务分类来看,2021年上半年,东微半导有74.55%的收入来自于高压超级结MOSFET产品的销售,24.96%营收来自中低压屏蔽栅MOSFET。
不过与公司营收结构恰好相反,两项主营产品对应的市场规模相差近5倍。Omdia相关数据估算,2024年度中国高压超级结MOSFET的市场规模约为4.4亿美元,而2024年中国中低压MOSFET的市场规模预计为21.2亿美元。
东微半导如此押注高压超级结MOSFET产品的行为,一度让市场颇为不解。
有半导体行业研究人士表示,一方面,中低压应用场景更为丰富,市场空间总量大;另一方面高压大功率领域,高压超级结MOSFET还面临IGBT、碳化硅器件的竞争,在产品性能方面并不具有足够的竞争优势。
不过东微半导颇有信心,公司表示,高压超级结MOSFET产品成长性更值得期待。以光伏市场为例,高压超级结MOSFET在光伏领域主要应用于高效率光伏微逆变器,作用为将太阳能电池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换成频率可调节的交流电。而光伏微逆变器的行业规模有望于2025年达到206亿元,2020至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4.8%。
由于在功率器件细分业务方向上的选择,东微半导MOSFET功率器件的全球市占率在同行业可比公司中“垫底”。
有数据显示,在2019年,全球MOSFET功率器件市场份额中,华润微的市占率为3.09%,扬杰科技的市占率为1.8%,华微电子的市场率为1.58%,新洁能的市占率为1.31%,士兰微的市占率为0.42%,而东微半导的市占率仅为0.34%。
结语——
东微半导押注高压MOSFET,专注于fables模式,相对于同行业的士兰微、时代电气等,公司规模、市值都比较小。
不过公司能入大基金、华为的法眼,又赶上功率半导体的高景气阶段,未来发展不可小觑。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东微半导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东微半导股吧、中国南车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